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织构体及其纳米级亚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元康 常燕宾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冲击合成的金刚石中存在一种织构体组织。织构是由沿[110]cd和[12-10]hd方向排列的金刚石纳米级亚晶组成的。除常见的立方金刚石结构外,还存在一种罕见的六方金刚石结构。它们通常共存在一个金刚石织构体中,形成共... 在冲击合成的金刚石中存在一种织构体组织。织构是由沿[110]cd和[12-10]hd方向排列的金刚石纳米级亚晶组成的。除常见的立方金刚石结构外,还存在一种罕见的六方金刚石结构。它们通常共存在一个金刚石织构体中,形成共生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织构体 纳米级 金刚石亚晶 冲击波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物的粒径对织构体Y123微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罗愈业 熊小敏 +2 位作者 石舜森 吴奕初 何振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4-117,共4页
研究分别用粗粉及细粉工艺制备的先驱物( 液相组份先驱物粉末(BaCuO2 + CuO) ,异相SnO2) 对高温超导体YBa2Cu3O7- δ(Y123) 液相粉末熔融生长(LPMG) 织构工艺及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研究分别用粗粉及细粉工艺制备的先驱物( 液相组份先驱物粉末(BaCuO2 + CuO) ,异相SnO2) 对高温超导体YBa2Cu3O7- δ(Y123) 液相粉末熔融生长(LPMG) 织构工艺及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LPMG工艺熔化前的Y123 成相温区及熔融温区适当保持一段时间,可使样品的密度及结构度得到改善; 在部分样品的晶畴内可以观察到几十到几百纳米量级的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织构体 微结构 先驱物 YBCO 高TC 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膜掩模的群柱体织构电解加工技术研究
3
作者 徐文杰 曹自洋 +3 位作者 张西方 朱译文 任坤 赵鑫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9,共9页
微织构广泛运用于摩擦磨损、热能交换、关键零/部件密封和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柱体织构作为微织构的一种,其在增摩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电解加工效率高、无残余应力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干膜掩模电解加工群柱体织构的方法。选... 微织构广泛运用于摩擦磨损、热能交换、关键零/部件密封和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柱体织构作为微织构的一种,其在增摩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电解加工效率高、无残余应力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干膜掩模电解加工群柱体织构的方法。选用了高黏附性的MS系列干膜制备掩模板,进行流场、电场和稀物质传递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研究了不同模板厚度对加工区域电解液流速、气泡率以及电导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50μm厚度的模板能够带来工件表面更高的电解液流速,加快产物及气泡的排出,工件表面的电导率更高。通过试验研究了加工电压、加工时间和脉冲占空比对群柱体织构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工电压为25 V、加工时间为15 s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定域性较好的群柱体织构;此外,脉冲电解加工时,在脉冲占空比为20%、脉冲频率为4 kHz的条件下,不溶性电解产物、气泡及电解液的传质过程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在加工电压为25 V、加工时间为15 s、脉冲占空比为20%和脉冲频率为4 kHz的优选加工参数下,在TC4表面加工出直径为320.48μm、高度为15.06μm以及侧向腐蚀系数EF=1的群柱体织构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模电解 群柱织构 干膜模板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化效应的表面微凸体织构摩擦副润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方勋 严志军 +1 位作者 王剑豪 申子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41,51,共11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在不同速度和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微凸体织构的摩擦副润滑过程,研究在流体润滑条件下摩擦副表面的微凸体织构诱导空化效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表面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微凸体织构的宽度或高度、微织构前段和后端...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在不同速度和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微凸体织构的摩擦副润滑过程,研究在流体润滑条件下摩擦副表面的微凸体织构诱导空化效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表面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微凸体织构的宽度或高度、微织构前段和后端的角度,均能导致空化区域面积增加,使诱导空化现象更加明显;空化效应的出现抑制了微凸体后端负压区压力的降低,使得摩擦副的承载能力提高;空化效应可使界面之间由液体润滑转变为局部的气体润滑,使得界面之间摩擦因数的数值明显减小;考虑空化效应时,具有微凸体织构的摩擦副的承载力比不考虑空化效应时提高了35~74倍,摩擦因数降低了97.5%~98.7%。微凸体织构诱导产生的空化效应对提升承载力与降低摩擦因数的作用,明显大于微织构形成的流体动压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微织构诱导产生空化效应是微织构摩擦表面的一种重要承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表面 微凸织构 空化效应 织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织构谱仪原位加载装置
5
作者 陈铭韬 刘晓龙 +7 位作者 侯宇晗 朱桂杰 李玉庆 田庚方 白若玉 李眉娟 孙凯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0-1766,共7页
原位加载过程中织构演化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材料在不同变形工艺及服役条件下变形方式和性能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设计并研制了一台专用原位加载装置。该装置的最大加载力为10 kN,加载速率在0.... 原位加载过程中织构演化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材料在不同变形工艺及服役条件下变形方式和性能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设计并研制了一台专用原位加载装置。该装置的最大加载力为10 kN,加载速率在0.01~3 mm/min范围内连续可调,可绕中子织构谱仪欧拉环χ角在0°~90°旋转、沿装置拉伸轴进行0°~360°自转,以实现多晶材料在原位拉伸和挤压过程中微观结构和体织构实时演变测量。利用该装置对热挤压Mg-1.2Al-0.3Ca-0.47Mn(MMK1)合金原位拉伸过程中织构演化的研究发现,随着拉伸位移的增加,(0002)基面织构强度不断增加,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多晶材料原位加载过程中织构演化测量。CARR中子织构谱仪原位加载装置的设计和研制,为了解多晶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尤其是在外部载荷条件下材料结构演化的规律和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织构谱仪 原位加载装置 织构演化 挤压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多晶体金刚石超细微粉在表面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元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4-65,69,共3页
