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大伟 陆天飞 +8 位作者 华相伟 夏强 张建军 李齐根 徐宁 陈小松 张明 韩龙志 奚志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患儿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术前...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患儿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术前对每例患儿进行PELD评分,根据PELD评分将患儿分为两组:低分组(PELD评分<16分,62例)和高分组(PELD评分≥16分,39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和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性别、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重、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LD高分组患儿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PELD评分可用于预测婴幼儿肝移植的预后,为婴幼儿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的治疗、监护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对于术前PELD评分较高的患儿,应加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监护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 婴幼儿 活体肝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刚 胡美金 李青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9-761,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台州市中心医院100例2型HR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治疗方法和转归,计算MELD评分。自确诊之日起,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台州市中心医院100例2型HR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治疗方法和转归,计算MELD评分。自确诊之日起,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患者被纳入死亡组,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2型H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死亡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水平及MELD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脑病、消化道出血、脓毒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尿酸、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C反应蛋白(CRP)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ELD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33.8%;总胆红素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20.5%;血肌酐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18.5%。结论 MELD评分可预测2型HRS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水平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毕春山 展玉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44-1445,共2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分析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与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8分与<18分、TC<3 mmol/L与≥3 mmol/L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TC水平预测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6.77%,高于单独使用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预测结果。MELD评分与TC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联合在预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固醇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亚急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南晖 沈权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3个月内73例患者共死亡32例(43.8%),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E评分高于生存组患者(t=3.125,P=0.002)。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6(P=0.0001),95%CI[0.646~0.866]。当截断值为26时,预测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54,准确性为0.877。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亚急性重症肝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实验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坤亮 张英 +2 位作者 黄晶 谢仕斌 郑玉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5-940,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实验(ICG)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感染科住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共138例,临床确诊为HBV相关...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实验(ICG)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感染科住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共138例,临床确诊为HBV相关ACLF,24 h内予吲哚菁绿,记录15 min滞留率(ICGR_(15))及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值,同时记录24 h内临床各项指标。建立ICGR_(15) min滞留率转换模型(ICGR_(15)Score),并应用MELD评分联合ICGR_(15)Score,MELD评分、ICGR15滞留率,EHBF及Child-Pugh评分预测入组病例28 d生存率。根据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各评分系统对HBV相关ACLF预后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病例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大于生存组(P=0.011),同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显示:TBi(lP<0.001),DBi(lP<0.001),PT(P<0.001),PTA(P<0.001),CREA(P=0.008),ICGR_(15) Score(P=0.002),MELD评分(P<0.001),CTP分级(P=0.005),EHBF(P=0.014),Meld+ICGR_(15)Score(P<0.001),死亡组肝脏血流量低于存活组,其他指标死亡组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模型对HBV-ACLF短期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MELD+ICGR_(15) Score(AUC:0.877),MELD(AUC:0.851),CTP(AUC:0.638),ICGR_(15)(AUC:0.551),EHBF(AUC:0.378),MELD+ICGR_(15)Score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单一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MELD评分联合ICGR15Score对于HBV相关ACLF短期预后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MELD评分以及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 CHILD-PUGH分级 慢加急性肝衰竭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TP评分系统对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贞利 范作鹏 +1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62-2466,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家医院收治的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49例,随访3年,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资料,计算患者MELD和CTP评分,根据CTP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CTP A级组(评分5~6分)(n=8)、CTP B级组(评分7~9分)(n=23)及CTP C级组(评分≥10分)(n=18);根据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12)和生存组(n=37)。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判定CTP、MELD评分对死亡的预测能力。Kaplane-Meier生存曲线用于判定不同CTP、MELD评分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MELD评分中位数为13.443(8.792~18.379),死亡组MELD评分为19.844(15.487~25.412),明显高于生存组11.578(8.597~15.785)(Z=-3.511,P <0.001)。CTP分值在6~12分,CTP A、B、C级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3%(8例)、46.9%(23例)及36.7%(18例)。