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水对牡蛎细菌菌相及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曹荣 薛长湖 +3 位作者 薛勇 刘鑫 许加超 李兆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5,共3页
分析了臭氧水对牡蛎细菌菌相及5℃条件下冷贮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水的作用下,牡蛎体内的初始细菌总数由3.2×103降至1.75×102,货架期由235h延长至283h。采用SHEWAN等提出的海产鱼贝类细菌测定图示对臭氧水处理前后... 分析了臭氧水对牡蛎细菌菌相及5℃条件下冷贮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水的作用下,牡蛎体内的初始细菌总数由3.2×103降至1.75×102,货架期由235h延长至283h。采用SHEWAN等提出的海产鱼贝类细菌测定图示对臭氧水处理前后牡蛎体内的菌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臭氧水对牡蛎体内各属细菌的杀灭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分析货架期终点时的菌相,发现对照组与臭氧组在腐败初期时的优势菌都是假单胞菌Ⅰ/Ⅱ群(PseudomonasⅠ/Ⅱ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臭氧水 细菌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荣 刘淇 殷邦忠 《保鲜与加工》 CAS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进一步揭示虾类的腐败机理,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APC)和细菌菌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的初始细菌总数分别为4.20 Log10 CFU·g-1和3.60 Log10 CFU&#... 为进一步揭示虾类的腐败机理,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APC)和细菌菌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的初始细菌总数分别为4.20 Log10 CFU·g-1和3.60 Log10 CFU·g-1,南美白对虾的初始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鹰爪虾(P<0.05);贮藏过程中两种对虾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在第4天达到106 CFU·g-1的货架期上限水平。在南美白对虾初始菌相中,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其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有Aeromonas(气单胞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和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分别占26%、21%和10%;在鹰爪虾初始菌相中,也是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其中Pseudomonas、Aeromonas和Shewanella(希瓦氏菌)比例较高,分别占28%、16%和12%。在贮藏过程中,两种对虾细菌菌相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南美白对虾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和Aeromonas,而鹰爪虾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和Shewan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冷贮 细菌总数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菌相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曹荣 薛长湖 +1 位作者 刘淇 殷邦忠 《南方水产》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其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细菌总数和细菌菌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在微冻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呈下降的趋势,至第30天时已接近感官拒绝点。细菌总数呈先减少后增...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其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细菌总数和细菌菌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在微冻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呈下降的趋势,至第30天时已接近感官拒绝点。细菌总数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第60天贮藏期末时为4.1lg cfu.g-1。牡蛎生鲜样品的初始菌相比较复杂,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属于14个属(科),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和弧菌(Vibrionaceae)为优势菌,比例分别为22%和20%。微冻贮藏过程中,各个菌属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假单胞菌比例不断增加,成为牡蛎微冻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3℃微冻贮藏 感官品质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加工中减菌处理前后细菌菌相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小龙 彭珍 +4 位作者 刘书亮 韩新锋 周康 邹立扣 赖海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194,共6页
