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凋亡受体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兰兰 蔡蓓 +3 位作者 米绪华 冯伟华 唐江涛 陈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凋亡受体CD95分子与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TLA-4)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的凋亡受体CD95(Fas)与共刺激分子CD28/CD152表达。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凋亡受体CD95分子与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TLA-4)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的凋亡受体CD95(Fas)与共刺激分子CD28/CD152表达。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CD3+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值增加(P=0.008), 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D95分子表达均上调(P=0.001),以CD8+T细胞上CD95分子增加更为明显;CD28和CD152 分子在不同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均上调(P<0.05),然而,CD4+T细胞以CD28分子表达增加为主,而CD8+T细胞则CD152 分子表达增加为主。结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细胞亚群失衡,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表达异常增加,提示T细胞活化与抑制性调节发生紊乱。T细胞亚群上凋亡受体CD95分子表达增加,以CD8+T细胞为主,说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者淋巴细胞的减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受体配体途径和负性共刺激分子CD152抑制信号途径,其中以CD8+T细胞减少为主,造成患者细胞免疫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5 FAS 凋亡 细胞免疫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
2
作者 王成 娄探奇 +4 位作者 唐骅 石成钢 刘迅 陈珠江 尹培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方法】检测2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脂含量、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素和瘦素,多重直线逐层...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方法】检测2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脂含量、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素和瘦素,多重直线逐层分析法筛选出对血清瘦素有影响的指标。【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女性体脂及瘦素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血清瘦素与体脂呈正相关(γ=100.30),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γ=-0.0149),女性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瘦素/体脂负相关(γ=-0.454,P=0.045),男性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瘦素/体脂无显著性相关(γ=-0.454,P=0.832)。【结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甲状旁腺素可能参与调节瘦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清瘦素 女性患者 体脂 男性患者 负相关 分泌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透死亡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惠敏 钟志慧 +1 位作者 张秋生 区秀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 (ES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中的死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 70例在MHD中死亡的ESRF者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 13年来MHD的ESRF患者死亡 70例 ,平均透析 5 4 7周 ,93 8次。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 (ES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中的死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 70例在MHD中死亡的ESRF者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 13年来MHD的ESRF患者死亡 70例 ,平均透析 5 4 7周 ,93 8次。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 (71 4% )。MHD之前已有高血压 ,且每次血透前、后伴发高血压次数超过其血透总次数的 30 %者 47例。死因 :脑出血 2 7例 ,心衰 2 3例 ,心率失常 6例 ,消化道大出血 4例 ,心肌梗死 3例 ,肺结核 1例。其中多囊肾中 3例 (3/ 4)、痛风性肾病 3例 (3/ 3)、高血压肾病中 2例 (2 / 3)均死于脑出血。结论 ESRF在MHD中主要死因是脑出血和心衰 ,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应予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因 ESRF M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致肾移植患者意识消失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魏昕 邵春晓 +2 位作者 汪雪锋 疏树华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拟行亲体肾移植患者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诱导剂量,并与正常人群对照,探讨丙泊酚在ESRD患者麻醉诱导致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LOC)的量...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拟行亲体肾移植患者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诱导剂量,并与正常人群对照,探讨丙泊酚在ESRD患者麻醉诱导致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LOC)的量效关系。方法 ESRD患者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受体20例(E组);选取ASAⅠ或Ⅱ级,相近年龄、体重,性别构成相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C组)。靶控诱导时设定起始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5mg/L,递增浓度为0.5mg/L,每一靶浓度输注1min;记录LOC时间、LOC时的BIS值,诱导剂量所致的BIS最低值、LOC时丙泊酚的血浆、效应室浓度、丙泊酚剂量及麻醉前(基础值)以及LOC时HR、MAP、SpO2和BIS。结果 E组LOC时间为(273±78)s,明显长于C组的(197±42)s(P<0.05);E、C组LOC时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5.8±1.0)、(4.8±1.0)mg/L,效应室浓度分别为(5.1±1.0)、(4.2±0.8)mg/L,E组LOC时丙泊酚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但两组LOC时BIS值及诱导剂量所致的BIS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E组MAP明显高于C组(P<0.01);两组LOC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麻醉前(P<0.05或P<0.01)。结论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ESRD患者所需丙泊酚剂量更大,LOC时间延长,提示ESRD患者麻醉诱导时,需要加大丙泊酚的诱导剂量,以达到足够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靶控输注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意识消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基因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锦 刘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35-936,共2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e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ADPKD主要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肾脏皮、髓质可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约50%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e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ADPKD主要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肾脏皮、髓质可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约50%患者在60岁左右发展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反复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ADPKD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发生肝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 基因诊断方法 临床应用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ADPKD 脏移植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易斌 王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52-455,共4页
双侧肾母细胞瘤有同时发生和异时发生两种表现形式,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异时性。本文主要介绍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根据多个文献报道,在肾母细胞瘤中,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发生率约为3.6%~8%。其中Hamilton等... 双侧肾母细胞瘤有同时发生和异时发生两种表现形式,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异时性。本文主要介绍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根据多个文献报道,在肾母细胞瘤中,同时性双侧肾母细胞瘤发生率约为3.6%~8%。其中Hamilton等在3335例肾母细胞瘤中检出188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后者发病率占全部肾母细胞瘤的5.6%。双侧肾母细胞瘤起病较早,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3岁,明显低于单侧肾母细胞瘤3.9岁的中位数年龄。双侧肾母细胞瘤组织学预后不良型较单侧多见,约为10%。双侧肾母细胞瘤合并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睾丸下降不全、尿道下裂和输尿管重复畸形等。因此,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其理想的治疗结果是,既保证较高的治愈率,又维持正常的肾功能,防止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现就其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母细胞瘤 诊治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HAMILTON 输尿管重复畸形 睾丸下降不全 发病年龄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激酶在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樊怡 马健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PMC)的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己糖激酶 (hexoki nase ,HK)的表达。方法 :胰蛋白酶 EDTA消化法进行PMC的分离、培养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H)偶联比色法检测其HK总活性。结果 :PM... 目的 :探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PMC)的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己糖激酶 (hexoki nase ,HK)的表达。方法 :胰蛋白酶 EDTA消化法进行PMC的分离、培养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H)偶联比色法检测其HK总活性。结果 :PMC的原代及传代细胞 5~ 8d即可达到融合 ,其HK的基础活性为 (4.80± 0 .39)U/g蛋白。结论 :改良的胰蛋白酶消化法是进行PMC原代培养的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PMC有较强的HK活性 ,参与了腹膜透析时对葡萄糖吸收和利用方面的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糖激酶 腹膜间皮细胞 原代培养 腹膜透析超滤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