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净化烟气NO_x填料塔生物膜的细菌优势种群
被引量:
5
1
作者
邹平
毕晓伊
+3 位作者
孙珮石
宋兆齐
李文均
周恩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5-1380,共6页
利用免培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这一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脱氮塔中生物膜细菌的种群结构。发现其优势种群分属于: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 sp.、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绿弯菌属Chloroflexu...
利用免培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这一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脱氮塔中生物膜细菌的种群结构。发现其优势种群分属于: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 sp.、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绿弯菌属Chloroflexus sp.。实验结果表明:将NOx氧化为NO3-的功能菌主要是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obacter sp.;起硝化作用的自养菌与异氧菌共生在填料塔生物膜中。异养菌除解除了自养菌的有机产物抑制外,还发挥了反硝化作用,生成了易挥发的N2,导致了脱氮系统的N元素损失,同时也产生了碱性物质。在分子水平从种群组成的角度揭示了生物净化烟气NOx的部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净化烟气
NOx
生物膜
细菌优势种群
PCR-DGGE
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高小玉
明红霞
+4 位作者
陈佳莹
李江宇
韩俊丽
林凤翱
樊景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6,共9页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优势种群
石油污染
大连湾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净化烟气NO_x填料塔生物膜的细菌优势种群
被引量:
5
1
作者
邹平
毕晓伊
孙珮石
宋兆齐
李文均
周恩民
机构
云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5-1380,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7AA06Z312)
国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008264)
文摘
利用免培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这一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脱氮塔中生物膜细菌的种群结构。发现其优势种群分属于: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 sp.、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绿弯菌属Chloroflexus sp.。实验结果表明:将NOx氧化为NO3-的功能菌主要是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obacter sp.;起硝化作用的自养菌与异氧菌共生在填料塔生物膜中。异养菌除解除了自养菌的有机产物抑制外,还发挥了反硝化作用,生成了易挥发的N2,导致了脱氮系统的N元素损失,同时也产生了碱性物质。在分子水平从种群组成的角度揭示了生物净化烟气NOx的部分机理。
关键词
生物净化烟气
NOx
生物膜
细菌优势种群
PCR-DGGE
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Keywords
bio-purification coal-fired flue gas
NOx
biofilms
dominant bacteria
PCR-DGG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分类号
TQ534.9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高小玉
明红霞
陈佳莹
李江宇
韩俊丽
林凤翱
樊景凤
机构
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6,共9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103)
文摘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细菌优势种群
石油污染
大连湾
沉积物
Keywords
dominant bacterial communities
oil pollutiom Dalian Bay
sediment
分类号
Q938.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净化烟气NO_x填料塔生物膜的细菌优势种群
邹平
毕晓伊
孙珮石
宋兆齐
李文均
周恩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高小玉
明红霞
陈佳莹
李江宇
韩俊丽
林凤翱
樊景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