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析和细菌毒素基因检测 被引量:32
1
作者 牛敏 邵天波 +1 位作者 陈瑞春 杜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细菌毒素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32例、缓解期患者21例和45名健康对照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PCR检测粪便中6种常见的肠道...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细菌毒素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UC活动期患者32例、缓解期患者21例和45名健康对照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PCR检测粪便中6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毒素基因。结果:直接涂片镜检结果显示,UC活动期组菌群失调率(87.5%)高于对照组(53.3%,χ2=9.957,P=0.003),UC活动期组菌群失调程度高于缓解期组(Z=2.501,P=0.012)。需氧培养结果显示,UC组大肠埃希菌优势生长率(66.0%)低于对照组(88.9%,χ2=7.075,P=0.008),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率(32.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χ2=6.144,P=0.013),变形杆菌属是UC组优势生长率最高的条件致病菌。厌氧培养结果显示,UC组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6种细菌毒素基因的总检出率(41.5%)明显高于对照组(22.2%,χ2=4.117,P=0.042)。结论: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失调 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氧化呈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验病害猪肉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抗抗 张彦明 +2 位作者 任雪飞 王秀清 王晶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8-50,共3页
细菌毒素氧化呈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都是检验病害猪肉的常规检验方法。采集病害猪肉和健康猪肉各30份,通过对健康猪肉和病死猪肉同时用过氧化物酶法和细菌内毒素呈色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细菌毒... 细菌毒素氧化呈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都是检验病害猪肉的常规检验方法。采集病害猪肉和健康猪肉各30份,通过对健康猪肉和病死猪肉同时用过氧化物酶法和细菌内毒素呈色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细菌毒素氧化呈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验病害猪肉都有很高的检出率,达到了100%。检验市场上购买的健康猪肉时,过氧化物酶法优于细菌毒素氧化呈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氧化呈色法 过氧化物酶法 病害猪肉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ase细菌毒素的非放射性测定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晓琳 黎庶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NADase细菌毒素活性的非放射性测定法。方法:建立一个NAD(辅酶I)依赖的显色系统,在该系统中,NAD接受乳酸脱氢酶(LDH)从乳酸脱下来的氢,再通过PMS(吩嗪二甲酯硫酸盐)传递给INT(碘化...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NADase细菌毒素活性的非放射性测定法。方法:建立一个NAD(辅酶I)依赖的显色系统,在该系统中,NAD接受乳酸脱氢酶(LDH)从乳酸脱下来的氢,再通过PMS(吩嗪二甲酯硫酸盐)传递给INT(碘化硝基四氮唑蓝),使后者还原而显色。如果NADase毒素分解NAD,就会打断递氢链而抑制显色反应。结果:显色系统中,NAD含量与显色有良好线性关系(R=0.9898)。绿脓杆菌外毒素A分解NAD而抑制显色反应。以毒素含量为自变量,以毒素对显色反应的抑制为应变量,建立了对数线性回归方程Y=12.5X0.26,当Y=50%时[即显色系统中的NAD有半数(250ng)被分解],X=207(ng)。定义分解1ngNAD的毒素活性为一个单位,则207ng毒素含有250个毒素活性单位。该方法的测定敏感性达到“ng”水平。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敏感的测定NADase细菌毒素活性的非放射性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NADase 非放射性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的受体和信号核转导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4-764,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毒素 受体 信号核转导 LPS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在植物细菌侵染性病害中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根 郭璐 +1 位作者 叶建仁 闵莉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1-155,共5页
细菌毒素是病原细菌主要毒力因子之一,专指病原细菌产生的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多糖、寡糖、蛋白、糖蛋白等多种不同结构,根据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可分为寄主专化型毒素和非寄主专化型毒素;根据其释放位点的不同,... 细菌毒素是病原细菌主要毒力因子之一,专指病原细菌产生的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多糖、寡糖、蛋白、糖蛋白等多种不同结构,根据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可分为寄主专化型毒素和非寄主专化型毒素;根据其释放位点的不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细菌毒素在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中可直接破坏寄主细胞,或通过操控寄主代谢的信号途径,或诱导植物类激素合成等方式破坏寄主防御体系。细菌毒素在开发微生物除草剂、诱导植物抗性、筛选抗性品种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就细菌毒素的分类、致病机制及应用作以综述,以期对细菌毒素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毒力因子 植物病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在病原物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婷玉 叶建仁 《南方农业》 2014年第08X期137-139,共3页
