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策略
被引量:
6
1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 ,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 ,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 ,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 ,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富裕 ,兼顾和谐与自由”。这一价值策略尽管明显优于计划经济社会对和谐的优先选择 ,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但仍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大缺陷就是在人生追求和精神领域会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发展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价值
策略
优选原则
激励偏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延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97,共4页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幸福是国家和政府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幸福
终极价值目标
GN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司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效益
3
作者
于群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从法学角度 ,公司治理是由法律、公司章程和契约对公司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予以规范的制度体系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蕴涵着满足主体 (人 )的需要的属性 (价值 ) ,在诸多有用性里 ,分权制衡、效益与公平、平等自由与正义、安全...
从法学角度 ,公司治理是由法律、公司章程和契约对公司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予以规范的制度体系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蕴涵着满足主体 (人 )的需要的属性 (价值 ) ,在诸多有用性里 ,分权制衡、效益与公平、平等自由与正义、安全将成为主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效益
终极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韩东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7,共4页
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真正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这种新的解释不会像传统解释那样,既不易说清,也无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指认有理论与现实方面的依...
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真正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这种新的解释不会像传统解释那样,既不易说清,也无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指认有理论与现实方面的依据。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可由健寿、富裕、和谐、自由这四大社会终极价值目标标示。有了它们,如何发展社会的问题立刻就会变得简明起来,这就是采用唯好主义的方式:怎么有利于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怎么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观点
方法
社会
终极
价值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唯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思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江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0-44,共5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贯穿于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有其核心内容,这就是价值观念。由此看来,...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贯穿于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有其核心内容,这就是价值观念。由此看来,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观念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成员
社会主义
价值
观
终极价值目标
封建主义
终极
目标
资本主义社会
实现途径
价值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建设
6
作者
李瑞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观念转换
价值
观念体系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社会
价值
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个人主义
人生观
个体需求
共同富裕
终极价值目标
拜金主义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社会物质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
3
7
作者
郑洁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重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重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努力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并积极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全面发展思想
时代意义
终极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与基本方法
被引量:
2
8
作者
韩东屏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31-33,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实现社会持续平稳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后者才是根本目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制度,同时也要启动美德或博爱之心。前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后者则能提...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实现社会持续平稳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后者才是根本目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制度,同时也要启动美德或博爱之心。前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后者则能提升和谐社会的境界,让整个社会充满祥和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关系
理想
终极
价值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德进步的判断尺度
被引量:
1
9
作者
韩东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一在历史与道德之间(确切说是经济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前者发展后者退步这两种现象并呈的“二律背反”?随着当今中国道德生活领域扰人变化的增多,这一历史悬案重新惹起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年,人们就此问题从“言有(二律背反)”或“...
一在历史与道德之间(确切说是经济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前者发展后者退步这两种现象并呈的“二律背反”?随着当今中国道德生活领域扰人变化的增多,这一历史悬案重新惹起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年,人们就此问题从“言有(二律背反)”或“言无(二律背反)”两方面做的文章已有不少,但不论是何种见地的论述,细读之后,总给人留下一些似是而非之感。比如,言有的文章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恶(卑劣的情欲)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出现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倘若此种观点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道德进步
道德规范系统
二律背反
社会
价值
目标
判断尺度
社会
目标
道德工具论
社会和谐
历史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
被引量:
1
10
作者
韩东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38-42,80,共6页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韩东屏道德评价,既是大众直接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也是大众、组织、政府等各种行为主体判断事物善恶和做出行为选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尽管人人都是天然的社会性道德评...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韩东屏道德评价,既是大众直接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也是大众、组织、政府等各种行为主体判断事物善恶和做出行为选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尽管人人都是天然的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却并不见得人人都能在具体的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
动机与效果
价值
评价标准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市场经济社会
评价对象
构成因素
人品
动机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策略
被引量:
6
1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文摘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 ,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 ,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富裕 ,兼顾和谐与自由”。这一价值策略尽管明显优于计划经济社会对和谐的优先选择 ,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但仍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大缺陷就是在人生追求和精神领域会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
人
发展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价值
策略
优选原则
激励偏颇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social ultimate value objective
value strategy
principle for value-selecting
unbalancing inspiritment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延春
机构
延安大学马列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97,共4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幸福观定位研究>(09JK28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幸福是国家和政府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关键词
人生
幸福
终极价值目标
GNH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司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效益
3
作者
于群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文摘
从法学角度 ,公司治理是由法律、公司章程和契约对公司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予以规范的制度体系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蕴涵着满足主体 (人 )的需要的属性 (价值 ) ,在诸多有用性里 ,分权制衡、效益与公平、平等自由与正义、安全将成为主要的方面。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效益
终极价值目标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7,共4页
文摘
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真正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这种新的解释不会像传统解释那样,既不易说清,也无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指认有理论与现实方面的依据。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可由健寿、富裕、和谐、自由这四大社会终极价值目标标示。有了它们,如何发展社会的问题立刻就会变得简明起来,这就是采用唯好主义的方式:怎么有利于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怎么做。
关键词
立场
观点
方法
社会
终极
价值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唯好主义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思考
被引量:
1
5
作者
江畅
机构
武汉大学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0-44,共5页
文摘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贯穿于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有其核心内容,这就是价值观念。由此看来,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关键词
价值
观念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成员
社会主义
价值
观
终极价值目标
封建主义
终极
目标
资本主义社会
实现途径
价值
原则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建设
6
作者
李瑞成
机构
山东石化胜利油田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观念转换
价值
观念体系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社会
价值
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个人主义
人生观
个体需求
共同富裕
终极价值目标
拜金主义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社会物质生活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
3
7
作者
郑洁
机构
重庆邮电学院法学院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基金
2004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04JWSK02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重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努力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并积极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列宁
全面发展思想
时代意义
终极价值目标
分类号
A8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与基本方法
被引量:
2
8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摘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实现社会持续平稳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后者才是根本目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制度,同时也要启动美德或博爱之心。前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后者则能提升和谐社会的境界,让整个社会充满祥和之气。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关系
理想
终极
价值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德进步的判断尺度
被引量:
1
9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湖北社科院哲学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36-41,共6页
文摘
一在历史与道德之间(确切说是经济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前者发展后者退步这两种现象并呈的“二律背反”?随着当今中国道德生活领域扰人变化的增多,这一历史悬案重新惹起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年,人们就此问题从“言有(二律背反)”或“言无(二律背反)”两方面做的文章已有不少,但不论是何种见地的论述,细读之后,总给人留下一些似是而非之感。比如,言有的文章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恶(卑劣的情欲)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出现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倘若此种观点能成立。
关键词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道德进步
道德规范系统
二律背反
社会
价值
目标
判断尺度
社会
目标
道德工具论
社会和谐
历史主动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
被引量:
1
10
作者
韩东屏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38-42,80,共6页
文摘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韩东屏道德评价,既是大众直接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也是大众、组织、政府等各种行为主体判断事物善恶和做出行为选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尽管人人都是天然的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却并不见得人人都能在具体的道...
关键词
道德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
动机与效果
价值
评价标准
社会
终极价值目标
市场经济社会
评价对象
构成因素
人品
动机论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策略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论
高延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公司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效益
于群
《宁夏社会科学》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
韩东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思考
江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建设
李瑞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郑洁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与基本方法
韩东屏
《湖北社会科学》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道德进步的判断尺度
韩东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
韩东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