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7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下连作对黄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杨 宋立群 +4 位作者 敖静 刘晓辉 高晓梅 孙玉禄 朱巍巍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5,共11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下设施黄瓜连作不同年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秸秆还田下连作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学机理,以玉米秸秆还田下设施黄瓜连作1、3、5、10和15年的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解析土壤... 为研究秸秆还田下设施黄瓜连作不同年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秸秆还田下连作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学机理,以玉米秸秆还田下设施黄瓜连作1、3、5、10和15年的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解析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和潜在功能的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规律。秸秆还田下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提高,铵态氮含量降低,土壤pH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电导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升高。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的基因拷贝数为2.98×10^(9)~7.81×10^(9)个/g,秸秆还田下连作提高了土壤细菌的丰度。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4个菌门相对丰度稳定在75%以上,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有所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减少。多样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下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无显著变化(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连作可以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不同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均差异极显著(P<0.01)。FAPROTAX功能预测显示,化能异养型和好氧化能异养型为主要类型。共现网络分析中,秸秆还田下连作提升了属水平网络的复杂度和稳定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全磷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F=3.5,P=0.002),解释了21.3%的群落变化,贡献率依次为全磷>铵态氮>有效磷>pH>速效钾>电导率>全氮>有机质;细菌群落对脲酶的影响最显著(F=4.6,P=0.002),解释了26.3%的群落变化,对各酶活的影响顺序为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因此,秸秆还田对稳定连作土壤细菌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及在缓解设施作物连作障碍中的有益效果,土壤全磷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效环境因子,细菌群落的改变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连作 细菌群落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黄芪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沙月霞 田兴芳 +1 位作者 贺彦怀 徐瑾瑜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958,共10页
为详细了解芽孢杆菌(Bacillus)浸种结合灌根处理对黄芪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提取黄芪内生细菌群落的总DNA后,采用植物微生物组测序技术检测黄芪根系及茎叶部组织的内生细菌群落的16SrRNA基因V3-V4序列,剖析黄芪根... 为详细了解芽孢杆菌(Bacillus)浸种结合灌根处理对黄芪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提取黄芪内生细菌群落的总DNA后,采用植物微生物组测序技术检测黄芪根系及茎叶部组织的内生细菌群落的16SrRNA基因V3-V4序列,剖析黄芪根部和茎叶部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芽孢杆菌浸种结合灌根显著影响黄芪幼苗根部和茎叶部组织的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了分类单元OTU(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序列数≥5)的数量;黄芪幼苗根部内生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是空白对照的2.27倍以上,茎叶部厚壁菌门的丰度增加约42.7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降低约19.38%;对根部与茎叶部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根部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纲(Bacteroidia)丰度的影响趋势不一致;茎叶部的变形杆菌纲丰度降低约32.98%,增加了梭菌纲(Clostridia)、芽孢杆菌纲(Bacilli)、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的相对丰度;芽孢杆菌处理组根部优势菌属(相对丰度≥5%)为根瘤菌属(Rhizobium),空白对照为嗜酸菌属(Acidovorax);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5浸种结合灌根后黄芪幼苗茎叶部优势菌属为嗜酸菌属,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J2浸种结合灌根后茎叶部没有相对丰度≥5%的细菌属,空白对照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增加了未分类根瘤菌(unclassifiedRhizobium)、芽孢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中慢生根瘤菌(Mesobradybioticrhizobium)和德沃斯菌(unclassified_Devosia)的种水平丰度,降低了未分类嗜酸菌(unclassifiedAcidophil)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的种水平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芽孢杆菌浸种结合灌根增加了黄芪组织中参与代谢、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4个代谢通路的内生细菌相对丰度。总之,芽孢杆菌浸种结合灌根显著提高黄芪组织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改变优势菌属,改善黄芪幼苗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黄芪 内生细菌群落 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 植物微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根腐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王燕平 杨永利 +3 位作者 陈松 王毛 刘旭 张翠翠 《中国果树》 2025年第6期88-95,共8页
