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氮阻燃剂原位沉积对棉织物的耐久阻燃改性
1
作者 张洁 郭鑫源 +2 位作者 关晋平 程献伟 陈国强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7,共8页
针对棉织物极易燃烧,引燃后火焰迅速蔓延的问题,采用四羟甲基硫酸磷、双氰胺和环状磷酸酯阻燃剂FRC-1进行缩聚反应,通过原位沉积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阻燃性能。对改性棉织物的结构特征、燃烧行为、阻燃性能、耐水洗性能和阻... 针对棉织物极易燃烧,引燃后火焰迅速蔓延的问题,采用四羟甲基硫酸磷、双氰胺和环状磷酸酯阻燃剂FRC-1进行缩聚反应,通过原位沉积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阻燃性能。对改性棉织物的结构特征、燃烧行为、阻燃性能、耐水洗性能和阻燃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能,其损毁长度降至7.5 cm,极限氧指数升高至29.7%,经50次洗涤后改性棉织物仍能自熄,损毁长度为11.0 cm,极限氧指数为26.4%;改性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仅为41.6 kW/m^(2),下降了86.9%;在燃烧过程中,缩聚产物中的含磷阻燃基团早期裂解促进了棉织物的脱水和炭化,并形成了石墨化程度很高的炭层,有效地隔绝了氧气和热量;同时磷基自由基的猝灭效应也有利于阻燃性能的提高,因此阻燃剂在固相和气相均起到阻燃功能;此外,原位沉积改性对棉织物的强力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阻燃性能 耐久性 磷/氮阻燃剂 阻燃织物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棉织物的同浴染色工艺研究
2
作者 李世晓 汪青 周岩松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针对丝棉织物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M型活性染料对丝棉织物进行同浴染色,探究了丝棉比例以及染色条件(盐浓度、碱浓度、棉上染时间、棉固色时间、真丝染色pH值)对染色同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纤维比例的增大,棉织物和真丝织物... 针对丝棉织物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M型活性染料对丝棉织物进行同浴染色,探究了丝棉比例以及染色条件(盐浓度、碱浓度、棉上染时间、棉固色时间、真丝染色pH值)对染色同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纤维比例的增大,棉织物和真丝织物的同色性变差;不同比例的丝棉织物同浴染色时,所适用的染色工艺条件不同;丝棉织物的色差ΔE1均在2.00左右,固色率均达到70%左右,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等级均达到4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织物 真丝织物 同色性 丝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裂纹扩展特性的介观尺度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王汜辛 闫永杰 倪庆清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为了探寻织物结构复合材料面内裂纹扩展抵抗机理,真实地反应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裂纹扩展特性,建立了含有铺层结构与平纹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介观尺度模型,使用了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复合材料面内裂纹扩展行为分析。结果... 为了探寻织物结构复合材料面内裂纹扩展抵抗机理,真实地反应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裂纹扩展特性,建立了含有铺层结构与平纹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介观尺度模型,使用了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复合材料面内裂纹扩展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平纹结构裂纹扩展能量密度为1.69 J/mm^(3),0°/90°铺层复合材料裂纹扩展能量密度为1.47 J/mm^(3),平纹结构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抵抗能力相比0°/90°铺层提升约15%,平纹结构及0°/90°铺层复合材料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7.6和12.1。通过有限元分析与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实验结果对比,证实了有限元分析裂纹扩展与实验裂纹扩展的趋势一致。另外,还明确了经纬纱承载的应力分布及经纬纱交叉处载荷传递机理,并发现织物一体结构具备更好的裂纹扩展抵抗力。研究结果可为纺织复合材料裂纹扩展有限元分析及其裂纹扩展性能与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织物复合材料 铺层复合材料 织物结构 裂纹扩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本构模型及其应用
4
作者 孙戬 王彤 +3 位作者 陈云辉 林何 刘晖 成小乐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更准确地表征织物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针对二维编织物结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将织物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应变能解耦为橡胶基体应变能、纤维拉伸应变能以及纤维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剪切应变能,结合橡胶、织物... 为更准确地表征织物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针对二维编织物结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将织物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应变能解耦为橡胶基体应变能、纤维拉伸应变能以及纤维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剪切应变能,结合橡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及镜框剪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本构模型参数。