植物病原细菌毒素是重要的植物病原毒素,其化学类别,包括胞外多糖、有机酸、肽、糖肽等。不少植物病原菌引起病害与病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有关,致病毒素是诱发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其主要伤害效果是:作用于质膜,所以原生质体肿胀,... 植物病原细菌毒素是重要的植物病原毒素,其化学类别,包括胞外多糖、有机酸、肽、糖肽等。不少植物病原菌引起病害与病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有关,致病毒素是诱发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其主要伤害效果是:作用于质膜,所以原生质体肿胀,电解质渗漏;抑制光合作用的ATP磷酸化的合成,从而引起能量匮乏,导致体内合成的破坏,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结合原生质膜蛋白,从而导致宿主感染。由此,主要综述了两大类细菌毒素在病原物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致病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的致病机制与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新东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4期152-152,共1页
动物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动物本身的免疫能力与免疫状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饲料营养水平、管理条件、饲养环境、天气变化等,因此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必须围绕这些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从动物机体抵抗... 动物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动物本身的免疫能力与免疫状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饲料营养水平、管理条件、饲养环境、天气变化等,因此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必须围绕这些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从动物机体抵抗力的增强、快速彻底杀灭致病微生物、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机制 细菌毒素 饲养管理条件 动物疾病 饲料营养水平 病原微生物 机体抵抗力 致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含有同种细菌毒素
8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7-857,共1页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以及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能使得细菌感染恶化的一种毒素也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他们发现内霉素的核心物质——脂质A存在于植物细胞内进行化合作用的场所——叶绿...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以及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能使得细菌感染恶化的一种毒素也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他们发现内霉素的核心物质——脂质A存在于植物细胞内进行化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绿色植物 美国加州大学 生物实验室 马萨诸塞州 高等植物 细菌感染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细菌毒素依赖性发病模型的动力学性质
9
作者 于楠 赵建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2-1300,共9页
讨论一类细菌毒素依赖性发病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用上下解方法和抛物方程的比较定理,证明该系统解的全局存在性、耗散性、持续性和边界稳态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其次,基于Lyapunov泛函方法,得到正常值稳态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通... 讨论一类细菌毒素依赖性发病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用上下解方法和抛物方程的比较定理,证明该系统解的全局存在性、耗散性、持续性和边界稳态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其次,基于Lyapunov泛函方法,得到正常值稳态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适当调节病原体内禀增长率和免疫效应器消灭病原体的速率,可预防疾病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依赖性发病模型 全局渐近稳定性 LYAPUNOV泛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鹅常见细菌毒素和盐类中毒病及诊控方案
10
作者 李凤华 吴美玲 《饲料博览》 2018年第3期59-59,共1页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指鸭、鹅因采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本病主要损害肝脏,诱发癌变。①临床症状:雏鸭、鹅尤其是雏鸭对黄曲霉毒素最为敏感,中毒多呈急性经过。雏鸭、鹅中毒后食欲不振,生长减慢,异常尖叫,啄...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指鸭、鹅因采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本病主要损害肝脏,诱发癌变。①临床症状:雏鸭、鹅尤其是雏鸭对黄曲霉毒素最为敏感,中毒多呈急性经过。雏鸭、鹅中毒后食欲不振,生长减慢,异常尖叫,啄羽,脚蹼出血,后期跛行,消瘦,贫血,出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成年鸭、鹅食欲减少,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小蛋增多,种蛋孵化率降低。②病理变化:急性中毒病例为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呈灰色,表面及切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病灶;胆囊扩张,有时出血。慢性中毒时肝脏体积缩小呈黄色,质地坚硬,表面常有白色点状或结节状增生病灶。③预防措施: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发现中毒要立即更换新鲜饲料。本病无特效解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病例 雏鸭 细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中毒 产蛋量下降 盐类 霉变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武器
11
