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砚薷 杨逸成 +8 位作者 杨倍蓝 曾绮娴 刘冰洋 赵青 罗勤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分(≥9.94分)组(n=113)和低评分(<9.94分)组(n=61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MELD-XI评分与P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1例PAH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 334例(45.7%),特发性PAH 287例(39.3%),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PAH 75例(10.3%),遗传性PAH 19例(2.6%),肺静脉闭塞病13例(1.8%),药物和毒物相关性PAH 3例(0.4%)。平均年龄(37.3±14.2)岁,女性547例(74.8%)。患者出院后随访中位时间18(9,28)个月,53例发生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率为7.2%。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9%(18/113)和5.7%(35/6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评分组生存率低于低评分组(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XI评分是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30,95%CI:1.527~8.631,P=0.004)。结论:MELD-XI评分是评估PAH患者预后的简易且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全因死亡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郑盛 朱为梅 +1 位作者 刘海 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体积与各种生理参数及不同肝功能评分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萱 薛华丹 +2 位作者 刘炜 孙昊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体积与各种生理参数及不同肝功能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体积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运用64层螺旋CT扫描测定44例对照组及17例肝硬化患者总肝体积(TLV),探讨肝体积与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计算肝硬化组患者体积参数... 目的探讨肝脏体积与各种生理参数及不同肝功能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体积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运用64层螺旋CT扫描测定44例对照组及17例肝硬化患者总肝体积(TLV),探讨肝体积与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计算肝硬化组患者体积参数与Child-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肝脏体积为(1249±248)cm3,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呈中等正相关(r=0.5285,r=0.5754,r=0.6210;均P<0.01),与体块指数呈较弱的正相关(r=0.3074,P<0.05),与年龄呈较弱的负相关(rs=-0.3342,P<0.05)。消除体重影响后,不同性别间肝体积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的TLV为(1044±300)c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与体重、体表面积无相关性。不同CTP分级所对应的肝体积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MELD评分与患者TLV无相关性(r=-0.4496,P>0.05),与患者肝体指数显著相关(r=-0.6937,P<0.05)。结论对照组的肝脏体积受多种生理因素影响;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与MELD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CTP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脏体积 肝硬化 Child—Pugh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蓓蓓 管世鹤 +3 位作者 杨凯 王爱华 潘颖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新型预测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数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新型预测模型在预测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24例HBV-ACLF患者中,28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22.6%;Logistic回归方程多变量筛选出直接胆红素(DBIL)与凝血酶原时间(PT-S)是影响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新型预测模型与MELD分数呈正相关性(r=0.629,P<0.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新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明显高于MELD评分的AUC(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IL与PT-S是HBV-ACLF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包含DBIL与PT-S的新型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6
作者 邓凯 崔佳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采用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5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交换...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采用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5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交换人工肝组(54例)和常规组(81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组根据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情况,选择以血浆交换为中心的人工肝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527.96±1504.21)显著高于常规组(1854.75±940.23)(P=0.004);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合并糖尿病和肝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30、0.030);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以及直接胆红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值分别为<0.001、<0.001、0.040、0.030、0.040、0.006),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40);人工肝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腹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0、0.020);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病情复杂的ACLF患者更推荐直接采取以血浆交换为中心的人工肝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动态监测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可作为人工肝疗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治疗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赖曼 王鑫 +4 位作者 姚勤伟 刘海霞 许瀛 何莉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早期生存组(110例)和早期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ELD评分、MELD-Na评分与MELD-Lac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的最佳截取值,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53[95%可信区间(CI)0.515~0.792]、0.648(95%CI0.514~0.781)、0.809(95%CI 0.718~0.900),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09、18.09、19.97,约登指数分别为0.398、0.380、0.525,灵敏度分别为0.680、0.680、0.840,特异度分别为0.720、0.700、0.690。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大于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能力一般,而术后首次MELD-Lac评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更为可靠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早期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W、NLR联合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利民 徐鹤翔 +1 位作者 郑吉顺 章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1例,以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随访1年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n=126)和死亡组(n=55),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RDW、NLR、MELD水平差异,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RDW、NLR患者的1年生存率变化。最后通过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对RDW、NLR、MELD评分进行联合,评估多变量联合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价值。结果:181例随访1年死亡55例,存活126例,死亡组入院时NLR、RDW、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显示,NLR、RDW及MELD评分是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NLR及MELD评分预测患者1年预后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65%、2.58、16.6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2、0.764、0.862;MELD评分联合NLR的AUC为0.870,MELD评分联合RDW的AUC为0.876,MELD、RDW、NLR三者联合的AUC提高至0.884。结论:MELD、RDW、NLR三者联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肝病肝移植患者诊断和评估标准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贾亚男 李瀚 +1 位作者 李先亮 贺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331,368,共7页
