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细胞-指数式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肿瘤细胞DNA适配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发良 周琦 +3 位作者 匡毅 陈小乐 张海伟 顾长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的细胞-指数式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平台,用于筛选特异性结合于肿瘤细胞的DNA适配子。方法采用PCR法建立随机双链DNA(dsDNA)寡核苷酸文库,用卵白素包被的琼脂糖珠从dsDNA库分离单链DNA(ssDNA)文库;以体...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的细胞-指数式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平台,用于筛选特异性结合于肿瘤细胞的DNA适配子。方法采用PCR法建立随机双链DNA(dsDNA)寡核苷酸文库,用卵白素包被的琼脂糖珠从dsDNA库分离单链DNA(ssDNA)文库;以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作为正筛选的靶标,以相同组织来源的正常对照细胞作为负筛选的靶标,消减法进行Cell-SELEX筛选和PCR扩增以获取DNA适配子;流式细胞仪监测适配子的富集效率(亲和力);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适配子的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ssDNA库,经过12轮Cell-SELEX筛选,获得了特异性结合于肿瘤细胞的DNA适配子;挑选120个阳性克隆送测序,鉴定出21个适配子,采用NCBI网站提供的Blastn程序进行精确比对未发现相似序列。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技术平台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特异性结合于特定肿瘤细胞的DNA适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指数式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 适配子 肿瘤 靶向诊断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菌体检测方面的应用
2
作者 李旭 成洋洋 +2 位作者 杨凯 刘本康 李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2-328,共7页
为实现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微量检测,本研究首先利用全细胞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适配体。经15轮富集后共获得30个ssDNA序列,比... 为实现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微量检测,本研究首先利用全细胞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适配体。经15轮富集后共获得30个ssDNA序列,比较吉布斯自由能ΔG和解离常数Kd后,确定适配体Apt_(13)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最佳,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菌体形成的FITC-P.aeruginosa复合物具有荧光,适配体Apt_(13)的加入可猝灭其荧光,而反筛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溶壁微球菌不影响Apt_(13)对FITC-P.aeruginosa荧光的猝灭作用。基于此现象构建了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荧光系统。通过适配体Apt_(13)对待测样本中荧光的猝灭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在确定Apt_(13)最佳使用浓度及其与P.aeruginosa孵育的最优时间基础上,Apt_(13)猝灭的荧光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在10^(1)~10^(8)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CFU/mL,检测可在2.0 h内完成,并可对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实现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细胞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 配体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D33^+/CD34^+细胞表面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书芹 王光平 +6 位作者 朱平 梁嘉佳 徐雅静 彭敏源 陈炎 谭三勤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1-565,共5页
目前,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所知甚少,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尚缺乏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cell-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enrichment,cSELEX)技术,筛选... 目前,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所知甚少,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尚缺乏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cell-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enrichment,cSELEX)技术,筛选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M2型(AML-M2)患者CD33+/CD34+细胞结合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为寻找AML-M2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出AML-M2患者骨髓CD33+/CD34+细胞并将其作为靶细胞,正常人CD33+/CD34+细胞为反筛选细胞,采用cSELEX技术,从单链DNA(single str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ssDNA)文库中筛选与AML-M2CD33+/CD34+细胞结合的适配体。随后,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各适配体的结构。结果显示,经过13轮次的反复筛选,ssDNA文库的适配体与AML-M2患者CD33+/CD34+细胞的富集度从0.7%增加到52.9%,至第13轮时趋于稳定。对所获得的30个适配体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适配体含有CCCCT、CTCTC和CTCAC保守序列中的一种。二级结构分析显示,30个适配体中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模拟二级结构。结论 :本研究成功筛选到AML-M2型白血病CD33+/CD34+细胞的适配体,这为进一步寻找AML-M2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以及AML-M2型白血病的分子诊断创造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 CD33+/CD34+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M2型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锁连接蛋白-1 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初步应用
4
