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LunX基因定量检测鉴定肺癌淋巴结转移
1
作者 余小琴 方勇 王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合LunX mRNA定量检测在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鳞癌22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4例,低分化癌不能明确类型3例;同期20例非肺...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合LunX mRNA定量检测在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鳞癌22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4例,低分化癌不能明确类型3例;同期20例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利用细针吸取细胞学穿刺取材,结合细胞学和应用逆转录PCR定量检测穿刺样本LunX mRNA表达水平,确定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肺癌组穿刺标本中LunX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84.8%,对照组穿刺标本的阳性率仅为5%,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37.16,P<0.01),并且肺癌转移组与对照组相比较,LunX mRNA平均拷贝数具有显著性差异(Z=-5.807,P<0.01)。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转移性鳞癌86.4%(19/22)、腺癌70.6%(12/17)、小细胞癌75.0%(3/4)、低分化癌66.7%(2/3),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82),且各组间LunX mRNA平均拷贝数亦无显著性差异(F=0.377,P=0.77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LunX mRNA定量检测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微创、快速、准确的手段,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学lunx RT-PCR肺癌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文波 朱庆莉 +2 位作者 张波 姜玉新 杨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143,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68例患者的17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检查,将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68例患者的17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检查,将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及涂片不满意4类。结果175个结节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39个为恶性结节,136个为良性结节;经细胞学诊断124个(70.9%)为良性,24个(13.7%)为恶性,14个(8.0%)为可疑恶性,13个(7.4%)为涂片不满意。细胞学诊断敏感性81.1%,特异性93.6%,准确性90.7%,阳性预测值78.9%,阴性预测值94.4%。3例(1.7%)发生穿刺后出血。结论甲状腺US-FNA检查诊断准确性较好,并发症少,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吸取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突变的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智慧 吴希兰 +6 位作者 应建明 李峻岭 邱田 郭会芹 赵焕 山灵 凌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9-20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EGFR 18-21号外显子,KRAS 2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结果检测85例肺癌转移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突变率37.3%,KRAS突变率7.2%。19例组织切片标本,与细胞学结果一致(kappa=1.0)。13例有EGFR突变,临床分期IV期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2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6.7%);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66.7%);3例最佳稳定疾病(stable disease,SD)(25.0%)。结论细针吸取标本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标本取材容易、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吸取细胞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4
作者 于泽平 李幼生 +5 位作者 王少华 罗开 顾军 李民 祁正茂 季红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74-475,共2页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作为乳腺癌术前诊断的方法,因其简便、快捷、安全、准确性高、不需特殊设备和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们曾于1991年对1983年至1990年住院的21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穿刺结...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作为乳腺癌术前诊断的方法,因其简便、快捷、安全、准确性高、不需特殊设备和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们曾于1991年对1983年至1990年住院的21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穿刺结果进行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2.5%.现将198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1154例乳腺癌患者1249例次穿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吸取 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探讨 被引量:19
5
作者 任玉波 马青松 梁风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及误诊因素。方法:对3939例甲状腺结节进行了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其中581例获病理组织学对照。细胞学诊断分四类: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和标本不足。结果:细胞学诊断良性占42%(248/581),...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及误诊因素。方法:对3939例甲状腺结节进行了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其中581例获病理组织学对照。细胞学诊断分四类: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和标本不足。结果:细胞学诊断良性占42%(248/581),恶性占17%(98/581),可疑恶性占29%(167/581),标本不足占12%(68/581)。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68%(95/140),特异性为99%(438/441)。结论:仔细检查甲状腺、坚持严格的细胞学诊断标准、标本不足重复穿刺,对提高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吸取活检 细胞学诊断 准确性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增生性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龚平 张玲 郭华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1-222,共2页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自限性、良性反应增生性疾病。病变常发生于横纹肌问质,主要影响躯干及肩胛带的扁平肌,特别是胸肌、背阔肌等。由于病变发展快,常在数天-2周内发展到高峰,且病变均由不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样的梭形细胞构成,并可见核...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自限性、良性反应增生性疾病。病变常发生于横纹肌问质,主要影响躯干及肩胛带的扁平肌,特别是胸肌、背阔肌等。由于病变发展快,常在数天-2周内发展到高峰,且病变均由不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样的梭形细胞构成,并可见核分裂象,故临床及病理诊断方面均可能误诊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肌炎 吸取细胞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磊 张亮 +5 位作者 王玉光 余小蒙 滕晓英 赵红心 李兴旺 王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特殊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结果在72例HIV感染者中,穿刺淋巴结65例(90.3%)和体表肿物7例(9.7%)。