研究石榴根腐病病株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为探究石榴根腐病的微生态发病机理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石榴根腐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特点。结果... 研究石榴根腐病病株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为探究石榴根腐病的微生态发病机理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石榴根腐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优势门菌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患根腐病的植株根际土壤中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黏球菌门(Myxococcota)相对丰度在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均高于患病植株。在属水平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Actinospica属、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相对丰度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均高于健康植株;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高于患病植株;LefSe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在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差异最大。综上所述,健康石榴植株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链霉菌属为相对丰度最高的属,在患根腐病的植株根际土壤中明显富集,可作为候选生防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根腐病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戢爽 吴昊坤 +1 位作者 张绍雄 谢惠春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为探究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本文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3300~4500 m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冗余分析探究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 为探究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本文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3300~4500 m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冗余分析探究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寒草甸0~20 cm土层土壤细菌优势群落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组成。土壤细菌多样性对沿海拔上升的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Ace及Chao1指数沿海拔梯度上升均呈现出波动变化。就Ace及Chao1指数而言,海拔3900 m处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而海拔4200 m处最低,且在海拔4200 m处土壤细菌群落组内差异性较大;海拔4500 m处与其余海拔处相比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特有的物种数目丰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受诸多土壤理化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是影响该区域土壤细菌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极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高寒草甸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冷泉中厌氧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杨晓宇 张晓华 +1 位作者 王晓磊 史晓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针对目前台湾冷泉厌氧可培养细菌类群多样性的认知不足的现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研究区域小尺度范围内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为此,本研究利用12种厌氧培养基,包括厌氧MA(2216E)、改良2216E(以下称为MA+、1/MA)、R2A、4种... 针对目前台湾冷泉厌氧可培养细菌类群多样性的认知不足的现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研究区域小尺度范围内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为此,本研究利用12种厌氧培养基,包括厌氧MA(2216E)、改良2216E(以下称为MA+、1/MA)、R2A、4种SPG厌氧培养基、3种NMS以及DZJ培养基,对采集自台湾冷泉的沉积物、海水、动物样品中的厌氧菌进行富集、分离和培养,然后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冷泉厌氧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从台湾冷泉共分离鉴定厌氧菌375株,它们分属3个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9个属、49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地位,优势类群包括弧菌属(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此外,还发现了15株(3种)潜在的海洋新菌。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类群的影响不同且程度各异,如MA(2216E)培养基对γ-变形菌纲分离培养效率较高,而SPG培养基在获得新菌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可培养细菌 厌氧细菌 多样性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干热河谷草莓园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玉皎 李义林 +11 位作者 包玲凤 李坤 鲁雯 潘志贤 陈大明 麻继仙 李建查 杨晓琼 余建琳 史亮涛 岳学文 方海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0,共10页
为探明有机肥对草莓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干热河谷区优化草莓园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蚯蚓肥(TA)、油枯肥(TB)、蚯蚓肥+油枯肥配施(TC)以及不施肥作为对照(CK)为试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细菌... 为探明有机肥对草莓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干热河谷区优化草莓园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蚯蚓肥(TA)、油枯肥(TB)、蚯蚓肥+油枯肥配施(TC)以及不施肥作为对照(CK)为试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其中,TA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TB处理对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提升作用最明显,TB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其中,TA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Chao指数、Shannon指数,优化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使细菌共生群落变得丰富且更稳定;TB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Chao指数、Shannon指数,且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冗余分析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pH、全钾呈正相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与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呈正相关,Firmicutes与全磷、容重、速效钾、有效磷呈正相关。细菌群落与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增施蚯蚓肥可以调节pH值,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类群丰度,油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两者配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养分供应水平,优化细菌群落结构,可优先作为干热河谷区草莓园土壤培肥改良的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草莓地 细菌群落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干旱环境细菌多样性及耐辐射菌群分布研究