通过对织物增强密封带压缩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舱门密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将织物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超弹性本构模型应用于飞机舱门压缩过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超弹性本构模型能够用于表征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非线性材料行为;经向/纬向纤维与密封带轴向呈0°角铺设方式的密封性能优于45°角铺设,舱门的密封性能与门框的加载量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橡胶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 橡胶密封件 本构模型 舱门密封带 密封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收集用单向导湿针织物涂层摩擦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静 广靖 陈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随着人口爆炸、工业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持续,工厂和居民对清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雾收集器件不断涌现,而现有水雾收集器件多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等方式达到符合要求的浸润性表面,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简便的室温自发胶凝作用,温和构建... 随着人口爆炸、工业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持续,工厂和居民对清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雾收集器件不断涌现,而现有水雾收集器件多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等方式达到符合要求的浸润性表面,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简便的室温自发胶凝作用,温和构建凝胶聚合物基质,通过引入反应组分以控制胶凝成形期间的微观形貌与表面能分布,经室温修饰形成超疏水聚合物复合材料。以针织物为基底、摩擦为手段构制Janus针织物涂层,利用其润湿不对称性实现单向导湿,进而在捕雾集水的同时减缓水蒸发以提升应用效率,达到低成本且高效的雾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收集 单向导湿 织物 涂层 摩擦制备 JAN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淑花 鲍站霞 +1 位作者 庞明科 史晟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为高值产品,获得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材料,以涤棉织物为原料,ZnCl_(2)作为活化剂,通过高温炭化,制备出活性炭;然后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在活性炭上原位生成TiO_(2),获得了活性炭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产物结构和性能... 为了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为高值产品,获得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材料,以涤棉织物为原料,ZnCl_(2)作为活化剂,通过高温炭化,制备出活性炭;然后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在活性炭上原位生成TiO_(2),获得了活性炭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纺比80/20的涤棉织物、800℃下制得的复合光催化材料,TiO_(2)在活性炭上分布均匀,具有无定形结构;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344 mg/g,对质量浓度60 mg/L的亚甲基蓝光照6 h后降解率可达98%,并且在循环5次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可达到80%,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织物 炭化 光催化材料 吸附性能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锡锑/聚吡咯复合导电涂层棉织物性能研究
7
作者 郭敏 李智慧 +3 位作者 朱雅蕾 刘勇 黄媛 郭增革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提高柔性电子纺织品的导电性能,探究多组分导电涂层组装层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利用浸渍-层层组装技术在棉织物基底上构筑纳米氧化锡锑/聚吡咯(ATO@WPU/PPy)双组分导电涂层,测试了不同涂层棉织物的微观结构、质量、厚度、透气性、导... 为了提高柔性电子纺织品的导电性能,探究多组分导电涂层组装层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利用浸渍-层层组装技术在棉织物基底上构筑纳米氧化锡锑/聚吡咯(ATO@WPU/PPy)双组分导电涂层,测试了不同涂层棉织物的微观结构、质量、厚度、透气性、导电性、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并与纳米氧化锡锑/聚二烯基丙二甲基氯化铵(ATO@WPU/PDDA)单组分导电涂层织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ATO@WPU/PPy组装层数的增加,棉织物表面涂层负载量提高,双组分复合导电涂层棉织物的表面电阻降低,最低为1.4 kΩ/sq,而相同组装层数的ATO@WPU/PDDA单组分导电涂层织物表面电阻为37.3 kΩ/sq,说明双组分复合涂层棉织物的导电性明显提高,且ATO@WPU/PPy双组分复合涂层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也逐渐提高。认为:制备的双组分导电涂层棉织物性能优于单组分导电涂层织物,其在开发柔性电子纺织器件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锑 聚吡咯 层层组装 涂层织物 导电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胭脂虫红天然染料对蚕丝织物和锦纶织物的染色对比