作者 李玉娟 张瀚文 +2 位作者 刘珊 王佳平 李勇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0-877,共8页
基于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闭锁连接蛋白-1的核酸适配体,最终筛选到15条ZO-1的核酸适配体(APTZO-1).排除线性结构与相似结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表征了9条APTZO-1与ZO-1亲和力的大小,排序依次为:APTZO-18>APTZO-12>APTZO... 基于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闭锁连接蛋白-1的核酸适配体,最终筛选到15条ZO-1的核酸适配体(APTZO-1).排除线性结构与相似结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表征了9条APTZO-1与ZO-1亲和力的大小,排序依次为:APTZO-18>APTZO-12>APTZO-17>APTZO-113>APTZO-11>APTZO-15>APTZO-115>APTZO-112>APTZO-14.采用Cy5荧光基团标记APTZO-18(Cy5-APTZO-18),证实了其能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与人脑微管内皮细胞(hCMEC/D3)的ZO-1进行荧光定位与半定量分析,且与基于ZO-1抗体法的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实验结果基本相似.本研究首次筛选到了ZO-1的系列核酸适配体,有望为ZO-1的荧光标记与半定量分析提供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高的工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锁连接蛋白-1 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 核酸适配体 荧光标记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细胞的核酸适配体筛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品多 屈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2-388,共7页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DNA(ssDNA)或R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能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地与靶标结合的ssDNA或RNA。核酸适配体的靶标范围广,可包括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微生物等多种靶标。其中以细胞为靶标的适配...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DNA(ssDNA)或R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能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地与靶标结合的ssDNA或RNA。核酸适配体的靶标范围广,可包括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微生物等多种靶标。其中以细胞为靶标的适配体在生物感应、分子成像、医学诊断、药物传输和疾病治疗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能。但全细胞的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复杂,筛选难度大,筛选的适配体性能不佳是导致目前可用的适配体非常有限的主要原因。由于细胞表面蛋白质在提取纯化过程中分子结构和形态会发生改变,故以膜表面蛋白质为靶标筛选的适配体很难应用于识别整体细胞。以全细胞为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则不需要准确了解细胞表面的分子结构,筛选过程中可保持细胞的天然状态,以全细胞为靶标筛选出的核酸适配体有望直接用于全细胞识别。本文总结了2008~2015年全细胞的核酸适配体筛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靶细胞的分类、核酸库的设计、筛选条件和方法以及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表征方法等。并列出全细胞靶标的核酸适配体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细胞 筛选 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评价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余韩洁钰 朱丽叶 +2 位作者 陈旭 贺晓云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5-244,共10页
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作为一个细胞表面信息的识别分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其筛选有别于普通的小分子和大分子,在筛选过程中细胞活力的保持,死细胞干扰的去除及最终适配体运用的可行性等都较为重要。细胞适配体的筛选始终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作为一个细胞表面信息的识别分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其筛选有别于普通的小分子和大分子,在筛选过程中细胞活力的保持,死细胞干扰的去除及最终适配体运用的可行性等都较为重要。细胞适配体的筛选始终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物、全细胞、组织和体内几个方面来揭示其筛选方式,同时将筛选出的适配体从亲和力、特异性、细胞活力、临床组织和体内可行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期为细胞适配体的筛选和评价方式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细胞 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SELEX筛选的节球藻毒素-R适配体的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欧阳生群 胡波 +3 位作者 周蓉 李振钢 焦炳华 王梁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6,共8页
节球藻毒素-R(nodularin-R,NOD-R)是具有强烈肝毒性的蓝藻毒素。然而,现有的NOD-R检测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待开发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节球藻毒素-R(nodularin-R,NOD-R)是具有强烈肝毒性的蓝藻毒素。然而,现有的NOD-R检测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待开发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HTSELEX),筛选出NOD-R特异的高亲和力适配体。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对适配体的鉴定结果表明,适配体H62与NOD-R之间的亲和力最高,达到了168 n M。而且,该适配体不与其他毒素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上结果表明,适配体H62有望作为NOD-R检测新方法——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节球藻毒素-R 配体 生物膜干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热循环消减SELEX技术筛选胃癌血清核酸适配体 被引量:3
8
作者 翟蒙 张蕾 +6 位作者 袁红霞 田彩平 王维君 刘元强 马鸿远 陈聪盈 廖世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5-1154,共10页