7
作者 谢文文 王慧楠 +4 位作者 朱静 艾尼江·尔斯满 顾美英 唐琦勇 张志东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探究吐鲁番盆地典型干旱环境的细菌多样性,解析其潜在耐辐射菌群落分布,采集了该区域典型干旱环境样品45份,利用III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地区土壤干旱、盐碱程度较高,且营养贫瘠。微生物多样性... 为探究吐鲁番盆地典型干旱环境的细菌多样性,解析其潜在耐辐射菌群落分布,采集了该区域典型干旱环境样品45份,利用III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地区土壤干旱、盐碱程度较高,且营养贫瘠。微生物多样性显示TKS样本中Chao1指数显著高于HYS和KMTG区域样本(P<0.05);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地区样品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干旱环境样品共包含细菌域78个门,907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优势菌门,累计占比70%以上,各地区未分类菌门占4.27%~8.77%。共发现与耐辐射菌相关菌属67个,涉及387个OTUs,其中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泛菌属(Pantoea)及红杆菌属(Rubrobacter)等为优势菌属,占潜在耐辐射菌属相对丰度的53.54%。典型的耐辐射菌属——奇异球菌属(Deinococcus)和楚帕氏菌属(Truepera)共有39个OTUs,其中,奇异球菌属内50%的OTUs同源性低于97%,而楚帕氏菌属内21个OTUs均不能明确到种。吐鲁番盆地干旱环境蕴藏着丰富的耐辐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吐鲁番盆地干旱环境的耐辐射微生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干旱环境 细菌多样性 耐辐射细菌 奇异球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马铃薯对罗汉果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学惠 谢雅淇 +1 位作者 曾奕诚 胡乐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套种和施加外源有机物能够有效缓解罗汉果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本文探索罗汉果单作及套种马铃薯种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罗汉果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设置罗汉果单作、套种马铃薯、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还... 套种和施加外源有机物能够有效缓解罗汉果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本文探索罗汉果单作及套种马铃薯种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罗汉果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设置罗汉果单作、套种马铃薯、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还田、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生物炭还田和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混施还田5种处理进行为期10个月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种马铃薯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磷酸酶活性,降低0.75 mg·g^(-1)·d^(-1)。套种马铃薯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增加624.56、643.5、0.47,但降低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套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幅度为30.89%~69.29%。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混施还田增加了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增加309.23、465.20、0.46,同时增加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与单作相比,套种马铃薯通过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了土壤碳组分的转化;套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混施还田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细菌多样性 罗汉果农田 马铃薯套种 水稻秸秆/生物炭 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大棚青椒产量、品质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谢英添 刁卫平 +4 位作者 郑佳秋 吴文丽 束秀玉 李长根 尤春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为优化大棚连作青椒的栽培模式,选取连续种植3 a(6茬)的大棚青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施基肥+翻耕+原点定... 为优化大棚连作青椒的栽培模式,选取连续种植3 a(6茬)的大棚青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施基肥+翻耕+原点定植(T4)的种植模式下,青椒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37.53 g、78.77 g、3 506.65 kg·667 m^(-2),相较于施基肥+翻耕+非原点定植(对照组T3)分别提高了22.71%、20.24%和28.91%;其次是不施基肥+免耕+原点定植模式(T6),其他处理组的鲜质量、干质量及产量均低于对照组5.06%~27.26%、13.10%~21.45%和7.55%~19.33%。在土壤细菌的OTUs、ACE、Shannon指数方面,T6与T4处理组普遍高于其他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增幅为1.14%~4.11%。在品质方面,不施基肥+免耕+非原点定植模式(T5)下的青椒品质最优。不同种植模式下优势菌群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lpha多样性指数与辣椒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施用基肥、翻耕及原点定植(T4)或不施用基肥、免耕及原点定植(T6)是推荐的两种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 栽培模式 产量 品质 土壤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台湾冷泉区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岳丽 李娟娟 +4 位作者 翟欣奕 王佳琦 卢慧莹 张晓华 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南海冷泉由于其特殊的海洋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聚焦南海台湾冷泉,旨在挖掘该冷泉环境中难培养细菌的资源,揭示其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复苏固体培养基(FSPB)、复苏液体富集培养基(FSY)、SOB固体培养基(SOB)... 