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型贵金属离子细菌还原的探索研究
1
作者 傅锦坤 于新生 +4 位作者 林种玉 胡荣宗 刘月英 姚炳新 翁绳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314,共2页
负载型贵金属离子细菌还原的探索研究傅锦坤于新生林种玉胡荣宗(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刘月英姚炳新翁绳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生物化学法制备高分散度贵金属(Rh、Pt... 负载型贵金属离子细菌还原的探索研究傅锦坤于新生林种玉胡荣宗(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刘月英姚炳新翁绳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生物化学法制备高分散度贵金属(Rh、Pt、Pd、Ag、Au)催化剂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 贵金属离子 催化剂 细菌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黑海和锡瓦什湖为例探讨细菌还原作用时硫酸盐氧,硫同位素的形?
2
作者 Г.,BA 朱佛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0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黑海 锡瓦什湖 细菌还原作用 硫酸盐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细菌还原重金属Cr(Ⅵ)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洪艳 王珊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6,共8页
利用异化铁还原细菌处理Cr(Ⅵ)是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本文以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分析铁还原细菌异化铁还原性质对重金属Cr(Ⅵ)还原效率的影响。菌群异化铁还原性质的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铁... 利用异化铁还原细菌处理Cr(Ⅵ)是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本文以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分析铁还原细菌异化铁还原性质对重金属Cr(Ⅵ)还原效率的影响。菌群异化铁还原性质的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为不同电子受体时,菌群异化铁还原的效率存在差异,培养体系累积Fe(Ⅱ)浓度分别为85.08±5.85 mg/L和32.55±4.78 mg/L。电子受体对混合菌群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时,混合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别是4.615和4.158,较对照组高(Shannon指数3.735)。异化还原Fe(Ⅲ)培养体系中,细菌种群的优势菌属是Clostridium,属于梭菌目Clostridiales,表明梭菌是参与Fe(Ⅲ)还原的主要优势菌。菌群异化铁还原性质对Cr(Ⅵ)还原效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铁为电子受体,细菌在Fe(Ⅲ)浓度为1 120 mg/L时异化铁还原效率高,并且还原Cr(Ⅵ)达100%。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Fe(Ⅲ)浓度1 680 mg/L时,异化铁还原Cr(Ⅵ)效率高(72%),是对照组4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应用微生物治理重金属Cr(VI)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异化铁还原细菌 菌群组成 Fe(Ⅲ)还原 Cr(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及其对铁建造沉积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晓华 潘永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9-1310,共12页
铁还原细菌是微生物诱导矿化的典范之一,它可以利用有机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三价铁,并在细胞外矿化形成多种含铁矿物,比如磁铁矿、菱铁矿、蓝铁矿和绿锈等矿物,从而广泛参与自然界中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主要介绍铁... 铁还原细菌是微生物诱导矿化的典范之一,它可以利用有机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三价铁,并在细胞外矿化形成多种含铁矿物,比如磁铁矿、菱铁矿、蓝铁矿和绿锈等矿物,从而广泛参与自然界中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主要介绍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的矿物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此外,通过实验室内建立严格厌氧的环境体系,以与微量元素共沉淀的水合氧化铁为底物,本研究分别利用Feap2+和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4合成非生物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磁铁矿,结果发现微量元素的存在会改变磁铁矿的形貌和粒径。结合前人提出的微生物可能参与铁建造沉积的过程,本文评估了微量元素作为识别矿物成因指标的有效性,探讨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对铁建造沉积的潜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细菌 铁建造 磁铁矿 菱铁矿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YSQ030的筛选、鉴定及其植物促生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思琪 张欢欢 +4 位作者 李庆 申王蕾 李弦聪 高南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无氮反硝化培养基测定菌株的N_(2)O还原能力;通过纯培养试验测定菌株的促生特征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菌株YSQ030为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含nosZ基因;在30℃、转速为200r/min、氧气浓度为0%的前提下,还原N_(2)O的效率为66.3%;分泌吲哚乙酸、具有溶磷和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温室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菌的对照组相比,接种YSQ030菌液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了48.3%和37.6%。