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接触摩擦副织构化表面动压润滑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华希俊 陈美云 +2 位作者 符永宏 周万 葛汉青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为研究线接触摩擦副织构化表面动压润滑性能,建立其理论模型,并运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工况参数(载荷、转速)和微织构参数(面积占有率、深径比)对表面油膜压力的影响;在MMW-1A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微织构面积占有率与摩擦因数... 为研究线接触摩擦副织构化表面动压润滑性能,建立其理论模型,并运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工况参数(载荷、转速)和微织构参数(面积占有率、深径比)对表面油膜压力的影响;在MMW-1A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微织构面积占有率与摩擦因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线接触条件下微织构化表面的油膜平均压力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深径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摩擦因数随着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存在最优的微织构面积占有率,使得油膜平均压力最大和摩擦因数最小。试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线接触摩擦副织构化表面具有较好的减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接触 织构化表面 多重网格法 油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化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兵 邢志国 +4 位作者 王海斗 吕晓仁 黄艳斐 郭伟玲 张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171-23178,共8页
表面织构作为一种提高表面性能的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表面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精细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控制表面织构的尺寸和形状来改善样品的表面性能。仿生技术为表面织构设计提供了源泉,将生物体表面微观形状特征... 表面织构作为一种提高表面性能的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表面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精细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控制表面织构的尺寸和形状来改善样品的表面性能。仿生技术为表面织构设计提供了源泉,将生物体表面微观形状特征加工到材料表面,使仿生结构表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目前,对表面织构的精确制造以及加工影响因素的模型化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某些特定接触条件下表面织构化的有效性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研究中没有能够适用于任何方案的织构设计,因为大多数表面织构技术只有在特定的尺寸和几何条件下才能使用,对不同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技术来处理。织构化表面比未织构化表面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本文对织构化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使用激光刻蚀技术、化学刻蚀技术、光刻蚀技术、电化学加工技术、激光喷丸技术和超声波振动辅助加工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微观结构的方法,通过改变被加工表面织构的几何尺寸、加工精度,面积密度等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减摩抗磨织构;然后分析了在不同摩擦状态下的减摩机制;最后总结了当前各种表面织构制备技术的优缺点。目前,对最佳织构参数的研究仍在进行,减摩抗磨表面织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实际接触情况和应用。表面织构设计参数较多,主要有织构形状、面积密度、特征尺寸等。必须优化织构化技术,才能使表面织构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特征尺寸。因此,最佳织构参数的预测很有必要。模拟不同摩擦状态下表面织构的摩擦磨损,可以代替耗时长、价格昂贵的“反复试验”,为机械和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最后,对织构化表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方法 织构化表面 摩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化表面改性及其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秦立果 杨浩 +4 位作者 刘斌 张辉 冯新安 张雅利 董光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共11页
表面织构化(Surface texturing)改性是指根据材料属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手段,在相对运动的摩擦副表面引入具备特定形状、尺寸、分布和排列的微观结构阵列,从而实现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调控。随着生物材料的迅速发展,生物界面的摩擦学问题是... 表面织构化(Surface texturing)改性是指根据材料属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手段,在相对运动的摩擦副表面引入具备特定形状、尺寸、分布和排列的微观结构阵列,从而实现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调控。随着生物材料的迅速发展,生物界面的摩擦学问题是制约其服役安全与寿命的关键因素。表面改性(如合理的表面织构化设计)因强大的润滑优化功能,由此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生物材料服役寿命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典型生物材料产品——人工关节在人体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原因,并将其分为了摩擦学和生物学问题,由此提出了通过表面织构化技术改进人工关节材料的耐磨性和增强其生物相容性,最终达到实现长寿命人工关节服役的目的。详细地论述了近年来表面织构在生物材料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织构化参数,如形状、尺寸及排布等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织构对摩擦副在不同运动工况下承载力及耐磨性的影响,阐述了表面织构的减摩耐磨机理。最后讨论了表面织构对细胞接触引导生长的调控,如对细胞的粘附状态、形态、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尽管利于细胞生长的尺寸小于润滑优化的尺寸,但通过多层次或复合设计可望实现生物相容性与摩擦学性能改善相兼具的目标。最后在现有人工关节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基础上,对延长人工关节服役寿命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表面织构 摩擦 磨损 接触引导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化对柱塞泵滑鞘副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流体仿真分析