南海冷泉由于其特殊的海洋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聚焦南海台湾冷泉,旨在挖掘该冷泉环境中难培养细菌的资源,揭示其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复苏固体培养基(FSPB)、复苏液体富集培养基(FSY)、SOB固体培养基(SOB)、MMJS固体培养基(MMJS)和SPM固体培养基(SPM)5种培养基,对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比较分析分离自不同培养基及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的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从南海台湾冷泉8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以及生物样品中分离鉴定菌株690株,这些菌株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6个纲和39个属。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细菌占比最高,包含14个属,其中食烷菌属(Alcanivorax)为优势属。5种培养基中,仅MMJS和SPM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FSPB和FSY未分离获得放线菌门细菌,SOB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均能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但生物样品中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在纲水平上,γ-变形菌纲是三种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类群,其在海水样品中的相对丰度高于沉积物样品和生物样品。本研究利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成功地从南海台湾冷泉中获得了大量可培养的海洋细菌,且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手段展现出在分离海洋细菌上的异同。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冷泉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及其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机制提供了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冷泉区 培养基 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童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与互作复杂性的权衡
11
作者 张聪伶 杨菁 +2 位作者 王希华 刘宇 沈国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6,共8页
基于浙江天童20 hm^(2)大样地内1287个土壤细菌群落样本,首次将DOC(Dissimilarity-Overlap Curve)分析框架运用于森林土壤细菌系统,使用拟合线斜率的平方估计生物互作复杂性,检验了Robert May的稳定性约束理论.结果显示,天童土壤细菌群... 基于浙江天童20 hm^(2)大样地内1287个土壤细菌群落样本,首次将DOC(Dissimilarity-Overlap Curve)分析框架运用于森林土壤细菌系统,使用拟合线斜率的平方估计生物互作复杂性,检验了Robert May的稳定性约束理论.结果显示,天童土壤细菌群落中,高互作复杂性仅在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时出现,而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群落则往往呈现出较低的互作复杂性.除了物种丰富度,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度最高的物种数和Shannon有效物种数)与互作复杂性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这一发现揭示了自然生态系统可能真的存在稳定性约束和互作复杂性上限,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复杂性 稳定性约束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杨修镔 何祥驹 +6 位作者 胡浩然 李秀珍 窦彦霞 唐佳佳 毕朝位 青玲 吴根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72,共13页
为明确重庆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物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情况,于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在重庆市核桃种植区采集病害样品并进行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 16S rDNA鉴定和利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重庆市... 为明确重庆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物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情况,于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在重庆市核桃种植区采集病害样品并进行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 16S rDNA鉴定和利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重庆市北碚区、城口县等地获得呈现多角状黑斑症状的病害样品120份,分离获得54株病原菌,通过16S rDNA扩增等方法鉴定到为害重庆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物为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基于大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和BOX插入因子(BOX)多态性扩增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75 4,香农指数(I)为0.543 7,居群间基因多样性指数(G_(st))为0.519 7,基因流(N_(m))为0.462 0;成团泛菌3个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3 9,I为0.525 3,G_(st)为0.100 7,N_m为4.465 7,表明重庆市野油菜黄单胞菌和成团泛菌遗传多样性较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 成团泛菌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13
作者 牛亚洁 李新 +3 位作者 韩有志 梁文俊 王传旭 王卓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华北落叶松是黄土高原中东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深入理解其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可为山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理论支撑。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华北落叶松林区6个海拔梯度(1720... 华北落叶松是黄土高原中东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深入理解其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可为山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理论支撑。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华北落叶松林区6个海拔梯度(1720、1850、1950、2050、2150、2250 m)不同林分类型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为对象,研究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强于海拔和土层深度,且华北落叶松纯林中土壤细菌群落的β多样性高于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环境因子(主要是碱解氮和全氮)是影响纯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总效应值和直接效应值均为0.378,为正影响,其次为土层深度;土壤环境因子(主要是容重和全磷)是影响混交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凋落物未分解层厚度,总效应值分别为-0.890和0.