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长径≤5mm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袁华芳 蒋天安 +2 位作者 赵齐羽 胡瑛 朱少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3,157,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US—FNAB)对长径≤5mm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2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298个最大...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US—FNAB)对长径≤5mm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2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298个最大径线≤5mm的结节,分析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298个结节中,经细胞学诊断恶性结节172个,良性结节126个;经术后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恶性结节173个,良性结节125个。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为96.0%(166/173),特异度为95.2%(119/125),准确率为95.6%(285/298),阳性预测值为96.5%(166/172),阴性预测值为94.4%(119/126)。结论US.FNAB对长径≤5mm的甲状腺微小癌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微小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TP时代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838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苏鹏 张晓芳 +3 位作者 郝春燕 刘文君 王妍 刘志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分析新版甲状腺FNA细胞学Bethesda诊断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TBSRTC)对我院甲状腺FNA诊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间甲状腺FNA细胞学病例共2 838例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新版甲状腺FNA细胞学Bethesda诊断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TBSRTC)对我院甲状腺FNA诊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间甲状腺FNA细胞学病例共2 838例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838例甲状腺FNA标本中含101例标本不满意;1 268例良性病变;195例AUS/FLUS;5例滤泡型肿瘤/可疑滤泡型肿瘤;401例可疑恶性,其中有2例病例诊断为"可疑恶性,不除外具有乳头状核特点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 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868例恶性病例,共791例实施手术治疗,结果表明6个诊断类别中恶性风险(risk of malignancy,ROM)分别为0.0%、34.4%、71.4%、66.7%、69.0%和97.0%。1例细胞学诊断为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术后证实为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2例NIFTP均经手术证实。3例细胞学诊断为恶性的病例,术后证实为透明变梁状肿瘤。结论:我院甲状腺交界性肿瘤在甲状腺细胞学诊断中发生率低,根据新版Bethesda诊断系统,主要归类为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可疑恶性、恶性3组病变。以滤泡性结构或实性结构为主,伴有或者不伴有乳头状癌细胞核特点,实践中应避免过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交界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维 刘蕾 +2 位作者 管绍羊 盛昭 孙雯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 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AF/RAS基因检测,2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NAC、BRAF、RAS,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分析FNAC诊断为非典型病变、且术后病理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BRAF/RAS基因的阳性率为42.9%,其中超声TI-RADS分类4B以上的亚组,BRAF的阳性率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单独应用FNAC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0%,联合BRAF基因检测,其敏感性可提高到89.3%、特异性为96.6%,诊断的准确率由82.8%提升到85.9%。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通过超声TI-RADS分类筛查出高危患者(尤其是4B及以上的),联合FNAC和BRAF基因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BRAF RAS TI-RAD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活检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枫 李青 +2 位作者 陈曦 贺洋 彭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71-2476,共6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18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7—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接收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97例,送检标本同时行液基细胞学及高通量测序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18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7—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接收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97例,送检标本同时行液基细胞学及高通量测序18基因检测,其中33例获得术后病理结果。细胞学诊断依据第3版甲状腺细胞病理Bethesda报告分类标准。组织学诊断依据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标准。结果 97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标本不满意8例(8.25%),良性病变44例(45.36%),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病变9例(9.28%),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嗜酸细胞肿瘤4例(4.12%),可疑乳头状癌10例(10.31%),乳头状癌22例(22.68%)。共有52例(53.61%)检出突变,共检出点突变及基因融合突变10个,其中BRAF突变检出率最高,达63.46%(33/52),BRAF突变在性别、年龄及细胞学诊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诊断的准确性为97.0%,高于单纯细胞学检查(81.8%),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通量测序多基因检测可以促进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也可为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建兴 光安岳志 +2 位作者 山根聪 大关悟 大石正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端粒酶重复扩增酶标法对2 9例涎腺肿瘤及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还对其中 5例涎腺肿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6...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端粒酶重复扩增酶标法对2 9例涎腺肿瘤及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还对其中 5例涎腺肿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6例恶性涎腺肿瘤中 13例为端粒酶阳性 ,占本组恶性涎腺肿瘤的81% ,2例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和 1例腺样囊性癌示端粒酶阴性。在 13例良性涎腺肿瘤中仅 1例端粒酶弱阳性。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 5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 :3例恶性涎腺肿瘤中 2例端粒酶阳性 ,1例端粒酶阴性 ;2例良性涎腺肿瘤端粒酶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涎腺肿瘤 KI-67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治愈高龄腮腺癌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范会革 +5 位作者 贾漪涛 徐丽君 梁巍 隋爱霞 赵晓晖 阎晓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33-2633,共1页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一大小6.5 cm×3.5 cm肿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图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找到中度异型裸核细胞.病理报告:左耳前鳞状上皮及涎腺样组织,考虑黏液表皮样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癌 粒子植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软组织密度 治愈 黏液表皮样癌 浅表淋巴结 CT平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