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秦红 李昌晓 任庆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94-3504,共11页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消落带的耕地、林地、弃耕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除容重和密度外,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各理化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林地的含水量、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含量显著高于耕地和弃耕地(P<0.05)。(2)在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3)耕地和林地的细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弃耕地;不同用地方式中,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P<0.05)。(4)真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耕地中均为最低,但均匀度指数在3种用地类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用地方式的土壤中,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含量和p H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P<0.05)。结论:与弃耕地和耕地相比,林地可固持、滞留和保有更多的土壤养分,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在三峡消落带165—175 m海拔高程,林地为最适宜的用地方式,建议限制耕作,推广人工生态修复林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土地利用方式 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物种续存模式对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粉果 张全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通过研究物种存活概率和局域多度间的关系,对微生物群落动态是否符合中性假说进行检验.使用野外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微宇宙实验,微宇宙经受了稀释扰动,剔除一些非常稀有的物种.微宇宙经过恢复培养后,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分别对土... 通过研究物种存活概率和局域多度间的关系,对微生物群落动态是否符合中性假说进行检验.使用野外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微宇宙实验,微宇宙经受了稀释扰动,剔除一些非常稀有的物种.微宇宙经过恢复培养后,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分别对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和真菌18SrRNA基因进行测序,检测多度≥1的物种,从而探究细菌和真菌物种组成相对于源土壤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恢复生长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物种丰富度都显著降低(>50%);受到扰动的微宇宙恢复生长以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存活概率与其在源土壤中的初始相对多度之间呈正相关,这个结果符合中性假说的预测,即最初多度较高的物种平均灭绝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和真菌 稀释扰动 物种续存 中性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克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5,共3页
基于主体性理念,以"细菌和真菌与食品制作"为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了适当改进。让学生更快看到实验现象,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拓展了实验内容并设置了演示对照实验,使学生增强对实验材料的认识,加深对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进一步... 基于主体性理念,以"细菌和真菌与食品制作"为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了适当改进。让学生更快看到实验现象,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拓展了实验内容并设置了演示对照实验,使学生增强对实验材料的认识,加深对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理念 细菌和真菌 食品制作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工作台和纸质档案及其装具表面细菌真菌的鉴定与分析
4
作者 张思峰 牟美娟 +2 位作者 杜莹莹 窦梅 于光松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67,共2页
档案工作台(Work Table s,WT)和纸质档案及其装具(Paper Archives and Fitti ngs,PAF)是档案工作者在工作时最常接触的,但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区域尤其是库房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给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工作者的健康带来很大风险。... 档案工作台(Work Table s,WT)和纸质档案及其装具(Paper Archives and Fitti ngs,PAF)是档案工作者在工作时最常接触的,但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区域尤其是库房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给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工作者的健康带来很大风险。有研究发现档案馆中部分表面检测到的真菌浓度高于空气中检测到的真菌浓度。真菌或细菌若定植在档案材料表面,在其繁殖代谢过程中可与档案材料成分发生反应,导致档案实体生物劣化。档案实体中的细菌和真菌不仅可以导致档案实体的生物劣化,其中的部分真菌或细菌作为过敏原和真菌毒素的源头,还可能对档案工作人员和档案利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实体 档案利用者 档案工作人员 档案工作者 表面检测 纸质档案 档案材料 细菌和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输入改变对湿地松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李威 于珍珍 +2 位作者 何徽 赵佳璐 刘西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242,共11页
【目的】探究凋落物和根系碳输入改变对湿地松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湿地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北缘的湿地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根系去除(NR)、凋落物去除(NL)、... 【目的】探究凋落物和根系碳输入改变对湿地松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湿地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北缘的湿地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根系去除(NR)、凋落物去除(NL)、凋落物加倍(DL)、根系和凋落物去除(NRNL)5种处理,在凋落物处理4年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0~20 cm土层的土壤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结合土壤理化特征探讨碳输入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测序共获得3496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隶属30门186属,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获得2547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隶属13门248属,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与对照相比,根系去除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而碳输入改变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2)与对照相比,根系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P<0.05),凋落物加倍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细菌Pielou均匀度指数、ACE指数;根系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去除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真菌ACE指数。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硝态氮(NO_(3)^(-)-N)含量与细菌群落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真菌群落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毛霉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根系去除与凋落物加倍显著改变了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Alpha多样性指数,根系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去除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ACE指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硝态氮含量可能是湿地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限制因子,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可能是土壤真菌群落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根系 细菌和真菌群落 Alpha多样性指数 湿地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徐茂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8-687,共10页