基于16S r DNA V6~V8可变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减菌处理前后胴体或产品细菌多样性。在预冷环节前采用50℃、1... 基于16S r DNA V6~V8可变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减菌处理前后胴体或产品细菌多样性。在预冷环节前采用50℃、1.5%乳酸溶液对肉鸡胴体冲淋15 s进行减菌处理,采集屠宰加工环节中减菌处理前后的胴体或分割产品表面样品,提取样品中的细菌总DNA,通过16S r DNA V6~V8可变区的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PCR扩增片段割胶回收、克隆测序分析减菌前后细菌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减菌前,胴体清洗环节DGGE条带的数量最多、亮度最强,细菌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分割环节,而预冷环节细菌种类及数量最少,污染程度最低;减菌后,各屠宰加工环节细菌种类与数量较减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胴体清洗环节与分割环节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减少量最多,预冷环节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最少,不同屠宰加工环节细菌种类并不完全一致;乳杆菌属细菌在整个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均有出现,与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细菌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肉鸡 屠宰 减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细菌菌相分析及-20℃冻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荣 薛长湖 +1 位作者 许加超 李兆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以胶州湾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鲜牡蛎的细菌菌相及在-20℃冻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生鲜牡蛎的初始菌相比较复杂,从生鲜牡蛎中分离到的85株细菌分别属于14个属(科),其中Pseudomonas和Vibrionac... 以胶州湾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鲜牡蛎的细菌菌相及在-20℃冻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生鲜牡蛎的初始菌相比较复杂,从生鲜牡蛎中分离到的85株细菌分别属于14个属(科),其中Pseudomonas和Vibrionaceae为优势菌,比例分别为22.4%和20.0%。冻藏过程中,各属(科)细菌的数量都呈下降趋势,Flavobacterium、Staphylococcus、Micrococcus、Lactococcus和Lactobacillus由于其较强的耐冻性,成为牡蛎冻藏过程中的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细菌 -20℃冻藏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低盐腌渍大黄鱼鲜度及细菌菌相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木 郭全友 +3 位作者 李保国 姜朝军 包海蓉 李学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06-310,共5页
为研究低盐腌渍大黄鱼的鲜度变化与其腐败细菌的关系,对低盐腌渍大黄鱼在5、15和25℃下贮藏过程中的感官、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及菌落总数(TVC)进行了测定,并通过MIDI气相色谱法对其细菌菌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 为研究低盐腌渍大黄鱼的鲜度变化与其腐败细菌的关系,对低盐腌渍大黄鱼在5、15和25℃下贮藏过程中的感官、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及菌落总数(TVC)进行了测定,并通过MIDI气相色谱法对其细菌菌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降低,TVBN、TBA、TVC显著(p<0.05)增长,5、15和25℃贮藏下的货架期分别为29、14、4 d。货架期终点时,感官评分、TVBN、TBA和TVC分别为(1.05±0.05)、(29.53±1.03)mg/100 g、(0.40±0.06)mg/100 g和(7.60±0.40)lg(cfu/g)。另一方面,大黄鱼中共分离鉴定出14种细菌,其特定腐败菌因贮藏温度变化而有所差异,在5℃贮藏下为彭氏变形杆菌,在15℃和25℃贮藏下为产气肠杆菌。通过比较,发现特定腐败菌比例与TVBN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TBA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说明肠杆菌科细菌是通过分解氮类并产生挥发性盐基氮从而导致低盐腌渍大黄鱼在贮藏过程中的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腌渍大黄鱼 货架期 细菌 特定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DGGE比较奶牛瘤胃中不同粗饲料固相粘附细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丹丹 王加启 +2 位作者 赵圣国 李发弟 卜登攀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比较奶牛瘤胃中不同粗饲料粘附细菌菌群结构,选择3头体况相近、健康、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将苜蓿与全株玉米青贮混合粗饲料日粮(MF)和单一玉米秸秆日粮(CS)分别装入尼龙袋,在瘤胃中孵育24h后取出,用磷酸缓冲液洗脱获得... 为了比较奶牛瘤胃中不同粗饲料粘附细菌菌群结构,选择3头体况相近、健康、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将苜蓿与全株玉米青贮混合粗饲料日粮(MF)和单一玉米秸秆日粮(CS)分别装入尼龙袋,在瘤胃中孵育24h后取出,用磷酸缓冲液洗脱获得饲料固相粘附部分,剩余的饲料残渣是固相超紧密粘附部分,提取总DNA,最终获得固相紧密粘附细菌和固相超紧密粘附细菌,利用PCR-DGGE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粘附程度的固相细菌的DGGE图谱条带数目和颜色深浅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粘附程度相同的不同粗饲料的DGGE图谱条带相似.2种饲料的瘤胃固相紧密粘附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CS高于MF(P<0.05),相比于固相紧密粘附细菌,固相超紧密粘附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更高(P<0.01).不同粘附程度的固相细菌差异条带近源种分别归属于Brevundimonas,Prevotella,Pseudobutyrivibrio,Clostridium.因此认为,粗饲料类型和粘附程度影响细菌多样性,其中固相超紧密粘附细菌的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 粘附细菌 DGGE 粗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腌黄鱼制品品质评价及细菌菌相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艳 郭全友 +1 位作者 杨宪时 李学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120-123,共4页
