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固态发酵鱼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品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于美娟 谭欢 +1 位作者 马美湖 李高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5,共10页
为探讨固态发酵鱼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品质的关系,采用Hi Seq测序平台,对4个不同工艺的传统发酵鱼中细菌16S DNA V4区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传统微生物培养计数法、感官评定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等手段来揭示样品中细菌数量和... 为探讨固态发酵鱼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品质的关系,采用Hi Seq测序平台,对4个不同工艺的传统发酵鱼中细菌16S DNA V4区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传统微生物培养计数法、感官评定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等手段来揭示样品中细菌数量和结构组成与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品获得序列数平均为59 250条,操作分类单元数目分别为zy A2:1 053、zy A5:392、zy B:428、zy C:498。4 个样品中总体细菌组成较为复杂,含有11 个门、30多个属,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细菌的66.25%~97.40%,其次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乳酸球菌)、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与传统方法相比较,Mi Seq测序提供的微生物多样信息更接近于样品微生态,并发现各样品之间的菌属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菌群组成与工艺密切相关,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产品的色泽和风味;另外,样品中也检出少量有潜在危害的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冷杆菌属等腐败菌和条件致病菌。因此,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需要严格控制加工条件,避免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鱼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营养与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艳君 刘文辉 +3 位作者 祁娟 姚拓 李建宏 李昌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4,共7页
为揭示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营养及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种植3 a(Y3)、4 a(Y4)和7 a(Y7)老芒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由7.95增加至8.03;土壤全氮(TN)、... 为揭示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营养及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种植3 a(Y3)、4 a(Y4)和7 a(Y7)老芒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由7.95增加至8.03;土壤全氮(TN)、速效氮(AN)、速效磷(AP)含量随着老芒麦生长年限的增加显著降低,Y4较Y3分别降低了21.9%、12.0%、32.0%,Y7较Y3分别降低了34.5%、24.2%、38.9%;Chao 1和Shannon指数亦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Y3、Y4和Y7的Chao 1指数分别为2605.42,2518.46和2483.89,Shannon指数分别为9.79,9.65和9.62。聚类分析表明,Y4与Y3之间细菌群落相似性基本一致,与Y7样地间差异较大。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群依次为Norank_c_Subgroup_6、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Norank_f_Gemmatimonadaceae、芽球菌属(Blastococcus)和RB41。相关性分析表明,TN、TP、TK、AK和AP与MND1和Gaiell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而SOM与Gaiella和MND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H与Bacillus、RB41和Norank_f_67-1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根际土壤营养 种植年限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基因文库的黄河三角洲盐生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玥 姜爱霞 郭笃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55-57,164,共4页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光板地及2种盐生植被(獐茅和罗布麻)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探究其与植被演替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文库方法,各文库挑选20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定。[结果]光板地、獐茅和罗布麻3个文库中分别得到12...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光板地及2种盐生植被(獐茅和罗布麻)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探究其与植被演替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文库方法,各文库挑选20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定。[结果]光板地、獐茅和罗布麻3个文库中分别得到121、150、155条有效序列。獐茅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最高。土壤中检测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共8门。变形菌门在光板地、獐茅土壤和罗布麻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7.45%、51.09%、37.11%,拟杆菌门分别为33.02%、3.03%、4.47%,其他细菌相对丰度均较低。[结论]3种覆被类型下土壤细菌在种群组成与分布上差异明显,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当盐生植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黄河三角洲 细菌群落多样性 盐生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连作百合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润根 曾慧兰 曾建梅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5-91,共7页
