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摄影法在人工降雨装置水滴终点速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梁伟
程复
+2 位作者
赵廷宁
杨建英
刘小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法在测定人工降雨装置水滴降落终点速度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雨强下相同粒径的水滴降落速度相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介于0.01~0.05m/s,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测量时有部分水滴的位置并不是打击地面时的...
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法在测定人工降雨装置水滴降落终点速度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雨强下相同粒径的水滴降落速度相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介于0.01~0.05m/s,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测量时有部分水滴的位置并不是打击地面时的位置。通过分析软件SPSS对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无相关性。试验认为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滴降落终点速度可行,其方法简单、易操作,为以后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装置
摄影法
水滴
终点速度
雨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控系统加减速控制与程序段终点速度规划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楚辉
邬义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57,60,共3页
加减速控制是CNC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前的加减速控制技术通常或单独采用前加减速控制 ,或单独采用后加减速控制。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前加减速控制 ,同时结合运用后加减速控制算法原理的策略 ,并且在加工前选择速度曲线模型 ,以提高数...
加减速控制是CNC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前的加减速控制技术通常或单独采用前加减速控制 ,或单独采用后加减速控制。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前加减速控制 ,同时结合运用后加减速控制算法原理的策略 ,并且在加工前选择速度曲线模型 ,以提高数控系统的加工精度、实时性和通用性。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数控系统加工过程中 ,在程序段终点处存在速度无规则突跳的现象 ,讨论了该现象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加减速控制
终点速度
规划
实时性
柔性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史宇
余新晓
+2 位作者
张建辉
罗海江
张佳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898-7907,共10页
林冠层枝叶对雨滴的能量要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在降雨雨滴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及动能等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外在森林影响降雨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不够完善。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
林冠层枝叶对雨滴的能量要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在降雨雨滴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及动能等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外在森林影响降雨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不够完善。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对侧柏人工林林内和林外进行了长期同步观测,对典型场降雨中林内与林外雨滴的数量、大小、速度、动能等动力学特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内的雨滴总数高于林外37.8%,林内小径级和大径级的雨滴数目都有所增加,而中间径级雨滴减少。林外降雨体积贡献率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而林内降雨呈多峰山状变化;在试验侧柏林下雨滴的终点速度有所减小,特别是对直径0.75—4.5mm范围的雨滴更为明显。林内降雨相比于林外其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的相关性降低,雨滴谱分布更加分散;林外降雨动能贡献值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而林内降雨呈多峰山状变化。在雨滴终点速度为4—9m/s的区间内林外雨滴贡献的动能明显高于林内降雨。侧柏林地雨滴降落到地面的动能比林外空旷地减少了27.0%,林内雨滴动能减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林冠层削减了林内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动能
雨滴大小
终点速度
雨强
北京山区
侧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桂静
周金星
+1 位作者
崔明
闫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5-91,共7页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马尾松林冠
降雨动能
雨滴大小
终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中高原不同林龄华山松林冠层对天然降雨雨滴能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涂晓云
王克勤
+3 位作者
赵洋毅
王嘉维
段旭
朱梦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9,共10页
[目的]探究滇中磨盘山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对天然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为区域水土资源保护、森林结构调整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19年5至10月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磨盘山观测的74场降雨资料,采用滤纸色斑法对华山松人工林...
[目的]探究滇中磨盘山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对天然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为区域水土资源保护、森林结构调整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19年5至10月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磨盘山观测的74场降雨资料,采用滤纸色斑法对华山松人工林(中龄林15 a,成熟林40 a,过熟林60 a)的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1场降雨,针对不同降雨条件分析了3种林龄林分对雨滴能量特征的影响。[结果]①华山松林林冠层对雨滴有汇集与分散作用,中龄林对雨滴分散作用更强,成熟林次之,过熟林则表现为较强的汇集作用。②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直径均具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内雨滴终点速度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③雨滴直径及降雨强度的增加均可增强林内外的降雨能量,且雨滴能量与二者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降雨条件下,降雨动能与雨滴径阶均可拟合为幂函数,林内雨滴能量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中龄林对雨滴能量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④中龄林对雨滴的缓冲势能效果最好(66.67%),占降雨总势能的52%,成熟林次之(31.58%),过熟林最弱仅为20.64%。[结论]随树木年龄的增长林冠减缓雨滴能量的效果减弱。因此,对于成熟林以上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分,应及时进行林分采伐与更新,且注重保护林下枯落物,以减轻由林下雨滴造成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人工林
林龄
雨滴直径
雨滴
终点速度
雨滴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粒子成像技术的陕南地区降雨雨滴特征分析
6
作者
冯倩
展小云
+2 位作者
郭明航
赵军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4,共8页
为了研究陕南地区自然降雨雨滴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粒子成像瞬态测量可视化仪对陕南地区宁强县次降雨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雨滴平均直径为1.08 mm,平均终点速度为3.92 m/s,平均雨滴数密度为141.63个/m 3。该次降雨过程中直径0~1 m...
