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质的组成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曲勍 王玉飞 +7 位作者 徐杰 钟志军 乔凤 杜昕颖 汪舟佳 黄留玉 于雅琴 陈泽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5-811,共7页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阐明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主要组成。方法:提取并纯化羊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选取双向电泳图上主要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主要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利用Mascot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阐明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主要组成。方法:提取并纯化羊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选取双向电泳图上主要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主要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利用Mascot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共鉴定到67个蛋白点,主要外膜蛋白为Omp25和Omp31,其他外膜蛋白如Imp、Frp、GroEL等,功能涉及物质运输、能量代谢、应激等。结论:对主要外膜蛋白Omp25和Omp31的识别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而且为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研制提供靶标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细菌外膜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Ⅱ类细菌素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检明 张兰威 +1 位作者 易华西 韩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经由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其中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和抑菌活性,但是产量较低尚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因此,了解和掌握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合成及其代谢调控机制,对解决商业化生产过程...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经由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其中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和抑菌活性,但是产量较低尚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因此,了解和掌握乳酸菌Ⅱ类细菌素合成及其代谢调控机制,对解决商业化生产过程的技术瓶颈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目前Ⅱ类细菌素生物合成和降解途径,并从代谢调控角度提出提高Ⅱ类细菌素产量的可行性策略,为提高Ⅱ类细菌素产量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也为Ⅱ类细菌素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 生物合成 代谢调控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在光合细菌P4株中生物合成及紫外线防护 被引量:3
3
作者 俞吉安 叶永钧 +1 位作者 林志新 王灿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6,共6页
从光合细菌P4株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β-胡萝卜素,提取率约为0.39%.菌体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弱光、厌氧、较高温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培养液中Fe3+离子浓度在5mg/L左... 从光合细菌P4株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β-胡萝卜素,提取率约为0.39%.菌体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弱光、厌氧、较高温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培养液中Fe3+离子浓度在5mg/L左右对其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源、氮源对类胡萝卜的生物合成影响不大,但对菌体生长速率有明显影响,从而也影响到获得类胡萝卜素的绝对量.从P4菌体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对真核细胞有良好紫外线防护作用,当培养液中其含量仅为0.2μg/L时,保护率接近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紫外线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抗原表位预测及免疫学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姜久昆 林旭瑷 +1 位作者 严杰 薛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5-591,621,共8页
目的:预测及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有效T和B细胞(T/B)联合表位,了解不同基因型LipL41s差异T/B联合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差别。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pL41/1和LipL41/2分子中T/B联合表位。采用PCR扩增... 目的:预测及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有效T和B细胞(T/B)联合表位,了解不同基因型LipL41s差异T/B联合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差别。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pL41/1和LipL41/2分子中T/B联合表位。采用PCR扩增候选T/B联合表位片段,采用噬菌体展示及SDS-PAGE等技术获得含不同T/B联合表位的重组P。分别以rLipL41/1和rLipL41/2抗血清、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全菌抗血清和钩体患者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抗血清与各重组P免疫杂交反应性。结果:根据预测结果选择了LipL41s中8个共有或差异T/B联合表位。经PCR扩增获得了上述T/B联合表位片段。