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文波 朱庆莉 +2 位作者 张波 姜玉新 杨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143,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68例患者的17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检查,将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68例患者的17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检查,将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及涂片不满意4类。结果175个结节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39个为恶性结节,136个为良性结节;经细胞学诊断124个(70.9%)为良性,24个(13.7%)为恶性,14个(8.0%)为可疑恶性,13个(7.4%)为涂片不满意。细胞学诊断敏感性81.1%,特异性93.6%,准确性90.7%,阳性预测值78.9%,阴性预测值94.4%。3例(1.7%)发生穿刺后出血。结论甲状腺US-FNA检查诊断准确性较好,并发症少,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用于诊断颌面部脉管疾病的准确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宇楠 刘筱菁 +1 位作者 余小蒙 赵福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在颌面部常见脉管疾病诊断中准确性、特异性,探讨FNAC是否可作为颌面部脉管疾病鉴别诊断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北... 目的:通过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在颌面部常见脉管疾病诊断中准确性、特异性,探讨FNAC是否可作为颌面部脉管疾病鉴别诊断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激光整形美容门诊就诊的面部肿物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入组病例的关键信息;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手术组以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非手术组以治疗远期疗效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判断FNAC诊断口腔颌面部脉管疾病准确性。结果:共纳入病例93例,男性51例,女性42例,中位数年龄2.5岁。FNAC诊断脉管疾病结果为阳性的病例67例,其中最终诊断符合脉管疾病63例,不符4例,诊断结果为阴性病例26例,符合脉管疾病5例,不符合脉管疾病21例,对脉管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4%;手术组29例,20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69%),9例不符。误诊的9例最终病理结果包括脉管畸形3例,神经纤维瘤2例,错构瘤、皮脂腺囊肿、腺淋巴瘤、描述性诊断各1例。非手术组64例,61例与临床诊断符合,3例不符合,不符合病例均为脉管畸形。FNAC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86%。结论:FNAC创伤小、结果回报快,对口腔颌面部常见脉管疾病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可作为临床筛查手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脉管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FNAC联合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葛肖艳 马婷 刘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进行...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进行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检查、超声引导下加负压FNAC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完成后统计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人工智能检测将内置算法作为指导,观察病灶参数,对良性、恶性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病理学检测出有良性结节者44例(34.38%),恶性结节者84例(65.63%);FNAC检测出良性结节患者55例,恶性结节患者73例;人工智能检测出良性结节患者49例,恶性结节患者79例;联合检测出良性结节患者45例,恶性结节患者83例。在各检测方式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结果中,FNAC检测阳性预测值为65.45%,阴性预测值为89.04%;人工智能检测阳性预测值为71.42%,阴性预测值为88.61%;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5.55%,阴性预测值为98.80%。采用预测值对识别诊断绘制ROC发现,FNAC检测AUC值为0.789、灵敏度81.82%、特异度78.91%、约登指数0.60;人工智能检测AUC值为0.784、灵敏度79.55%、特异度79.54%、约登指数0.59;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85、灵敏度97.72%、特异度92.28%、约登指数0.90,提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与单一检测相比,人工智能技术与FNAC相结合的检测方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诊断效率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人工智能技术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