肝移植是危重症肝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但手术风险高,围手术期病死率高,术后并发症高。考虑到供肝短缺及相关手术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移植时机。因此对危重症肝病肝移植的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全面评估病情,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一... 肝移植是危重症肝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但手术风险高,围手术期病死率高,术后并发症高。考虑到供肝短缺及相关手术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移植时机。因此对危重症肝病肝移植的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全面评估病情,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于危重症肝病的评估标准很多,除了比较经典的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外,还发展出了许多其它评估标准,各个移植中心也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各评估标准之间也存在争议,本文即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肝病 肝衰竭 评分系统 肝移植 诊断标准 评估标准 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I和EZ-ALBI评分对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程凯 许嘉绵 +3 位作者 王华翔 吕立志 江艺 吴爱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1-617,共7页
目的 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简易白蛋白-胆红素(EZ-ALBI)评分对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生存(术后3个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肝衰竭并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3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 目的 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简易白蛋白-胆红素(EZ-ALBI)评分对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生存(术后3个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肝衰竭并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3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确定术前ALBI、EZ-ALBI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生存的最佳截取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ALBI和EZ-ALBI水平对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ALBI、EZ-ALBI和MELD评分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0.21、-19.83和24.36,AUC分别为0.706、0.697和0.68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丙氨酸转氨酶(ALT)≥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0 U/L、ALBI评分≥0.21和EZ-ALBI评分≥-19.83是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BI评分≥0.21是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ALBI评分的最佳截取值进行分组,ALBI<0.21组(46例)和ALBI≥0.21组(91例)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93.5%和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EZ-ALBI评分的最佳截取值进行分组,EZ-ALBI<-19.83组(60例)和EZ-ALBI≥-19.83组(77例)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88.3%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ALBI评分对于肝衰竭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生存情况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以作为选择肝移植受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衰竭 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 简易白蛋白-胆红素(EZ-ALBI)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原春辉 修典荣 +6 位作者 李智飞 蒋斌 李磊 郭欣 贾易木 宋世兵 张同琳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1期24-27,4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临床资料完整的362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有否发生ARF分为ARF组(71例)和非ARF组(291例)。对两组的36项围手术期可能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临床资料完整的362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有否发生ARF分为ARF组(71例)和非ARF组(291例)。对两组的36项围手术期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肝性脑病、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术前总胆红素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合并感染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对上述12项指标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cr水平增高[比数比(oddsra-tio,OR)=0.92]、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低(OR=1.015)、MELD评分高(OR=1.588)、术中出血量多(OR=1.012)、术后合并感染(OR=12.260)与肝移植术后发生ARF密切相关(均为P<0.05)。结论术前Scr水平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低、MELD评分高,术中失血量多和术后合并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衰竭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血清肌酐 凝血酶原活动度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治疗Alagille综合征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檀玉乐 朱志军 +7 位作者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张海明 刘颖 王君 李宏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治疗Alagille综合征(ALGS)的疗效。方法收集12例ALG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LG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肝移植的特点及其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儿均存在JAG1基因突变和典型面...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治疗Alagille综合征(ALGS)的疗效。方法收集12例ALG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LG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肝移植的特点及其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儿均存在JAG1基因突变和典型面部特征,黄疸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在出生后7(3,40)d出现。患儿行肝移植时身高和体质量Z评分分别为-2.14(-3.11,-1.83)分和-2.32(-3.12,-1.12)分,5例患儿严重发育迟缓,4例患儿严重营养不良。12例患儿中8例伴有心血管异常。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4例患儿病肝的小叶结构基本保持,8例存在大小不等结节性肝硬化,其中1例病肝检测到单个早期中分化肝细胞癌。3例患儿因误诊为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治疗。8例患儿行活体肝移植,3例患儿行尸体供肝肝移植(包括2例劈离式肝移植和1例尸体全肝移植),1例患儿行多米诺肝移植(供肝来自枫糖尿病患者)。在随访30.0(24.5,41.7)个月时,患儿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为100%。在随访过程中,患儿身高和体质量Z评分分别为-1.24(-2.11,0.60)分和-0.83(-1.65,-0.43)分,表明患儿术后生长和发育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和严重瘙痒伴生活质量差的ALGS患儿的有效方法。