为了研究陕南地区自然降雨雨滴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粒子成像瞬态测量可视化仪对陕南地区宁强县次降雨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雨滴平均直径为1.08 mm,平均终点速度为3.92 m/s,平均雨滴数密度为141.63个/m 3。该次降雨过程中直径0~1 mm的雨滴数密度最大,占到总雨滴数密度的67.22%。直径1~2 mm的雨滴对降雨量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9.31%。实测雨滴谱呈单峰结构,其中大雨及以上的雨滴谱最宽,其次为中雨,小雨的雨滴谱最窄。降雨强度波动范围为0.11~10.95 mm/h,在很大程度上受雨滴大小和数目的双重影响。该次降雨中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间存在密切的对数关系,其拟合曲线与Atlas-Ulbrich关系曲线非常相似。综上所述,该次降雨平均雨滴数密度相比南方地区较小,直径小于2 mm的雨滴对该次降雨贡献最大。实测雨滴谱宽度受降雨强度影响,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雨滴大小和数目共同决定降雨强度大小。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间关系与常用的经验关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直径
雨滴
终点速度
雨滴数密度
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性能试验
被引量:
4
7
作者
高淑琴
李京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36,共5页
人工模拟降雨的性能,主要包括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降雨分布的均匀性、雨滴直径的大小和组成、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等方面。本试验研究通过对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观测试验,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测定方法和计算依据。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降雨量
降雨强度
雨滴分布
雨滴直径
雨滴
终点速度
雨滴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摄影法在人工降雨装置水滴终点速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梁伟
程复
赵廷宁
杨建英
刘小牛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基金
"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效果及技术参数体系研究
文摘
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法在测定人工降雨装置水滴降落终点速度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雨强下相同粒径的水滴降落速度相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介于0.01~0.05m/s,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测量时有部分水滴的位置并不是打击地面时的位置。通过分析软件SPSS对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无相关性。试验认为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滴降落终点速度可行,其方法简单、易操作,为以后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工降雨装置
摄影法
水滴
终点速度
雨强
Keywords
artificial rainfall equipment
the method of photograph
rainfall terminal speed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控系统加减速控制与程序段终点速度规划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楚辉
邬义杰
机构
浙江大学生产工程研究所
出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57,60,共3页
文摘
加减速控制是CNC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前的加减速控制技术通常或单独采用前加减速控制 ,或单独采用后加减速控制。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前加减速控制 ,同时结合运用后加减速控制算法原理的策略 ,并且在加工前选择速度曲线模型 ,以提高数控系统的加工精度、实时性和通用性。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数控系统加工过程中 ,在程序段终点处存在速度无规则突跳的现象 ,讨论了该现象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数控系统
加减速控制
终点速度
规划
实时性
柔性
数控加工
Keywords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control
real-time behavior
flexibility
velocity layout of end point
分类号
TG659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史宇
余新晓
张建辉
罗海江
张佳音
机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898-7907,共10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资助项目(201104005)
文摘
林冠层枝叶对雨滴的能量要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在降雨雨滴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及动能等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外在森林影响降雨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不够完善。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对侧柏人工林林内和林外进行了长期同步观测,对典型场降雨中林内与林外雨滴的数量、大小、速度、动能等动力学特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内的雨滴总数高于林外37.8%,林内小径级和大径级的雨滴数目都有所增加,而中间径级雨滴减少。林外降雨体积贡献率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而林内降雨呈多峰山状变化;在试验侧柏林下雨滴的终点速度有所减小,特别是对直径0.75—4.5mm范围的雨滴更为明显。林内降雨相比于林外其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的相关性降低,雨滴谱分布更加分散;林外降雨动能贡献值随雨滴直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而林内降雨呈多峰山状变化。在雨滴终点速度为4—9m/s的区间内林外雨滴贡献的动能明显高于林内降雨。侧柏林地雨滴降落到地面的动能比林外空旷地减少了27.0%,林内雨滴动能减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林冠层削减了林内降雨量。
关键词
雨滴动能
雨滴大小
终点速度
雨强
北京山区
侧柏林
Keywords
raindrop kinetic energy
raindrop size
terminal velocity
Beijing mountain area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桂静
周金星
崔明
闫帅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5-91,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9B03)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4320619)
