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雷霉素与叶枯唑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8
1
作者 姜珊珊 辛志梅 +3 位作者 吴斌 张眉 王升吉 辛相启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03-106,共4页
为明确春雷霉素(Kasugamycin)与叶枯唑(Bismerthiazol)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e pv.lachrymanas)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采用浑浊度法测定了春雷霉素与叶枯唑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春雷霉素、... 为明确春雷霉素(Kasugamycin)与叶枯唑(Bismerthiazol)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e pv.lachrymanas)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采用浑浊度法测定了春雷霉素与叶枯唑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叶枯唑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EC50分别为8.739、39.227mg·L-1,春雷霉素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叶枯唑;春雷霉素与叶枯唑混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5个配比中,1∶5配比的SR为1.71,增效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雷霉素 叶枯唑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间接ELISA法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1 位作者 刘长远 曹远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采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作为包被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较优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浓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抗体温育时间等的优化,确定ELISA法最低检测限。结... 采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作为包被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较优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浓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抗体温育时间等的优化,确定ELISA法最低检测限。结果表明:抗原的较优包被浓度为106cfu·mL-1,抗体的较优工作浓度为1∶4000,以5%胎牛血清作为封闭液,在37℃下封闭1.5h,加入抗体温育1.5h是间接ELISA法的较优反应条件,方法的检测限为105cfu·mL-1。对田间采集的病叶进行检测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检测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可用于田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抗体 抗原浓度 封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对杧果酚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国平 郑磊 柳凤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0,共5页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材,测定接种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后杧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抗病品种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幅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均迅速降低;而感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幅较高。推测杧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细菌性角斑病菌 酚类代谢 总酚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