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被引量:7
1
作者 田永秀 刘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光年间再度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想仍然具有体系封闭、华夷观念浓厚以及重农轻商等传统特征.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经过经世致用派人物自觉或不自觉的探求,经世致用思想逐步实现了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 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光年间再度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想仍然具有体系封闭、华夷观念浓厚以及重农轻商等传统特征.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经过经世致用派人物自觉或不自觉的探求,经世致用思想逐步实现了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突破以至淡化,并始倡兴利求富.到1861年前后,经世致用思想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传统 转变 中国近代 华夷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中国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松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以“资治”为宗旨,以纵向考察王朝盛哀治乱为参照系,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日迫,又显示出了思考历史、关注现实、究心时务之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明特色。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及其走向,传统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也发生了嬗变。史学由以前对王朝盛衰治乱的关注和思索转向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兴起以抗敌御侮、救亡图存和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外国史地研究,成为此时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时代特征,其参照系也开始将中国视为世界一部分,进行横向的考察。这也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中国史学 外国史地研究 参照系 政治制度 十九世纪 传统史学 历史研究 科学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波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思想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翻译出版 “师夷长技以制夷” 晚清 中国知识分子 鸦片战争时期 高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是个“空谈义理”的理学家吗?──试论朱熹经世致用思想
4
作者 汤勤福 《安徽史学》 1999年第2期9-11,8,共4页
长期以来学者专家们将朱熹视为空谈义利道德的理学家,虽然近来有些学者注意到朱熹经世致用的思想,但语焉不详,根据不足。本文依据《朱子大全》中有关资料作一统计,然后来论述朱熹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向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专家们求教。... 长期以来学者专家们将朱熹视为空谈义利道德的理学家,虽然近来有些学者注意到朱熹经世致用的思想,但语焉不详,根据不足。本文依据《朱子大全》中有关资料作一统计,然后来论述朱熹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向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专家们求教。所谓“经世”一词作为“治理世事”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朱熹 理学家 经世济民 《朱子语类》 理学思想 道德修养 积贫积弱 朱子后学 为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5
作者 谭献民 《湖湘论坛》 1995年第1期73-76,共4页
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时代的特征决定着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华是其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作为一种崇实求治的政治思想... 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时代的特征决定着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华是其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作为一种崇实求治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且为近代湖湘文化所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经世致用思想 魏源 近代湖湘文化 理论联系实际 精神个人主义 爱国主义思想 协调发展 杨昌济 半封建半殖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对康有为早期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志慧 《学术研究》 1988年第5期60-64,共5页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在近代西方文化传入的条件下已注入了新的内容,它成了沟通“中学”与“西学”、“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的桥梁,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古代迈向近代的思想动因。康有为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在近代西方文化传入的条件下已注入了新的内容,它成了沟通“中学”与“西学”、“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的桥梁,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古代迈向近代的思想动因。康有为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转向“西学”寻求“经世”的途径,最后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康有为 早期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传统文化 西学 思潮 考据学 近代文化 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 被引量:5
7
作者 孔定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170,共9页
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引发了清初思想的勃兴 ,“明亡之思”成为身遭家国之痛的孤臣孽子思考的焦点问题。在其“明亡追究”的诸多层面 ,蹈虚凿空的明末学风成为众矢之的。反思和批判的结果 ,导致清初学风发生巨大转捩———由浮虚而趋健实 ... 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引发了清初思想的勃兴 ,“明亡之思”成为身遭家国之痛的孤臣孽子思考的焦点问题。在其“明亡追究”的诸多层面 ,蹈虚凿空的明末学风成为众矢之的。反思和批判的结果 ,导致清初学风发生巨大转捩———由浮虚而趋健实 ,崇实黜虚的经世致用思潮遂蔚然隆盛。遗民学者凭藉着“著述经世”、“以史经世”和“学以经世” ,寄寓其期许与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清朝 学术风气 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 被引量:3
8
作者 汤奇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76,共1页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汤奇学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派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流派。他们主张“文以载道”,在文和道之间,他们更重视道,“文章之事,学问中之小者”。其所谓道...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汤奇学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派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流派。他们主张“文以载道”,在文和道之间,他们更重视道,“文章之事,学问中之小者”。其所谓道,是孔、孟、程、朱之道,桐城派要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思想 桐城派 “中体西用”论 曾国藩 方东树 文学派别 社会危机 文字狱 戴名世 李鸿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经世致用刍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季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97,共5页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它有助于史学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史学遇到严峻挑战的当今,更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价值。本文拟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此问题略作探讨。 一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它有助于史学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史学遇到严峻挑战的当今,更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价值。本文拟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此问题略作探讨。 一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从其萌芽到发展成熟,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无不深深地打上阶级和时代的烙印。 孔子著《春秋》首开史学经世致用之风,但他的经世致用乃在于维护正处于崩溃之中的奴隶制度,因而以“据鲁”、“亲周”为记事原则,故此,不惜歪曲史实,“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史学 精神文明建设 实用主义 社会功能 历史学 《春秋》 史学工作者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堂乐歌”创作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9-102,共4页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 ,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开始自觉地吸收西方音乐的开端 ,由于长期以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润 ,这场运动所考虑的并不是关于音乐在美学上的作用 ,而是试图以“乐歌”来改变国民...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蒙运动 ,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开始自觉地吸收西方音乐的开端 ,由于长期以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润 ,这场运动所考虑的并不是关于音乐在美学上的作用 ,而是试图以“乐歌”来改变国民的精神、以“乐歌”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经世致用"思想 现代音乐启蒙 中国 音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世致用到维新变法——对洋务思潮的过渡中介性质和传承作用的几点断想
