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生物被膜及其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青 钱元恕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睿 裴斐 +2 位作者 陈迁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探讨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MIC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形态并用MTT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数。扫描电镜显示通过尿激酶或蚓... 探讨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MIC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形态并用MTT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数。扫描电镜显示通过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细菌生物被膜有显著改变,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比单独应用氟罗沙星显著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表现出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蚓激酶 细菌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 氟罗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谷秀 李胜岐 +1 位作者 张智洁 刘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三种细菌的生物被膜(biofilm,BF)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产生。方法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三种细菌的生物被膜(biofilm,BF)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产生。方法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体外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双纸片试验检测ESBLs,等电聚焦电泳测定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结果三种细菌的各30株中,BF肺炎克雷伯氏菌组(A2组)中ESBLs的产生率最高(14株,46.7%),其浮游菌组(A1组)检出8株(26.7%);BF大肠埃希氏菌组(B2组)有10株(33.3%)产生ESBLs,其浮游菌组(B1组)检出6株(20.0%);BF铜绿假单胞菌组(C2组)有3株(10%)产ESBLs,其浮游组(C1组)为2株(6.7%)。浮游菌组中ESBLs的产生率低于BF菌组,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BF组和浮游菌组的检出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2组共检出14株产生ESBLs,有4种ESBLs,等电点分别为8.2(4株)、7.6(8株)、6.3(1株)和5.6(1株),A1组检出8株产生ESBLs,为3种ESBLs,等电点分别为8.2(2株)、7.6(5株)和5.6(1株);B2、B1组检出2种相同等电点分别为7.6(B1组4株,B2组6株)、8.2(B1组2株,B2组4株)的ESBLs;C1、C2组检出一种等电点为6.4的ESBLs(C1组2株,C2组3株)。以pI为7.6的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生物被膜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生物检测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细菌生物被膜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华 程道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9-1051,共3页
为了解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细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进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11年数据,以生物被膜和抗菌药物为主题检索词,检索和筛选相关的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研究论著。文献提示,大环内酯类药物... 为了解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细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进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11年数据,以生物被膜和抗菌药物为主题检索词,检索和筛选相关的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研究论著。文献提示,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生物被膜形成,减少细菌黏附,增强其他药物渗透性,但不能杀灭生物被膜内的病原菌,且目前无文献报道实验与临床应用和疗效研究直接相关。因此认为,体外实验的研究条件有限,其目前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待临床实践进一步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细菌生物被膜 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与难治性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鸿雁 夏前明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体内细菌生物被膜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洋 易力 +1 位作者 程相朝 陆承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是指单一或多种类群细菌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吸附于异物或组织表面,繁殖并分泌大量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聚集、粘连,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膜样物,是细菌微菌落聚集体。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模型 动物体内 多糖蛋白复合物 应用 三维立体结构 周围环境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及其相关感染防治的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侠 鲁云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感染 防治 难治机制 生物被 形成 形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朝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177-2180,共4页
细菌生物被膜是浮游细菌和生物被膜细菌共同分布于同一生存空间内的特殊生长方式,能够逃避抗生素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而得以继续生存。对细菌生物被膜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和分析了其优缺点,旨在评价各种方法在生物被膜研究... 细菌生物被膜是浮游细菌和生物被膜细菌共同分布于同一生存空间内的特殊生长方式,能够逃避抗生素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而得以继续生存。对细菌生物被膜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和分析了其优缺点,旨在评价各种方法在生物被膜研究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浮游细菌 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95-298,304,共5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实验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对细菌生物被膜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肖梦圆 武瑞赟 +1 位作者 谭春明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27-234,共8页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体表面形成的多细胞群落,对机械干扰、宿主防御以及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与群体密度相关信号分子调控的现象,...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体表面形成的多细胞群落,对机械干扰、宿主防御以及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与群体密度相关信号分子调控的现象,在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QS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干扰这种调控作用为控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本文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例,综述QS系统在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QSI通过抑制信号分子合成、酶解信号分子以及干扰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等作用途径,干扰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以期为细菌生物被膜慢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调控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凡肖 束长龙 +1 位作者 关雄 黄天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1-801,共11页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在固—液和气—液表面上生长并封闭在胞外多糖基质中的细胞群,能调控细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提高细菌对紫外线(UV)胁迫等环境的抗逆性,是细菌的一种保护性生长方式。生防菌剂(biological contr...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在固—液和气—液表面上生长并封闭在胞外多糖基质中的细胞群,能调控细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提高细菌对紫外线(UV)胁迫等环境的抗逆性,是细菌的一种保护性生长方式。生防菌剂(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BCAs)因其能以环境友好的方式长期控制病害虫等优点,一直是生物农药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简介了细菌生物被膜及其应用,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为核心综述了BBF对生防活性的影响、生防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解离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生物被膜调控基因的鉴定方法,并指出未来BBF在生防应用方面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解决BCAs田间持效期较短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生防菌剂 生物防治 调控通路 田间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菌群间遗传物质的转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娟 杨维青 赵祖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细菌在环境中多以生物被膜的形式存在。细菌间的基因水平转移能使细菌在短时间内产生新的基因型菌株,改变物种特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生物强化策略和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来讲,在生物被膜菌群中细菌的基因水平转移更具优势和特点。