胃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改善胃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以其灵敏度高、靶向性强等优势显示出了较强的临床适用性。本研究以双... 胃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改善胃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以其灵敏度高、靶向性强等优势显示出了较强的临床适用性。本研究以双向热循环消减指数富集式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为支持,纳米(琼脂)磁珠材料为载体,胃癌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为筛选靶标,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方法。经过19轮双向筛选,获得高重复率的胃癌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序列10条及正常人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序列8条。将这些序列分别混合并制成检测试剂A、B,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对100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特异性验证。通过比较分析,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胃癌血清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核酸适配体G-AP1与N-AP1的二级结构类似于抗体的“Y”型,且呈茎环状。检测试剂A、B对胃癌及正常人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92%和88%。表明本技术可以较准确地筛选得到高特异性和强亲和力的核酸适配体,体现了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在临床检测及治疗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胃癌血清 核酸适配体 纳米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F蛋白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娜燕 陈文标 +2 位作者 陈荫楠 陈榕生 林俊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8-1507,共10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SLE治疗和检测的重要靶标。发展针对BAFF的经济高效的新型分子识别元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指数富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SLE治疗和检测的重要靶标。发展针对BAFF的经济高效的新型分子识别元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体外筛选技术,从78 nt的单链DNA随机文库中筛选BAFF蛋白的核酸适配体。经过10轮筛选,高通量测序分析后,采用斑点印迹、Eastern印迹、酶联寡核苷酸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assay,ELONA)检测,核酸适配体Apt 7和Apt 12可特异性识别BAFF蛋白,解离常数分别为241.00±19.75 nmol/L和413.51±46.94 nmol/L。经分子对接分析,将核酸适配体Apt 7截短为Apt 7~1,解离常数为192.10±28.61 nmol/L。联合核酸适配体Apt 7~1与BAFF抗体建立夹心ELONA法检测BAFF蛋白,检测限为0.227 nmol/L。该研究为BAFF蛋白检测和拮抗剂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子识别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活化因子 核酸适配体 高通量测序 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单链DNA适体的体外筛选
10
作者 朱平 王光平 +6 位作者 张书芹 徐雅静 彭敏源 银辉 陈焱 谭三勤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1-776,共6页
目的:筛选识别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M2 subtype,AML-M2)CD33+/CD34-细胞的核酸适体(aptamers)。方法:以AML-M2型白血病CD33+/CD34-细胞为靶细胞,正常人CD33+/CD34-细胞为反筛选细胞,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 目的:筛选识别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M2 subtype,AML-M2)CD33+/CD34-细胞的核酸适体(aptamers)。方法:以AML-M2型白血病CD33+/CD34-细胞为靶细胞,正常人CD33+/CD34-细胞为反筛选细胞,采用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cell-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C-SELEX)技术,体外反复筛选单链DNA(single str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ssDNA)文库的适体,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扩增产生次级文库。然后将最终轮次的次级ssDNA文库克隆、测序并分析各适体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每轮筛选出来的次级ssDNA文库PCR扩增产物均可见到清晰的DNA条带。经过13轮的反复筛选,次级ssDNA文库与细胞结合的荧光强度从2.14%上升到51.12%,至第13轮趋于稳定状态。对30个克隆子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2个适体一级结构分别含有AAGTA,TATCT,AGATG和AAATT 4个保守序列,另8个适体无此保守序列。二级结构模拟结果显示:30个适体含有4种不同的茎环、凸环模拟结构。结论:C-SELEX技术可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适体的筛选,筛选到的AML-M2型白血病CD33+/CD34-细胞适体有望用于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 M2型 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筛选砷(Ⅲ)适配体和检测砷(Ⅲ)的QCM生物传感器
11
作者 郑楚君 钱世权 +5 位作者 李欣培 颜旭 黄海轩 王雨萱 叶煜玮 袁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82-1288,共7页
开发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用于筛选出与砷(Ⅲ)有高亲和力的适配体。设计随机单链DNA文库,以砷(Ⅲ)为靶标固定在巯基乙胺修饰的晶振片上,捕获溶液中处于游离状态的适配体,构建QCM-SELEX筛选方法。经过... 开发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用于筛选出与砷(Ⅲ)有高亲和力的适配体。设计随机单链DNA文库,以砷(Ⅲ)为靶标固定在巯基乙胺修饰的晶振片上,捕获溶液中处于游离状态的适配体,构建QCM-SELEX筛选方法。经过6轮筛选,对次级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QCM共振频率变化计算得出6S1解离系数K d值为0.36μmol/L。将6S1作为探针,构建QCM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砷(Ⅲ),该传感器在0.01μmol/L~0.2μmo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砷(Ⅲ)检测限为5.2 nmol/L(3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Ⅲ) 配体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QCM-SELEX)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