4
作者 潘龙 谭泽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表面织构化是一种微观改变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在柱塞泵滑鞘-斜盘摩擦副中建立销盘往复理论模型,在斜盘表面制备不同深度的三角形、圆形和V形的表面微织构;在油润滑实验条件下,借助CFD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形状的织构化表面进行流体润... 表面织构化是一种微观改变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在柱塞泵滑鞘-斜盘摩擦副中建立销盘往复理论模型,在斜盘表面制备不同深度的三角形、圆形和V形的表面微织构;在油润滑实验条件下,借助CFD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形状的织构化表面进行流体润滑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流体流动的真实情况,对模拟仿真分析的压力云图、流线轨迹图、速度力量图等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形状、不同深度单元织构对流体动压润滑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单元织构凹坑区域有明显的楔效应。当润滑介质流入发散楔时负压效应产生;润滑介质流入收敛楔时则会产生正压效应,起到良好的动压润滑效果。另外,织构的引入对提高往复摩擦副承载能力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柱塞泵 滑鞘副 流体润滑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织构化滚道表面润滑性能的数值分析
5
作者 邓林峰 金泽源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61,共11页
织构化深沟球轴承摩擦副表面的接触形式、织构形态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微织构对深沟球轴承椭圆接触摩擦副表面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基于弹流润滑理论,考虑滚道织构对于摩擦表面间油膜厚度的影响作用,建立一种适用... 织构化深沟球轴承摩擦副表面的接触形式、织构形态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微织构对深沟球轴承椭圆接触摩擦副表面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基于弹流润滑理论,考虑滚道织构对于摩擦表面间油膜厚度的影响作用,建立一种适用于深沟球轴承的织构化表面接触弹流润滑分析模型。然后,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计算,根据结果分析不同载荷及卷吸速度下织构深度和半径对接触表面油膜压力和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性能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变差,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大而变好;织构化表面的流体动压效应则随着织构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织构半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典型深沟球轴承的滚道织构深度在1.5~2.7μm,半径在3~7μm范围时,织构化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性能表现最佳,证明适当的织构型式可有效改善深沟球轴承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性能。研究织构对深沟球轴承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特性规律,可以为椭圆接触类型摩擦副的织构化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化表面 椭圆接触 弹流润滑 深沟球轴承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垫表面织构化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小康 施晨淳 +3 位作者 叶文彬 方浩 李锦棒 于爱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111,共15页
目的研究表面织构化对抛光垫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材料去除增强机制,旨在提高抛光垫服役寿命,并优化气囊抛光加工效率。方法利用激光打标机在抛光垫表面分别制备沟槽、圆凹坑和三角形阵列织构,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有/无抛光膏条件... 目的研究表面织构化对抛光垫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材料去除增强机制,旨在提高抛光垫服役寿命,并优化气囊抛光加工效率。方法利用激光打标机在抛光垫表面分别制备沟槽、圆凹坑和三角形阵列织构,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有/无抛光膏条件下织构抛光垫的摩擦学试验,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试验过程,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抛光垫和GCr15对摩球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在无抛光膏的干摩擦条件下,3种织构抛光垫的耐磨性均得到较大改善,且摩擦因数也不同程度地下降,但是对摩球表面的划痕既窄又浅,材料去除量小。在添加抛光膏的湿摩擦条件下,有/无织构抛光垫的磨损量与摩擦因数均未呈现显著差别,但织构抛光垫的对摩球配副表面犁沟既宽又深,材料去除明显。结论在干摩擦条件下,织构抛光垫的材料去除机理为织构的弹性撞击作用,去除效果轻微;在湿摩擦条件下,织构抛光垫的材料去除机理为织构对抛光膏的储存功能与硬质磨粒对材料表面剪切划擦的综合作用,去除效果显著,但应合理设计织构参数,以平衡摩擦界面内有效磨粒总数与真实接触面积间的耦合关系,进而获取最优的材料去除能力。表面织构技术具有改善抛光垫耐磨性,降低界面摩擦因数并增强材料去除率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抛光垫 耐磨性 摩擦 材料去除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凸起织构化PDMS表面静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洪铎 于海武 +2 位作者 唐火红 李德宝 李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4-1618,共5页
为研究微凸起织构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材料表面静摩擦特性的影响,文章分别设计了圆柱形、六边形、密封六边形裙边结构和非密封六边形裙边结构4种类型的微凸起表面织构,并进行静摩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实验载荷下,同一... 为研究微凸起织构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材料表面静摩擦特性的影响,文章分别设计了圆柱形、六边形、密封六边形裙边结构和非密封六边形裙边结构4种类型的微凸起表面织构,并进行静摩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实验载荷下,同一试样在干燥条件下所获得的静摩擦力大于湿润条件下的静摩擦力;无论干燥与湿润,相同类型的织构化表面所产生的静摩擦力均随表面微凸起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圆柱形及六边形织构化试样相比,具有密封六边形裙边结构和非密封六边形裙边结构的织构化试样,其静摩擦力随表面微凸起面积率的变化更加剧烈,表现出表面微凸起面积率的微小增加将导致静摩擦力的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微织构化表面 静摩擦力 微凸起形状 微凸起尺寸参数 润滑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化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8
