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婧 吴坚 +2 位作者 朱蓉嵘 陈辉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及合作中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7眼)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6眼眼内炎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突发性前房炎...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及合作中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7眼)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6眼眼内炎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突发性前房炎症反映,而无眼痛、明显视力下降及充血、结膜水肿,无或仅有少量前房积脓、无玻璃体积脓,但1-2 d后眼内炎症快速发展:前房炎症反应加重、玻璃体出现积脓;1眼早期即有急剧视力下降、明显眼痛及前房、玻璃体积脓的典型表现。4眼经球内抗生素注射、3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术后炎症控制。微生物培养结果(7眼):2眼为表皮葡萄球菌,1眼为粪肠球菌,4眼阴性。随访视力均有提高,最高达0.5。结论白内障术后出现突发性前房渗出性炎症,即便无眼痛及明显充血、视力下降者,仍需高度警惕细菌性眼内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病原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一旦炎症加重则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盲甚至眼球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细菌性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纳米粒治疗兔眼混合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翔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丽曌 陈晓农 徐修礼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50只,每只随机选取1眼向玻璃体腔内注入100×103CFU.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悬液建立眼内炎模型。建模成功后24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1mL的空白纳米粒(20g.L-1)、无菌生理盐水、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药(4.4g.L-1)和NV-PNIPAAm-PEO(20g.L-1)。于给药后第1、2、3、7、14、21、28、42天分别进行临床炎症评分、眼部A/B超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眼内炎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D组和E组炎性反应较A组、B组和C组轻(P<0.005);E组与D组在术后21d内无差异,21d后E组玻璃体腔混浊程度较D组明显减轻(P<0.005)。眼部A/B超检查,术后7d之后A组、B组和C组可见玻璃体内团块状回声伴点状或短线状回声点;D组在42d后仍可见玻璃体腔轻度混浊;E组注药后7-14d可见玻璃体内点线状回声,回声强度较同时期A组、B组和C组弱,21d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组织病理学检查见A组、B组和C组眼球结构被破坏,D组近后极部视盘前方玻璃体腔内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组眼球结构正常,未见典型炎性细胞。结论NV-PNIPAAm-PEO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疗效确切,与单纯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相比,具有缓释及药效持久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眼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 纳米粒 缓释给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避凝、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兔细菌性眼内炎
3
作者 彭超 邢怡桥 +3 位作者 喻长泰 艾明 杨安怀 黄琼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速避凝 高三尖杉酯碱 玻璃体切割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4
作者 沈丽君 吴炜 +1 位作者 季宝玲 周铁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评价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对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2只,分别玻璃体腔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建立相应的眼内炎模型。待出现典型眼内炎体征时,Ⅰ组和... 目的评价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对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12只,分别玻璃体腔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建立相应的眼内炎模型。待出现典型眼内炎体征时,Ⅰ组和Ⅱ组再随机分为A、B组和C、D组。B、D组玻璃体腔均注射美罗培南1.25 mg,A、C组分别注射万古霉素1.0 mg和复达欣2.0 mg作为对照。通过临床炎症评分、细菌培养阳性率、组织学检查病理评分等指标评估药物疗效。结果在两种眼内炎模型中,美罗培南用药后临床炎症评分均有显著下降,用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与万古霉素、复达欣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美罗培南用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眼内炎模型中分别为0和16.7%,均低于万古霉素和复达欣,与万古霉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2周后组织学检查显示绝大多数标本视网膜组织结构基本完整,层间有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伴炎症细胞浸润,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复达欣相比其视网膜病理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兔玻璃体腔注射美罗培南治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眼内炎,疗效分别与万古霉素、复达欣基本相当,但当眼内炎体征已明显时单次眼内用药很难完全控制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眼内炎 玻璃体腔注药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亚玲 于海涛 陈晓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115,共5页
背景万古霉素近年来常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在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方法选... 背景万古霉素近年来常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在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兔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眼内炎组,每组36只。眼内炎组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接种200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眼内炎模型,注射后72h待出现典型的眼内炎表现时,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0g/L万古霉素注射液0.1ml,分别于注射后0.5、2、4、6、12、24、48、72、84h经兔耳缘静脉采血2ml,之后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摘除眼球,收集房水和玻璃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HPLC—UV)法检测万古霉素在血液、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质量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HPLC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其在正常兔眼内的代谢呈二室模型,拟合曲线的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50.16mg/L和751.42mg/L,t1/2为51.04h和53.21h;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兔眼中代谢呈一室模型,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24.94mg/L和687.66mg/L,t1/2分别为11.42h和12.91h,2组动物血药质量浓度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眼内炎组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随时间延长,玻璃体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逐渐下降,而房水中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正常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眼内炎组玻璃体和房水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C能满足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分析的需要;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内的质量浓度较高,清除缓慢,而在细菌性眼内炎兔眼中质量浓度较低、清除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玻璃体 细菌性眼内炎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前房注射预防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唯佳(综述) 周海燕 严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POE)是一种罕见的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033%~0.11%。近几年有大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研究指出,白内障术毕前房注射抗生素可有效降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呋辛...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POE)是一种罕见的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033%~0.11%。近几年有大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研究指出,白内障术毕前房注射抗生素可有效降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呋辛、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由于全球各地POE致病菌种类、抗生素的可获得性、成本效益等因素存在差异,药物的选择也存在很大差异。前房内注射抗生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屡见发生,包括过量注射头孢呋辛导致的黄斑水肿、视网膜血管渗漏和葡萄膜炎,万古霉素引起出血性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等并发症。莫西沙星作为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性眼内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本文着重归纳了近5年前房注射抗生素预防POE研究结果,就莫西沙星在细菌性眼内炎预防、药物安全性、前房药物持续时间以及成本效益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注射 细菌性眼内炎 白内障术后 莫西沙星 头孢呋辛 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毕应用聚维酮碘对术后眼内炎预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小红 周鹏 卢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4-855,共2页
感染性眼内炎目前仍然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06%~0.29%[1-5].感染性眼内炎是极具破坏性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进展快,预后差,重者常致失明,甚至摘除眼球,因此预防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 感染性眼内炎目前仍然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06%~0.29%[1-5].感染性眼内炎是极具破坏性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进展快,预后差,重者常致失明,甚至摘除眼球,因此预防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来自眼睑和结膜囊的菌群是引起术后眼内炎病原体的主要来源,这些细菌可以通过手术入路进入房水和玻璃体,成为引起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眼内 白内障术后 预防效果 聚维酮碘 感染眼内 细菌性眼内炎 严重并发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抑制细菌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颜华 李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抑制细菌生长 硅油填充 体外实验 实验研究 细菌性眼内炎 抑制作用 化脓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环丙沙星在人眼房水内的渗透性观察
9
作者 周蓓 林晓峰 +3 位作者 吴伟 王定胜 叶茂果 李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4-744,共1页
关键词 药物渗透 环丙沙星 人眼房水 静脉注射 细菌性眼内炎 最低抑菌浓度 广谱抗菌药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