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2 位作者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侯杰 王雁 +2 位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张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3例43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一1.25- -6.2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屈光度、切削深度、光学区大小以及角膜非球面性变化(Q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分别为(52.37±3.42)、(53.97±4.33)、(51.03±4.11)、(55.14±5.46)和(56.68±5.09)p,m,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角膜上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69±4.23)、(5.19±3.88)和(6.23±3.91)tx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上皮厚度与屈光度和Q值变化量均呈正相关,与光学区大小呈负相关(均P〈0.05);2-5mm区和5~6mm区上皮厚度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正相关(r=0.380、0.383,均P〈O.05),而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与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TransPRK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上皮增厚的分布呈“负透镜式”的变化,越接近光学区周边增厚越显著,上皮厚度变化量受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及切削深度的影响,且这种不均匀增厚会影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藏个性化手术应该达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分子激光 屈光角膜切削 角膜上皮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丹梅 金红颖 李子良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绷带式隐形眼镜配戴、术后局部使用不同药物及手术切削深度诸因素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 2 5 8例实施PRK术病人 (393只眼 )进行前瞻、随机、双盲、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 不同年龄、...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绷带式隐形眼镜配戴、术后局部使用不同药物及手术切削深度诸因素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 2 5 8例实施PRK术病人 (393只眼 )进行前瞻、随机、双盲、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配戴隐形眼镜及手术切削深度诸因素对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术后使用双氯灭痛滴眼液、透明质酸钠及安慰剂组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分别是 :3 78天± 1 37天、2 86天± 1 44天、3 31天± 1 5 0天 (P <0 0 5 )。结论 年龄、性别、术后配戴隐形眼镜以及手术切削深度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构成影响 ,而双氯灭痛可延长角膜上皮愈合 ,透明质酸钠可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 角膜切削 角膜上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患者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张颖 马志兴 张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2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00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功能光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眼压测量值波动范围的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荒 杨隆艳 宋跃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预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方法测量中低度近视行PRK手术的383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眼压。利用回归方程对术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术后1年和术前眼压测量值明... 目的预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方法测量中低度近视行PRK手术的383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眼压。利用回归方程对术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术后1年和术前眼压测量值明显相关,对于一个给定的术前眼压X。(mmHg),其术后眼压测量值95%容许区间为0.5X0-0.1,0. 5X0+ 6. 3( mmHg)。结论可以根据术前眼压,对中低度近视 PRK术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近视 眼压 PRK 波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之渝 周希媛 +2 位作者 张大勇 郭红 李祥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VISX20/20B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光区切削法治疗-15 D以上超高度近视。术后随访 19~38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0.6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VISX20/20B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光区切削法治疗-15 D以上超高度近视。术后随访 19~38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0.69 ±0. 19,术后裸眼视力 0.61 ±0. 11。术后 3月左右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明显,1年后最轻,该组 haze平均(0.53±0.17)级,屈光度回退平均(3.15 ±1.56)D。结论对于角膜较薄,不适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PRK的多光区切削方式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超高度近视 P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金荣 张金英 +1 位作者 李雪非 于金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7-899,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屈光度为-6.25~-12.50 D,PRK术后屈光度为-1.50~-6.25 D。随访观察LASIK矫正1年后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和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术后主观症状较轻。LASIK术后1年平均球镜度数为(-0.62±0.94)D。LASIK术后0.5≤裸眼视力<0.8者4眼,≥0.8者9眼,1眼(7.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4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haze,包括2级haze 3眼、3级haze 1眼。应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后,haze及屈光回退减轻;术后1年,1级haze 2眼,2级haze 2眼,3级haze 1眼。LASIK术前角膜厚度为(467±38)μm,术后为(422±21)μm。结论高度近视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矫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少数患者术后可出现haze,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切削术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巾眉 庞国祥 +4 位作者 叶阿里 孙玉敏 金玉梅 秦梅 李维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 PCR)的方法探测 PRK后兔角膜细胞活性因子不同时间 m RNA表达的变化 ,并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  TNF-α在 PRK后 m RNA表达随时间变化 ,表达水平有改变 ,高峰出现在术后 2 4h。10 g· L- 1强地松龙完全抑制 TNF- α的表达 ,双氯芬酸钠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高能量短暂作用的紫外光照射下角膜组织选择性地表达 TNF-α,提示这一细胞因子在PRK后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并证实 10 g· L- 1强地松龙能在转录水平抑制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分子激光角膜屈光切削 肿瘤坏死因子A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抑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红 郭玉 +1 位作者 廖端芳 袁满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0 5%GA )、D (0 1%地塞米松 )、E(对照组 ) 5个组 ,分别作为甘草次酸实验 (A、B、C)组 ,对照组 (D)组和空白对照 (E)组。每组按照屈光度数 -10 0 0D作PRK切削 2 0只兔眼 ,术后 5个组分别滴用 0 1%GA、0 2 5%GA、0 5%GA、0 1%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 3mon。术后检查Haze情况和眼压。术后 15、3 0、45、60d时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并摘除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只眼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A、B、C、D组Haze发生情况及病理改变相近 ,而E组Haze情况较前 4组严重 ,且术后活跃的角膜上皮下纤维增生在术后 60d时仍然存在。