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危险因素和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静芬 周正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临床表现和进展的研究,找出其危险因素和致病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治疗的221例(228眼)重症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资料,其中大部分... 目的通过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临床表现和进展的研究,找出其危险因素和致病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治疗的221例(228眼)重症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资料,其中大部分患者经角膜组织和眼表分泌物细菌培养证实为细菌性角膜炎,小部分未培养出细菌,但高度怀疑细菌性,并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平均随访期为(8.55±6.92)月。结果微生物学细菌检出率为75.57%,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42.54%)和革兰阴性杆菌(26.32%)。两类细菌所致的角膜炎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2)。205眼(89.91%)有明确的全身或眼部的危险因素,9眼(3.94%)有2种或以上危险因素,23眼(10.09%)未找到明显的危险因素。患者佩戴角膜接触镜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占46.92%(107眼,P=0.001)。结论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佩戴角膜接触镜,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佩戴角膜接触镜所致的细菌性角膜炎预后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细菌性角膜炎 危险因素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皎皎 赵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细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的不同,其致病菌和药敏谱不尽相同。了解和掌握细菌病原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常见细菌耐药性的改变,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就国内外细菌... 细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的不同,其致病菌和药敏谱不尽相同。了解和掌握细菌病原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常见细菌耐药性的改变,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就国内外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危险因素、检出率及耐药性的变化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病原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处置要点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明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细菌性角膜炎是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炎,多数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有严重的视力损害。由于病原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强,现有抗生素对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面对这一挑战,本文从诊断和治疗的角度将近年来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处置经验... 细菌性角膜炎是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炎,多数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有严重的视力损害。由于病原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强,现有抗生素对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面对这一挑战,本文从诊断和治疗的角度将近年来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处置经验进行了概述。除对感染灶标本取材、常见培养基和抗生素选择的共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外,还介绍了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治疗严重、顽固性眼表感染的眼睑下抗生素持续灌注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耐药病原菌 摩根镜 眼睑下抗生素持续灌注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细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钦华 郭鸣华 +2 位作者 倪灿荣 李晓娣 沈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5-586,共2页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细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笔者研究了大鼠细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ICAM 1的表达及分布。SD大鼠 2 2只随机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组和对照组。应用抗ICAM 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角膜上皮细...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细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笔者研究了大鼠细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ICAM 1的表达及分布。SD大鼠 2 2只随机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组和对照组。应用抗ICAM 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染色。结果显示 ,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染色程度为 - + ,基质层角膜细胞染色为 + ;角膜炎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染色程度 。细菌性角膜炎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1)。提示ICAM 1在细菌性角膜炎的炎细胞游走、浸润等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细菌性角膜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角膜炎951例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卫萍 徐永根 +3 位作者 倪利洋 应黄芳 张子龙 晋秀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拟诊感染性角膜炎的培养标本951份,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拟诊感染性角膜炎的培养标本951份,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送检角膜培养标本951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05份,占11.0%,其中来自男性患者70份,女性患者35份,男女比例为2:1,年龄13~82 (54.3±17.2)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59株,占56.2%,革兰阴性杆菌32株,占30.5%。肺炎链球菌(29.5%)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19.0%)次之。细菌对10种抗菌药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头孢曲松敏感率低于其他药物。多重耐药菌占总细菌的13.3%,其中葡萄球菌属(43.5%)中多重耐药菌显著高于假单胞菌属(5.0%)(χ~2=8.320,P=0.004)及链球菌属(2.8%)(χ~2=15.327,P=0.000)。