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秦红 李昌晓 任庆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94-3504,共11页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消落带的耕地、林地、弃耕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除容重和密度外,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各理化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林地的含水量、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含量显著高于耕地和弃耕地(P<0.05)。(2)在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3)耕地和林地的细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弃耕地;不同用地方式中,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P<0.05)。(4)真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耕地中均为最低,但均匀度指数在3种用地类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用地方式的土壤中,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含量和p H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P<0.05)。结论:与弃耕地和耕地相比,林地可固持、滞留和保有更多的土壤养分,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在三峡消落带165—175 m海拔高程,林地为最适宜的用地方式,建议限制耕作,推广人工生态修复林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土地利用方式 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盐碱地饲用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利芳 姚晓翠 +4 位作者 但瑶 许兴 郭庆茹 李欣 毛桂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60-2967,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盐碱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设置盐碱地饲用燕麦‘甜燕1号’不施肥、施用常规肥和控释肥模式,基于16S 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盐碱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设置盐碱地饲用燕麦‘甜燕1号’不施肥、施用常规肥和控释肥模式,基于16S 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施肥比不施肥模式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和β多样性,其中控释肥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最高。3种施肥模式下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与pH值和全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养分中的全磷含量相关性最高。综上,施肥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且施控释肥比施常规肥提高了饲用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饲用燕麦施肥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饲用燕麦 施肥模式 根际土壤 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