作者 赵文杰 王立平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2-631,共10页
表面织构化作为1种可以显著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方法已得到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表面织构化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背景着手,评述了织构化在改善表面宏观、微观和仿生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明了表面织构化对于改... 表面织构化作为1种可以显著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方法已得到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表面织构化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背景着手,评述了织构化在改善表面宏观、微观和仿生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明了表面织构化对于改善表面宏/微观摩擦学行为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当前表面织构化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宏观摩擦 微观摩擦 仿生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化对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晓辉 宋皓 +3 位作者 张庆 叶雄 孟令东 谭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8-74,共7页
总结了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其在摩擦学中应用的现状,分别讨论了激光表面织构的不同几何形状、尺寸和织构密度等因素,以及织构引起的金属材料表面硬度的升高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展望了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 总结了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其在摩擦学中应用的现状,分别讨论了激光表面织构的不同几何形状、尺寸和织构密度等因素,以及织构引起的金属材料表面硬度的升高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展望了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指出应加强理论模拟和计算研究,以期与实验研究相辅相成;实验研究应注重规律的摸索和总结;机理方面应深入研究织构引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规律,及其对材料摩擦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表面织构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化改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10
作者 万轶 熊党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3-607,共5页
介绍了激光表面织构化的过程及其摩擦学研究现状,讨论了激光表面织构的形状、直径、深度、取向和密度等结构参数对润滑状态及其磨损机理的影响,指出今后可将先进涂层技术和激光表面织构化结合起来,在混合/边界润滑状态下获得较低的摩擦... 介绍了激光表面织构化的过程及其摩擦学研究现状,讨论了激光表面织构的形状、直径、深度、取向和密度等结构参数对润滑状态及其磨损机理的影响,指出今后可将先进涂层技术和激光表面织构化结合起来,在混合/边界润滑状态下获得较低的摩擦系数,并应加强以润滑理论为基础的研究,预先模拟、计算出表面微结构的最佳参数以达到实际摩擦工况的润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表面织构 润滑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环表面织构化镀层的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万轶 李建亮 熊党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5-201,共7页
目的以缸套/活塞环为试验对象,研究激光织构化与固体润滑镀层的协同减摩作用。方法采用脉冲激光在活塞环表面进行微孔化处理,利用电脉冲沉积法在微孔内制备具有不同MoS_2微粒浓度的Ni-MoS_2复合镀层,通过往复式摩擦试验研究织构化表面... 目的以缸套/活塞环为试验对象,研究激光织构化与固体润滑镀层的协同减摩作用。方法采用脉冲激光在活塞环表面进行微孔化处理,利用电脉冲沉积法在微孔内制备具有不同MoS_2微粒浓度的Ni-MoS_2复合镀层,通过往复式摩擦试验研究织构化表面沉积固体润滑剂对活塞环-缸套的影响机制。结果镀液中MoS_2微粒浓度对镀层的硬度和摩擦学性能影响较大,相同电流密度下,电镀液中MoS_2微粒的质量浓度为5g/L时的镀层硬度最高,该浓度下Ni-MoS_2复合镀层在干摩擦下具有最佳的摩擦系数和最低的磨损率。织构化复合镀层可以显著改善接触面间的摩擦性能,相比未织构化摩擦配副,摩擦系数降低约0.2,磨损率下降50%。结论干摩擦条件下,表面织构可以有效地储存摩擦副之间的固体润滑剂和磨粒,在接触表面形成连续润滑膜,减少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表面织构 协同润滑作用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织构化与构建生物活性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颖鑫 徐勇 曾志翔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医用钛合金作为临时基质的植入材料对周围新组织的生长具有特殊的诱导作用。针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对钛合金基材表面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的共同需求,表面织构与生物活性涂层对钛合金表面的改性展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文中详细介绍了钛合... 医用钛合金作为临时基质的植入材料对周围新组织的生长具有特殊的诱导作用。针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对钛合金基材表面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的共同需求,表面织构与生物活性涂层对钛合金表面的改性展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文中详细介绍了钛合金表面织构化对其摩擦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以及构建生物活性涂层的种类;总结了钛合金表面织构的作用机理,生物活性涂层的改善机制,阐述了表面织构化与构建生物活性涂层各自的局限性,并指出钛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织构 生物活性涂层 摩擦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化对于多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周艺 何文红 +2 位作者 郭长春 欧衍聪 肖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3-594,632,共3页
