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境美国豌豆中豌豆细菌性疫病菌类群Ⅰ的首次分离鉴定
1
作者 牟桂萍 陈青 +3 位作者 许然 胡加谊 闫晓东 易建平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进境美国豌豆中豌豆细菌性疫病菌类群Ⅰ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T从美国进境豌豆样品上分离到一株疑似豌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isi,Ppi)的细菌分离物5337-2,对该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烟... 【目的】进境美国豌豆中豌豆细菌性疫病菌类群Ⅰ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T从美国进境豌豆样品上分离到一株疑似豌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isi,Ppi)的细菌分离物5337-2,对该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烟草过敏性反应、PCR检测、16S序列扩增、多位点序列分析和生化测试。【结果】人工接种分离物到豌豆茎秆能引起顶端幼嫩茎秆枯萎;该分离物接种烟草叶片能产生过敏性反应;Ppi类群Ⅰ特异引物AN3F/AN3R及与探针P-PS1结合能扩增分离物5337-2的DNA,均得到预期131 bp的特异条带和扩增曲线;分离物5337-2的16S RNA、16S-23S和部分23S RNA序列与GenBank中Ppi类群Ⅰ菌株PP1的序列一致,相似性为100.00%;选择gap 1、gltA、gyrB和ropD等4个看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5337-2与Ppi类群Ⅰ相关菌株处于同一分支,与Ppi类群Ⅱ相关菌株处于不同分支;分离物在七叶苷、赤藓糖醇和荧光色素等生化指标符合Ppi类群Ⅰ特征。【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将分离物5337-2鉴定为豌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isi类群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豌豆细菌性疫病菌 类群Ⅰ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细菌性疫病菌生理小种及其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永镐 张明厚 张原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将黑龙江省15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疫病菌菌株划分为小种1和小种4,其中小种4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复叶喷雾接种和单叶压力接种法的鉴定结果一致。讨论了复叶喷雾接种鉴定大豆细...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将黑龙江省15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疫病菌菌株划分为小种1和小种4,其中小种4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复叶喷雾接种和单叶压力接种法的鉴定结果一致。讨论了复叶喷雾接种鉴定大豆细菌性疫病菌生理小种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供试的大豆品种多数对小种1具有抗性,但对小种4均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性疫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细菌性疫病菌的特性及其与核桃内生菌的竞争 被引量:2
3
作者 傅本重 邹路路 +4 位作者 李美凤 邢献敏 杨瑞青 陈铭 朱洁倩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了明确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核桃病幼果上分离到的一株核桃细菌性疫病菌DW3F3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相关特征以及与寄主内生菌的互作关系,对该病原菌进行了显微观察、生物膜形成测定,不同培养基上多糖和色素含量测定,18项生理... 为了明确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核桃病幼果上分离到的一株核桃细菌性疫病菌DW3F3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相关特征以及与寄主内生菌的互作关系,对该病原菌进行了显微观察、生物膜形成测定,不同培养基上多糖和色素含量测定,18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毛细管法和滴落法观察其趋化作用,并测试其与寄主内生菌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病原菌DW3F3为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性,能形成生物膜。DW3F3在YPGAI、King's B和N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在NYG、PDA和LB培养基上产生多糖和色素较多。DW3F3有较强的耐盐性,致死温度达60℃,对纤维素和淀粉都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对HCl、NaCl和寄主叶片表现出一定的趋性。在与核桃叶部内生菌的共培养中,DW3F3表现出一定竞争优势。DW3F3有树生黄单胞菌核桃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Xaj)的基本特征及致病相关特性,这些特征可能与其致病性强及病害难以控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细菌性疫病菌 多糖 色素 生物膜 内生菌 竞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红掌细菌性叶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一新 周晓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100,104,共2页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万U医用土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6.91μg/mL;其次是80%乙蒜素和25万U医用四环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72μg/mL和13.39μg/mL;再...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万U医用土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6.91μg/mL;其次是80%乙蒜素和25万U医用四环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72μg/mL和13.39μg/mL;再次是90%绿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88%水合霉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7.5、40.5、66μg/mL;90%新植霉素、20%叶枯唑和5%丙稀酸·恶霉灵·甲霜灵的效果相对较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1.25、366.67、435.6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红掌 细菌病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红掌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付贝 周晓云 +1 位作者 罗建军 刘琼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5,共6页
根据细菌基因组内广泛存在的短重复序列ERIC设计引物,采用Rep-PCR技术对来自广东省主要红掌种植的9个市区27个品种的66个红掌细菌性疫病菌株(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dieffenbachiae,简称Xa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水... 根据细菌基因组内广泛存在的短重复序列ERIC设计引物,采用Rep-PCR技术对来自广东省主要红掌种植的9个市区27个品种的66个红掌细菌性疫病菌株(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dieffenbachiae,简称Xa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水平为0.85时,可以分为14个遗传组,其中Ⅰ、Ⅱ和Ⅹ为主要遗传组,这表明广东红掌细菌性疫病菌遗传分化明显且具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细菌性疫病菌 遗传多样 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红梅 谢关林 金扬秀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41-45,共5页
从上海地区的大豆叶斑病病株和病种上分离出20个细菌菌株,经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性、Biolog和脂肪酸测定,并与12个国际标准菌株比较,在国内首次明确了大豆"叶斑病"是由大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 从上海地区的大豆叶斑病病株和病种上分离出20个细菌菌株,经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性、Biolog和脂肪酸测定,并与12个国际标准菌株比较,在国内首次明确了大豆"叶斑病"是由大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 pv.Glycinea(萨氏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引起。种子可带菌和传病,10份自然病种的平均种子带菌率在7.6%,传病率在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细菌性疫病菌 细菌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