明确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的驱动因素是微生物生态学中尚未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揭示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森林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形成及维持的潜在生态学机制,以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94-2 200m海拔梯度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 明确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的驱动因素是微生物生态学中尚未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揭示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森林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形成及维持的潜在生态学机制,以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94-2 200m海拔梯度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综合研究了山地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细菌Chao1和Shannon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上升,Faith’PD指数则下降,而土壤真菌Chao1、Shannon和Faith’PD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环境因子对细菌Chao1、Shannon和Faith’PD指数解释度分别为63%、60%和4%。对细菌物种α多样性而言,相对重要性较高的因子是土壤硝态氮、pH、土壤含水量,而Pielou指数、外生菌根/丛枝菌根树种比、外生菌根树种多度对细菌系统发育α多样性相对重要性较高。环境因子对真菌Chao1、Shannon和Faith’PD指数解释度分别为43%、43%和36%。真菌物种α多样性相对重要性较高的因子是硝态氮、pH、外生菌根树种多度,真菌系统发育α多样性相对重要性较高的是硝态氮、pH、全磷。该研究发现暖温带森林土壤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差异,并突出强调菌根树种组成在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细菌和真菌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暖温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星堆四号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孙思语 田永强 罗雁冰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50-55,86,共7页
探讨埋藏环境中微生物及土壤化学成分对象牙的影响,以期为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古象牙的保护及微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四号坑4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分析,以表征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探讨埋藏环境中微生物及土壤化学成分对象牙的影响,以期为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古象牙的保护及微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四号坑4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分析,以表征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土壤细菌有效序列共854936条,聚类后获得1170个细菌分类单元;获得真菌989517条有效序列,聚类后获得148个细菌分类单元。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位置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丰度之间有明显差异,细菌多样性较高,而真菌多样性较低。RDA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埋藏象牙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分布。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GLA15和疣微菌门。优势真菌门为被孢霉门和子囊菌门。本研究系统研究三星堆四号祭祀坑不同位置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借助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可能会对象牙具有潜在的腐蚀机理,为三星堆出土象牙的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象牙 高通量测序 细菌和真菌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8
作者 彭燕 潘细贵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671-672,共2页
目的验证5种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片、热炎宁颗粒、三七伤药片、双黄连口服液)的抑菌活性及其采用培养基接种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按细菌、真菌计数方法测定,即采用4种阳性对照实验菌株的回收率逐一进行验证... 目的验证5种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片、热炎宁颗粒、三七伤药片、双黄连口服液)的抑菌活性及其采用培养基接种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按细菌、真菌计数方法测定,即采用4种阳性对照实验菌株的回收率逐一进行验证。结果4种供试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此外1品种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结论5品种不能采用培养基直接接种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测定。采取培养基稀释法消除其抑菌活性后才能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细菌和真菌计数实验 抑菌作用 验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施用对潮土活性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慧敏 田胜营 +3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增强 谭钧 赵炳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7-787,共11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周转较快,对管理措施反应较为敏感的碳组分,但不同有机物料的影响效应及其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比较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麦季秸秆还田(R)和木本泥炭(MT)连续施用2年对玉米收获期潮土可矿化有机碳(PCM)、微生物...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周转较快,对管理措施反应较为敏感的碳组分,但不同有机物料的影响效应及其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比较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麦季秸秆还田(R)和木本泥炭(MT)连续施用2年对玉米收获期潮土可矿化有机碳(P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有机碳(POC)的影响,评估其与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用任何有机物料的CK相比,R处理及秸秆和木本泥炭联合施用(RMT)的D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0.33%和31.46%;MT和RMT处理的P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4.86%和64.78%;而PCM、MBC、ROC在处理之间无显著变化。高通量测序发现,4个处理之间的细菌群落组成无显著变化,而真菌发生显著变化,并主要受制于POC、DOC、NH_(4)^(+)-N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DOC和POC均与转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DOC和转化酶均在R处理中显著增加,与Trichoderma peltatum和Trichoderma aerugineum丰度显著正相关;DOC同时与能促进根系分泌物生成的Pyrenochaeta unidentified丰度显著正相关,它在RMT处理中显著增加。POC和转化酶均与Cladorrhinum flexuosum和Basidiobolus ranarum显著负相关,该俩微生物在MT处理中显著降低,而在RMT中仅Cladorrhinum flexuosum显著降低;POC和转化酶均与Chaetothyriales unidentified显著正相关,它们在RMT处理中显著升高。施用秸秆或木本泥炭分别改变了潮土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可能是因为两种有机物料施用分别产生了不同的真菌群落组成,进而改变了功能微生物丰度及相关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木本泥炭 活性有机碳 酶活性 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和阔叶林凋落物互置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微生物贡献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小妮 陈露雨 +4 位作者 李永春 方韬 胡晓嫣 李永夫 俞叶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88-4997,共10页