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基因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过程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及控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小雪 陈晶瑜 韩北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生物被膜中的微生物生活在一个由胞外聚合物(EPS)形成的环境中,它的形成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保护模式,允许细胞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分散到新的环境中。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 生物被膜中的微生物生活在一个由胞外聚合物(EPS)形成的环境中,它的形成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保护模式,允许细胞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分散到新的环境中。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加工设备无法严格清洗、消毒,导致产品受到污染。该文在收集、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介绍了生物被膜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概述了生物被膜的危害、控制及检测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生物被膜的认识,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形成 食品加工 危害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生产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及其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静慧 韩剑众 曲道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1-354,共4页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具有极强的抗药性、抗吞噬及抗趋化作用,对肉制品加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普通的清洗和消毒无法达到除菌的...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具有极强的抗药性、抗吞噬及抗趋化作用,对肉制品加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普通的清洗和消毒无法达到除菌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特点,重点阐述其对肉制品行业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肉制品 形成 危害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邹志慧 余加林 +3 位作者 刘官信 李芳 林丽华 林雅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离子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O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采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干预条件下BF的细菌的死亡率。结果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在以不含纳米银离子EVA塑料的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纳米银离子含量、作用时间对BF的细菌死亡率均有明显影响(F值分别为84.62,85.67,P<0.01);不同时间点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的BF细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2种材料上BF的细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0、0.05%、0.1%)材料上的BF,其第1、2、3天细菌死亡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第0.5、5天的细菌死亡率(P<0.05);含纳米银离子0.1%的材料上BF在作用的第2天其细菌死亡率最高[(88.53±1.88)%]。结论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BF内的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纳米银离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邵红 王巧玉 +2 位作者 王新 甄明哲 张年洁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苦参、连翘、白头翁、蒲公英、黄柏和五倍子等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黏附和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中药水提物减少了金黄... 试验旨在探究苦参、连翘、白头翁、蒲公英、黄柏和五倍子等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6种中药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黏附和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中药水提物减少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黏附;与对照组相比,在6种中药水提物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洗脱液的OD_(590nm)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五倍子水提物的抑制效果最优,抑制率为74.9%。研究表明,6种中药水提物均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中五倍子水提物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罗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迁 王睿 +1 位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5-441,共7页
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利用银染法检测铜绿假单胞BF的存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它的形态结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经不同浓度盐酸氟罗沙星作用后银染的铜绿... 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利用银染法检测铜绿假单胞BF的存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它的形态结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经不同浓度盐酸氟罗沙星作用后银染的铜绿假单胞菌BF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灰度和透光率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提示盐酸氟罗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BF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抗菌药物浓度范围内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强。此结果与电镜和银染后光镜观察结果相同。本文旨在为临床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提供翔实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罗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林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鸿雁 夏前明 +1 位作者 李福祥 全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PA)体外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单独用克林霉素(CM)组、单独用左氧氟沙星 (LFX)组和CM +LFX组。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 ;用平板法建立生物被膜体外...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PA)体外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单独用克林霉素(CM)组、单独用左氧氟沙星 (LFX)组和CM +LFX组。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 ;用平板法建立生物被膜体外模型 ;用甲基四氮唑蓝(MTT)活菌计数法测定存活细菌数 ;扫描电镜(SEM)观察克林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单独作用及两种药物合用时对生物被膜的破坏及清除作用。结果 PA培养 7天后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被膜。克林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单独作用时 ,生物被膜形态及存活细菌数无改变。二者联合应用后 ,生物被膜结构被破坏 ,存活细菌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CM与LFX对黏液型PA生物被膜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细菌生物被膜 克林霉素 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联用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柴栋 王睿 +3 位作者 裴斐 方翼 朱曼 王中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联用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慢性肺感染的大鼠病理模型 ,应用克拉霉素 (10 0mg·kg-1)、加替沙星(2 5mg·kg-1)单独或联合治疗 ,观察感染...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联用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慢性肺感染的大鼠病理模型 ,应用克拉霉素 (10 0mg·kg-1)、加替沙星(2 5mg·kg-1)单独或联合治疗 ,观察感染症状、病理、细菌学以及免疫学变化。结果 :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联合治疗 2wk后 ,可基本清除生物被膜感染肺内细菌 ,血清抗菌抗体接近正常 ,病理以修复期改变为主。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克拉霉素 加替沙星 细菌生物被膜 联合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辑 赵晟楠 刘金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556-7557,7560,共3页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的独特结构。[方法]在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广东病鸡分离出的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表面形貌进行比较。[结果]改进方法较常规方法更明显地获得了细菌生物被...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的独特结构。[方法]在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广东病鸡分离出的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表面形貌进行比较。[结果]改进方法较常规方法更明显地获得了细菌生物被膜三维立体结构观察的效果。[结论]扫描电镜可观测到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直观的三维构象,为细菌生物被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直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细菌生物被膜 扫描电镜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