淋巴结病例包括:结核30例(42%),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5例(7%)、HIV相关性反应性增生14例(19%)、淋巴瘤7例(10%)、化脓性淋巴结炎5例(7%)、隐球菌感染2例(3%)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3%)。体表肿块包括:皮肤及软组织4例(5.6%)、乳腺2例(2.8%)和甲状腺1例(1.4%),其中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乳腺淋巴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后多数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对于HIV感染者进行FNA操作安全、容易执行,诊断可靠、用时较短。取材充分即能够明确多数淋巴结肿大和体表肿块的病因。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年龄多是20~40岁的男性,结核感染是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病因,高级别的恶性淋巴瘤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吸取细胞学 淋巴结肿大 机会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针吸取细胞学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尹艳华 任家胜 +1 位作者 李玉红 任玉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吸取细胞学 鉴别诊断 上皮恶性肿瘤 细胞学标本 病理组织学 细胞学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季洪爱 王靖华 +3 位作者 周晓军 赵海鸥 吉耘 孟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霍奇金淋巴瘤 3例 ,分类诊断准确率为 5 5 .6 % (15 / 2 7) ;细胞学高度怀疑淋巴瘤 8例 ,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 ,细胞学分类诊断符合率为 85 .2 % (2 3/ 2 7) ;细胞学诊断转移性癌 3例 ,2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 ,1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学诊断反应性增生 1例 ,组织学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部病例诊断阳性率 96 .3% (2 6 / 2 7)。 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组织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的性质、组织起源与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吸取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欣 胡维维 +2 位作者 陈凤兰 梁英锐 李广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观察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FNAC)改变。方法 对 2 0例采用 2种假体 (凝胶、自体脂肪颗粒 )隆乳术后引起的硬结进行FNAC检查 ,其中 4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主要细胞学改变是见不同假体物 ,如紫蓝... 目的 观察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FNAC)改变。方法 对 2 0例采用 2种假体 (凝胶、自体脂肪颗粒 )隆乳术后引起的硬结进行FNAC检查 ,其中 4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主要细胞学改变是见不同假体物 ,如紫蓝、淡蓝色胶样物或变性坏死的脂肪细胞 ,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 4例FNA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基本相符。结论 乳房假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 ,还可出现其他并发症 ,首要表现为硬结 ;某些假体 (如硅胶 )可能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 ,隆乳应谨慎 ,特别是未婚妇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假体隆乳术 术后并发症 乳房硬结 吸取细胞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霍奇金病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宇琪 杨霞 +2 位作者 董荣春 许峰 孙维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0-271,I038,共3页
目前,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已在国内外深入开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总结分析经活检诊断为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的FNAC资... 目前,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已在国内外深入开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总结分析经活检诊断为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的FNAC资料,以探讨FNAC在HD诊断上的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杰金氏病 细胞学诊断 吸取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利 朱立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对涎腺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FNAC的形态学特点、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78例涎腺肿瘤组织病...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对涎腺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FNAC的形态学特点、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78例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肿瘤148例,恶性肿瘤30例,FNAC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7.9%(145/148),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3.3%(25/30),总诊断准确率为95.5%(170/178)。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诊断易出现假阴性,而多形性腺瘤可出现假阳性。结论 FNAC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诊断涎腺肿瘤检查方法,但少数肿瘤在细胞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重叠,鉴别诊断较困难,需通过免疫组化或快速冷冻切片加以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细胞学 吸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抽吸空针柄做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杰 张尔效 邱裕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前,国外通用一种名为抽吸空针柄的器械,用于吸取细胞,利于细针吸取的操作,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但国内对它很少使用。我们采用抽吸空针柄做了190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取得了满意结果。