从生产企业和当地超市随机抽取5批真空包装淡腌黄鱼,对其感官、理化、微生物品质及残存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品栅栏因子及其强度存在一定差异,水分含量为43.35%~71.50%,Aw为0.90~0.97,pH值为6.35~7.13,盐分含量为2.... 从生产企业和当地超市随机抽取5批真空包装淡腌黄鱼,对其感官、理化、微生物品质及残存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品栅栏因子及其强度存在一定差异,水分含量为43.35%~71.50%,Aw为0.90~0.97,pH值为6.35~7.13,盐分含量为2.69%~3.13%。产品品质的差异由栅栏因子种类和强度的不同决定,感官评价均可接受。挥发性盐基氮为13.60~26.33 mg/100g。过氧化值为2.13~3.13 meq/kg,细菌总数为4.56~6.19 lgCFU/g,大肠菌群均低于30 MPN/100g。从5批淡腌黄鱼样品中总共分离得到293株细菌。菌相组成比较单一,主要存在3种菌落,分别为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侵肺巴斯德菌(Pasteurellapneumotropica)、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腌黄鱼 品质特征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多宝鱼细菌菌相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丁洁 侯红漫 +2 位作者 刘彦泓 刘胜楠 王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114,共3页
对新鲜多宝鱼微生物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体表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细菌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自动化鉴定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纯化所得到的鱼体菌种进行鉴定,完成多宝鱼的细菌菌相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206株细... 对新鲜多宝鱼微生物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体表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细菌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自动化鉴定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纯化所得到的鱼体菌种进行鉴定,完成多宝鱼的细菌菌相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206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占菌株总数的18.9%,革兰氏阴性菌占菌株总数的72.3%,其中的优势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液化沙雷氏菌(10.7%)、肠杆菌属(19.4%)和莫拉氏菌属(8.3%)。其中肠杆菌的数量较多,说明养殖鱼所用海水受污染较重,应引起重视,为后期研究冷藏过程中多宝鱼的特定腐败菌及生鲜多宝鱼冷藏工艺的优化和新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多宝鱼 分离鉴定 细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宰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及环境的细菌菌相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林 郭柯宇 +5 位作者 赖鲸慧 李建龙 李琴 杨勇 邹立扣 刘书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209,共7页
应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屠宰分割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对屠宰车间刀具和分割车间接触面进行细菌菌落计数,以确定屠宰分割过程中的关键污染环节。结果表明:测序共得到881458个有效序列,86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 应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屠宰分割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对屠宰车间刀具和分割车间接触面进行细菌菌落计数,以确定屠宰分割过程中的关键污染环节。结果表明:测序共得到881458个有效序列,86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样品共注释到了22门、33纲、79目、162科、382属和613种的微生物信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主要的优势菌属。屠宰分割过程中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放血>脱毛>分割>开膛>冲淋>冷却,冷却环节胴体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分割后有所增加,表明分割是关键污染环节。传统微生物计数与测序的结果一致,从脱毛到冷却环节,猪胴体表面各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割后显著上升;分割车间各接触面菌落总数平均为6.11(lg(CFU/cm^(2))),高于屠宰车间刀具(平均为4.86(lg(CFU/cm^(2)))),表明分割车间各接触面是关键污染源,进一步证明猪胴体分割环节为关键污染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胴体表面 屠宰分割 传统培养方法 高通量测序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加工中减菌处理前后细菌菌相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大鹏 龙钰玺 车小雪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第10期25-26,共2页
禽产品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关乎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于禽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都有严格的把控,现对肉鸡屠宰加工中减菌处理前后细菌菌相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肉鸡屠宰加工中的细菌情况出发,对于肉鸡屠宰加工中间... 禽产品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关乎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于禽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都有严格的把控,现对肉鸡屠宰加工中减菌处理前后细菌菌相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肉鸡屠宰加工中的细菌情况出发,对于肉鸡屠宰加工中间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对处理前后细菌菌相进行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屠宰 减菌处理 细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大黄鱼冷却链全程细菌定性和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钟 郭全友 杨宪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6-49,共4页