表面织构化作为太阳电池生产工艺的起始工序,对于转换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在HF-HNO3-H2O腐蚀溶液体系下,通过调整腐蚀时间制备了三种典型的多晶硅织构化表面,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仪(IPCE)对其表面形貌和反射... 表面织构化作为太阳电池生产工艺的起始工序,对于转换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在HF-HNO3-H2O腐蚀溶液体系下,通过调整腐蚀时间制备了三种典型的多晶硅织构化表面,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仪(IPCE)对其表面形貌和反射率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低反射率的织构化表面并未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而在HF-HNO3-H2O腐蚀溶液体系下,腐蚀100 s制备得到的"蠕虫状"的腐蚀坑分布均匀,反射率约为26%;且可以很好匹配太阳电池生产工艺中的后续工序,制备得到的太阳电池效率为16.68%,Voc和Jsc分别为623 mV和34.55mA/cm2。该织构化方案已在25 MW多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上实施,绒面质量得到保证,不增加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适合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表面织构 腐蚀时间 酸腐蚀 太阳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化聚酰亚胺薄膜超声电机摩擦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丰 丁庆军 +1 位作者 赵盖 王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59-1862,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厚度约为10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激光熔融法在薄膜表面刻蚀出不同形状的表面织构。研究表面织构对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形式的织构对超声电机机械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构的存...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厚度约为10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激光熔融法在薄膜表面刻蚀出不同形状的表面织构。研究表面织构对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形式的织构对超声电机机械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构的存在,使得薄膜的拉伸强度有所降低;摩擦系数降低,且摩擦系数更加稳定,磨损率有所降低,使得超声电机机械输出性能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摩擦磨损 表面织构 超声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织构滚动轴承表面润滑性能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华希俊 许洪山 +3 位作者 陈亚林 解玄 徐上 王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圆柱滚子轴承摩擦副织构化表面润滑性能,探讨工况参数(载荷、转速)和微织构几何形貌参数(面积占有率)对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机理,利用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建立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 目的研究圆柱滚子轴承摩擦副织构化表面润滑性能,探讨工况参数(载荷、转速)和微织构几何形貌参数(面积占有率)对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机理,利用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建立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Reynolds方程进行离散,并运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分析。结果在微织构面积占有率S_p=0.095、深度h_p=6μm的前提下,当载荷由100 N升为500 N时,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随之增大。在微织构面积占有率S_p=0.095、深度h_p=6μm的前提下,当转速由100 r/min升为500 r/min时,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随之增大。在载荷W=200 N、转速n=200 r/min的前提下,当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由0.05升为0.15时,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随之增大;当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由0.15升为0.25时,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随之减小。结论圆柱滚子轴承微织构表面的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织构化表面 多重网格法 油膜平均无量纲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织构表面对水液压马达配流副振动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志强 项锦波 +2 位作者 傅祺 毋少峰 高殿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74-3183,共10页
为探寻表面织构对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配流副工作振动噪声的影响,首先,在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配流副接触端面引入楔形表面织构设计,获得良好的动压承载能力;其次,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和声学分析软件ACTRUN进行联合仿真,研究配流... 为探寻表面织构对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配流副工作振动噪声的影响,首先,在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配流副接触端面引入楔形表面织构设计,获得良好的动压承载能力;其次,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和声学分析软件ACTRUN进行联合仿真,研究配流副在预紧压力为100 N、马达转速为50 r/min工况下的振动和表面辐射噪声情况,探究配流副的材料和织构位置方案对工作振动以及表面辐射噪声的影响;最后,通过配流副试样的摩擦实验测得摩擦因数,并利用ACTRUN软件模拟阻抗管法计算光滑表面和织构化表面的材料吸声系数,进一步探究表面织构降噪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开设织构的光滑端面,端面进行织构化处理的配流副均产生了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且不同织构位置方案以及配流副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减振降噪效果;织构开在配流体端面的减振降噪效果要强于开在转子体端面的减振效果;正反楔形织构产生的减振降噪效果相较于正楔形织构更稳定;配流副接触表面的织构化处理会引入大量边缘,这打断和分散了接触界面的应力集中并对其重新排布,减少了不稳定振动,同时增大了端面与声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材料吸声性能从而减振降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液压马达 织构化表面 振动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化对电子标签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成彬 吴宏坚 +3 位作者 王灿灿 张林裕 陈晨艳 凌晨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6-512,共7页