结论近年来,引起角膜感染的细菌种类在发生变化,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细菌。角膜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多重耐药菌主要发现于葡萄球菌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药物敏感试验 回顾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对细菌性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白玉玲 安坤杰 李兴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对细菌性角膜炎模型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对照组以及空白组,每组12只大鼠。采用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症状评定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对细菌性角膜炎模型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对照组以及空白组,每组12只大鼠。采用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症状评定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的疗效,通过细菌清除率、角膜细菌菌落计数,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角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及CD4+/CD8+的水平讨论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的作用机制。结果:1)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可降低细菌性角膜炎性反应状评分,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角膜基质层的病理结构;2)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可提高细菌性角膜炎模型鼠外周血血CD4+、CD8+的表达水平,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CD4+/CD8+比值相对稳定,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能有效改善细菌性角膜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散风除翳法 细菌性角膜炎 实验研究 作用机制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一书出版
7
作者 邓世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0-580,共1页
由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孙旭光教授主编的《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包括总论和各论2章,共17节。总论主要对书中重点提及的流行病学、病原菌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 由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孙旭光教授主编的《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包括总论和各论2章,共17节。总论主要对书中重点提及的流行病学、病原菌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解读,并介绍了中国相关的资料和个人临床诊治经验。在细菌性角膜炎治疗章节中,著者不仅详细解读了治疗的原则及方案,而且还列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常用眼部抗菌药的药物浓度以及临时配制眼药的方法。各论的主要内容涉及10种主要细菌导致的角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同时提供了典型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同仁眼科中心 临床指南 解读 出版 治疗方法 鉴别诊断 眼科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细菌性角膜炎体内量化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梅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78-1078,共1页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细菌性角膜炎 量化分析 应用 体内 裂隙灯检查 免疫反应 服务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基化透明质酸修饰的抗菌碳点滴眼液治疗小鼠细菌性角膜炎效果评估
9
作者 储丹丹 陈会营 +3 位作者 李竞帆 王梦珂 栗占荣 李景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8期704-712,共9页
目的制备醛基化透明质酸修饰的抗菌碳点(AHA-CDs)滴眼液并评估其体内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方法通过对小粒径正电荷碳点进行修饰,引入醛基化透明质酸,合成AHA-CDs滴眼液。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 目的制备醛基化透明质酸修饰的抗菌碳点(AHA-CDs)滴眼液并评估其体内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方法通过对小粒径正电荷碳点进行修饰,引入醛基化透明质酸,合成AHA-CDs滴眼液。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AHA-CDs进行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平板计数法和活/死菌荧光染色法检测AHA-CDs的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选取普通级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8只,环钻标记后去除角膜上皮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小鼠细菌性角膜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AHA-CDs治疗组和妥布霉素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80μg/ml AHA-CDs和80μg/ml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点眼3次,连续给药5 d,以评估体内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另取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HA-CDs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80μg/ml AHA-CDs和磷酸盐缓冲液连续点眼7 d后处死小鼠并摘取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并比较2个组小鼠眼球各组织形态和完整性,以评估AHA-CDs滴眼液的安全性。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证明了AHA-CDs的成功制备。体外研究表明,AHA-CD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约为8μg/ml,在较低质量浓度下即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平板计数法结果显示,AHA-CDs作用于细菌后10 min活菌比例降至20%。活/死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AHA-CDs和SP-CDs处理后4 h,均呈现明显的红色荧光信号。体内研究表明,使用AHA-CDs滴眼液治疗后5 d,小鼠角膜明显恢复透明,角膜上皮基本修复,妥布霉素治疗组仍存在上皮修复不完全及轻度角膜水肿现象。体内安全性评估显示,AHA-CDs处理后眼部组织形态完整,未见结构异常。结论AHA-CDs滴眼液具有优越的体内外抗菌效果,可快速有效地灭活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小鼠 抗菌剂 碳点 滴眼液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及角膜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丽娅 张月琴 +4 位作者 祝磊 王印其 贺燚 李家臣 张俊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 比较北京医工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 15mg/5mL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海伦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共选择 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疗程 3~ 14d ,主要疗效参... 