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2 位作者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浩江 李林 +3 位作者 窦晓燕 司马晶 吕秀芳 魏玉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眼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共95例190眼PRK病例,术后随机选择一只眼戴软性亲水性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另一只眼配戴普通月抛...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眼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共95例190眼PRK病例,术后随机选择一只眼戴软性亲水性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另一只眼配戴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术后记录术眼自觉症状,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检查术后6mo裸眼视力,同时进行haze评分。结果: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术眼视物模糊、眼痛、畏光均轻于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3.11±2.12d,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02±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72h内愈合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占46%,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占36%。术后第7d裸眼视力高于1.0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为60眼(63%),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8眼(51%)。术后6mo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35),两组haz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结论:PRK术后使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减少患者的术后不适感,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角膜接触镜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预防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浩江 窦晓燕 司马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120例(240眼)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作用时间为20~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120例(240眼)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作用时间为20~9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01±0.72d;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62);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mo0~0.5级haze218眼(90.8%),1级haze21眼(8.75%),2级haze1眼(0.83%),术后12mo1级haze12眼(5%);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使用0.2g/L丝裂霉素预防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HA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患者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张颖 马志兴 张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2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00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功能光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冲洗液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樊郑军 贾泽昊 高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274-2275,共2页
目的: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观察低温冲洗液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眼部疼痛的影响。方法:接受PRK的近视患者26例(52眼),近视度数-3.00~-7.00D。双眼随机分为低温冲洗液组和对照组... 目的: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观察低温冲洗液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眼部疼痛的影响。方法:接受PRK的近视患者26例(52眼),近视度数-3.00~-7.00D。双眼随机分为低温冲洗液组和对照组。低温组在激光切削前后使用水温0℃左右的乳酸林格氏液冲洗角膜。对照组使用室温下保存的乳酸林格氏液。记录术后第1,3d的患者主诉疼痛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方法。结果:无论是第1d还是第3d,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术后疼痛程度无差异。无论是使用低温水还是常温水,第1d与第3d的手术疼痛无显著差异。结论:降低局部角膜温度对于PRK术后疼痛并无明显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毛伟 周宏健 +1 位作者 陆斌 周雨声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or laser epithellal kemtoplas- ty,LASE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EK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or laser epithellal kemtoplas- ty,LASE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EK手术治疗的患者149例(278只眼),随访6~12个月。其中,发生屈光回退者15例(23只限),与余下的未发生屈光回退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回退率在中低度近视组为2. 56%,高度近视组6.25%,超高度近视组13.68%,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17,P<0.05)。屈光回退组与未回退组比较,术前等效球镜、术中切削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t=-2.815、-2.061,P<0.05)。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前等效球镜、术中切削所占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 屈光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冬梅 陈光胜 +1 位作者 唐柳松 黎巧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60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一眼使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PTK)去除角膜上皮后行PRK手术(激光...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去除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60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连续性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一眼使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PTK)去除角膜上皮后行PRK手术(激光组),另一眼使用20%稀释酒精去除角膜上皮,然后行PRK手术(酒精组)。分别记录术后1、2、3 d患者的疼痛度、术后1、3、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平均等效球镜度(MRSE)、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术后疼痛感及不同时期UCVA(已转换为log MAR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3个月,激光组的角膜haze值为0.35±0.23,酒精组为0.75±0.49,P<0.05。激光组术后1、3、6个月MRSE分别为(0.53±0.74)D、(0.52±0.75)D、(0.21±1)D,而酒精组分别为(-0.12±0.8)D、(-0.22±0.71)D、(-0.48±0.91)D(P<0.05)。结论两组方式达到相同的术后舒适度及视力结果。激光组早期有轻度远视漂移。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MRSE均值在正视范围(±0.5 D)内。远期的效果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视觉质量的评估,详细的按年龄及屈光度的分组等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 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切削术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巾眉 庞国祥 +4 位作者 叶阿里 孙玉敏 金玉梅 秦梅 李维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 PCR)的方法探测 PRK后兔角膜细胞活性因子不同时间 m RNA表达的变化 ,并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  TNF-α在 PRK后 m RNA表达随时间变化 ,表达水平有改变 ,高峰出现在术后 2 4h。