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终极信仰与终极信仰的世俗化——中国古代文化信仰的知识学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圣鹏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4-169,共6页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信仰
世俗化
差异性
古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言人”的出色解读——评《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
2
作者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
终极信仰
与多元价值的融通》
姚才刚
儒学思想
刘述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中国人信仰级态的滞后与终极信仰的确立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金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当信仰结束"神本"迈向"人本"的那一刻,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当代中国人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即所谓信仰级态。信仰级态理应同步于社会的经济、政治、...
当信仰结束"神本"迈向"人本"的那一刻,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当代中国人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即所谓信仰级态。信仰级态理应同步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进程,而不应当处于滞后的状态,否则社会极易出现信仰困境。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危机的出现、信仰体系出现紊乱、以及终极信仰的缺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信仰级态的滞后。而寻求解决信仰级态滞后的良方,必须重构整个社会信仰体系,尽快确立终极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级态
信仰
危机
信仰
体系
终极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命意识中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新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I0002,共10页
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本体论规定,是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统一。“终极”作为由“终”和“极”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其词义既与终端又与顶端相联系。与“死”相对应的生命过程的终端词义和与“生”相对应的生命意义的顶端词义相结合,就构成...
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本体论规定,是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统一。“终极”作为由“终”和“极”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其词义既与终端又与顶端相联系。与“死”相对应的生命过程的终端词义和与“生”相对应的生命意义的顶端词义相结合,就构成了人生的终极意蕴。终极关怀就是生命意识对人生终极意蕴的“终极地关怀”,是生命意识的必然,以“趋生避死”为旨归,把消解死亡恐惧作为“避死”的首要内容,把筹划到最本己的能在作为“趋生”的根本目的。终极关怀通过终极信仰,使信仰在信念基础上确立,从而在与初级关怀相对应行为目的的设定及其坚守中发生作用。人文精神作为最有影响的社会价值观念,会对个体生命活动中的终极关怀产生影响:主体意识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把人生终端和顶端的终极意蕴转化为终极关怀;追求自由意识的发展,不断赋予终极关怀时代特征;批判意识的发展,使终极关怀的本己性尽可能地展现其固有的“达到‘尽善尽美性’的冲动”。生命意识中“趋生避死”的要求是必然的,然而这个要求最终不可能实现也是必然的,这两个“必然”揭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冲突”,构成了终极关怀中的悲剧意识。但正是这一悲剧意识所体现的个体在“趋生避死”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形象,使生命意识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终极
关怀
终极信仰
人文精神
悲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终极信仰与终极信仰的世俗化——中国古代文化信仰的知识学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圣鹏
机构
暨南大学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4-169,共6页
文摘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关键词
终极信仰
世俗化
差异性
古代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言人”的出色解读——评《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
2
作者
许苏民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
终极信仰
与多元价值的融通》
姚才刚
儒学思想
刘述先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中国人信仰级态的滞后与终极信仰的确立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金虎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研究"(14SZA0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12﹠ZD036)
文摘
当信仰结束"神本"迈向"人本"的那一刻,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当代中国人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即所谓信仰级态。信仰级态理应同步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进程,而不应当处于滞后的状态,否则社会极易出现信仰困境。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危机的出现、信仰体系出现紊乱、以及终极信仰的缺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信仰级态的滞后。而寻求解决信仰级态滞后的良方,必须重构整个社会信仰体系,尽快确立终极信仰。
关键词
信仰
级态
信仰
危机
信仰
体系
终极信仰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命意识中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新汉
机构
上海大学哲学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I0002,共10页
文摘
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本体论规定,是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统一。“终极”作为由“终”和“极”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其词义既与终端又与顶端相联系。与“死”相对应的生命过程的终端词义和与“生”相对应的生命意义的顶端词义相结合,就构成了人生的终极意蕴。终极关怀就是生命意识对人生终极意蕴的“终极地关怀”,是生命意识的必然,以“趋生避死”为旨归,把消解死亡恐惧作为“避死”的首要内容,把筹划到最本己的能在作为“趋生”的根本目的。终极关怀通过终极信仰,使信仰在信念基础上确立,从而在与初级关怀相对应行为目的的设定及其坚守中发生作用。人文精神作为最有影响的社会价值观念,会对个体生命活动中的终极关怀产生影响:主体意识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把人生终端和顶端的终极意蕴转化为终极关怀;追求自由意识的发展,不断赋予终极关怀时代特征;批判意识的发展,使终极关怀的本己性尽可能地展现其固有的“达到‘尽善尽美性’的冲动”。生命意识中“趋生避死”的要求是必然的,然而这个要求最终不可能实现也是必然的,这两个“必然”揭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冲突”,构成了终极关怀中的悲剧意识。但正是这一悲剧意识所体现的个体在“趋生避死”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形象,使生命意识熠熠生辉。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终极
关怀
终极信仰
人文精神
悲剧意识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终极信仰与终极信仰的世俗化——中国古代文化信仰的知识学分析
刘圣鹏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言人”的出色解读——评《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当代中国人信仰级态的滞后与终极信仰的确立
马金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生命意识中的终极关怀
陈新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