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台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硫和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67
1
作者 张同钢 储雪蕾 +2 位作者 张启锐 冯连君 霍卫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24,共8页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在+0.5‰~+5.0‰之间。除灯影组顶、底界线处外,δ^(34)S和δ^(13)C值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上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连续的硫、碳同位素记录分别反映了同期海水中溶解硫酸盐和碳酸盐的硫、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灯影组微量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特征,意味着灯影期海洋中具有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除了顶底界线处,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海洋环境。灯影期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同时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海洋深部水体逐渐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灯影组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地质转折期的碳、硫循环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建国 陈代钊 严德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7,共15页
碳、硫在表层储库和地质储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同位素分馏。碳同位素的分馏主要受到光合作用以及海水溶解无机碳与大气CO2交换的控制,而硫同位素的分馏则主要受控于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表层储库碳、硫... 碳、硫在表层储库和地质储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同位素分馏。碳同位素的分馏主要受到光合作用以及海水溶解无机碳与大气CO2交换的控制,而硫同位素的分馏则主要受控于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表层储库碳、硫同位素的组成通过地质作用被很好地保存在地质储库中,因此通过对地质储库中碳、硫同位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规律,重塑地质历史特别是重大关键转折时期的演化过程。同时文中借助一些碳、硫同位素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理解影响碳、硫同位素组成和变化的原因,以提高对不同时期全球环境变化的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硫循环 同位素分馏 光合作用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生物大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