本研究表明,YSQ030具有明显的N_(2)O还原能力,同时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为进一步构建具有N_(2)O还原能力的生物肥料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氧化亚氮(N2O) N2O还原细菌 碳中和 反硝化无色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一株铁还原细菌分离及Fe(Ⅲ)还原性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洪艳 王红玉 +1 位作者 谢丽霞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渤海(塘沽海域)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采用三层平板方法,从混合菌群中纯化出一株异化铁还原细菌KB5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命名为Klebsiella sp.KB52(Gene Bank号KM233642)。在葡萄糖为电子供体... 以渤海(塘沽海域)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采用三层平板方法,从混合菌群中纯化出一株异化铁还原细菌KB5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命名为Klebsiella sp.KB52(Gene Bank号KM233642)。在葡萄糖为电子供体,Fe(OH)_3为电子受体条件下厌氧培养菌株KB52,其细胞生长和Fe(Ⅲ)还原具有明显耦合关系。碳源分别设置为葡萄糖、乳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甲酸钠和丙酸钠,在海水培养条件下菌株KB52以丙酮酸钠为碳源时,菌株培养液累积Fe(Ⅱ)浓度最高,为4.41 mmol/L±0.59 mmol/L。菌株KB52在设定NaCl浓度范围内,都能够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NaCl质量浓度为4 g/L时,菌株KB52还原Fe(Ⅲ)效率最高,Fe(Ⅱ)达到4.95 mmol/L±0.72 mmol/L。铁还原细菌KB52在淡水和海水条件下能够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可用于近海沉积物中微生物介导异化Fe(Ⅲ)还原过程,进一步应用于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还原细菌 KLEBSIELLA sp.KB52 Fe(Ⅲ)还原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还原细菌与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顺鹏 沈标 +2 位作者 唐登宏 季玉玲 王圣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7-72,共6页
从芦苇塘处理污水的土壤中高集分离列硫酸还原细菌生理群及单菌株 Desulfococcus sp.该菌株的菌落呈椭圆形,黑色、大小0.1~0.5mm,菌体球状,能运动,大多两个配对.直径2μm,G^-,不生芽孢,最适生长温度32~38.5℃,最适生长 pH7.5.能利用... 从芦苇塘处理污水的土壤中高集分离列硫酸还原细菌生理群及单菌株 Desulfococcus sp.该菌株的菌落呈椭圆形,黑色、大小0.1~0.5mm,菌体球状,能运动,大多两个配对.直径2μm,G^-,不生芽孢,最适生长温度32~38.5℃,最适生长 pH7.5.能利用脂肪酸,丙酮酸和笨甲酸等.硫酸还原细菌生理群能忍受和降解苯酚、苯甲酸,2,4—二硝基酚.忍受苯酚的最高浓度为2000ppm、170小时内、苯酚降解率75%.Desulfococcus sp.能以苯甲酸为碳源,9天内,苯甲酸降解率70.8%。生理群和 Desulfococcus sp.均能以上述芳香化合物为底物与产甲烷细菌 Methanobacterium sp.进行联合产甲烷作用,加速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还原细菌 产甲烷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细菌(SRB_S)的筛选培养及在两相厌氧工艺中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克强 朱文亭 +1 位作者 陈志德 张金凤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6期347-349,共3页
通过硫酸盐还原细菌 (SRBS)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在两相厌氧工艺中产酸相应用硫酸盐还原细菌 (SRBS)试验 ,选出了一株耐富含硫酸盐高浓度酵母生产废水的脱硫弧菌 ,并强化两相厌氧工艺中产酸相硫酸盐还原细菌 (SRBS)的活性。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SPBs 两相厌氧工艺 含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细菌类LuxR家族调控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伟 刘晓艳 朱镭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177-184,共8页
以SRB研究模式菌株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生物被膜的形成、调控的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发现3个潜在的类LuxR家族调控因子基因citB1、citB2和citB3,对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以SRB研究模式菌株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生物被膜的形成、调控的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发现3个潜在的类LuxR家族调控因子基因citB1、citB2和citB3,对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itB1基因编码216个氨基酸,citB2基因编码227个氨基酸,citB3基因编码215个氨基酸,彼此之间氨基酸一致性在28.99%~37.79%。3个蛋白质序列均含有N端信号接收保守结构域和C端LuxR家族DNA结合调控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3个蛋白在DNA结合调控保守结构域序列较为保守,而在信号接收结构域变异较大,推测可能与接受不同信号分子有关。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itB1和CitB3蛋白发挥的信号接收方式、下游基因调控功能在SRB群体中可能具有普遍性,CitB2蛋白的信号接收方式及基因调控可能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SRB中可能存在新型群体感应信号接收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群体感应 调控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电子传递体AQDS对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矿化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陛 吴文芳 +1 位作者 李金华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31-2638,共8页