各T/B联合表位片段均准确插入噬菌体P蛋白N端并有效表达。各抗血清均能识别上述8个T/B联合表位,但其WesternBlot杂交信号强度存在差异,其中共有T/B联合表位LipL41/1-30和LipL41/1-233与不同抗血清的信号较强且稳定。结论:所选择的8个T/B联合表位均为LipL41的有效抗原表位。共有T/B联合表位LipL41/1-30和LipL41/1-233可作为钩体MAP疫苗的首选抗原表位。差异T/B联合表位LipL41s-89和LipL41s-299与不同抗血清有免疫交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免疫学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分离 外膜蛋白/属特异性抗原 LipL41/1/LipL41/2 抗原表位/预测 噬菌体展示 免疫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pygo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郝爱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对人类pygo1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PYGO1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亲(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PYGO1蛋白氨基酸残基组成中脯氨酸含量最高,分子式C1943H2937N577O635... 目的:对人类pygo1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PYGO1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亲(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PYGO1蛋白氨基酸残基组成中脯氨酸含量最高,分子式C1943H2937N577O635S18,相对分子质量45,等电点6.38;可能为非跨膜的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其主要结构元件,含有一个植物同源结构域。结论:人类pygo1基因可能作为转录因子与其他蛋白共同作用调节心脏发育及心脏病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go1基因 生物信息学 氨基酸/生物合成 蛋白质类/生理学 蛋白质类/化学 蛋白质结构 二级 基因 计算生物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外膜囊泡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琪 吴敏 +4 位作者 白宏震 郭则灵 周峻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以细菌外膜囊泡(OMV)结合三嵌段聚合物普朗尼克F127(PEO_(100)-PPO_(65)-PEO_(100)),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的纳米载药体系OMV-F127。方法:培养减毒沙门菌,用超滤离心法与超声破碎法提取OMV,机械挤压法制得OM... 目的:以细菌外膜囊泡(OMV)结合三嵌段聚合物普朗尼克F127(PEO_(100)-PPO_(65)-PEO_(100)),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的纳米载药体系OMV-F127。方法:培养减毒沙门菌,用超滤离心法与超声破碎法提取OMV,机械挤压法制得OMV-F127;蛋白质定量试剂盒和SDS-PAGE法检测OMV的蛋白含量和成分;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法检测OMV-F127形态学特征、粒径、电位及其稳定性;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46.7为细胞模型,ELISA检测OMV-F127对抗肿瘤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结果:两种方法成功提取到减毒沙门菌的OMV,其蛋白质总量分别为2.8 mg/mL和2.7 mg/mL。成功制备OMV-F127且含有OMV的标志蛋白OmpF/C。OMV为纳米级囊泡结构,F127以及OMV-F127为球形纳米颗粒。OMV、F127、OMV-F127颗粒平均直径分别为(72±2)nm、(90±3)nm、(92±2)nm。OMV-F127能促进抗肿瘤细胞因子IL-12、α-TNF、γ干扰素的分泌。结论:基于细菌OMV的纳米载体OMV-F127能够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菌苗 佐剂 免疫 细菌外膜蛋白质 纳米结构 聚合物/ 药理学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过程中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林立 葛玉梅 +1 位作者 胡玮琳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了解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主要外膜蛋白(OMP)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OmpR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问号钩体赖株OmpR及其组氨酸激酶(HK)基因和结构功能域。采用实... 目的:了解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主要外膜蛋白(OMP)抗原表达水平变化及其OmpR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问号钩体赖株OmpR及其组氨酸激酶(HK)基因和结构功能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钩体感染人THP-1巨噬细胞前后钩体主要OMP编码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HK胞外区多肽抗血清封闭试验及氯氰碘柳胺阻断试验,检测OmpR及其HK对感染过程中问号钩体OMP编码基因mRNA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B015和LB333可能是问号钩体赖株OmpR编码基因,LB014可能是其HK编码基因。问号钩体赖株感染THP-1细胞后,lipL21、lipL32、lipL41基因mRNA水平迅速并持续下降(P<0.01),groEL、mce、loa22、ligB基因mRNA水平瞬时迅速升高(P<0.01)。氯氰碘柳胺或HK抗血清处理可使感染THP-1细胞而显著下降的问号钩体lipL21和lipL48基因mRNA水平明显回升(P<0.01),氯氰碘柳胺处理可使感染THP-1细胞而显著升高的groEL、mce、loa22、ligB基因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问号钩体赖株感染人巨噬细胞后主要OMP抗原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问号钩体赖株染色体中存在一组编码OmpR及其HK的基因,其主要功能可能是下调感染过程中部分OMP抗原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细菌外膜蛋白质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感染 外膜蛋白 表达 OMPR 氯氰碘柳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睿 苏力德 +3 位作者 邵一鸣 部娜 马丽亚 那仁满都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1-551,共11页