对在闽东三都湾养殖密集海区所捕获的大黄鱼冷却链全过程的产品品质和细菌相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刚捕获的大黄鱼,其细菌总数受养殖水域卫生状况影响很大,为4.1×106cfu/g,菌群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居优势,占... 对在闽东三都湾养殖密集海区所捕获的大黄鱼冷却链全过程的产品品质和细菌相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刚捕获的大黄鱼,其细菌总数受养殖水域卫生状况影响很大,为4.1×106cfu/g,菌群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居优势,占25.2%,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rtobacterfreundii)占较大比例。处理后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表明,加工处理过程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冰藏初期细菌总数明显下降,菌群中好冷的不动细菌(Acinetobactria)和摩氏杆菌(moxeralle)比例上升,其他菌群不同程度下降,出现了较多比例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和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表明鱼体温度迅速下降对有些细菌产生了冷冲击致死作用。冷藏过程中,腐败希瓦氏菌增殖比其他细菌快,在货架期终点达到86.0%,是冷却链大黄鱼产品的优势腐败菌。货架期终点12 d时,细菌总数为6.7×107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冷却链 细菌相 腐败希瓦氏菌 养殖水域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淡腌草鱼制品品质特征和细菌菌群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1 位作者 王哲恩 杨宪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5-479,共5页
对即食淡腌草鱼制品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及残存细菌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为46.10%±8.15%,Aw为0.95±0.02,pH6.23±0.15,盐分3.47%±2.31%;有氧菌落总数为(4.6... 对即食淡腌草鱼制品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及残存细菌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为46.10%±8.15%,Aw为0.95±0.02,pH6.23±0.15,盐分3.47%±2.31%;有氧菌落总数为(4.66±2.04)lgCFU/g,厌氧菌落总数为<10CFU/g,耐热菌落总数(2.39±1.03)lgCFU/g,蜡样芽孢杆菌(1.60±0.54)lg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分离获得240株菌,细菌菌群主要有玫瑰小球菌(30.8%)、芽孢杆菌(27.5%)、葡萄球菌(23.8%),并出现少量的棒状杆菌(5.4%)。产品中残存有一定数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对其致病性潜在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淡腌草鱼 品质特征 细菌相 潜在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鲳鱼贮藏期间的细菌种群变化 被引量:18
14
作者 蓝蔚青 谢晶 +2 位作者 施建兵 周会 张琛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1-1148,共8页
分析了鲳鱼(Pampus argenteus)冷藏期间的感官、pH值、微生物指标及主要细菌种群变化。研究表明,初始样品pH值为7.217±0.01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3.967±0.012;初始细菌种类较多,其中45.92%为革兰氏阴性菌,54.08%为革兰... 分析了鲳鱼(Pampus argenteus)冷藏期间的感官、pH值、微生物指标及主要细菌种群变化。研究表明,初始样品pH值为7.217±0.01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3.967±0.012;初始细菌种类较多,其中45.92%为革兰氏阴性菌,54.08%为革兰氏阳性菌,优势菌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28.8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5.38%)、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12.09%)、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 9.0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8.53%)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6.39%),同时检出一定比例的成团肠杆菌、微杆菌与嗜根库克菌。冷藏过程中,腐生葡萄球菌与松鼠葡萄球菌等生长受到抑制,细菌菌相组成逐渐单一,适应低温环境条件的革兰氏阴性菌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的第3、5、7天至货架期终点(pH值为8.057±0.00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9.137±0.032)时,阴性菌比例分别达到83.82%、95.86%、96.88%与93.57%。其中,假单胞菌与腐败希瓦氏菌增长显著,在贮藏末期比例为45.71%与33.57%,荧光假单胞菌(35.00%)明显多于草莓假单胞菌(1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鱼 冷藏 优势腐败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冰温下菌相变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郭红 董士远 +2 位作者 刘尊英 赵元晖 曾名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0,166,共5页
通过测定南美白对虾的冰点,确定了南美白对虾冰温贮藏温度;分析了冰温贮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生化实验分离鉴定了生鲜状态和达到一级鲜度时南美白对虾的细菌菌相。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冰点为(-1.4±0.1)℃,... 通过测定南美白对虾的冰点,确定了南美白对虾冰温贮藏温度;分析了冰温贮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生化实验分离鉴定了生鲜状态和达到一级鲜度时南美白对虾的细菌菌相。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冰点为(-1.4±0.1)℃,冰温贮藏3d后细菌总数达到1.03×105,达到一级鲜度的细菌总数极限值;4 d后细菌总数达到1.75×106,到达货架期终点。生鲜南美白对虾的优势菌为Aeromonas spp.,Chromobacterium spp.和Photobacterium spp.;冰温贮藏条件下达到一级鲜度时,南美白对虾的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为Shewanella spp.,Flavobacte-rium spp.和Acinobacter 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冰温贮藏 细菌总数 细菌 特定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对太平洋牡蛎冷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荣 薛勇 +2 位作者 薛长湖 刘淇 李兆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7-309,319,共4页