8
作者 索清 张珊珊 +1 位作者 姜会钰 夏明桂 《纺织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使用天然胭脂虫染料,运用直接染色法对蚕丝和锦纶进行染色。首先,设置单因素实验探究了胭脂虫红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其次,通过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和染料浓度对胭脂虫红染料上染蚕丝和锦纶织物染色性... 为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使用天然胭脂虫染料,运用直接染色法对蚕丝和锦纶进行染色。首先,设置单因素实验探究了胭脂虫红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其次,通过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和染料浓度对胭脂虫红染料上染蚕丝和锦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初步探究了两种织物的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胭脂虫染料上染蚕丝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为50℃,染色时间为70min,pH为3;锦纶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为80min,pH为5。当染料浓度达到50%时,蚕丝织物和锦纶织物拥有最高的得色量。最后,对染色织物进行性能测试后发现:染色后的蚕丝织物和锦纶织物各项色牢度优良,可以达到4级以上。锦纶织物在染色后拥有抗氧化性能可达63.21%,远高于蚕丝织物的抗氧化性能1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红 稳定性 蚕丝织物 锦纶织物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纶织物的溶剂萃取剥色及其对醇解的影响
9
作者 朱琳 王展鹏 +4 位作者 吴宝宅 汪少朋 刘一鸣 代成娜 陈标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剂)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乙酸和氯苯2种溶剂,系统探究了剥色温度、固液比和剥色时间等条件对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发现当剥色温度为130℃,固液比为1∶30,剥色时间为20 min时,乙酸和氯苯对9种市售涤纶织物都有较好的剥色效果,最佳剥色率分别为82.9%和88.4%。剥色前后对废旧涤纶织物进行乙二醇醇解实验,结果表明,乙酸和氯苯的使用能够普遍提高醇解产物的回收率,最高可使回收率分别增加11.44%和12.48%,且回收产物的纯度均高于90%,有助于废旧涤纶织物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涤纶织物 溶剂萃取 剥色 乙酸 氯苯 醇解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无氟化合物处理棉织物的疏水性研究
10
作者 刘海峰 王伟贤 +3 位作者 王义珍 李瑞 黄平 曾晖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探讨纤维素酶及无氟化合物处理棉织物的润湿性。利用纤维素酶与棉织物的温和水解反应,在纤维表面刻蚀形成粗糙结构,再通过引入长链硅氧烷分子降低表面能得到超疏水棉织物,探究了低表面能处理条件对超疏水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引入的硅... 探讨纤维素酶及无氟化合物处理棉织物的润湿性。利用纤维素酶与棉织物的温和水解反应,在纤维表面刻蚀形成粗糙结构,再通过引入长链硅氧烷分子降低表面能得到超疏水棉织物,探究了低表面能处理条件对超疏水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引入的硅氧烷分子侧链越长则表面能越低,硅氧烷体积分数控制在5%时试验体系可最优化降低其表面能,认为通过此法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长效疏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无氟 超疏水 润湿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泡沫整理技术的棉织物三防整理工艺与性能
11
作者 赵亚楠 葛甜甜 +3 位作者 张妍 朱博 张宁 潘如如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提升棉织物的三防功能性且满足绿色染整节能减排的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三防整理。从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烘焙温度、烘焙时间4个因素分别测试其对泡沫性能和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从功能性、物理机械性、服用性、... 为提升棉织物的三防功能性且满足绿色染整节能减排的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三防整理。从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烘焙温度、烘焙时间4个因素分别测试其对泡沫性能和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从功能性、物理机械性、服用性、耐洗性能以及整理均匀性5个方面与常规浸轧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60 g/L、带液率50%、焙烘温度130℃以及焙烘时间2.5 min;经过三防泡沫整理的棉织物水相接触角155.3°,油相接触角130.3°,沾污等级达5级;对比泡沫整理与传统浸轧,泡沫整理的棉织物拥有更好的水相、油相接触角,更强的力学性能,更加丰满柔软的手感;泡沫整理与传统浸轧的耐水洗性能相差较小;三防泡沫整理棉织物的水相接触角均方差为1.7,油相接触角均方差为2.7,沾污等级均方差0.04,均小于传统浸轧的水相均方差(1.9)、油相均方差(3.6)和沾污等级均方差(0.16),因此三防泡沫整理棉织物的均匀性更好。所研究的泡沫整理法为实现棉织物三防绿色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三防 泡沫整理 后整理 织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变色双层小提花织物的设计
