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艳平 曹德权 +1 位作者 常业恬 李永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酶A2抑制剂氯喹(CQ)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 0 m in复制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 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 目的:观察磷脂酶A2抑制剂氯喹(CQ)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 0 m in复制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 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喹治疗组(C组),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均分成3个亚组,A,B两组从股静脉注射1 mL/kg生理盐水,C组注射CQ 1 0 mg/kg(溶于1 mL/kg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全肝血流阻断2 0 m in(T0),再灌注4 h(T1)门静脉血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浓度,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生长情况,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改变及大鼠再灌注后4 8 h生存率。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内毒素浓度、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升高(P<0.0 5或P<0.0 1),其中C组低于B组(P<0.0 5);B,C两组T1时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均培养出细菌,其中C组阳性率低于B组,A组未培养出细菌;B,C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组(P<0.0 1或P<0.05),其中B组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 5);C组大鼠4 8 h存活率高于B组(P<0.0 5)。结论:氯喹具有抑制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提高大鼠生存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凋亡 细菌/内毒素移位 肝脏 缺血再灌注 肠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生长激素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屠伟峰 陈军 +4 位作者 郑江 夏培元 周红 肖光夏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 观察人重组生长激素 (rhGH)对肠道缺血再灌注 (IIR)损伤后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检测门、腔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 (鲎试剂定量法 ) ;血浆TNFα水平 (放免法 )和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等肠道外器官组织细菌培养 ,... 目的 观察人重组生长激素 (rhGH)对肠道缺血再灌注 (IIR)损伤后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检测门、腔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 (鲎试剂定量法 ) ;血浆TNFα水平 (放免法 )和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等肠道外器官组织细菌培养 ,动态观察rhGH对IIR后肠道细菌 /内毒素移位情况。结果 早期应用rhGH ,无论是IIR后 3h用药组还是 12h用药组 ,均可明显降低IIR后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 ;显著减少IIR后肠系膜淋巴结、肺、肝、肾等肠道外组织器官中的移位细菌量。结论 早期应用rhGH可有效地降低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 ,减轻促炎介质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人重组生长激素 细菌/内毒素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功能恢复汤对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MDA和SO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春荣 程永刚 曾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MODS模型,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索MODS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肠功能恢复...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MODS模型,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索MODS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和氨苄西林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测定血清MDA、SOD含量和ALT、AST、Cr及BUN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肾、肺和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肝肾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回肠黏膜不同程度发生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绒毛损伤断裂、炎细胞浸润;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外周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血清MDA、ALT、AST、Cr及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氨苄西林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不明显(P>0.01)。在模型组与氨苄西林组内,MDA和SOD的含量呈负相关(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细菌移位率均比模型组低,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功能恢复汤能抑制MODS大鼠的细菌、内毒素移位和氧化-抗氧化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恢复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细菌内毒素移位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和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钟平 刘青 +3 位作者 金学源 韩大康 赵秀英 汪俊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探讨乳酸菌混合液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及肝脏的损伤保护作用。 2 5只Wistar大鼠 ,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 ,共服用 5天。生化检测指标为乳酸菌乙醇脱氢酶 (ADH)、血中乙醇含量 (30分钟和 3小时 )、内毒素水平 ,并行胃、肝... 探讨乳酸菌混合液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及肝脏的损伤保护作用。 2 5只Wistar大鼠 ,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 ,共服用 5天。生化检测指标为乳酸菌乙醇脱氢酶 (ADH)、血中乙醇含量 (30分钟和 3小时 )、内毒素水平 ,并行胃、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每毫克乳酸菌蛋白质中ADH活性单位为 3 85U。服用酒精后30分钟及 3小时乳酸菌保护组动物血中乙醇浓度低于酒精攻击组 (P <0 0 0 5 ) ;乳酸菌保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攻击组 (P <0 0 1)。病理检查结果 :酒精攻击组大多数显示胃粘膜糜烂 ,上皮细胞脱落 ,肝脏严重大泡性脂变 ,而乳酸菌保护组胃和肝脏组织学基本正常。乳酸菌液通过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从胃内的吸收 ,减少细菌 /内毒素移位 ,起到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胃粘膜损伤 乳酸菌 细菌内毒素移位 酒精性肝脏损伤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曹德权 陈艳平 +1 位作者 李永国 常业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和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处理组(B组),每组30只。采用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复制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全肝血流阻... 目的:研究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和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处理组(B组),每组30只。采用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复制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末(T0)、再灌注4h(T1)肠道肉眼变化,检测T0、T1门静脉血血气、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含量,观察小肠黏膜光镜及电镜下组织结构及再灌注48h大鼠生存率变化。结果:B组T0门静脉血PCO2明显升高,PO2,pH,HCO3-明显下降(P<0.05);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及肠黏膜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B组肠黏膜光镜及电镜下存在明显组织学损害,48h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再灌注处理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肝脏 全肝血流阻断 细菌内毒素移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道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果磊 贺光照 黄崇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3-405,412,共4页
目的:观察肠饲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Ⅲ°烧伤大鼠早期肠道喂养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GLN组(n =10)和NON-GLN(n =10)组,一周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统计细菌移位... 目的:观察肠饲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Ⅲ°烧伤大鼠早期肠道喂养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GLN组(n =10)和NON-GLN(n =10)组,一周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统计细菌移位率;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对回肠粘膜行光镜检查,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大鼠回肠粘膜的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GLN组大鼠回肠粘膜的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NON-GLN组明显增加;GLN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及GLN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NON-GLN组。结论:提示肠道补充GLN能有效地维护严重烧伤后肠道粘膜的结构,减少细菌移位和减少内毒素进入门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烧伤 大鼠 肠道粘膜损伤 保护作用 肠粘膜结构 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GLN)颗粒剂治疗严重烧伤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7
作者 果磊 贺光照 黄崇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 :评价谷氨酰胺颗粒剂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损害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2 2例受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每日 30 g ,对照组服相同剂量安慰荆 ,共 7天。观察血浆GLN... 目的 :评价谷氨酰胺颗粒剂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损害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2 2例受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每日 30 g ,对照组服相同剂量安慰荆 ,共 7天。观察血浆GLN浓度、肠粘膜受损程度、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用药 7天后 ,GLN治疗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肠粘膜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应用谷氨酰胺颗粒剂后患者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服用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 ,明显减轻烧伤后肠粘膜受损程度 ,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并能纠正机体负氮平衡 ,促进创面愈合 ,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酰胺 肠粘膜屏障 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伤口愈合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