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多数APL患者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内PML基因和RARα基因发生融合,该融合基因所表达的PML-RARα融合蛋白是APL发病的主要原因。三氧化二... 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多数APL患者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内PML基因和RARα基因发生融合,该融合基因所表达的PML-RARα融合蛋白是APL发病的主要原因。三氧化二砷作为临床治疗APL的一线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的PML部分,诱导相关蛋白多聚化,并招募多种功能蛋白,促进PML核小体重构,使PML-RARα蛋白发生小泛素修饰蛋白(SUMO)化和泛素化,最终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达到治疗APL的目的。PML蛋白发生点突变会导致APL复发及三氧化二砷耐药。本文阐述了PM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APL发病的机制、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分子机制以及PML蛋白发生突变导致APL患者发生三氧化二砷耐药的现象,以期为目前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针对耐药患者有效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疗法 砷剂/治疗应用 肿瘤蛋白质/生物合成 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质类/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IL1ra融合蛋白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9
作者 沈其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纯化HSA/IL1ra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HSA/IL1ra融合蛋白,检测其对IL1引起的对A375 S2的杀伤保护作用。结果:获得的HSA/IL1ra融合蛋白HPLC纯度在98%以上,并且具有与天然IL1ra... 目的:纯化HSA/IL1ra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HSA/IL1ra融合蛋白,检测其对IL1引起的对A375 S2的杀伤保护作用。结果:获得的HSA/IL1ra融合蛋白HPLC纯度在98%以上,并且具有与天然IL1ra相似的、对IL1杀伤A375 S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获得高纯度的HSA/IL1ra融合蛋白并且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和抑制剂 血清白蛋白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分离和提纯 重组融合蛋白质/生物合成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脆性X染色体痴呆症的分子机制展望蛋白合成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功能(英文)
10
作者 冯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0-635,共6页
外界环境所激发的学习与记忆是由繁复的分子机制所调控的。关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蛋白 (FMRP)的研究表明 ,蛋白合成的调节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痴呆病。这种疾病起源于FMRP缺失所... 外界环境所激发的学习与记忆是由繁复的分子机制所调控的。关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蛋白 (FMRP)的研究表明 ,蛋白合成的调节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痴呆病。这种疾病起源于FMRP缺失所导致的大脑神经元突触发育障碍 ,从而造成学习记忆能力低下。体外实验结果表明 ,FMRP是蛋白翻译的抑制因子。在大脑神经元中 ,FMRP高度表达 ,并选择性作用于其靶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 (mRNA) ,从而进一步与执行翻译功能的核糖体结合 ,对其靶基因的蛋白合成起调控作用。近期研究使用基因芯片技术鉴定了小鼠脑中FMRP的靶基因mRNA ,并进一步证实这些mRNA在患者细胞中呈现翻译功能失调。以上研究提示FMRP是影响学习记忆过程中调控蛋白合成的关键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遗传学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病因学 学习 记忆 突触发育 RNA结合蛋白质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红色色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群
11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17,共2页
麒鳞啤酒公司与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从海洋细菌中首次克隆了类胡萝卜素红色色素虾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群。另外,在世界上首次在基因水平上阐明了虾青素生物合成过程包括2个过程。 虾青素是鲷和虾等动物中存在的类胡萝卜素系色素,色调... 麒鳞啤酒公司与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从海洋细菌中首次克隆了类胡萝卜素红色色素虾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群。另外,在世界上首次在基因水平上阐明了虾青素生物合成过程包括2个过程。 虾青素是鲷和虾等动物中存在的类胡萝卜素系色素,色调鲜艳,有对光和热、pH的稳定性。最引人注目的用途是作食用色素,饲料添加剂等。它还具有比β-胡萝卜素还高的抗氧化能力。麒麟啤酒公司将虾青素生物合成基因群插入酵母,开发水产用饲料,即用这种饲料养殖虾、鲷鱼。与现有的配合了从磷虾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基因 虾青素 红色色素 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过程 海洋细菌 麒麟啤酒公司 饲料添加剂 海洋生物技术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排出泵、TolC家族和生物薄膜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小丽 崔道石 +2 位作者 韩玉玲 孙中成 禚宝山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7期41-45,37,共6页