《蔬菜》 2013年第10期39-39,共1页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利用细菌毒素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武器,这种细菌会产生一个巨大、中空的蛋白质壳,将毒素包于其中,很像一个防护筒,这个蛋白质壳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打开。毒素贮存于蛋白质壳中并在合适的时间释放...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利用细菌毒素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武器,这种细菌会产生一个巨大、中空的蛋白质壳,将毒素包于其中,很像一个防护筒,这个蛋白质壳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打开。毒素贮存于蛋白质壳中并在合适的时间释放,从而对害虫进行杀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害虫防治 武器 蛋白质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简易检测法”在兽医肉品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建忠 仁措 +4 位作者 吴寿玉 秦丽燕 孙舜保 尹辉 康世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毒素简易检测法 兽医 肉品 卫生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细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13
作者 李春宵 《养殖技术顾问》 2010年第5期82-82,共1页
1大肠杆菌毒素 1.1危害 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机体的模型途径包括,定点吸附在微绒毛上、微绒毛清除贴近细胞膜、细菌进入上皮细胞。在此过程中,多数大肠杆菌需要依靠特异性的菌毛在黏膜上附着吸附及定居,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并且大肠... 1大肠杆菌毒素 1.1危害 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机体的模型途径包括,定点吸附在微绒毛上、微绒毛清除贴近细胞膜、细菌进入上皮细胞。在此过程中,多数大肠杆菌需要依靠特异性的菌毛在黏膜上附着吸附及定居,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并且大肠杆菌常常产生某种或多种肠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动物机体 危害 大肠杆菌毒素 肠道上皮细胞 防范 大肠杆菌感染 微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其防治
14
作者 赵新东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5期127-127,共1页
1大肠杆菌现在认为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机体的模型途径包括定点吸附在微绒毛上、微绒毛清除贴近细胞膜、细菌进入上皮细胞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多数大肠杆菌需要依靠特异性菌毛在黏膜上附着吸附及定居,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另一方面... 1大肠杆菌现在认为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机体的模型途径包括定点吸附在微绒毛上、微绒毛清除贴近细胞膜、细菌进入上皮细胞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多数大肠杆菌需要依靠特异性菌毛在黏膜上附着吸附及定居,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另一方面是大肠杆菌常常产生1种或多种肠毒素。如不耐热性肠毒素LTI与LTII、耐热性肠毒索STI与STII。EAggEC引起猪腹泻的作用机制为EaggEC通过菌毛定居于肠绒毛顶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猪腹泻 大肠杆菌感染 耐热性肠毒素 肠道上皮细胞 防治 危害 动物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浊度法测定饲料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研究
15
作者 陈家舒 熊雄 +3 位作者 段锦梅 韩和悦 熊诗阳 朱红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本实验基于动态浊度法的基础,旨在利用动态试管仪建立饲料中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方法。将供试品配成10%溶液,涡旋混合后,采用10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应用动态浊度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9977,... 本实验基于动态浊度法的基础,旨在利用动态试管仪建立饲料中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方法。将供试品配成10%溶液,涡旋混合后,采用10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应用动态浊度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9977,加标回收率为97.1%~156.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0%~7.9%,28种不同类型的饲料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在0~349.220 EU/mg。研究表明,实验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应用范围广,适用于饲料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细菌毒素 动态浊度法 动态试管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评审要点与注册资料常见问题分析
16
作者 韩宁宁 赵富华 +2 位作者 王轩 彭文绣 汪霞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梳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的关键步骤,对细菌内毒素限值制定、MVD或MVC的计算、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质量标准等涉及的评审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兽药生产企业制定相应产品的细菌内毒... 通过梳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的关键步骤,对细菌内毒素限值制定、MVD或MVC的计算、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质量标准等涉及的评审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兽药生产企业制定相应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检查法 评审要点 常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因子法检测泰拉霉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学研究
17
作者 彭文绣 张秀英 +2 位作者 王轩 赵富华 韩宁宁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33-38,共6页