10 g· L- 1强地松龙完全抑制 TNF- α的表达 ,双氯芬酸钠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高能量短暂作用的紫外光照射下角膜组织选择性地表达 TNF-α,提示这一细胞因子在PRK后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并证实 10 g· L- 1强地松龙能在转录水平抑制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分子激光角膜屈光切削 肿瘤坏死因子A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舒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士胜 廉井财 +3 位作者 周德佑 朱勇萍 王康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贝复舒 分子激光 屈光不正 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10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角膜前表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丽君 张亚丽 +2 位作者 徐湘辉 刘蕾 李招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87,共4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环曲率,Q值和角膜像差。结果:1~8mm范围,角膜曲率术后比术前各范围均有显著性降低。术后3mm环曲率39.20±1.99D,手术目标曲率39.51±1.99D,两者呈显著相关(r=0.98)。术前术后Q值分别为-0.44^-0.30、0.34~0.66(P<0.05)。术前和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41±0.10、0.17±0.08、-0.07±0.23和0.72±0.23、0.41±0.17、-0.24±0.32,术后有显著性增加;手术前后水平彗差分别为-0.03±0.12、-0.03±0.30(P>0.05)。结论:TPRK手术后角膜曲率显著性降低,3mm区域的变化量最大;术后Q值、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垂直彗差均显著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角膜曲率 Q值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陆霞 贺忠江 +1 位作者 张凤妍 王卫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 角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馨 白继 +1 位作者 贺翔鸽 张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K。术后1天、7天及1、3、4、5、6月处死动物取角膜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于PRK组。结论:术后LASEK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弱于PRK ,这可能是LASEK术后角膜恢复正常较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伴角膜雾浊再次手术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政伟 马群 +2 位作者 黄震晞 李丽 吴金桃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 角膜切削 屈光回退 角膜雾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浅层角膜病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书科 陆强 +1 位作者 凌萍 陈瑞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6期533-534,共2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TK治疗10例(12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1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TK治疗10例(12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1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16(P<0.001)。术后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1.6D。结论 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复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 浅层角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莉 张汉斌 唐媚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比较准份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3只眼)LASIK(B组)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次手术病例。A组采用... 目的比较准份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3只眼)LASIK(B组)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次手术病例。A组采用酒精浸泡保留上皮瓣的方法;B组采用原瓣掀起或再次重新制瓣的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A组眼视力≥0.8者9只眼(占75%),B组≥0.8者2只眼(87%),等效球镜屈光度+1.0~-1.25D之间。B组有1只眼重新制瓣时出现角膜瓣错位,第3次手术行LASEK裸眼视力达到1.0。结论LASEK和LASIK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LASIK术后恢复快,层间反应轻,稳定性好,优于LASEK,而LASIK在角膜薄、初次手术瓣异常、高度近视再次手术等选择上优于LASIK。两种手术方法在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仍需更长期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屈光回退 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兴华 王育良 +3 位作者 徐新荣 王友发 王跃静 张玉娟 《临床眼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采用Tomey,SP—2000型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PRK术前及术后1月、3月及6月的角膜厚度。结果角膜厚度1月与3月、6月之间有显著差异,3月与6月之间无显著差异,A、B两组间术后1月、3月有...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采用Tomey,SP—2000型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PRK术前及术后1月、3月及6月的角膜厚度。结果角膜厚度1月与3月、6月之间有显著差异,3月与6月之间无显著差异,A、B两组间术后1月、3月有显著差异,6月无显著差异。结论PRK术后角膜厚度在3个月时趋于稳定,术前屈光度的高低与术后角膜厚度的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 屈光 角膜厚度 角膜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下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庆文 张桂菊 +2 位作者 赵冉 蒋衍英 韩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LASE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自制环钻和角膜固定环及LasersightLSX型准分子激光对 30例 5 7眼行LASEK手术。结果 对 30例患者用LASEK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后病人的视力由手术前的平均 0 18逐渐上升为 0 ... 目的 探讨LASE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自制环钻和角膜固定环及LasersightLSX型准分子激光对 30例 5 7眼行LASEK手术。结果 对 30例患者用LASEK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后病人的视力由手术前的平均 0 18逐渐上升为 0 5 2 (术后 3d) ,0 6 9(术后 1周 ) ,0 82 (术后 2周 ) ,0 92 (术后 3周 ) ,0 96 (术后 4周 )。手术后的主要不适为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LASEK 屈光不正 皮下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上皮 短期 结论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观察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68例136眼,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目的:观察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68例136眼,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去瓣EPi-LASIK术,对照组进行非去瓣EPi-LASIK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4mo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等指标。结果:术后1mo裸眼视力:研究组为1.33±0.22,对照组为1.22±0.19,有统计学差异(P<0.05);柱镜度数:研究组为0.10±0.55D,对照组为0.30±0.82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haze: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瓣EPi-LASIK术与非去瓣EPi-LASIK术均是目前临床治疗屈光不正较为安全、有效的表层切削手术。角膜上皮瓣的存在对患者术后极早期的临床结果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影响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 屈光不正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鹏飞 谭华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8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手术的80例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儿均使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 目的:探讨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手术的80例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儿均使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80例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三级视功能以及双眼不等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进行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屈光参差弱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