为了揭示连作对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2年、正茬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16SrDNA基因V3+V4区域测序。结果显示:4个百合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有效序列注释为1... 为了揭示连作对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2年、正茬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16SrDNA基因V3+V4区域测序。结果显示:4个百合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有效序列注释为1406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α多样性指数表明,连作提高了龙牙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了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表明,连作、正茬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之间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相对较大。细菌在门、属水平的相对丰度气泡图分析表明,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优势菌门都主要有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伯克霍尔德菌属、玫瑰弯菌属、芽单胞菌属、未命名Chloroflexi_bacterium属分别是正茬、连作2年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最优势菌属。连作2年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下降以及绿弯菌门菌群丰度的升高可能是铁炮百合更耐连作的原因,连作2年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升高以及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菌群丰度的下降可能是龙牙百合不耐连作的原因。研究结果对揭示百合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铁炮百合 连作障碍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风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米瑞芳 陈曦 +5 位作者 熊苏玥 戚彪 李家鹏 乔晓玲 王守伟 张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探讨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风味品质的关系,采用Ion S5 XL测序平台,对4种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 为探讨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风味品质的关系,采用Ion S5 XL测序平台,对4种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等手段揭示酸肉细菌群落结构及其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品获得序列数平均为110 395条。4种酸肉样品中总体细菌群落包含11个门,其中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细菌群落的83.73%~98.92%,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球菌属。利用SPME-GC-MS从酸肉样品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萜烯类等化合物共126种。各样品之间的菌属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菌群组成与工艺密切相关,而菌群种类和数量影响产品风味。与传统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得到的细菌多样性信息更接近于样品微生态,能够全面解析自然发酵肉制品酸肉的细菌多样性,为传统食品的现代化改造和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肉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多样性 风味 发酵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感染青枯菌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及有益菌属相对丰度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嘉慧 邢佳佳 +4 位作者 彭丽媛 邬奇峰 陈俊辉 徐秋芳 秦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目的】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亦称青枯菌)诱导产生的一种高温高湿型土传病害,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时易于青枯菌的繁殖进而引发青枯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AM)可能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区系对... 【目的】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亦称青枯菌)诱导产生的一种高温高湿型土传病害,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时易于青枯菌的繁殖进而引发青枯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AM)可能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区系对病原体产生影响,我们研究了AM真菌对青枯菌入侵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供试AM真菌为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M47V,供试病原菌为茄科雷尔氏菌QL-RS 1115(GenBank:GU390462)。催芽5日的番茄种子,接种AM菌剂的为菌根苗,未接种AM真菌的为非菌根苗。在番茄幼苗生长30天时,一半菌根苗和非菌根苗接种青枯菌,另一半不接种青枯菌,共4个处理。在接种青枯菌后1天和14天,采集番茄样品,采用抖土方法采集根际土壤,利用实时荧光PCR分析番茄根际青枯菌数量,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探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稳定性。【结果】在接种青枯菌初期(1天),非菌根苗接种青枯菌(TR–AMF)和菌根苗接种青枯菌(TR+AMF)两组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共现网络的节点数和连接数明显减少,模块化程度降低,共现网络简化表明细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接种青枯菌14天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有益细菌属在感染青枯菌的番茄根际富集,细菌共现网络的节点数和连接数增加,模块化程度提高,表明细菌群落稳定性得到恢复。与非菌根苗相比,菌根苗接种青枯菌(TR+AMF)和菌根苗未接种青枯菌(TN+AMF)两个处理番茄根际土壤中青枯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AM真菌显著提高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提高了感染青枯菌番茄根际土壤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噬胞菌属(Cytophaga)和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共现网络的节点数和连接数,并促进番茄根际细菌物种之间的良性互作,提高细菌网络的复杂程度。【结论】感染青枯菌的番茄根际会富集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有益菌属以提高其抗病性,恢复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接种AM真菌可显著降低番茄根际土壤中青枯菌的丰度,特别是侵染青枯菌后提高番茄根际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噬胞菌属(Cytophaga)和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的相对丰度,进而抑制土壤中青枯菌的生长,并通过提高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番茄根际细菌物种之间的稳定共生和良性互作,从而提高细菌群落对青枯菌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青枯菌 丛枝菌根真菌 黄杆菌属 细菌群落多样性 细菌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患病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青 徐瑞平 +1 位作者 边银丙 肖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两种患病(菌丝生长迟滞病及幼蕾腐烂病)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菌丝到幼嫩子实体阶段,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优势菌属存在差异;与正... 