文摘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马尾松林冠
降雨动能
雨滴大小
终点速度
Keywords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Masson pine canopy
rainfall kinetic energy
raindrop size
terminal velocity
分类号
S715.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中高原不同林龄华山松林冠层对天然降雨雨滴能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涂晓云
王克勤
赵洋毅
王嘉维
段旭
朱梦雪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热河谷冲沟系统土壤优先流及对沟蚀发育的影响机理研究”(42067005)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01AT070136)
+3 种基金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YNWR-QNBJ-2019-215
YNWR-QNBJ-2019-226)
国家林草局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项目(2020132078)
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2020132550)。
文摘
[目的]探究滇中磨盘山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对天然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为区域水土资源保护、森林结构调整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19年5至10月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磨盘山观测的74场降雨资料,采用滤纸色斑法对华山松人工林(中龄林15 a,成熟林40 a,过熟林60 a)的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1场降雨,针对不同降雨条件分析了3种林龄林分对雨滴能量特征的影响。[结果]①华山松林林冠层对雨滴有汇集与分散作用,中龄林对雨滴分散作用更强,成熟林次之,过熟林则表现为较强的汇集作用。②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直径均具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内雨滴终点速度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③雨滴直径及降雨强度的增加均可增强林内外的降雨能量,且雨滴能量与二者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降雨条件下,降雨动能与雨滴径阶均可拟合为幂函数,林内雨滴能量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中龄林对雨滴能量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④中龄林对雨滴的缓冲势能效果最好(66.67%),占降雨总势能的52%,成熟林次之(31.58%),过熟林最弱仅为20.64%。[结论]随树木年龄的增长林冠减缓雨滴能量的效果减弱。因此,对于成熟林以上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分,应及时进行林分采伐与更新,且注重保护林下枯落物,以减轻由林下雨滴造成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
华山松人工林
林龄
雨滴直径
雨滴
终点速度
雨滴能量
Keywords
Pinus armandii plantation
age of trees
raindrop diameter
raindrop final velocity
raindrop energy
分类号
S715.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粒子成像技术的陕南地区降雨雨滴特征分析
6
作者
冯倩
展小云
郭明航
赵军
刘宝元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4,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202)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项目(XXH13505-0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方向创新项目(A314021403-C3)。
文摘
为了研究陕南地区自然降雨雨滴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粒子成像瞬态测量可视化仪对陕南地区宁强县次降雨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雨滴平均直径为1.08 mm,平均终点速度为3.92 m/s,平均雨滴数密度为141.63个/m 3。该次降雨过程中直径0~1 mm的雨滴数密度最大,占到总雨滴数密度的67.22%。直径1~2 mm的雨滴对降雨量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9.31%。实测雨滴谱呈单峰结构,其中大雨及以上的雨滴谱最宽,其次为中雨,小雨的雨滴谱最窄。降雨强度波动范围为0.11~10.95 mm/h,在很大程度上受雨滴大小和数目的双重影响。该次降雨中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间存在密切的对数关系,其拟合曲线与Atlas-Ulbrich关系曲线非常相似。综上所述,该次降雨平均雨滴数密度相比南方地区较小,直径小于2 mm的雨滴对该次降雨贡献最大。实测雨滴谱宽度受降雨强度影响,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雨滴大小和数目共同决定降雨强度大小。雨滴直径与雨滴终点速度间关系与常用的经验关系相似。
关键词
雨滴直径
雨滴
终点速度
雨滴数密度
降雨强度
Keywords
raindrop diameter
raindrop terminal velocity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raindrop
rainfall intensity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性能试验
被引量:
4
7
作者
高淑琴
李京善
机构
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36,共5页
文摘
人工模拟降雨的性能,主要包括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降雨分布的均匀性、雨滴直径的大小和组成、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等方面。本试验研究通过对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观测试验,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测定方法和计算依据。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降雨量
降雨强度
雨滴分布
雨滴直径
雨滴
终点速度
雨滴动能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摄影法在人工降雨装置水滴终点速度中的应用研究
梁伟
程复
赵廷宁
杨建英
刘小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控系统加减速控制与程序段终点速度规划
刘楚辉
邬义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史宇
余新晓
张建辉
罗海江
张佳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李桂静
周金星
崔明
闫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滇中高原不同林龄华山松林冠层对天然降雨雨滴能量特征的影响
涂晓云
王克勤
赵洋毅
王嘉维
段旭
朱梦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粒子成像技术的陕南地区降雨雨滴特征分析
冯倩
展小云
郭明航
赵军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性能试验
高淑琴
李京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