A、B、C、E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组术后眼压则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甘草次酸对兔眼PRK术后Haze的抑制效果与 0 1%地塞米松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角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舒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士胜 廉井财 +3 位作者 周德佑 朱勇萍 王康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贝复舒 分子激光 屈光不正 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良毛(综述) 瞿玲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症性病变、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性病变、翼状胬肉以及一些儿童浅表性角膜病变的治疗,PTK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角膜病变中也发挥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PTK治疗浅表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可延迟或替代角膜移植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PTK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效果、安全性、并发症、适应证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 角膜/变 营养不良 安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陆霞 贺忠江 +1 位作者 张凤妍 王卫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 角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馨 白继 +1 位作者 贺翔鸽 张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K。术后1天、7天及1、3、4、5、6月处死动物取角膜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于PRK组。结论:术后LASEK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弱于PRK ,这可能是LASEK术后角膜恢复正常较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准分子激光行屈光性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钧 袁志兰 +1 位作者 曹凯 于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只实验兔(均右眼)采用联合经植片内皮面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 目的:探索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可行性,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只实验兔(均右眼)采用联合经植片内皮面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观察12周,实验眼的屈光状态改变值在预定的范围内;植片透明,病理组织学证明,植片、植床的交界面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轻。结论:可以联合屈光手术及板层角膜移植术。有些问题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 治疗角膜切削 屈光角膜切削 板层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伴角膜雾浊再次手术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政伟 马群 +2 位作者 黄震晞 李丽 吴金桃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 角膜切削 屈光回退 角膜雾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泪液蛋白变化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王秀青 贺翔鸽 +1 位作者 白继 翟军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和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泪液总蛋白和各主要蛋白成分的变化。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23例,正常眼压患者术前、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术后1周氟米龙组、术后1个月、...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和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泪液总蛋白和各主要蛋白成分的变化。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23例,正常眼压患者术前、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术后1周氟米龙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各10例,分别取基础泪液5μl,采用BCA法测泪液总蛋白浓度,SDS-PAGE法鉴定泪液中各主要蛋白成分的变化,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泪液总蛋白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1个月降至术前水平,术后1周氟米龙组明显低于术后1周地塞米松组;高眼压组变化同正常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对应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DS-PAGE结果显示:高眼压组泪液乳铁蛋白、溶菌酶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它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1周泪液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高眼压者泪液总蛋白变化趋势同正常眼压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泪液溶菌酶及乳铁蛋白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高眼压 分子激光角膜屈光 泪液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lladay法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屈光矫正效应的应用
18
作者 武国恩 谢立信 姚瞻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 评价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力变化量的Hollady 法。 方法 用Holladay 法计算PRK 术后与术前角膜屈光力的差值( 角膜实矫屈光度) ,并与角膜预矫屈光度进行比较。... 目的 评价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力变化量的Hollady 法。 方法 用Holladay 法计算PRK 术后与术前角膜屈光力的差值( 角膜实矫屈光度) ,并与角膜预矫屈光度进行比较。 结果 (1)A 组:复性近视散光眼术后6 个月,角膜实矫球镜度欠矫(0 .48 ±0 .19)D;角膜实矫散光度过矫38 .5 % (25/65) ,散光欠矫61 .5 % (40/65) ,过矫和欠矫≥±0 .50 D 占41 .5 % (27/65) ;实矫与预矫散光的轴位的差值≤±15°占60 .0 % (39/65) 。(2)B 组:单纯近视眼术后6 个月时,角膜实矫等值球镜度欠矫(0 .55 ±0 .26) D;术后6 个月时产生(0 .59 ±0 .38)D 的矫正近视散光的效应,其中≥0 .50 D 者占51 .2 % (22/43) ,实矫近视散光轴位均在180°- 44°~180°+ 44°之间。 结论 应用Holladay 公式从球、柱镜度两方面计算PRK 的角膜屈光变化效应值,是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矫正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Holladay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角膜光密度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蓓 张磊 +2 位作者 刘玉震 高洪莲 隋文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单纯手术组、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和conbercept1.0mg组,每组16只,均行右眼准...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单纯手术组、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和conbercept1.0mg组,每组16只,均行右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单纯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个组分别给予术眼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ml、conbercept0.5mg(0.05ml)和conbercept1.0mg(0.10ml),另选取8只兔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haze程度并进行Fantes分级,各手术组术后1周和4周分别空气栓塞法处死8只,正常对照组处死4只,取其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术后兔眼角膜上皮均于3~5d完全愈合,各组兔眼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P=0.77)。在观察期间,各手术组haze均于术后4周时最明显,conbercept1.0mg组haze最严重,其次为单纯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haze较其他手术组明显减轻,各组兔眼不同时间点haze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0.114,P=0.000;F时间=8.084,P=0.006)。苏木精-伊红染色示PRK术后1周,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各异,浅基质层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上皮及浅基质层的增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onbercept1.0mg组、单纯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术后4周各手术组术区角膜组织结构较术前1周紊乱,各组增生程度次序同术前1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术后1周conbercept1.0mg组术区角膜组织中TGF-β1、α-SMA和MMP-2的表达最强,其次为单纯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conbercept0.5mg组次之,各手术组3种因子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nbercept适量结膜下注射可抑制haze的形成,抑制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的增生,过量则促进haze的形成,促进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康柏西普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