伴随心血管异常的ALGS患儿,术前应进行详细评估,必要时联合儿科心脏病专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GILLE综合征 儿童肝移植 心血管异常 胆道闭锁 肝细胞癌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葛西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小静 蔺淑梅 +5 位作者 郑书琴 叶峰 张曦 邸莹 李岳礁 张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9-382,38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 目的初步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进行相关化验指标的检测,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002年标准版公式即:MELD分值=3.8×ln[胆红素(mg/dL)/18]+11.2×ln(INR)+9.6×ln[Cr(mg/dL)/88]+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计算。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14.29±4.01、49.68±7.72、61.92±15.42,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HBV感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62.02±16.16、62.59±14.9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HMGB1水平与MEL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动态检测发现,死亡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持续下降,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下降至第7天后出现再次上升趋势。结论 HMGB1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MGB1水平与MELD评分及患者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动态检测血清HMGB1水平,可能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麦荣云 曾洁 +8 位作者 叶甲舟 苏奇斌 龙中荣 施显茂 黄山 吴飞翔 黎乐群 连芳 邬国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首次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首次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MELD)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APRI预测PHLF的能力。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 108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中,共有217例(19.58%)发生PHLF。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ALBI评分及APRI是PHLF的预测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PRI [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置信区间(CI):0.709~0.781,P<0.001]预测PHLF发生的能力明显优于Child-Pugh评分(AUC为0.561,95%CI:0.516~0.605,P=0.005)、MELD评分(AUC为0.650,95%CI:0.610~0.691,P<0.001)和ALBI评分(AUC为0.662,95%CI:0.621~0.703,P<0.001)。根据约登指数得到术前APRI的最佳截断值为0.55,此时APRI预测PHL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68.5%,APRI>0.55的患者PHLF的总体发病率及PHLF A、B、C各等级的发病率均高于APRI≤0.55的患者(P均<0.05)。结论术前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能力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及ALBI评分,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CHILD-PUGH评分 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评分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指标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俊国 王昊 +2 位作者 颉斌 贺志军 李亭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POD将受者分为POD组(60例)和非POD组(172例)。比较两组肝移植受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POD将受者分为POD组(60例)和非POD组(172例)。比较两组肝移植受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危险因素对肝移植受者发生POD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率为25.9%。POD组手术时间、无肝期长于非POD组,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冷沉淀输注量、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OD组(均为P<0.05);POD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POD组(均为P<0.05)。术前肝性脑病、血氨升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术后AST升高,术中无肝期长是肝移植受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术前血氨升高和MELD评分高对肝移植受者发生PO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最佳截取值分别为42.6μmol/L和18分,灵敏度分别为0.650和0.767,特异度分别为0.826和0.727。结论肝移植受者POD发生率较高,其中术前肝性脑病、血氨升高、MELD评分高,术后AST升高,术中无肝期长为肝移植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氨升高、MELD评分高是预测受者发生POD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危险因素 术后谵妄 血氨 肝性脑病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无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术中使用手术放大镜与手术显微镜行肝动脉重建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健 谢炎 +2 位作者 田大治 孙晓叶 蒋文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放大镜与手术显微镜辅助方式下行活体肝移植(LDLT)术中肝动脉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LDLT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动脉重建方式不同将受者分为放大镜组(189例)和显微镜组(83例),评估两组受者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手术放大镜与手术显微镜辅助方式下行活体肝移植(LDLT)术中肝动脉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LDLT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动脉重建方式不同将受者分为放大镜组(189例)和显微镜组(83例),评估两组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动脉重建位置、吻合口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受者生存率等的差异。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放大镜组的总手术时间更短、肝动脉重建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放大镜组及显微镜组行肝动脉重建的最常见位置均为肝右动脉,吻合口直径分别为(2.1±0.9)mm、(2.1±0.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受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85%和89%、87%、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LDLT术中手术放大镜下行肝动脉重建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不低于手术显微镜,且手术工作量和术中出血量更少。对于经验丰富的移植外科医师,建议在放大镜辅助下行肝动脉重建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肝动脉重建 手术显微镜 手术用双目放大镜 围手术期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肝动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龚财芳 庞铭 +2 位作者 李欲晓 李敬东 游川 《器官移植》 2025年第5期812-818,共7页
目的 系统梳理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发... 目的 系统梳理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影响因素的文献,提取并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体质量指数、术前酗酒史、术前2个月感染史、术前肝性脑病、术前大泡性脂肪变性比例、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术前血氨、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肌酐)、手术因素(术中无肝期长)、治疗因素(围手术期药物使用、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心脏死亡后供肝的使用)、术后相关因素(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术后脓毒症、术后免疫抑制药的使用)。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受多因素共同影响,需采取多维度评估及预防策略,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术后谵妄的动态监测及个性化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并发症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体质量指数 肝性脑病 酒精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