在多种重要病原体中存在抗生素排出泵,它与其它抗性一起构成了细菌显著的耐药性,其识别的底物非常广泛。G-菌中还存在与排出泵不同的另一种以蛋白质构成的排出系统,通过底物特异性内膜蛋白和外膜蛋白TolC家族的可逆性互作,也可以直接将... 在多种重要病原体中存在抗生素排出泵,它与其它抗性一起构成了细菌显著的耐药性,其识别的底物非常广泛。G-菌中还存在与排出泵不同的另一种以蛋白质构成的排出系统,通过底物特异性内膜蛋白和外膜蛋白TolC家族的可逆性互作,也可以直接将包括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蛋白毒素等的多种分子从胞浆经周质区运到体外。粘附在内置医疗装置或组织中的细菌因其形成生物薄膜结构和以蛋白质、多糖为主的水性基质包裹的菌体也可以产生长期感染以及对抗生素的持久抗性,这种抗性与经典的质粒、转座子或突变产生的抗性不同。本文对细菌TolC家族和生物薄膜引起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薄膜 细菌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家族 底物特异性 大分子蛋白 排出系统 外膜蛋白 薄膜结构 持久抗性 抗性机制 抗生素 病原体 耐药性 可逆性 小分子 蛋白质 生长期 转座子 互作 胞浆 毒素 粘附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3
作者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0-858,共9页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性信息素 生物合成 生殖隔离 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肽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斐莉 沈汉超 +1 位作者 朱斌 林开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非降脂剂量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辛伐他汀干预组(DS组)。模型建立后,第6周及第12... 目的:探讨非降脂剂量的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辛伐他汀干预组(DS组)。模型建立后,第6周及第12周时各组处死大鼠10只,称取体重、肾重,测定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肌酐(SCr),留取尿液测定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间质结缔组织CTGF、α-SMA。结果:6周及12周时各组间SCr、LDL、HDL及T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DS组的肾间质CTGF、α-SMA表达水平明显少于D组(P<0.05),但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时DS组的肾间质CTGF、α-SMA表达水平明显少于D组(P<0.05),但高于C组(P<0.05)。结论:非降脂剂量的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CTGF的表达和减少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斯伐他汀/药理学 肌动蛋白类/代谢 胞间信号肽蛋白质/生物合成 即早蛋白质/生物合成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_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丹 裴国献 +4 位作者 齐凤菊 胡罢生 魏宽海 王珂 陈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476,共2页
使用含h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3 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BMSc在细... 使用含h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3 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BMSc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经转染的BMSc合成胶原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和未转染者。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BMSc后能促进细胞的胶原合成 ,对BMSc增殖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MP7基因转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原合成 影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 生物医学工程 细胞增殖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国华 钟秀君 +1 位作者 丁伟 周建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6-181,192,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和17例肺良性病变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半定量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蛋白的表达,并测两者相关性。结果: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癌组织中mRNA相对含量为0.689±0.245、0.506±0.246、0.693±0.248,对应癌旁组织为0.338±0.157、0.482±0.238、0.351±0.184,Glut1和HIF-1α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Glut3、HIF-1α在癌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为0.582±0.247、0.551±0.251、0.525±0.246,癌旁组织为0.288±0.151、0.436±0.224、0.261±0.135,在肺良性病变中为0.291±0.142、0.402±0.206、0.271±0.176,Glut1和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和HIF-1α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期明显高于和期(P<0.05),且HIF-1α的表达与Glut1明显相关(r=0.854,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lut1和HIF-1α存在高表达,其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且Glut1和HIF-1α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单糖转运蛋白质/生物合成 葡萄糖转运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Klenow-HSA融合蛋白的构建、纯化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令娥 黄晶 +3 位作者 白惠卿 范慧 黄大无 王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4-687,共4页