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两种患病(菌丝生长迟滞病及幼蕾腐烂病)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菌丝到幼嫩子实体阶段,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优势菌属存在差异;与正常培养料比较,同时期患病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且优势菌群发生较大变化。优势菌属互作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细菌对培养料中的其他细菌存在抑制作用,菌丝生长迟滞病样品中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细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在幼蕾腐烂病样品中,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细菌主要抑制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细菌生长,假单胞杆菌属细菌间接抑制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原绿球菌属(Prochlorococcus)和伪假苍黄菌属(Pseudoclavibacter)细菌生长,节杆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之间存在间接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金针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料中细菌群落结构以及金针菇病害发生与培养料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病害发生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丝生长迟滞病 幼蕾腐烂病 培养料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魁 田阳阳 +5 位作者 王正旭 杨继周 李湘伟 孙蒙猛 严杰 赵文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7-984,共8页
【目的】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烟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单施化肥、增施烟草专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精制有机肥4个处理,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施用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 【目的】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烟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单施化肥、增施烟草专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精制有机肥4个处理,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施用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功能预测进行分析。【结果】增施有机肥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Chao 1指数及特有细菌菌种数量均有所提高,表现为生物有机肥>精制有机肥>烟草专用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处理的烤烟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优势门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Bryobacter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等优势属的相对丰度较单施化肥处理均有所增加,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细菌群落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烤烟根际土壤中化能异养、几丁质分解、光养、光异养、硝化和发酵等功能性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结论】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功能性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其中以施用烟草专用有机肥表现更为突出,有利于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土壤碳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烤烟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分选设备和果面细菌多样性及分选果实耐贮性评价
9
作者 高恒锦 金国强 +2 位作者 张建国 陈昊东 江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为探索选果机分选增加果损与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对大分1号温州蜜柑采后分选机分选后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果实(FD-1)、仅分选机分选果实(FD-2)、仅微酸性电解水表面清洗果实(FD-3)以及采后不做任何处理果实(对照)进... 为探索选果机分选增加果损与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对大分1号温州蜜柑采后分选机分选后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果实(FD-1)、仅分选机分选果实(FD-2)、仅微酸性电解水表面清洗果实(FD-3)以及采后不做任何处理果实(对照)进行常温贮藏性能评价,并通过16S rDNA技术对分选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的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显示,FD-2常温贮藏21 d的腐烂率达到14.34%,与对照(14.24%)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FD-1(10.27%)和FD-3(9.24%);贮藏期间不同处理间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通过16S rDNA技术从分选设备表面及果实表面共得到有效序列1557924条,平均有效比例72.15%。选果机传送带位置(XG3)、使用5年以上选果机设备表面(XG6)的Ace和Chao指数均在1000左右,其余分组(处理)的Ace和Chao指数均大于8000,Shannon指数亦是XG3和XG6最低。表明随着选果机连续分选果实,传送带上的细菌物种丰富度降低。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XG3和XG6的细菌物种多样性与其他分组差异显著。XG3和XG6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假单胞菌属、马赛菌属、罗氏菌属等相对丰度较其他分组高,与果实分选后腐损增加存在一定关联。BugBase表型预测显示,不同分组兼性厌氧表型和可移动原件表型群落相对丰度分布均差异明显。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显著降低一些致腐菌如欧文菌属等的相对丰度,从而降低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无损检测 腐烂率 细菌群落多样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系统黏泥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涛 刘芳 +1 位作者 赵朝成 张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3-500,共8页