目的 比较北京医工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 15mg/5mL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海伦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共选择 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疗程 3~ 14d ,主要疗效参数为治疗第 7、14d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 7d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72 %( 18/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4 62 % ( 2 2 /2 6)。用药 14d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10 0 % ( 2 5 /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6 15 % ( 2 5 /2 6) ,两组间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的疗效相当。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 10 0 % ;对照组总清除率 98 0 4% ,两组间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和细菌性角膜炎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滴眼液 细菌结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分析B6-Co小鼠角膜炎细菌组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鸿雁 仇保丰 +6 位作者 刘春 朱顺星 缪进 王生存 吴刘成 王旭 邵义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鉴定B6-Co突变系小鼠角膜的病原菌组成,并与人类细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组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 d龄B6小鼠和B6-Co小鼠各6只为实验动物,提取小鼠角膜组织刮取物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随机测序法分析... 目的鉴定B6-Co突变系小鼠角膜的病原菌组成,并与人类细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组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 d龄B6小鼠和B6-Co小鼠各6只为实验动物,提取小鼠角膜组织刮取物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随机测序法分析B6-Co小鼠角膜细菌组成,B6小鼠作为对照。结果 B6-Co角膜混浊小鼠中共鉴定出20种细菌,隶属于15个属,包括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微球菌属、棒状杆菌属等。葡萄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群,葡萄球菌属丰度为19.7%~53.1%,假单胞菌属的丰度为17.4%~32.8%。其中葡萄球菌属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丰度为13.8%~20.9%;缓慢葡萄球菌,丰度为14.0%~30.9%;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为7.4%~20.3%。此外,棒状杆菌和微球菌也比较常见。10 d龄B6小鼠未检测出细菌。结论 B6-Co突变系小鼠角膜细菌组成与人类角膜炎病原菌相似,是研究人类角膜炎诊断方法、发病机理及临床用药的很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16S r DNA克隆文库 细菌组成 B6-Co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菌性角膜炎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慧英 孙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18,共3页
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已经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眼部厌氧菌感染也屡有报道。厌氧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常规细菌培养不生长,对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因此,此类细菌感染应该引起眼科医生重视。就厌氧菌性角膜炎的病原、流行... 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已经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眼部厌氧菌感染也屡有报道。厌氧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常规细菌培养不生长,对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因此,此类细菌感染应该引起眼科医生重视。就厌氧菌性角膜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厌氧菌 细菌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缺陷性小鼠角膜炎模型的超微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建忠 朱昌来 +3 位作者 邵义祥 管怀进 林琳 张天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遗传缺陷性小鼠角膜炎模型角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ENU诱变技术建立小鼠角膜炎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在不同时期角膜感染部位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辅以光镜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小鼠模型;在模型小鼠出生后的不同时段中...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遗传缺陷性小鼠角膜炎模型角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ENU诱变技术建立小鼠角膜炎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在不同时期角膜感染部位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辅以光镜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小鼠模型;在模型小鼠出生后的不同时段中,电镜下小鼠角膜基质内可见有细菌感染、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增生等炎症改变。结论透射电镜和光镜研究手段能有效地在组织和超微结构水平研究角膜感染时的动态变化,为研究该疾病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疾病模型 动物 透射电子显微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诺卡菌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金 王丽娅 +2 位作者 王志立 孙声桃 韩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8-899,共2页
诺卡菌角膜炎临床非常罕见,仅占细菌性角膜炎的0.3%~0.8%。以往报道诺卡菌角膜炎继发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及戴角膜接触镜后。该病属于罕见病,易误诊、误治,值... 诺卡菌角膜炎临床非常罕见,仅占细菌性角膜炎的0.3%~0.8%。以往报道诺卡菌角膜炎继发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及戴角膜接触镜后。该病属于罕见病,易误诊、误治,值得临床医师高度警惕。目前,国内尚无活体状态下观察诺卡菌的报道,我们收集经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并诊治的5例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激光共焦显微镜 临床观察 诺卡菌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接触镜 移植术后 显微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