目的 :提高Klenow酶的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方法 :利用PCR的方法扩增DH5α染色体DNA ,构建编码Klenow和人血清白蛋白第三功能区 (HSA D3)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分别对Klenow酶和Klenow HSA融合蛋白进行纯... 目的 :提高Klenow酶的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方法 :利用PCR的方法扩增DH5α染色体DNA ,构建编码Klenow和人血清白蛋白第三功能区 (HSA D3)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分别对Klenow酶和Klenow HSA融合蛋白进行纯化 ,并进行活性及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发现Klenow HS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呈可溶性表达。体外实验证实这种融合蛋白具有与Klenow聚合酶相同的活性 ,其稳定性明显提高。结论 :融合蛋白确实能增加Klenow酶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 I/生物合成 人血清白蛋白 重组融合蛋白质/生物合成 DNA聚合酶 I Klenow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敏 张培因 +7 位作者 王宣军 吴秀丽 卫红飞 王燕媚 于永利 王丽颖 邓平 张慧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5-838,874,共5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 m imic)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以刺激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 CD4 0、CD80、CD86和 HL A- A2分子。结论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诱导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热休克蛋白质 重组融合蛋白质/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β联蛋白、上皮钙黏着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欧玉荣 刘娟 +3 位作者 高杉 景桂英 承泽农 董修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5,共9页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联蛋白(β—catenin)和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检测60份结直肠癌及其癌...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联蛋白(β—catenin)和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检测60份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中SFRP1、β—catenin和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livision法)检测相同组织中SFRP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0份组织中,52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中RNA提取成功;SFR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37±0.1532和0.7170±0.1830;B-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93±0.3705和0.6469±0.3166;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56±0.2535和0.9422±0.23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FRP1 mRNA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FRP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67%(19/6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75.00%(45/60)的阳性表达率;SFR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因素无关。β—catenin、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5.00%(45/60)、58.33%(35/6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67%(1/60)、6.67%(4/60)的异常表达率;β—caten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类有关。结直肠癌中SFRP1蛋白的表达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17,r=-0.442,均P〈0.01)。结论:结直肠癌中SFRP1的表达下调导致Wnt信号通路出现异常活化,并引起β-caten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增加。提示SFRP1失活及水平下调是结直肠癌启动及促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代谢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蛋白质 钙黏着糖蛋白/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脂氧酶/绿荧光蛋白转染评价PC12细胞损伤后5-脂氧酶核膜移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玉梅 李成檀 +3 位作者 马振秋 彭芳 张纬萍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通过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稳定转染PC12细胞,以可视化方法观察5-LOX在不同损伤后的变化。方法:将带有5-LOX基因的pEGFP-C2质粒及pEGFP-C2质粒(对照),稳定转染至PC12细胞;在... 目的:通过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稳定转染PC12细胞,以可视化方法观察5-LOX在不同损伤后的变化。方法:将带有5-LOX基因的pEGFP-C2质粒及pEGFP-C2质粒(对照),稳定转染至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H2O2和NMDA处理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5-LOX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野生型5-LOX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转染GFP/5-LOX的细胞内,GFP/5-LOX主要均匀表达于细胞核内;仅转染GFP的细胞GFP表达于胞核和胞浆。OGD和H2O2处理后,分别有50.6%和57.7%细胞的GFP/5-LOX移位到核膜;NMDA处理或仅转染GFP的细胞,未见核膜移位现象。野生型5-LOX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3种损伤处理均诱导核膜移位。结论:稳定转染GFP/5-LOX的PC12细胞,GFP/5-LOX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不同损伤处理诱导的5-LOX核膜移位,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盐5-脂氧合酶/生物合成 PC12细胞 发光蛋白质 转染 缺糖缺氧 N-甲基-D-门冬氨酸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