研究了气调包装(60%CO2/40%N2、60%CO2/30%N2/10%O2)对太平洋牡蛎的气调保鲜效果。以空气包装组为对照,通过感官评定、pH、TVB-N、需氧菌数几项指标来评价气调包装的牡蛎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1℃)的贮藏效果,并对对照组和气调包装... 研究了气调包装(60%CO2/40%N2、60%CO2/30%N2/10%O2)对太平洋牡蛎的气调保鲜效果。以空气包装组为对照,通过感官评定、pH、TVB-N、需氧菌数几项指标来评价气调包装的牡蛎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1℃)的贮藏效果,并对对照组和气调包装组的腐败样品进行了细菌菌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调包装有效延长了牡蛎的冷藏货架期,对照组、CO2/N2组和CO2/N2/O2组的货架期分别为6~7d、9~10d和11~12d。货架期终点时,对照组牡蛎样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比例高达55%,是常规包装牡蛎冷藏的特定腐败菌;气调包装组样品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CO2/N2组的优势菌为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CO2/N2/O2组的优势菌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气调包装 货架期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淡腌大黄鱼贮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晓艳 杨宪时 +2 位作者 郭全友 李学英 迟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5-407,416,共4页
以感官、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指标,探讨了水分含量对淡腌大黄鱼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60%±1%、55%±1%、50%±2%的样品货架期分别是5、9、11d。3组样品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TVC)值约为8lg(cfu/g),总挥发性盐基... 以感官、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指标,探讨了水分含量对淡腌大黄鱼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60%±1%、55%±1%、50%±2%的样品货架期分别是5、9、11d。3组样品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TVC)值约为8lg(cfu/g),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约为30mg/100g,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在贮藏期间均出现峰值。贮藏初期菌相比较单一,共检测到4种细菌,贮藏过程中菌相发生变化,货架期终点时仅残存2种细菌,分别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和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腌大黄鱼 品质特征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烫处理对毛蚶感官品质及蚶体附生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慧一 曹荣 +1 位作者 刘淇 魏玉西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以毛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统加工方式—热烫对其感官品质和蚶体附生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热烫处理对毛蚶肉体色泽和开口情况影响较大,80℃热烫60 s呈现出与传统食用需求较为一致的感官特征。热烫可显著降低蚶体附生细菌总... 以毛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传统加工方式—热烫对其感官品质和蚶体附生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热烫处理对毛蚶肉体色泽和开口情况影响较大,80℃热烫60 s呈现出与传统食用需求较为一致的感官特征。热烫可显著降低蚶体附生细菌总数,同时对细菌菌相有较大影响。对照组和70°C热烫组的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黄杆菌(Flavobacterium)比例较大。80°C和90°C热烫组的优势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比例较大的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热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附生在毛蚶体上的细菌组成,但并不能将微生物彻底杀灭,因此,生食或半生食毛蚶对消费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热烫 感官品质 附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产黄鳍东方鲀微生物菌群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婷婷 蒋云升 +6 位作者 邱创 余慧敏 薛菲 董杰 任涛 韩雨辰 黄炳文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3年第2期59-61,共3页
以黄海产黄鳍东方鲀的肠道内容物为检样,用3%NaCl营养琼脂等培养基作分离培养和计数,对典型菌株作系统生化鉴定,据此分析其微生物菌群的构成。结果表明:优势菌为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也占一定比例,共生菌还有假单胞菌、... 以黄海产黄鳍东方鲀的肠道内容物为检样,用3%NaCl营养琼脂等培养基作分离培养和计数,对典型菌株作系统生化鉴定,据此分析其微生物菌群的构成。结果表明:优势菌为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也占一定比例,共生菌还有假单胞菌、蜂房哈夫尼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黄鳍东方鲀 细菌 河鲀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