以炼油厂循环冷却水作为接种水,考察了水质条件对生物黏泥中活细菌数量的影响,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不同黏泥中的优势菌种组成、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在中营养水平下(COD=50 mg/L)形成的黏... 以炼油厂循环冷却水作为接种水,考察了水质条件对生物黏泥中活细菌数量的影响,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不同黏泥中的优势菌种组成、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在中营养水平下(COD=50 mg/L)形成的黏泥中含菌量最多,贫营养下的(COD=25 mg/L)最少,但是贫营养下的黏泥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为丰富。3组样品之间,富营养(COD=100 mg/L)与另外2种营养下黏泥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差别较大。所选19个主要条带与其对应的GenBank中最相近的菌种DNA序列相似度均在97%以上,反映出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有多组菌种在系统发育上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但其在不同黏泥中的优势地位由于受到营养水平和生物黏泥空间结构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生物黏泥 细菌群落多样性 PCR-DGG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对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浩 赵海涛 +2 位作者 姚振飞 孙红军 胡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0-2505,共6页
以牛粪、猪粪和污泥等有机废弃物作为蚯蚓饵料,利用细菌16SrDNAV3区特异扩增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比较了不同饵料及饵料改变对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所取食的饵料相比,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以牛粪、猪粪和污泥等有机废弃物作为蚯蚓饵料,利用细菌16SrDNAV3区特异扩增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比较了不同饵料及饵料改变对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所取食的饵料相比,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蚯蚓粪与对应饵料之间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范围为15.3%~37.7%;(2)来自不同饵料的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范围为17.2%~39.1%,其中以牛粪和猪粪为饵料时,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与对应的饵料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相比,提高了近1倍;(3)当饵料由猪粪改为牛粪后,随着时间延长,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并且蚯蚓粪与饵料牛粪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由0d的33.2%逐渐下降到21d的14.8%并趋于稳定。由此可知,饵料的种类及转换可以影响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 蚯蚓粪 PCR-DGGE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翟亚萍 王绍明 +4 位作者 刘鸯 杨盼 张霞 赵祥 刘丹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5-964,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分析土壤酶活性对苜蓿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新疆苜蓿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疆北部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与非根际...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分析土壤酶活性对苜蓿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新疆苜蓿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疆北部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利用Tax4Fun功能预测获得相应样地的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结果】新疆北部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土壤酶活性大体表现为根际大于非根际,根际微生物在提高土壤酶活性中具有重要指示作用。Alpha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性磷酸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土壤酶活性之间无显著性关系,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中性磷酸酶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苜蓿根际、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进行测序,所有2581720条序列分属于细菌的51个门、64个纲、137目、252科和600属;所有土壤样品中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其中12个土样类型共同拥有的有190个属。Tax4Fun基于SILVA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预测,苜蓿根际细菌群落所涵盖的一级功能基因为:环境信息处理(Environmental_Information_Processing)、未分类(Unclassified)、生物体系统(Organismal_Systems)、人类疾病(Human_Diseases)、新陈代谢(Metabolism)、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_Information_Processing)、细胞过程(Cellular_Processes)。【结论】新疆北部不同种植地苜蓿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变与土壤中性磷酸酶含量有关,根际与非根际及不同种植地之间,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但物种多样性、细菌的生态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土壤微生物 细菌群落多样性 细菌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胜男 谷洁 +4 位作者 付青霞 孙薇 钱勋 高华 秦清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450,共7页
为了探索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特征对接种自生固氮菌的响应机理,在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3株自生固氮菌—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YCYS)、芸苔叶杆菌(Phyllobacterium brasssicacearum QL54)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abin... 为了探索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特征对接种自生固氮菌的响应机理,在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3株自生固氮菌—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YCYS)、芸苔叶杆菌(Phyllobacterium brasssicacearum QL54)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abinae MX31)接种盆栽玉米(Zea mays L.)之后,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自生固氮菌之间的接种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接种褐球固氮菌(A.chroococcum YCYS)和类芽孢杆菌(P.sabinae MX31)玉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20.55%和9.58%。然而接种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BIOLOG结果显示,接种自生固氮菌可以提高细菌总代谢活性,其中接种褐球固氮菌(A.chroococcum YCYS)处理的AWCD是对照的1.8倍,并且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R)显著高于对照(P<0.01)。