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土壤细菌群落 Β多样性 海拔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和海南橡胶林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柠 舒常庆 +1 位作者 兰国玉 魏亚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了解热带橡胶林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地叶际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探讨叶际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方面,海南和西双版纳的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芽孢杆菌属和... 为了解热带橡胶林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地叶际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探讨叶际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方面,海南和西双版纳的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芽孢杆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为海南和西双版纳的优势菌属;主坐标分析(基于Bray-Curtis距离指数)表明,不同地理位置叶际细菌群落相似性低,物种组成结构差异显著,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了此结果。在多样性方面,西双版纳叶际细菌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海南;在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冗余分析可知,采样点对叶际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最大,是影响叶际细菌β多样性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橡胶林中的优势菌属和优势菌门均与叶片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多样性指数与叶片磷、年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海南和西双版纳的橡胶林叶际细菌群落在组成和多样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均温度和叶片氮是影响叶际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年均温度和叶片磷则是影响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叶际细菌 多样性 西双版纳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赤潮高发区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溶藻特性研究
15
作者 赵张琪 蒋之琛 +6 位作者 堵飞超 詹皓禹 王婷婷 李宇航 颜天 孔凡洲 张德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于2021年3月—2022年1月,采集海州湾赤潮高发区的海水样品,通过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手段,对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评估。共分离得到641株细菌,归属于5门7纲79属185种。其中,假单胞菌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厚壁菌门、放线菌... 于2021年3月—2022年1月,采集海州湾赤潮高发区的海水样品,通过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手段,对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评估。共分离得到641株细菌,归属于5门7纲79属185种。其中,假单胞菌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值得注意的是,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亚硫酸盐杆菌属(Sulfitobacter)和袁其朋属(Qipengyuania)在不同批次和不同水层样品中均可检出,其中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推测这些属的菌株是赤潮高发区广泛分布的可培养异养细菌。通过多样性分析发现,水体表层(S)和底层(B)的多样性指数高于中层(M),春季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季节,且在4月达到峰值。此外,从185株代表性菌株中筛选得到18株对剧毒卡尔藻具有溶藻作用的细菌。该研究可为近海有害赤潮高发区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生物控藻等应用领域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赤潮 多样性 可培养细菌 溶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器官组织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
16
作者 董晓慧 师尚礼 +3 位作者 尹国丽 陈三冬 巩海强 刘林波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5,共16页
探究玉米不同组织微环境与内生菌多样性的关系,对筛选玉米相合性促生菌或生防菌等功能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米不同器官组织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细菌群落由31个门,93个纲,192个目,340个... 探究玉米不同组织微环境与内生菌多样性的关系,对筛选玉米相合性促生菌或生防菌等功能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米不同器官组织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细菌群落由31个门,93个纲,192个目,340个科,404个属组成。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细菌门,毛螺菌属、根瘤菌属、肠杆菌属及鞘氨醇单胞菌属为优势细菌属,且部分内生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器官偏好性,表明部分细菌种群存在组织微环境内生专一性。对比各器官组织优势细菌属,根部独有的细菌属是细球菌属和绒毛杆菌属;籽粒中独有的细菌属是葡萄球菌属、绒毛杆菌属、代尔夫特菌属、短波单胞菌属、链球菌属和狭窄梭菌属;叶中独有的细菌群主要是假单胞菌属。玉米根、茎、叶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性,但与籽粒差异较大。玉米内生真菌群落由12个门,37个纲,84个目,187个科,404个属组成。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壶菌门为优势真菌门,被孢霉属和镰刀菌属为优势真菌属,罗兹菌门是根部独有的优势真菌群。玉米茎、叶和籽粒器官组织间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小,但与根部差异较大。综上,玉米器官组织对内生菌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器官组织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组织器官 内生细菌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的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17