纳米晶多晶体金刚石超细精微粉是一种用动态法爆炸合成的金刚石,它与用静态法压机合成的单晶体金刚石不同,颗粒由纳米晶织构体组成,呈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而后者颗粒呈多面体单晶状,表面光滑,棱边平直。作为磨粒,多晶体金刚石具有... 纳米晶多晶体金刚石超细精微粉是一种用动态法爆炸合成的金刚石,它与用静态法压机合成的单晶体金刚石不同,颗粒由纳米晶织构体组成,呈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而后者颗粒呈多面体单晶状,表面光滑,棱边平直。作为磨粒,多晶体金刚石具有更多的切削刃,切削效率高。作为复合镀层中的增强粒子,它与镀层金属的接触面更大、机械结合力更强,使用时不易剥落,优势明显。在国外,它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人工晶体、玉石、红宝石、蓝宝石和钻石等各种材料的表面精细加工领域中,以及作为电镀和化学镀的增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晶金刚石 动态法合成 织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influences of grain interaction on rolling textures of fcc metals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建国 张新明 +1 位作者 陈志永 邓运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A rate dependent crystal plasticity constitutive model considering self and latent hardening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rolling textures of pure aluminum. By changing the assignment of orient... A rate dependent crystal plasticity constitutive model considering self and latent hardening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rolling textures of pure aluminum. By changing the assignment of orientations to finite elements, i.e. assigning the same set of orientations to all elements or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o different elements, the influences of grain interac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rolling textures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this kind of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grains without considering grain interaction rotate faster than those considering grain interaction, and the rotation of grain boundary is slowed down due to the grain interaction. For a good simulation more elements should be assigned to one grain, in which the effects of both the boundary and interior parts of grain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rolling tex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TEXTURE grain interaction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kinetics and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CaO·SiO2 in low-calcium system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被引量:2
8
作者 PAN Xiao-lin CUI Wei-xue +1 位作者 ZHANG Can YU Hai-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269-3277,共9页
The crystal structure,formation kinetic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aO·SiO2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low-calcium system by XRD,FT-IR,Raman and SEM-EDS methods.When the molar ratio o... The crystal structure,formation kinetic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aO·SiO2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low-calcium system by XRD,FT-IR,Raman and SEM-EDS methods.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aCO3 to SiO2 is 1.0,β-2CaO·SiO2 forms firstly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and then CaO·SiO2 is gener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reaction of pre-formed 2CaO·SiO2 with SiO2.3CaO·SiO2 and 3CaO·2SiO2 do not form either in the heating or sintering process.Rising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prolonging the holding time promot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2CaO·SiO2 to CaO·SiO2,resulting in the sintered products a small blue shift and broadening in Raman spectra.The content of CS can reach 97.4%when sintered at 1400℃ for 1 h.The formation kinetics of CaO·SiO2 follows the second-order chemical reaction model,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are 505.82 kJ/mol and 2.16×10^14 s^−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silicate compounds formation kinetics crystal 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sinter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