微生物矿化产生的超顺磁性(SP)磁铁矿是沉积物和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本文比较了三个不同温度下(20℃,30℃,37℃)纯培养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还原水合氧化铁形成SP磁铁矿的矿化特征.在实验体系中加入细菌CN32后... 微生物矿化产生的超顺磁性(SP)磁铁矿是沉积物和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本文比较了三个不同温度下(20℃,30℃,37℃)纯培养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还原水合氧化铁形成SP磁铁矿的矿化特征.在实验体系中加入细菌CN32后,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迅速下降.酸碱度pH和亚铁离子Fe^(2+)浓度随之快速上升,磁铁矿也逐渐开始形成.透射电镜观测和室温磁滞回线测定表明产物为SP磁铁矿特征.对比三个温度下产物的磁化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变化发现,培养温度是影响细菌CN32矿化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加快了细菌矿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磁铁矿的矫顽力增大;低温磁学测量结果显示,产物SP磁铁矿颗粒的平均解阻温度T_b从20℃时的95 K升高到37℃时的160 K,都表明生成的磁铁矿的粒径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实验体系中加入电子传递体(AQDS,2.6-anthraquinone disulphonate)明显促进了CN32矿化.这些实验模拟结果有助于认识自然环境中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生磁性矿物的能力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细菌 磁铁矿 生物矿化 培养温度 AQ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土壤中硫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消长特征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增炎 李成保 赵安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38,共6页
通过不同含水量下潮土和褐土的培育试验,测定了土壤中硫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消长变化及水溶性硫、有机硫和盐酸挥发性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硫化细菌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有增大趋势,其消长变化与有机硫和盐酸挥发性硫的... 通过不同含水量下潮土和褐土的培育试验,测定了土壤中硫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消长变化及水溶性硫、有机硫和盐酸挥发性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硫化细菌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有增大趋势,其消长变化与有机硫和盐酸挥发性硫的含量变化有关,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趋于增大,潮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消长与水溶性硫含量呈显著相关,硫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消长曲线表明,这两类硫细菌的消长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细菌 硫酸盐 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砷还原细菌(Clostridium sp.ZY1)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堃 周媛 +9 位作者 黄华枝 廖俊杰 朱永闯 李湘伟 李林 黄伟忠 房保柱 李文均 李金天 廖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7-36,共10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砷矿区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砷还原微生物多样性,利用厌氧富集手段,针对砷矿区底泥样品进行厌氧砷还原功能微生物资源的分离及纯培养,并结合基因组学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富集分离获得菌株ZY1,通过16S rRNA基因相似... 为了进一步了解砷矿区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砷还原微生物多样性,利用厌氧富集手段,针对砷矿区底泥样品进行厌氧砷还原功能微生物资源的分离及纯培养,并结合基因组学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富集分离获得菌株ZY1,通过16S rRNA基因相似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ZY1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菌株ZY1的最适pH范围为6.4~7.1,NaCl的耐受范围为0%~3%,菌株ZY1能够耐受100 mmol/L五价砷(As(Ⅴ)),三价砷(As(Ⅲ))的耐受浓度仅为1.98 mmol/L。菌株ZY1基因组大小为4.4 Mbp,包含31个Scaffolds, N50为318 327 bp, GC含量为30.6%,预测得到4 210个基因。基因组信息表明,菌株ZY1具有砷还原的相关基因簇,并具有较好的抗逆代谢通路。研究结果可为矿山酸性废水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砷污染环境的修复及生态治理研究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矿 砷酸盐还原细菌 基因组 纯培养 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土壤中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碧河 莫文英 闵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08-212,共5页
采用改良的享格特(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对两种不同土壤性状的水稻土壤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分蘖盛期,两种水稻土中的SRB数量都出现一个高峰值;晚稻的SRB数量比早稻多。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电位、有... 采用改良的享格特(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对两种不同土壤性状的水稻土壤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分蘖盛期,两种水稻土中的SRB数量都出现一个高峰值;晚稻的SRB数量比早稻多。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温度对SRB数量均有影响。从两种水稻土中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ZY和ZH,经初步鉴定,ZY菌株归属于Desulfovibrio vulgaris subsp.vulgaris,ZH菌株归属于Desulfovibrio vulgaris sub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硫酸盐 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穿梭体介导土壤锑还原成矿的微生物机制
14