12
作者 黄紫娟 宋昕垠 曹思瑶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2期77-80,共4页
基于热致变色纱线在服装中应用较少的现状,将热致变色纱线与双层小提花组织结合,设计热致变色织物。将热致变色纱线应用于织物表层或里层,通过上接下、下接上等方式将织物表里层接结起来,形成具有热致变色效应的织物。实践表明:当织物... 基于热致变色纱线在服装中应用较少的现状,将热致变色纱线与双层小提花组织结合,设计热致变色织物。将热致变色纱线应用于织物表层或里层,通过上接下、下接上等方式将织物表里层接结起来,形成具有热致变色效应的织物。实践表明:当织物表面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织物正面或反面由于热致变色纱线会出现不同的变色;温度降低后,织物可恢复原来的颜色。认为:设计的热致变色双层小提花织物能随温度变化而变色,可用于服饰与装饰用纺织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色纱线 小提花 双层组织 上机图 织物实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啸虎 李厚明 +1 位作者 宋凯利 余志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而... 为开展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理论研究,并开发对应的染色工艺和助剂,基于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理论,计算得到大黄、虎杖、紫草和靛蓝IOB值分别为1.43、1.26、1.24和1.17(与涤纶IOB值0.68相差不大),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而葡萄籽、胭脂虫红IOB值分别为1.87和2.80,染色效果较差。将涤纶织物用硫酸亚铁进一步处理,大黄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高至1.31,日晒牢度提高至3~4级;虎杖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6.76,日晒牢度提升至4级;紫草染色涤纶织物K/S值提升至3.97,日晒牢度提升至2~3级。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染料的研发及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涤纶织物 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 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织物-空气-皮肤热传递模型有限元仿真
14
作者 李圆 李敏 +2 位作者 成芳芳 姜义军 于淼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了研究热防护服和皮肤在低辐射热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织物层热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搭建包含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的4层织物和皮肤几何模型,并进行整体温度预测。首先根据织物参数,建立单层织物模型,并验证模型... 为了研究热防护服和皮肤在低辐射热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织物层热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搭建包含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的4层织物和皮肤几何模型,并进行整体温度预测。首先根据织物参数,建立单层织物模型,并验证模型可靠性;参照人体真实情况建立皮肤模型,依托于皮肤各层温度分布情况验证模型准确性。最后建立热防护服多层织物-空气层-皮肤整体系统几何模型,研究织物-空气-皮肤的热量传递,预测织物、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度情况。认为:模型能够较准确显示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具有一定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服 有限元模拟 多层织物 几何模型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增强双网络水凝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诸葛承耀 黎顺洋 +1 位作者 吕汪洋 李楠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水凝胶和织物的复合可有效解决水凝胶力学性能差的问题,然而水凝胶和织物之间的弱界面强度,会影响其实际应用。本文利用聚丙烯酸(PAA)接枝弹性棉织物(PAFB)与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双网络水凝胶制备得到界面强度增强的PAM-PVA-P... 水凝胶和织物的复合可有效解决水凝胶力学性能差的问题,然而水凝胶和织物之间的弱界面强度,会影响其实际应用。本文利用聚丙烯酸(PAA)接枝弹性棉织物(PAFB)与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双网络水凝胶制备得到界面强度增强的PAM-PVA-PAFB柔性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PAM-PVA-PAFB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含有的植酸(PA)和乙二醇(EG)使其具有优异的抗冻性;能够识别1%~100%的应变,可应用于人体关节运动和面部表情的检测;PAA的引入,使水凝胶和织物之间以共价键形式复合,有效提升了界面强度,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滑移。因此,PAM-PVA-PAFB应变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织物 接枝 应变传感器 抗冻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织物中的变色性能
16