采用激光对ABS塑料板待粘接表面进行激光表面织构化,以研究其对电子标签粘接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处理待粘接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激光表面织构化前后基板的表面形貌,并分析激光表面织构化前后基板表面粗糙度变化,利... 采用激光对ABS塑料板待粘接表面进行激光表面织构化,以研究其对电子标签粘接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处理待粘接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激光表面织构化前后基板的表面形貌,并分析激光表面织构化前后基板表面粗糙度变化,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激光表面织构化后其粘接表面的结合力,研究激光表面织构化对其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结合力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最佳激光表面织构化工艺参数。激光表面织构化可有效的提高待粘接表面粗糙度,激光表面织构化后基板的表面粗糙度较未处理前的0.077μm提高到1.222μm;激光表面织构化后的粘接力可到达35.5 N,较未处理表面的11.2 N提升了217%。最终确定最佳的激光表面织构化工艺为激光功率200 W,扫描速度6900 mm/s,重复频率50 kHz,脉冲宽度270 ns,填充线间距0.15 mm。最佳激光表面织构化工艺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这使材料的粘接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织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粘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缸活塞表面微条纹织构摩擦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广 曾良才 +1 位作者 毛阳 卢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6-439,共4页
在分析液压缸活塞表面微条纹形貌的基础上,建立微观规则矩形条纹润滑理论模型,采用超松弛迭代方法对油膜压力进行求解,分析微条纹个数和倾斜角对活塞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无量纲承载力和摩擦因子作为摩擦学性能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 在分析液压缸活塞表面微条纹形貌的基础上,建立微观规则矩形条纹润滑理论模型,采用超松弛迭代方法对油膜压力进行求解,分析微条纹个数和倾斜角对活塞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无量纲承载力和摩擦因子作为摩擦学性能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判。结果表明,在液压缸活塞表面加工微条纹,能够改善活塞表面润滑性能;随着微条纹个数的增加,活塞表面的摩擦因子降低,油膜承载力上升;随着微条纹倾斜角的增大,活塞表面摩擦因子增大,油膜承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缸 活塞 表面织构 条纹 摩擦性能 雷诺方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图案化表面制备及胶体探针法实验研究
19
作者 莫宇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5,49,共6页
介绍一种新型表面黏着力可控的表面的制备方法,通过局部阳极氧化结合离子液体离子交换技术,在纳米尺度下制备复合图案化织构表面以及测量其表面力学特征。采用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的局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二氧化硅... 介绍一种新型表面黏着力可控的表面的制备方法,通过局部阳极氧化结合离子液体离子交换技术,在纳米尺度下制备复合图案化织构表面以及测量其表面力学特征。采用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的局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二氧化硅图案阵列,利用自组装技术对织构化图案进行分子自组装。通过对表面离子液体分子自组装薄膜的表面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就可以对表面黏着力进行控制。另外,采用新颖的胶体探针技术对实际的复合表面的黏着力学进行表征。表征参数数据表明该实验方法能普遍用于半导体基底表面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颗粒织构化表面 纳米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复合润滑结构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胡天昌 胡丽天 张永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采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微坑型织构,将激光表面织构化与MoS2固体润滑剂相结合在45#钢表面制备了复合润滑结构.研究了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织构面密度及织构化微坑大小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与... 采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微坑型织构,将激光表面织构化与MoS2固体润滑剂相结合在45#钢表面制备了复合润滑结构.研究了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织构面密度及织构化微坑大小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与能量色散谱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织构面相比,织构面具有低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和高的耐磨寿命;对同一孔径织构面,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加其表面摩擦系数随之减小,较适宜的织构密度为20%~35%;对同一织构面密度,当织构面密度小于20%时,较小孔径织构面的摩擦系数更低;织构面密度增至35%后,织构面摩擦系数则随孔径增大而减小;由于织构面复合润滑结构中的微坑有效地储存了润滑剂从而在摩擦过程中维持表面润滑薄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织构 固体润滑剂 复合润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