作者 薛育 丁嘉欣 +3 位作者 王海旭 樊蓉蓉 顾欣 王新谱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并且能为宿主昆虫提供多方面的功能。然而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肠道细菌与发育龄期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特征及预测其功能... 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并且能为宿主昆虫提供多方面的功能。然而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肠道细菌与发育龄期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特征及预测其功能。本研究选取番茄潜叶蛾1~4龄幼虫,提取幼虫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度。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番茄潜叶蛾1龄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且肠道细菌丰富度随龄期增加而降低。番茄潜叶蛾4个龄期肠道细菌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除了4龄幼虫的优势菌属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外,其他龄期幼虫的优势菌属是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PICRUSt2基因功能预测显示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参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能量的代谢,表明其可能在食物消化吸收和营养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不同龄期肠道细菌新陈代谢Metabolism功能有显著差异,1龄幼虫功能基因比例明显高于3龄、4龄。研究结果可为探索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也为番茄潜叶蛾的适应性进化和综合治理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肠道细菌 多样性 龄期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其与风味特征的关联分析
18
作者 张振东 罗习云 +4 位作者 罗春露 马秀秀 郭壮 杨勇 王玉荣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分别对盐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盐酸菜中共注释到10个细菌门和335个细菌属,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为厚...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分别对盐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盐酸菜中共注释到10个细菌门和335个细菌属,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7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16%)和放线菌门(Actinoacteria)(3.22%),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15.72%)、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12.70%)、泛菌属(Pantoea)(7.36%)等21个菌属。在气味指标上,不同来源盐酸菜的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和萜类化合物、烷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差异较大;在滋味品质上,酸味和咸味的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促生乳杆菌属可能对盐酸菜的气味品质影响较大,而沙雷氏菌属(Serratia)可能起到增加盐酸菜鲜味的回味的作用。该研究为盐酸菜的发酵工艺改进以及品质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菜 细菌菌群多样性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及可培养细菌鉴定
19
作者 陈泽光 迟德富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1-261,共11页
【目的】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的多样性,分析其肠道细菌潜在功能,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取可培养细菌,为未来验证肠道细菌功能贮备菌种(株)资源,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与传统分离... 【目的】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的多样性,分析其肠道细菌潜在功能,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取可培养细菌,为未来验证肠道细菌功能贮备菌种(株)资源,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分析取食樟子松的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细菌。【结果】已明确注释的细菌共70门59纲(部分尚未注释到纲)129目266科493属1 050种。其中,变形菌门平均占比67.8%,为优势门;在属水平上,沃尔巴克氏体属、鱼立克次体属、肠杆菌属平均占比分别为15.91%、14.55%、12.68%,为优势属。在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细菌的潜在功能分析中,代谢通路相对丰度占比最大,主要执行能量代谢、糖类代谢等。利用传统细菌分离纯化培养法从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5株细菌,隶属于3门4纲6目7科11属15种,包括假单胞菌、嗜虫假单胞菌、路氏肠杆菌、欧文菌属、产酸克雷伯菌、非脱羧勒克氏菌、耐草甘膦菌、产气克雷伯菌、Erwinia_billingiae、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青枯雷尔氏菌、洋葱伯克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微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优势菌属为肠杆菌属。【结论】赤松梢斑螟幼虫肠道细菌菌群丰富,揭示出细菌在赤松梢斑螟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以及生态适应等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为研发新型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梢斑螟 细菌 多样性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典型高山河流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20
作者 母雪艳 李佳蔚 +4 位作者 郝兆 王艳红 黄帅帅 德吉 周永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710-7721,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分别为Sporichthyaceae_sp.、Pseudarcicella_sp.、Limnohabitans_sp.、Flavobacterium_sp.、Candidatus_planktophila、Rhodoferax_sp.、Candidatus_nanopelagicus、f-Ilumatobacteraceae和hgcI_sp.,大量未知种的发现为青藏高原远古细菌多样性研究以及开发相关生物功能提供了可能。尼洋河上游的ASV数明显高于其它河段,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其Shannon指数、ACE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以及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分段,说明尼洋河上游水体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中性群落拟合分析显示,相较于确定性过程而言,随机性过程对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构建过程影响更大,不同区段细菌菌群差异主要与物种替换相关。生态位分析显示,巴河区段水体的生态位宽度均值最高但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最低,说明巴河区段细菌优势种之间竞争程度较低。总的来说尼洋河水体细菌资源丰富,这对于青藏高原细菌多样性研究以及高原极端环境下功能性细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河流 尼洋河 水体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