不同接种处理土壤根际细菌生理碳代谢优势群落结构不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接种自生固氮菌可以调控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固氮菌 玉米 BIOLOG 土壤酶活性 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鹅种养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爽 王艳宇 +3 位作者 杨焕民 王鹏 殷奎德 张兴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以玉-鹅种养7 a的玉米田为试验地,以常规玉米种植田为对照,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Biolog-Eco平板的动态变化,分析玉-鹅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及土壤细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抽雄期、乳... 以玉-鹅种养7 a的玉米田为试验地,以常规玉米种植田为对照,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Biolog-Eco平板的动态变化,分析玉-鹅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及土壤细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抽雄期、乳熟期、成熟期,玉-鹅种养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相比常规玉米种植模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养分含量最大分别提高了39.34%、368.78%、92.19%、66.03%,而pH值最大降低了5.75%。玉-鹅种养模式下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玉米种植模式,最大值分别达到了56.82、117.42、8973.49、5.28 mg·kg^(-1)·h^(-1)和2201.47 mL·kg^(-1)·h^(-1),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玉-鹅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土壤细菌代谢能力,在玉米乳熟期其AWCD值最高达到1.44,其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在玉米成熟期分别比CK高出4.95%和6.04%,玉-鹅种养模式下土壤细菌对氨基酸类、多聚物类、胺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除成熟期)及酚酸类等碳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且随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其AWCD值峰值分别达到了1.60、1.51、1.47、1.47、1.39和1.09;由RDA分析可知,玉-鹅种养模式下土壤细菌对上述六大类碳源利用率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养分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表明玉-鹅种养模式下土壤细菌利用底物能力更强,进而促进养分循环,有效降低土壤的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鹅种养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4
15
作者 戴雅婷 闫志坚 +5 位作者 解继红 吴洪新 徐林波 侯向阳 高丽 崔艳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5-748,共14页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流动沙地为对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流动沙地为对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流沙对照相比,两种植被恢复类型对细菌多样性产生了正效应,细菌群落丰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加。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土壤细菌丰度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2)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研究区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在各样地丰度比例最高,变形菌的4个亚群变化趋势一致,α-变形菌相对含量在油蒿和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土壤中明显增加,尤其是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土壤中α-变形菌得到了很好的恢复;(3)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速效氮含量对于研究区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种模式对三江平原黑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城墙 黄峤璟 +4 位作者 吕刚 胡文豪 朱瑞敏 丁延芹 杜秉海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76-81,共6页
本试验使用Illumina Mi Seq测序平台,选取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的大田黑土、菜园黑土和森林黑土3种样本,对不同耕种黑土表层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田土、菜园土和森林土的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大田土的群落丰富度明显... 本试验使用Illumina Mi Seq测序平台,选取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的大田黑土、菜园黑土和森林黑土3种样本,对不同耕种黑土表层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田土、菜园土和森林土的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大田土的群落丰富度明显低于菜园土和森林土,后两者相似度较高。大田土的OTU数比菜园土和森林土分别少13.3%和7.6%。菜园土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种类最为丰富,森林土中硝化螺旋菌门含量最高,大田土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外源性物质降解相关基因相对丰度较高。可见,三江平原大田黑土的退化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有关,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将有助于东北大田黑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黑土地 耕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典型新疆奶疙瘩细菌多样性与气味特征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进 张晶晶 +4 位作者 李晓晨 宁喜斌 罗磊 蒋敏 李晓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85-290,共6页
为探究新疆地区牛奶疙瘩、羊奶疙瘩和酸奶疙瘩中细菌多样性以及气味特征,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分析了不... 为探究新疆地区牛奶疙瘩、羊奶疙瘩和酸奶疙瘩中细菌多样性以及气味特征,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分析了不同种类奶疙瘩挥发性物质,对主要菌群和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牛奶疙瘩和羊奶疙瘩中主要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酸奶疙瘩中主要优势菌属为醋酸杆菌属和乳杆菌属。SPME-GC-MS鉴定奶疙瘩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酸类、醇类和酮类等共68种。牛奶疙瘩以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具有酒香味、果香味和青草味;羊奶疙瘩以酯类和芳香及杂环类化合物为主,具有酒香味、果香味、甜香味和青草味;酸奶疙瘩以酯类化合物为主,具有酒香味、果香味、青草味和奶香味。对奶疙瘩中细菌群落与挥发性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和醋酸杆菌属等可能与新疆奶疙瘩的气味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疙瘩 细菌群落多样性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物质 气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EMBA和ASCA方法在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分析中的运用