关键词 抽吸空 吸取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秋香 陈建欧 徐纪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5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165例患者经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160例获得有意义诊断,细胞学检查对肺部恶性病...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5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165例患者经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160例获得有意义诊断,细胞学检查对肺部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5.5%,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6.8%。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行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阳性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病理依据,是一项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占位 CT 吸取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体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华 曹磊 +5 位作者 金雷 王登山 钱金林 李林秋 苏红丹 李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体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不仅操作方法简便,禁忌证极少,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病理学确诊的目的,目前已被患者和临床所接受。本文对461例FNAC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FNAC检... 体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不仅操作方法简便,禁忌证极少,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病理学确诊的目的,目前已被患者和临床所接受。本文对461例FNAC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FNAC检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取 细胞学 体表肿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念黎 狄方 林爱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探讨鉴别纤维囊性乳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主要细胞形态学指标。方法 :运用Logistic多重回归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 2 2 4例有活检证实的乳腺FNAC的良性病变 (4 8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和 176例纤维腺瘤 )的5 4... 目的 :探讨鉴别纤维囊性乳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主要细胞形态学指标。方法 :运用Logistic多重回归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 2 2 4例有活检证实的乳腺FNAC的良性病变 (4 8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和 176例纤维腺瘤 )的5 4个细胞学指标进行分析 ,指标的评价采用 0~ 3+的分级评价方式。结果 :研究发现 ,最有价值的鉴别指标是细胞量 (P =0 0 0 1) ,次要指标是背景的游离肌上皮细胞量 (P <0 0 5 )。组合细胞量 (2~ 3+)和背景的游离肌上皮细胞量 (2~ 3+)作为联合指标进行评价 ,可将纤维腺瘤的阳性预测价值提高至 93 5 %。结果发现 ,在乳腺FNAC检查中 ,分叶结节状的间质在纤维囊性乳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在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良性病变中 ,细胞量和背景的游离肌上皮细胞量是鉴别纤维囊性乳腺病和纤维腺瘤的最有价值的细胞形态学指标。分叶结节状的间质是管内型纤维腺瘤的间质的组织形态在FNAC中的表现 ,是诊断纤维腺瘤的特征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取细胞学 乳腺良性病变 鉴别诊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黏液腺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价值及标准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长青 李进 宋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乳腺黏液腺癌中的价值及标准。方法 对14例乳腺黏液腺癌FNAC涂 片的基本形态学要素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并对细胞学诊断为Ⅰ~Ⅲ级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乳腺黏液腺癌核级主为 1~2级,属轻~...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乳腺黏液腺癌中的价值及标准。方法 对14例乳腺黏液腺癌FNAC涂 片的基本形态学要素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并对细胞学诊断为Ⅰ~Ⅲ级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乳腺黏液腺癌核级主为 1~2级,属轻~中度异型性,诊断敏感性为71.4%,假阴性率为28.6%。14例均出现多少不等的黏液,12例出现三维结构为 主以及弥散为主的细胞排列方式,11例出现中度异型的游离肿瘤细胞。乳腺纯黏液腺癌组4例出现砂粒体。结论 只要掌 握乳腺黏液腺癌FNAC涂片基本形态特征,FNAC诊断乳腺黏液腺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腺癌 FNAC 诊断价值 吸取细胞学 中度 涂片 回顾性 基本形态 结论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的细针吸取细胞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念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总结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特点 ,寻求在针吸细胞学基础上与肉瘤鉴别的要点。方法 :总结 10例结节性筋膜炎 ,1例增生性筋膜炎 ,1例增生性肌炎的针吸细胞学改变及临床经过。结果 :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的FNAC特点... 目的 :总结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特点 ,寻求在针吸细胞学基础上与肉瘤鉴别的要点。方法 :总结 10例结节性筋膜炎 ,1例增生性筋膜炎 ,1例增生性肌炎的针吸细胞学改变及临床经过。结果 :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的FNAC特点是细胞的种类、形态、大小较多样化及多数会出现节细胞样细胞。细胞核大 ,核仁明显 ,但核的恶性特征不明显。有 6例结节性筋膜炎及 1例增生性肌炎临床自行消退。结论 :可凭FNAC特点将假肉瘤性病变与真正肉瘤鉴别 ,经FNAC诊为假肉瘤性病变者可建议临床观察 ,待病变自行消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肉瘤怀 软组织病变 吸取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定性分类诊断——附96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苍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腮腺肿物 吸取细胞学 定性分类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中TROP-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路路 田智丹 +2 位作者 王粮 王劲松 赵有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中TRO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6例PTC和1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s, BTN)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的表达,并与常规...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中TRO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6例PTC和1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s, BTN)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的表达,并与常规标志物Galectin-3、HBME-1、CK19进行比较,分析TROP-2在甲状腺细胞学中诊断PTC的价值及其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86例PTC组中TROP-2、Galectin-3、HBME-1、CK19阳性率分别为95.3%、82.6%、81.4%、90.7%,在BTN中仅个别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TROP-2阳性率最高,且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Galectin-3、HBME-1、CK19。TROP-2、Galectin-3、HBME-1、CK19诊断PTC的AUC分别为0.950、0.886、0.828、0.848,结果显示TROP-2对于诊断PTC效能最高;PTC细胞学中TRO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TROP-2是诊断PTC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有助于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对PTC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穿刺吸取细胞学 TRO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