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品位高铁黄铜矿的细菌堆浸试验研究
1
作者 雷云 顾晓春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4期166-168,共3页
大红山低品位高铁黄铜矿2t规模细菌溶浸提取铜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d的堆浸,铜的浸出率可达14.2%,细菌的活性及氧化性能好,浸出参数选择合理。该工艺流程畅通,可作为1500t井下堆浸的设计基础。
关键词 低品位高铁黄铜矿 细菌堆浸 萃取 铜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处理硫化金矿的细菌堆浸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仁喜 《湿法冶金》 1995年第1期56-64,共9页
难处理硫化金矿的细菌堆浸D.A.Holtum等矿石和废矿堆浸可能是最老的湿法冶金方法,300多年以前已在西班牙的RioTinto矿用于铜的回收 ̄[1]。虽然矿石堆浸和废矿难浸有时都称为堆浸,但是矿石堆浸通常指的是受多... 难处理硫化金矿的细菌堆浸D.A.Holtum等矿石和废矿堆浸可能是最老的湿法冶金方法,300多年以前已在西班牙的RioTinto矿用于铜的回收 ̄[1]。虽然矿石堆浸和废矿难浸有时都称为堆浸,但是矿石堆浸通常指的是受多种控制的工艺过程,该堆是由破碎的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金矿 细菌堆浸 湿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浸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宋鑫 杨保华 +1 位作者 吴爱祥 王洪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12-1717,共6页
根据X射线CT技术无损伤地探测细菌浸出前、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结构特征,利用MATLAB环境编写程序对矿岩散体介质颗粒间横向及纵向孔隙尺寸分布进行统计,研究细菌浸出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演化规律及其对溶浸液渗流特性的影响。研... 根据X射线CT技术无损伤地探测细菌浸出前、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结构特征,利用MATLAB环境编写程序对矿岩散体介质颗粒间横向及纵向孔隙尺寸分布进行统计,研究细菌浸出过程中矿岩散体粒间孔隙尺寸演化规律及其对溶浸液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岩散体介质孔隙尺寸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广,基本呈正态规律分布;浸出后顶部区域中等孔隙和大孔隙数量增加,小孔隙数量减少,底部区域中等孔隙也有所增加,但小孔隙数量减少,横向大孔隙数量减少,纵向大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浸出后平均孔隙尺寸比浸出前有所增大,大孔隙含量增加,加强了浸堆的渗流各向异性;微细颗粒的运移和沉积对孔隙尺寸演化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堆浸 矿岩散体介质 孔隙尺寸 CT技术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浸金矿细菌预处理在北美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文潜 邢启智 《黄金科学技术》 1995年第6期15-20,共6页
综述了细菌预处理技术、经济和社会原因,细菌法在北美的发展,及最近推出的Newmont细菌氧化堆浸预处理法,该法使难浸的贫金矿变成可采资源,并可能促成细菌法对其他预处理法的优势。
关键词 难浸金矿 细菌氧化 细菌堆浸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堆浸工艺实现效益与环保并举
5
作者 王志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41-242,244,共3页
就德兴铜矿利用堆浸工艺从废石中回收铜资源,又可降低酸性废水排放量的实践作了介绍,从而得出,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有利于矿山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含铜废石 酸性废水 综合治理 细菌堆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terial oxidation activity in heap leaching 被引量:1
6
作者 柳建设 夏海波 +1 位作者 王兆慧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Bioleaching of sulfide minerals by bacteria, mainl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 and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metallurgy because of 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ttractions. The s... Bioleaching of sulfide minerals by bacteria, mainl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 and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metallurgy because of 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ttractions. The surveys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bacterial oxidation activity in the heap bioleach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 value is high, bacteria biomass and ferric concentration are low, generation time (above 7.13 h) is long in leachate, and less bacteria are adsorbed on the ores. The bacteria in the leachate exposing on the surface and connecting with mineral, have much faster oxidation rate of Fe(Ⅱ) and shorter generation time, compared with those which are in the reservoir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diversity for oxidation activity of Fe(Ⅱ), while there is no diversity for oxidation of sulfur. So it is advisable to add sulfuric acid to degrade pH value to 2.0, add nutrients and shorten recycling time of leachate, so as to enhance bacteria concentration of leachate and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p bioleaching oxidation activity 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