18
作者 毛如志 王文鹏 何霞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4,7,共5页
在农作系统中,深入分析环境、栽培模式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数据结构及其规律的影响,对解释间作效应有科学意义。研究中,运用时间序列模型MB-EMBA和ASCA可以解析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结果表明,MB-EMBA、ASCA可... 在农作系统中,深入分析环境、栽培模式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数据结构及其规律的影响,对解释间作效应有科学意义。研究中,运用时间序列模型MB-EMBA和ASCA可以解析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结果表明,MB-EMBA、ASCA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与间作对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及细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MB-EMBA方法分析表明,对Biolog动态数据,玉米单间作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显,可在不同的试验点筛选出碳源标记,马铃薯间作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多于玉米间作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ASCA结果表明,高杆作物玉米单间作每个时期差异都在0.05水平显著,在玉米生长期1、2、3时间节点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活力、物种多样性高于单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单作与间作根际微生物代谢活力大于细菌群落多样性;马铃薯单间作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及细菌多样性比较复杂,矮杆作物马铃薯更易受玉米、环境的影响。因此,MB-EMBA和ASCA分析可为解析生物动态数据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据 MB-EMBA ASCA 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英华 汪来发 +3 位作者 卢萍 谭飞 徐演鹏 孙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107,共7页
应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NA序列分析法对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又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种孔径凋落袋,即上层网孔2 mm、下层网孔1 mm的异孔分解袋和网孔均为1/300 mm的同孔分解袋中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 应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NA序列分析法对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又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种孔径凋落袋,即上层网孔2 mm、下层网孔1 mm的异孔分解袋和网孔均为1/300 mm的同孔分解袋中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因凋落物分解而发生明显变化(F=10.97,P<0.01),其中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为代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2种孔径凋落袋下菌落的变化不一致:同孔分解袋中菌落随造林密度加大而增多,优势现象明显;异孔分解袋中菌落数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减少,优势现象不显著。土壤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主要受采样时段影响。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林土壤细菌群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造林密度对2种凋落袋分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影响不一致。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生存的环境条件较为相似,土壤K对土壤细菌分布影响最大,土壤C/N对土壤细菌分布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细菌群落多样性 凋落物分解袋 动态变化 土壤性质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和小麦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晓婷 陈瑞蕊 +3 位作者 井忠旺 冯有智 姚童言 林先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水稻和小麦的根际效应及其对土壤功能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利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典型乌栅土壤,同时分别设置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活性组分含量、脱氢...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水稻和小麦的根际效应及其对土壤功能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利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典型乌栅土壤,同时分别设置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活性组分含量、脱氢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的差异,研究植稻和植麦土壤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主要细菌种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脱氢酶活性(DHA)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细菌阿尔法(Alpha)多样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稻各指标根际效应(DOC:2.07%,MBC:8.61%,DHA:41.11%,DON:61.07%,Chao1指数:7.62%)均小于小麦对应指标的根际效应(DOC:3.37%,MBC:22.62%,DHA:44.48%,DON:71.43%,Chao1指数:16.59%);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分布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水稻。以上结果表明,与旱作小麦相比,水稻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较小,水稻根际效应较小,有利于光合碳及土壤养分的运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非根际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结果从新的角度阐释了根际效应及其对稻麦轮作土壤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根际效应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