作者 鲁辉 蔡钦泽 +3 位作者 张国庆 周岚 刘国金 邵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并采用丝网印花工艺将其应用在棉织物上。借助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特征官能团和热性能,研究了印花织物的光敏变色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优选螺噁嗪、硬脂酸丁酯与酸性染料的质量比为0.05∶50∶0.1,控制芯壁比为1∶1,制得的微胶囊具有圆球形外观,平均粒径约为3μm,包覆率可达73.4%;该变色微胶囊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可在不同环境温度的紫外和可见光辐照下实现粉红色与蓝色的可逆颜色变化,可赋予织物良好的光敏变色性和变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染料 扩展染料 变色微胶囊 丝网印花 光敏变色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67/羊毛织物制备及对活性蓝222吸附性能
17
作者 高文超 刘秀明 +1 位作者 李秋瑾 房宽峻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ZIF-67是Co^(2+)和2-甲基咪唑桥连形成的纳米材料,用于污染物的吸附分离,但粉末状ZIF-67存在静电作用强、在液相中难分离和回收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羊毛织物作为基底材料负载ZIF-67颗粒,用于印染废水中活性染料的吸附。通过原... ZIF-67是Co^(2+)和2-甲基咪唑桥连形成的纳米材料,用于污染物的吸附分离,但粉末状ZIF-67存在静电作用强、在液相中难分离和回收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羊毛织物作为基底材料负载ZIF-67颗粒,用于印染废水中活性染料的吸附。通过原位生长法成功制备ZIF-67/羊毛织物(ZW),进而探究ZW对活性蓝22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延长吸附时间、增加ZW用量、降低Na Cl浓度和p H值时,ZW均可表现出对活性蓝222较好的吸附性能。动力学试验测得ZW对活性蓝222的吸附量为3.30 mg/g。其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模型等说明活性蓝222以单分子层沉积的形式吸附在ZW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羊毛织物 活性染料 吸附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辐射冷却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陈珏昆 时一 +2 位作者 张佳文 蔡英 易玲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优化颜料含量,平衡色彩与冷却性能之间的矛盾,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较优冷却性能的彩色辐射冷却织物。结果表明,黄色和红色辐射冷却织物的光谱特性相较于仅有颜料附着的彩色对比样有着明显的提升,并分别能实现低于箱体环境温度9.3℃和6.2℃的冷却效果。在开放的户外应用场景下,其仍分别具备相对彩色对比样4.7℃和3.3℃的冷却能力,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 光谱特性 涤纶织物 分层多孔涂层 有机颜料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尼龙四面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张琪 王祥荣 +2 位作者 钱琴芳 胡一飞 张维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探究尼龙四面弹织物结构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用酸性黄GL、酸性黑172两种结构不同的染料对三种不同纤度和面密度的织物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度及织物面密度的增加,织物的结晶度增大,限制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的渗透,导致两种染料... 为探究尼龙四面弹织物结构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用酸性黄GL、酸性黑172两种结构不同的染料对三种不同纤度和面密度的织物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度及织物面密度的增加,织物的结晶度增大,限制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的渗透,导致两种染料的上染率下降,移染率上升,且织物颜色加深,饱和度降低;三种织物均表现出优异的透染性能;纤度较小的织物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为染料提供了丰富的吸附位点,使得其耐水、耐皂洗色牢度达到4~5级,相较于纤度和面密度较大的织物,前者展现出更优异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度 织物面密度 染色效果 色牢度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防/除冰复合材料用电加热织物力学性能和电加热性能研究
20
作者 胡俊军 王守涛 +4 位作者 孙颖 崔艳超 张宏亮 向卫宏 陈利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飞机机翼和发动机进气道的结冰导致飞行安全事故频发。针对飞机在寒冷气候下飞行会造成机翼和发动机进气道结冰的问题,开发一种可用于飞机防/除冰的电加热复合材料用增强织物。基于定制纤维铺放(Tailored Fiber Placement,TFP)技术,设... 飞机机翼和发动机进气道的结冰导致飞行安全事故频发。针对飞机在寒冷气候下飞行会造成机翼和发动机进气道结冰的问题,开发一种可用于飞机防/除冰的电加热复合材料用增强织物。基于定制纤维铺放(Tailored Fiber Placement,TFP)技术,设计制备镍铬合金丝作为电热元件、玻纤平纹织物作为基底、涤纶线作为面线和底线的电加热织物。通过拉伸实验研究针迹步长、面线张力和布线速度等TFP工艺参数对电加热织物经向和纬向拉伸性能的影响,选择出最优工艺参数。以此参数制备出3种电热元件排列密度电加热织物,同时对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热性能进行评价。拉伸性能和电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TFP技术制备的镍铬合金丝电加热织物经向和纬向拉伸强度保留率最高可达98.34%和95.71%;3种电加热织物35 s时均可达到最高平衡温度,当施加电压不变时,电热元件排列密度越大,织物最高平衡温度越高;所得研究结果可为飞机防/除冰用电热复合材料提供增强织物方案,对于飞机防/除冰用材料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防/除冰 电加热织物 定制纤维铺放 拉伸强度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