作者 蓝浚 陈冠虹 +4 位作者 张俊涛 Hemmat-Jou Mohammad Hossein 舒小华 方利平 李芳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微生物锑还原成矿有助于降低土壤锑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是土壤锑污染修复的重要策略之一。电子穿梭体AQDS能够加速土壤富集菌群锑还原速率,可能与其促进微生物呼吸及细胞生长有关。理解电子穿梭体(ES)介导微生物锑还原过程与机制可为... 微生物锑还原成矿有助于降低土壤锑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是土壤锑污染修复的重要策略之一。电子穿梭体AQDS能够加速土壤富集菌群锑还原速率,可能与其促进微生物呼吸及细胞生长有关。理解电子穿梭体(ES)介导微生物锑还原过程与机制可为土壤锑污染控制提供关键理论支撑。醌类和黄素类电子穿梭体(AQDS和FMN)存在时可能改变微生物呼吸代谢中的电子传递过程,然而ES介导下的微生物锑还原过程及转录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利用锑污染稻田土壤分离的兼性厌氧锑还原细菌Mesobacillus jeotgali PS1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醌类和黄素类电子穿梭体(AQDS和FMN)对菌株PS1锑还原过程及关键功能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S1驱动Sb(Ⅴ)还原为Sb(Ⅲ)过程中水溶态Sb(Ⅲ)随培养时间先累积后下降,培养72 h后水溶态锑去除率为64%,生成十四面体方锑矿,表明菌株PS1驱动锑还原成矿有助于锑的钝化。两种ES能够加速细菌锑还原反应,而对胞外生成的方锑矿晶型没有影响。通过定量分析菌株PS1潜在功能基因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AQDS相比FMN更能促进菌株PS1细胞膜二甲基亚砜还原酶(DMSOR)基因和胞内解毒型砷还原基因(arsC)转录活性,有助于增加菌株PS1呼吸代谢活性和胞内锑解毒从而加速锑还原,所以AQDS可能在强化微生物锑还原钝化中更具有优势。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电子穿梭体介导锑还原的微生物机制,为锑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细菌 电子穿梭体 方锑矿 锑解毒 转录响应 二甲基亚砜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还原法制备负载型高分散度金催化剂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锦坤 刘月英 +5 位作者 胡荣宗 曾金龙 许翩翩 林种玉 姚炳新 翁绳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769-771,共3页
After widely screening, a kind of bacteria was obtamed, which is casy to culture and hasstrong ability of reducing Au3+ to Au0. It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highly dispersive Au/a-Fe2O3catalyst by in situ reducmg the Au... After widely screening, a kind of bacteria was obtamed, which is casy to culture and hasstrong ability of reducing Au3+ to Au0. It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highly dispersive Au/a-Fe2O3catalyst by in situ reducmg the Au3+ ions impregnated on a-Fe2O3 supporter to Au0 particles.with a mean size of 5 n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8℃ and pH 4.5. The reductive degree ofAu3+ was up to 100%. This catalyst showed good catalytic property for the oxidation of carbonmonoxide, the percent conversion of 1.5% CO, balanced withe air was up to 100% under thecondition of 25~28℃and GHSV 500mL·h-1·g-1, and the percent conversion of 100% lastedfor 75 h at 2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还原 催化剂 氧化 负载型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吉祥 吴文良 郭岩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高浓度硒盐会对有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同时会污染环境。而细菌合成的纳米硒无毒、稳定,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纳米硒生产和硒污染治理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硒的特征及应用,分析了...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高浓度硒盐会对有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同时会污染环境。而细菌合成的纳米硒无毒、稳定,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纳米硒生产和硒污染治理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硒的特征及应用,分析了碳氮源、氧气、温度、p H等一系列因素对细菌产生纳米硒过程的影响,阐述了细菌还原合成纳米硒的初步研究机理,并探讨了该研究未来的关注点,为生物纳米硒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纳米硒 细菌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和石化微生物细菌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7
作者 陈多福 黄永样 +2 位作者 冯东 苏正 陈光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通过对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拖网采集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证实在南海水合物远景区发育有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形态类似于烟囱,主要由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黄铁矿和一... 通过对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拖网采集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证实在南海水合物远景区发育有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形态类似于烟囱,主要由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黄铁矿和一种未知的矿物组成。保存了很可能是石化的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碳酸盐岩矿物的δ13CPDB为-51.24‰--51.757‰。