凋落物输入方式的改变导致凋落物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进而对森林土壤氮矿化产生影响。选择未被入侵的次生阔叶林和毛竹入侵后形成的毛竹纯林为对象,对地表凋落物进行保留、去除与置换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同时添加抗生素(链霉素和放线菌... 凋落物输入方式的改变导致凋落物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进而对森林土壤氮矿化产生影响。选择未被入侵的次生阔叶林和毛竹入侵后形成的毛竹纯林为对象,对地表凋落物进行保留、去除与置换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同时添加抗生素(链霉素和放线菌酮)分析真菌和细菌在土壤氮素矿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处理使阔叶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增加27.0%,净硝化速率降低11.4%;毛竹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增加23.4%。(2)置换凋落物处理使阔叶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增加43.8%,净硝化速率降低33.5%;毛竹林土壤净硝化速率增加73.1%。(3)添加抗生素后,凋落物置换处理与对照相比,置换凋落物后阔叶林土壤真菌和细菌在净氨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真菌在两种林分土壤净硝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细菌在阔叶林土壤净硝化中发挥主要作用。(4)结合测定的凋落物化学性质可知,置换凋落物后引起真菌和细菌在土壤氮素矿化中贡献发生变化,是由于输入凋落物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综上,凋落物去除和置换改变了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置换凋落物后改变了真菌和细菌对土壤氮素矿化的贡献。解析凋落物质量在土壤氮素矿化中的作用及微生物群落的相对贡献,有助于阐明毛竹入侵阔叶林的地下生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去除和置换 土壤氮素矿化 抗生素 细菌和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盐碱地饲用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利芳 姚晓翠 +4 位作者 但瑶 许兴 郭庆茹 李欣 毛桂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60-2967,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盐碱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设置盐碱地饲用燕麦‘甜燕1号’不施肥、施用常规肥和控释肥模式,基于16S 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盐碱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设置盐碱地饲用燕麦‘甜燕1号’不施肥、施用常规肥和控释肥模式,基于16S 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施肥比不施肥模式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和β多样性,其中控释肥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最高。3种施肥模式下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与pH值和全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养分中的全磷含量相关性最高。综上,施肥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且施控释肥比施常规肥提高了饲用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饲用燕麦施肥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饲用燕麦 施肥模式 根际土壤 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地膜覆盖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邹丽娜 柳婷婷 +3 位作者 李文略 骆霞虹 朱关林 安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371-378,共8页
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肥力保持和农作物增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可降解麻地膜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番茄成熟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 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肥力保持和农作物增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可降解麻地膜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番茄成熟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麻地膜和塑料地膜处理下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地膜处理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而塑料地膜处理显著降低了水解氮、有机磷和速效钾含量。覆膜处理未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麻地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节细菌属、糖霉菌属和鞘脂菌属等与土壤碳降解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土壤碳循环过程;塑料地膜显著降低了节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和丰佑菌属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麻地膜和塑料地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而麻地膜处理显著增加了支顶孢属等抑菌真菌的相对丰度,抑制了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繁殖。土壤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麻地膜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改善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麻地膜 塑料地膜 酶活 细菌和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肠道菌群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启明 王瑞祥 马宁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第12期73-74,共2页
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调节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肠道菌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肠道内的细菌和真菌在对畜禽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维持肠道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鸡具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等... 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调节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肠道菌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肠道内的细菌和真菌在对畜禽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维持肠道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鸡具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养鸡产业发展迅速,对鸡肠道内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组成的研究对调控鸡群肠道菌群、提高鸡群生产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饲养周期 畜禽饲料 鸡肠道 营养代谢 营养物质吸收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和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