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F-κB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瑛 谢秀梅 刘惠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31例 ) ,治疗前及治疗 12周后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血浆sICAM 1浓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p6 5阳性率 ,比较两者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12周后 ,常规治疗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阿伐他汀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阿伐他汀对ACS患者有抗炎和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F κB活性和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F-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炎性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梗死后NF-κB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炳松 毕桂南 +2 位作者 雷丽丽 石胜良 简崇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NF-κ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 目的研究NF-κ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缺血区域NF-κB与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缺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缺血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比[(28.6±3.2)%对(16.2±3.8)%,t=2.668]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缺血预处理组的NF-κB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时间点延迟为48 h。③缺血预处理组的ICAM-1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后NF-κB、I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炎性反应 NF—KB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张建初 夏蕾 +2 位作者 杨卫兵 陶晓南 白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658,66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ICAM-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同常氧组相比,低氧1 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无变化,而6、12、24 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eNOS mRNA与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在同一时间点并不一致。结论低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NOS与ICAM-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间黏附因子-1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2受体介导的前列腺素E_2影响胆管细胞癌细胞HuCCT1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和侵袭的研究
4
作者 许燕 白小明 +4 位作者 张丽 马娟 张海 汪亦品 冷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通过EP2受体影响人胆管细胞癌细胞HuCCT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用PGE2、EP1~4四种受体激动剂(17-phenyltrinorPros...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通过EP2受体影响人胆管细胞癌细胞HuCCT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用PGE2、EP1~4四种受体激动剂(17-phenyltrinorProstaglandin E2、Butaprost、Sulprostone和Prostaglandin E1 Alcohol)、EP2受体抑制剂AH6809、腺苷酸环化酶(AC)抑制剂SQ22536和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处理HuCCT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划痕试验等方法检测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HuCCT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PGE2明显提高HuCCT1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5μmol/L PGE2处理HuCCT1细胞24 h后,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上升了66.17%(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5μmol/L PGE2处理HuCCT1细胞24 h后,HuCCT1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增强了43.29%(P<0.01)。10μmol/L EP1~4受体激动剂处理HuCCT1细胞24 h后,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其中EP2受体激动剂上升了257.88%(P<0.05),10μmol/L EP2受体激动剂处理HuCCT1细胞24 h后,HuCCT1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增强了56.99%(P<0.01);10μmol/LEP2受体抑制剂AH6809处理后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PGE2组相比下降了49.14%(P<0.05),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了52.06%(P<0.01)。25μmol/L AC抑制剂SQ22536、10μmol/L PKA抑制剂H89处理HuCCT1细胞后,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EP2受体激动剂处理组分别下降了72.87%(P<0.05)和80.78%(P<0.05)。结论:PGE2可通过EP2受体激活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上调HuCCT1细胞I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HuCCT1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前列腺素E2 EP2受体 CAMP-PKA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武维恒 朱林 +3 位作者 刁军 祁春梅 蔡文标 吴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49-52,共4页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的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4 5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2 5例 ;AMI组 2 0例 ) ,稳定...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的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4 5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2 5例 ;AMI组 2 0例 ) ,稳定性心绞痛组 2 5例和正常对照组 2 0例作对比研究 ,心绞痛组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 ,而心肌梗死组分别于发病 6、12、2 4、4 8和 72h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法 )检测P 选择素、IL 6、TNF α和ICAM 1的变化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的变化。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AMI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且 ;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 ;而AMI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 ,血清中P 选择素、CRP、IL 6、TNF α、ICAM 1也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全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而且在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作为稳定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黏附及增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段素娟 崔雯雯 +1 位作者 柳星 黄国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0-875,共6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形态、黏附及增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C-MSCs置于流动小室系统中,分别施加不同强度(1、2、3、4 dye/cm^2)的流体切应力作用2 h、6 h,以未施加切应力的hUC-MSCs为静态对照...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形态、黏附及增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C-MSCs置于流动小室系统中,分别施加不同强度(1、2、3、4 dye/cm^2)的流体切应力作用2 h、6 h,以未施加切应力的hUC-MSCs为静态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比较各组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骨架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Ki67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静态杂乱无章的细胞相比,流体切应力作用后hUC-MSCs顺着流体方向排列。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流体作用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肌丝延长,与2 dye/cm 2切应力作用2 h组相比,2 dye/cm^2切应力作用6 h组细胞骨架被进一步拉长,部分细胞骨架呈松散状态。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静态对照组与不同梯度流体切应力作用组ICAM-1、Ki6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41,P=0.000;F=11.336,P=0.001),其中1、2、3、4 dye/cm^2切应力流体作用后细胞表面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4±0.32、9.77±1.19、6.70±0.92和5.69±0.72,较静态对照组的1.00±0.28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dye/cm 2、4 dye/cm^2切应力组Ki6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0.09和0.04±0.02,较静态对照组的1.00±0.24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流体切应力作用后,hUC-MSCs顺流体方向排列,流体切应力作用2 h可促进hUC-MSCs黏附,随着流体切应力作用强度的增加,细胞增生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人脐带血充质干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C的获取与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的表达