建立泰拉霉素注射液的重组C因子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并根据《中国兽药典》一部(2020年版)9101兽药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规定,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性、专属性、检测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与动态显色法进行比较。重组C... 建立泰拉霉素注射液的重组C因子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并根据《中国兽药典》一部(2020年版)9101兽药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规定,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性、专属性、检测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与动态显色法进行比较。重组C因子法在内毒素标准品为0.005~5 EU/mL范围内与logδRFU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0.980;回收率结果均在50%~200%的范围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为弱变异性;重组C因子不与β-葡聚糖发生反应,动态显色法检测β-葡聚糖浓度为0.47 EU/mL;检测限均为0.005 EU/mL;斜率、截距和实测值不受增益值改变的影响。重组C因子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性、专属性及耐用性,可应用于兽医专用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C因子 泰拉霉素注射液 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动态显色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晨雪 蔡彤 +2 位作者 陈晨 赵小燕 裴宇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确定微量动态显色法能否满足《中国药典》的要求,作为现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补充。方法使用微量动态显色法鲎试剂,每孔样品和鲎试剂加样量各为25μL,检测波长405 nm,预设OD值0.05,使用半孔酶标板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目的通过研究确定微量动态显色法能否满足《中国药典》的要求,作为现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补充。方法使用微量动态显色法鲎试剂,每孔样品和鲎试剂加样量各为25μL,检测波长405 nm,预设OD值0.05,使用半孔酶标板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9101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规定,按照其项下“杂质测定”中“定量”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度7项内容的方法学验证,并对48个药品品种共74批样品开展了品种适用性研究,对76个药品品种共143批样品(包括133批阴性样品和10批阳性样品)进行日常检验,并将结果与传统显色法检验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经过方法学验证,表明微量动态显色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定量方法的要求;经过品种适用性与一致性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动态显色法与传统显色法相比,具有较好的等效性。结论微量动态显色法可以作为现有细菌内毒素的补充方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毒素 方法学验证 品种适用性 一致性比对 微量动态显色法 补充替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西尼原料药中细菌内毒素检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雅婷 吕晓君 +3 位作者 张菊 徐小玲 何开勇 沈佳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 建立氟马西尼原料药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 依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二甲亚砜(DMSO)溶解氟马西尼,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稀释,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进行干扰实验和内... 目的 建立氟马西尼原料药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 依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二甲亚砜(DMSO)溶解氟马西尼,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稀释,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进行干扰实验和内毒素回收实验。结果 氟马西尼原料药加入DMSO溶解,制成浓度为10 mg·mL^(-1)的溶液,再用BET水稀释100倍及以上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 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氟马西尼原料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控制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西尼 细菌毒素 干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猫粮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研究
20
作者 林钦恒 伍玲燕 +4 位作者 黄璇莹 罗锦霞 黄启红 彭静雅 方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猫粮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猫粮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用水提取,离心,过滤,滤液适当稀释,采用动态浊度法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0.040~5.000 EU/mL的范围内细菌内毒素的...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猫粮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猫粮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用水提取,离心,过滤,滤液适当稀释,采用动态浊度法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0.040~5.000 EU/mL的范围内细菌内毒素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53,|r|>0.980),标准曲线有效,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9%~14.0%(n=6),当稀释因子≥1000时干扰试验的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方法定量限(LOQ)为0.04 EU/mg。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检测猫粮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粮 细菌毒素 动态浊度法 鲎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