随着CTP评分增加,患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8,P <0.05)。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A、B、C级组病死率分别为:0、13.0%、50%(χ~2=10.343,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ELD <14.294 4组(n=26)患者3年预后显著优于MELD≥14.294 4组(n=23)(χ~2=14.893,P <0.001)。CTP评分等级越高,患者3年转归越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3,P <0.05)。CTP分级对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780(95%CI:0.639~0.922),MELD评分的AUC为0.840(95%CI:0.722~0.958),两种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3,P> 0.05)。结论 MELD及CTP评分均可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两者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相当,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终末期肝病模型 CHILD-PUG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并发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小鹏 高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明确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得到控制后早期(30 d)再入院和中期(6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早期再入院率及中期死亡率。方法纳入213例因肝性脑病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并随访6个月。结果出院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 目的明确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得到控制后早期(30 d)再入院和中期(6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早期再入院率及中期死亡率。方法纳入213例因肝性脑病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并随访6个月。结果出院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水平(比值比为2.40;P值为0.003)可独立预测早期再入院的发生。出院时INR>1.62较INR≤1.62的患者早期再入院风险显著增高(44%vs 20%;χ^2值为14.335,P<0.001)。出院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比值比为1.11;P值为0.048)可独立预测肝性脑病引起的早期再入院的发生。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为0.97;P值为0.005)是早期再入院发生的保护因素。此外,住院期间使用人工肝(风险比为6.67;P值为0.021)可独立预测中期死亡的发生。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可用于识别早期再入院率较高的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可用于预测肝性脑病的早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肝硬化 肝性脑病 预后 前瞻性研究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柳梅 亓敏 +2 位作者 丁雷 郇娟 韩永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随访90 d根据患者结... 目的探讨血浆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随访90 d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90),另选取同期58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水平,计算HBV-ACLF患者MELD评分。分析HBV-ACLF患者血浆TREM-2与IL-6、IL-8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TREM-2水平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ACLF组血浆IL-6,IL-8,TREM-2水平升高(P<0.05)。HBV-ACLF患者血浆TREM-2与IL-6,IL-8水平呈正相关(r/rs=0.762、0.857,均P<0.001)。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IL-6、IL-8、TREM-2为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REM-2、MELD评分、TREM-2+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795、0.858,TREM-2+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TREM-2,MELD评分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浆TREM-2水平和MELD评分升高为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TREM-2联合MELD评分能提升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郑盛 朱为梅 +1 位作者 刘海 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 被引量:4
10
作者 占国清 谭华炳 +3 位作者 李芳 李儒贵 张薇薇 李金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后首次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的能力。结果 3个月内有58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CTP及CrCTP分值(分别为22.15±5.67、31.45±8.50、11.60±2.70、12.72±2.54)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2.35±3.56、17.24±4.75、8.73±2.35、9.05±2.50)(P<0.01),两组在MELD分值和CTP分级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68、0.758、0.794,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评分(P<0.05),MELD与MELD-Na、Cr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CTP及CrCTP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晓丽 汪良芝 吴宝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38-740,745,共4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指数及CTP分值,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Na评分、MESO指数和CTP分值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在随访的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MELD、MELD-Na、MESO及CTP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判断患者3、6及12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与MESO指数、MELD评分及CTP分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评分、MESO、MELD及CTP均能较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其中MELD-Na仍是以上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中最具优势的评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浓度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预测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洵 王赛楠 吴安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比较乳酸浓度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及时的预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于本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 目的比较乳酸浓度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及时的预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于本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29例,年龄25~78岁,ASAⅢ或Ⅳ级。按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术前和术毕乳酸浓度,计算术前和术毕MELD评分。比较两组术前乳酸浓度、术毕乳酸浓度、术前MELD评分和术毕MELD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术前和术毕乳酸浓度和MELD评分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后30 d)死亡率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术后30 d内存活109例(90.0%),死亡12例(10.0%)。死亡组术前MELD评分、术前乳酸浓度、术毕MELD评分和术毕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术前乳酸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8(95%CI 0.63~0.93),临界值为2.43 mmol/L;术前MELD评分的AUC为0.70(95%CI 0.53~0.87),临界值为24.50分,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乳酸浓度的AUC为0.85(95%CI 0.70~0.99),临界值为9.57 mmol/L;术毕MELD评分的AUC为0.74(95%CI 0.61~0.88),临界值为25.42分;术毕乳酸浓度的AUC明显高于术毕MELD评分(P<0.05)。