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0对人mDCs细胞骨架及其结合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夏雪 许筱莉 +6 位作者 龙金华 王赟 张世超 欧阳燕 朱贵明 胡祖权 曾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55-1859,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C-10)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F-ccUn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的人外周血分选出CD141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成mDCs,用10 ng/ml IC-10处理48 h,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DCs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C-10)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F-ccUn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的人外周血分选出CD141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成mDCs,用10 ng/ml IC-10处理48 h,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DCs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分析IC-10对mDCs细胞骨架结合蛋白Fas-cin-1 Cofilin和磷酸化Cofilin(p-Cofilin)的表达及其定位的影响。结果IL-IO处理mDCs后,其F-actin含量明显上升,细胞突起增加,Fascin-1和p-Cofilin的表达水平上调,而且3种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定位均发生改变。结论IL-10能够影响mDCs细胞骨及其合的定位,细胞骨架结构发生重组,为研究IL-IO对mDCs免疫学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树突状细胞 细胞骨架结构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对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的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建民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李兵仓 徐世荣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8,共4页
采用不同压力梯度爆炸冲击波对培养单层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滤膜作用的模型 ,观察了不同压力梯度爆炸冲击波对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并从一般病理学与细胞骨架结构角度探讨了冲击波作用下内皮通透性变化的可能机制。结... 采用不同压力梯度爆炸冲击波对培养单层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滤膜作用的模型 ,观察了不同压力梯度爆炸冲击波对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并从一般病理学与细胞骨架结构角度探讨了冲击波作用下内皮通透性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电导法测定时 ,10 0kPa左右的爆炸冲击波压力作用即可见到单层内皮通透性的显著增加 ;35 0kPa以下的爆炸冲击波损伤主要以内皮细胞间隙的增加为主要类型 ,而 60 0kPa以上的爆炸冲击波损伤 ,则主要以内皮细胞的脱落性损伤为主。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内皮通透性变化的发生机制与细胞骨架肌球蛋白结构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内皮细胞单层 通透性 肌球蛋白 肺微血管 发生机制 创伤病理学 细胞骨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周肌动蛋白帽的形成及其对转录因子核质输运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高晨星 苏皓然 +1 位作者 邓小燕 刘肖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4-244,共1页
目的核周肌动蛋白帽是一种位于细胞核正上方的穹顶状细胞骨架结构,在调节细胞核形态及力信号转导方面有重要作用,基底硬度变化、拉伸力的作用能诱导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等产生核周肌动蛋白帽。然而,在流动剪切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 目的核周肌动蛋白帽是一种位于细胞核正上方的穹顶状细胞骨架结构,在调节细胞核形态及力信号转导方面有重要作用,基底硬度变化、拉伸力的作用能诱导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等产生核周肌动蛋白帽。然而,在流动剪切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核周肌动蛋白帽的形成,及其对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及力转导机制并不清楚,为此初步探究由细胞骨架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对流动剪切力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形态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骨架结构 肌动蛋白 成纤维细胞 成肌细胞 拉伸力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1对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于欢 赵雪 +2 位作者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94-494,共1页
目的探究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为真菌毒素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体外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诱导分化为DCs。用不同浓度的FB1处理之后,检测... 目的探究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为真菌毒素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体外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诱导分化为DCs。用不同浓度的FB1处理之后,检测DCs的细胞活力、渗透脆性、膜流动性、细胞电泳率、细胞骨架结构、迁移能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57BL/6J小鼠 免疫抑制作用 细胞骨架结构 伏马菌素B1 膜流动性 毒性机制 渗透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