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黏附分子L1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Capan-2神经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安薇 贲其稳 +3 位作者 李桂香 吴红玉 金晶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观察沉默细胞黏附分子L1基因(L1CAM)表达后对胰腺癌Capan-2细胞体外神经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L1CAM-shRNA干扰载体转染胰腺癌Capan-2细胞,以L1CAM-NC转染细胞为对照。分别将L1CAM-shRNA组及L1CAM-NC组细胞与大鼠背... 目的观察沉默细胞黏附分子L1基因(L1CAM)表达后对胰腺癌Capan-2细胞体外神经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L1CAM-shRNA干扰载体转染胰腺癌Capan-2细胞,以L1CAM-NC转染细胞为对照。分别将L1CAM-shRNA组及L1CAM-NC组细胞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基质胶(matrigel)一起构成共培养神经侵袭模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突及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利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进行分析。结果共培养模型中,L1CAM-NC对照组细胞向DRG方向不断迁移增殖,包绕神经突起并沿之向DRG爬行,而L1CAM-shRNA组中并未观察到该现象。共培养第3天和第5天时,L1CAM-NC对照组细胞集落面积显著高于L1CAM-shRNA组(P<0.01),但两组的神经突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L1CAM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集落形成及迁移爬行的方式抑制胰腺癌Capan-2细胞的神经侵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细胞黏附分子l1 RNA干扰 神经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黏附分子L1对肿瘤诊断的意义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英为 朱琳 张德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细胞黏附分子L1(L1 cell adhesion molecule,L1CAM)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可引起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近年发现,L1CAM也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文中就L1CAM在肿瘤中的表达,参... 细胞黏附分子L1(L1 cell adhesion molecule,L1CAM)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可引起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近年发现,L1CAM也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文中就L1CAM在肿瘤中的表达,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途径及抗L1CAM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效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l1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及其体外实验研究
3
作者 赵炜疆 潘洪超 +2 位作者 李桂林 董丽萍 唐丹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6,共6页
目的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并体外观察其对神经来源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以L1纤黏连蛋白FN2-3区肽段为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DAb library)筛选并纯化相应人源结构域抗体,并通过酶联免疫吸... 目的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源细胞黏附分子L1结构域抗体并体外观察其对神经来源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以L1纤黏连蛋白FN2-3区肽段为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DAb library)筛选并纯化相应人源结构域抗体,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荧光观察抗体与抗原结合特性。给予神经来源SK-N-SH细胞抗体,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观察24 h时其对L1下游信号通路Erk及Akt1激活的影响。使用结晶紫进行细胞染色观察抗体对细胞聚集的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与L1FN2-3区肽段结合的结构域抗体H2-1,与SK-N-SH细胞内源性L1结合良好。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有效促进SK-NSH细胞中L1下游信号分子Erk1/2及Akt1磷酸化激活(分别为P<0.01和P<0.05),并可促进神经突生长及神经细胞聚集。结论 L1激动型结构域抗体可激活L1相关信号分子,促进神经突生长等作用,具有进一步实验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结构域抗体 细胞黏附分子l1 神经损伤 SK-N-SH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细胞黏附分子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奕智 葛春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9-353,共5页
胰腺癌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以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手段缺乏、肿瘤标志物不特异、容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晚期难以手术治愈而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胰腺癌手术治疗晚期癌症疗效不佳及对放化疗方案的耐... 胰腺癌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以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手段缺乏、肿瘤标志物不特异、容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晚期难以手术治愈而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胰腺癌手术治疗晚期癌症疗效不佳及对放化疗方案的耐药性,目前对于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是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表达于正常的神经组织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1CAM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异常增多,并且可以与α5-integrin结合,作用于下游TGF-β1/JUK/slug通路,激活下游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介导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omsition,EMT)、耐药性以及异常血管生成等方面的效应,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因此,深入的研究和实验或许可以促进胰腺癌未来的治疗发展,为胰腺癌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l1细胞黏附分子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细胞黏附分子在结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立智 胡军 +1 位作者 傅厚丰 符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90-2695,共6页
目的探讨L1细胞黏附分子(L1 cell adhesion molecules,L1CAM)在结肠癌(colon cancer,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6例CC癌和癌旁组织中L1CAM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1CAM表达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独... 目的探讨L1细胞黏附分子(L1 cell adhesion molecules,L1CAM)在结肠癌(colon cancer,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6例CC癌和癌旁组织中L1CAM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1CAM表达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独立预后风险因素,绘制L1CAM高低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曲线;选取CC细胞系HCT116和LS174T,以及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FHC和NCM460。利用小分子RNA沉默L1CAM表达,探讨L1CAM在CC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CC组织中LICAM阳性率为75.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24.70%(P<0.05);L1CAM表达与CC患者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情况显著相关(P<0.05);其中,相比于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的患者的组织中L1CAM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在CC细胞系HCT116和LS174T中L1CAM高表达(P<0.05);在敲除HCT116和LS174T细胞L1CAM蛋白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L1CAM蛋白在人CC组织中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L1CAM蛋白可作为临床CC诊断和预后的一个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细胞黏附分子 结肠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