碳酸盐岩矿物的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无Ce和Eu异常、微弱的轻稀土亏损和中稀土富集特征,表明形成于还原的缺氧环境,显示了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指示在南海北部水合物远景分布区内冷泉活动的近海底可能发育有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甲炕氧化古细菌 硫酸盐还原细菌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对LY6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松梅 刘建华 +1 位作者 梁馨 贾小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用开路电位法 ,动电位扫描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法 (EIS)研究了LY6在不含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无菌溶液和含SRB的有菌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SRB加速了LY6的腐蚀 ,且动态挂片的腐蚀速率大于静态挂片的腐蚀速率 ,铝合金开路... 用开路电位法 ,动电位扫描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法 (EIS)研究了LY6在不含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无菌溶液和含SRB的有菌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SRB加速了LY6的腐蚀 ,且动态挂片的腐蚀速率大于静态挂片的腐蚀速率 ,铝合金开路电位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负移 ,有菌溶液中负移 0 .2 6V(SCE) ,无菌溶液中负移 0 .1 6V(SCE) .从阳极极化曲线上观察到表观点蚀电位范围为 - 0 .6~0 .2V(SCE) .电化学阻抗谱表明随着菌液培养时间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铝合金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污泥的生物还原释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静 李咏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9-2416,共8页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磷酸铁(FePO4)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厌氧条件下,考察了铁还原细菌(IRB)还原FePO4释放磷的可行性,并探讨了不同碳源、C/Fe摩尔比、添加蒽醌-2,6-二磺酸盐(AQDS)对IRB利用FePO4还原释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磷酸铁(FePO4)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厌氧条件下,考察了铁还原细菌(IRB)还原FePO4释放磷的可行性,并探讨了不同碳源、C/Fe摩尔比、添加蒽醌-2,6-二磺酸盐(AQDS)对IRB利用FePO4还原释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驯化可从普通活性污泥富集IRB,且利用IRB可对难溶性沉淀FePO4进行生物还原.IRB能够利用葡萄糖、乙酸钠及丙酸钠作为唯一电子供体,使FePO4发生异化还原,产生Fe(Ⅱ)并释放磷酸盐,且泥水混合液中Fe(Ⅱ)累积量与上清液中磷累积量变化趋势一致.在等摩尔碳量前提下,葡萄糖为碳源时释磷率可达51.6%,比乙酸钠和丙酸钠分别高13.8%和20.3%;以葡萄糖为碳源,C/Fe摩尔比为5:1时释磷率最大;添加电子穿梭体AQDS可使FePO4污泥释磷率提高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释磷 还原细菌 碳源 AQ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PGPR对大豆幼苗生长及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20
作者 王洲章 朱津宏 +4 位作者 高南 吴永红 张振超 吴国平 申卫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可在盐碱地、复垦土地等边际土地种植。本研究旨在明确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对大豆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进而研发具有促生减排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通过... [目的]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可在盐碱地、复垦土地等边际土地种植。本研究旨在明确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对大豆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进而研发具有促生减排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Azospirillum sp. TSA2S、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YSQ030和Bacillus subtilis NRCB002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接种4株细菌显著提高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接种菌株YSQ030、TSA2S、NRCB010和NRCB002后大豆幼苗地上部鲜重增加46%、45%、44%和35%(P<0.05),接种YSQ030、TSA2S和NRCB010大豆幼苗地下部鲜重增加65%、63%和26%(P<0.05)。接种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显著减少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土壤的N_(2)O排放,接种菌株NRCB002、NRCB010、TSA2S和YSQ030分别减少81.0%、79.0%、78.2%和78.0%(P<0.05)。接种PGPR菌株在盆栽试验处理2和14 d时显著降低土壤中nirK基因丰度。接种PGPR菌株显著增加土壤中nosZⅠ的基因丰度;接种菌株TSA2S、NRCB010和YSQ030显著增加nosZⅡ的基因丰度;接种菌株NRCB002在盆栽试验处理14 d时显著增加nosZⅡ的基因丰度。土壤N_(2)O排放量与土壤pH、nirS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nosZⅠ和nosZⅡ两个编码N_(2)O还原酶的基因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接种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菌株不仅可以促进大豆幼苗生长,还可以减少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土壤的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料 温室气体减排 氮循环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N_(2)O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