11
作者 刘永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50-52,共3页
十九世纪60至90年代初的洋务思潮是当时中国一次朝野相呼应的谋求近代化的思潮。对它的性质特征和演进规律许多学者已有很好的论述,本文仅从它在晚清社会思潮的嬗变中所具有的中介性质发表一些断想,不当之处请仁者匡正。
关键词 洋务思潮 经世致用思想 传承作用 中介性质 维新变法 洋务运动 洋务派 维新思想 张之洞 洋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胡安国父子的“经济”之学
12
作者 王立新 《湖湘论坛》 1998年第6期63-65,共3页
作为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1074-1138)以其《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正如《宋史》本传所称,“胡安国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在康济时艰”,《宋史》虽于人物安排及详略选取上颇... 作为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1074-1138)以其《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正如《宋史》本传所称,“胡安国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在康济时艰”,《宋史》虽于人物安排及详略选取上颇有不妥,但对胡安国的评价则可谓十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湖湘学派 经世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 胡氏父子 胡宏 理本论 《春秋传》 《宋史》 经济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魏源经世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遵义 《安徽史学》 1997年第3期45-50,共6页
关键词 经世思想 魏源 《海国图志》 《圣武记》 今文经学 太平天国革命 《古文尚书》 经世致用思想 民族矛盾 鸦片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领导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琦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勇于突破陈规”。这一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这里,江泽民所说的“前人”,应该是既包括了马、恩、列、斯、毛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勇于突破陈规”。这一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这里,江泽民所说的“前人”,应该是既包括了马、恩、列、斯、毛泽东等人的理论;也包括了无产阶级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领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实事求是的 经世致用思想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理论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世史学的渊源与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天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中国古代经世史学萌发于先秦的历史鉴戒思想与孔子的以史入世思想,至汉代正式形成。汉代经世史学的形成既与这个时期封建正统史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与这个时期经学研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汉代 经世史学 历史鉴戒 正统史学 经学研究 经世致用思想 中国古代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魏源论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16
作者 王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魏源所处的时代 ,是我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魏源一生最光辉的业绩 ,是协助林则徐编译《海国图志》 ,编撰《圣武记》 ,总结鸦片战争的失败教训 ,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情怀。魏源身世坎坷 ,主张经世致用 ,改... 魏源所处的时代 ,是我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魏源一生最光辉的业绩 ,是协助林则徐编译《海国图志》 ,编撰《圣武记》 ,总结鸦片战争的失败教训 ,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情怀。魏源身世坎坷 ,主张经世致用 ,改革弊政 ,富国强兵 ,但最终壮志未遂。其有些著作后流入东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爱国主义思想 《海国图志》 《圣武记〉 经世致用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向
17
作者 王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56-59,共4页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向王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的。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改革方案相比,无论是秦代的商鞅变法,还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都没有跳出旧有的模式。这是...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向王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的。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改革方案相比,无论是秦代的商鞅变法,还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都没有跳出旧有的模式。这是因为,在封建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鸦片战争前后 龚自珍 林则徐 经世致用思想 向西方学习 《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社会 考据学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则徐的农商和外贸思想
18
作者 王威 《江淮论坛》 1985年第6期80-83,共4页
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中的一部分先进人物,虽然产生了经世致用思想,但他们的视野仍不够开阔,只停留在中国这块封建土地上,他们所争论的无非是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封建王朝得以巩固,人民才可以安居乐业,但他们都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 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中的一部分先进人物,虽然产生了经世致用思想,但他们的视野仍不够开阔,只停留在中国这块封建土地上,他们所争论的无非是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封建王朝得以巩固,人民才可以安居乐业,但他们都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朝廷继续腐败,人民仍旧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鸦片战争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外贸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 鸦片战争前 中国思想 封建王朝 鸦片贸易 民为邦本 道光 工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山治学思想的辩证特点
19
作者 周庆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6年第2期21-26,共6页
傅山是十七世纪我国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开创我国子学研究之端,且有比较鲜明的唯物辩证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也很为突出。这些不仅表现在他的各方面的著作中。
关键词 治学思想 国子学 十七世纪 经世致用思想 禄在其中 书教 辩证思想 钻故纸 《左氏春秋》 外界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浙江事功学派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建华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宋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行,通过讲学,形成许多学派,学派之间相互交流竞争,从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北宋时期便有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二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等等。南宋以来,学派更... 宋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行,通过讲学,形成许多学派,学派之间相互交流竞争,从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北宋时期便有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二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等等。南宋以来,学派更是众多,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朱学、陆学和在浙江地区形成的浙学。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二者皆注重于心性义理的研究,而浙学则在言性命义理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事功学派 吕祖谦 经世致用思想 学术文化 陈亮 陈傅良 永嘉学派 浙江地区 朱学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