结论乳酸浓度,尤其是术毕乳酸浓度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1 位作者 朱琳 李金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3个月时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和非PE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MELD的评... 目的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3个月时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和非PE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MELD的评分变化及3个月时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周PE组胆红素、INR、肌酐、MELD分值及在20~29、30~39组MELD分值较非PE组均显著降低(P〈0.01)。PE组病死率及MELD分值在20~29和30~39范围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分值≥40患者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结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短期内病死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人工肝 预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晶莹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68-771,782,共5页
客观、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评估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的评分体系。近年来各种基于MELD评分发展而来的新评分系统不断涌现。加入新的变量例如... 客观、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评估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的评分体系。近年来各种基于MELD评分发展而来的新评分系统不断涌现。加入新的变量例如血清钠可进一步提高MELD的预测能力,此文就MELD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砚薷 杨逸成 +8 位作者 杨倍蓝 曾绮娴 刘冰洋 赵青 罗勤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分(≥9.94分)组(n=113)和低评分(<9.94分)组(n=61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MELD-XI评分与P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1例PAH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 334例(45.7%),特发性PAH 287例(39.3%),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PAH 75例(10.3%),遗传性PAH 19例(2.6%),肺静脉闭塞病13例(1.8%),药物和毒物相关性PAH 3例(0.4%)。平均年龄(37.3±14.2)岁,女性547例(74.8%)。患者出院后随访中位时间18(9,28)个月,53例发生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率为7.2%。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9%(18/113)和5.7%(35/6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评分组生存率低于低评分组(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XI评分是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30,95%CI:1.527~8.631,P=0.004)。结论:MELD-XI评分是评估PAH患者预后的简易且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全因死亡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的预测模型:MELD评分与CTP分级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敏 王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 预测模型 CTP 肝脏储备功能 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 肝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沙陵 范学工 +1 位作者 罗向群 黄宇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74-4076,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4个亚组。观察各亚组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6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ARS组22例,对照组41例),MELD分值在MELD<20、20≤MELD<30、30≤MELD<40和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分别为0%、31%、58%、86%,而对照组分别为17%、62%、83%、100%。MELD分值在20≤MELD<30和30≤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分值能够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在适当时机进行MARS治疗,能改善短期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肝 人工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瑞玲 罗瑞虹 +3 位作者 崇雨田 吴元凯 赵志新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差异。【结果】①所观察病例的MELD评分均在20分以上(包括20分);其中肝硬化组(46例)的MELD值为31.89±1.07,慢性肝炎组(118例)为34.03±0.81,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间MELD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起病时有无肝硬化的基础,可能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不大。②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在20≤MELD<30为42.4%(28/66),30≤MELD<40为73.2%(52/71),MELD≥40为96.2%(26/27),MELD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我国而且比较可靠的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慢性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和常用炎症指标结合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青 谭德明 +2 位作者 易钊泉 郑宜翔 鲁猛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8-394,共7页
目的:结合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和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 目的:结合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和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4例,在入院24 h内测定其炎症指标、肝肾功能,进行MELD评分,并留取患者当日血清,集中测定内毒素、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n protein,CRP)。在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他们的转归分为生存组(n=58)和死亡组(n=66)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24例患者中有66例死亡,58例生存。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MELD评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CRP和PCT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ELD评分和PCT与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死亡与否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07,1.42和1.02(P<0.05),并且可以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概率。2)MELD评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年龄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P<0.05),PCT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表明:MELD评分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curve,AUC)较高,分别为0.91和0.77(P<0.01)。当MELD评分≥30.09分时,预测患者死亡正确率最高(82.26%),而单独使用PCT及联合PCT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死亡正确率仅有75.00%。但MELD评分联合PCT评价患者预后的特异性高达100.00%,阳性预测值高达1.00。结论:内毒素和常用炎症指标(WBC,PMN,CRP)不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可靠指标。MELD评分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明显相关,PCT和年龄均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结合MELD评分、PCT和年龄可以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概率。PCT和MELD评分均对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价值,但PCT不如MELD评分的预测价值大。MELD评分联合PCT可提高对患者预后预测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评分 慢性重型肝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