7
作者 李军 冯志华 +3 位作者 李光玉 牟丹蕾 王平忠 徐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066-1068,i0018,共4页
目的:证实体外诱导分化的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高效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 目的:证实体外诱导分化的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高效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2 h后接种于完全培养液中,并加入rhGM-CSF、rhIL-4刺激分化,共培养7天,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DC表面特异性标志DC-SIGN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荧光染色,检测DC-SIGN的表达。结果:经诱导产生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高表达DC特异性标志物DC-SIGN。结论:GM-CSF与IL-4联合刺激PBMC可分化为DC,且高表达DC-SIGN,为后续研究DC-SIGN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减轻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洪宇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平 雷小平 熊涛 邓存良 陈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减轻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的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窒息和黄芪干预组3组,用含20%(体积比)窒息后血清作为攻击因素。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 目的研究黄芪减轻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的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窒息和黄芪干预组3组,用含20%(体积比)窒息后血清作为攻击因素。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损伤及黏附中性粒细胞的情况,用生化法检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窒息组HK-2细胞黏附较多中性粒细胞(MPO活性增加),ICAM-1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窒息组比较,黄芪干预组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较少(MPO活性下降),ICAM-1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具有减轻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K-2细胞表面I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窒息 肾小管上皮细胞 髓过氧化物酶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艳红 韩子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6-879,共4页
目的通过双环醇干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动态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梗阻侧肾间质中的表达,探讨双环醇延缓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机制。方法建立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81只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双环醇干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动态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梗阻侧肾间质中的表达,探讨双环醇延缓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机制。方法建立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81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双环醇20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术后第7、14、21天每组各取9只处死,取动脉血分离血清测血肌酐和血尿素氮,观察大鼠肾功能变化。取梗阻侧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ICAM-1表达。结果治疗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RIF相对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治疗组肾组织的NF-κB、ICAM-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双环醇能够减轻UUO所致的肾间质损伤及RIF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及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R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纤维化 双环醇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健 黄午阳 +2 位作者 郑其升 王兴娜 李春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9-1180,共2页
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继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CAM-1、VCAM-1等,从而引起血管炎症反应。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间黏附因子 血管黏附因子 最佳浓度 最佳时效 抗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对TNF-α诱导内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王健 黄午阳 +2 位作者 李春阳 郑其升 刘娅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对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HUVEC)所产生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立分组,空白组(二甲基亚砜)、10μg/L... 目的:研究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对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HUVEC)所产生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立分组,空白组(二甲基亚砜)、10μg/L TNF-α刺激组、浓度为1、10、50、100μmol/L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10μg/L TNF-α刺激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蛋白含量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中ICAM-1 mRNA表达量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蛋白含量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核异位的变化。结果: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TNF-α诱导HUVEC相应蛋白表达,同时结果显示抑制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抑制TNF-α诱导HUVEC的炎症反应。一般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中包括因促炎症因子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及产生的炎症,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的抗炎症作用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炎症反应 细胞间黏附因子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56
12
作者 袁亮 吴永贵 +5 位作者 郝丽 梁超 董婧 任克军 张炜 方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VG)明显低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P给药(100,200mg·kg-1VG与TI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200mg·kg-1)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7倍,TGP给药(50、100、200mg·kg-1)8wk分别可使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下降47.9%、60.4%与72.9%。模型组肾组织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50,100,200mg·kg-1)肾组织ICAM-1与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与其抑制肾组织中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芍总苷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sICAM-1、IL-10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洁 曹飞 +2 位作者 李玉梅 徐伟 张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7-200,共4页
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对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 目的 研究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对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和试验组(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比较两组疗效,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表达,评价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sICAM-1、白细胞介素-5(IL-5)、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IL-5、IL-10、IL-13较治疗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较治疗前高,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治疗后ACT评分[(18.74±2.05)分]、生存质量评分[(4.21±0.58)分]高于对照组,鼻炎症状评分[(1.21±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散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方剂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苷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雅煊 刘婷 +3 位作者 戴雪伶 高兆兰 魏荣 郑秋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苷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3mg/(kgbw·d)和甘草苷高、中、低剂量(40、20、10mg/(kgbw·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甘草苷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3mg/(kgbw·d)和甘草苷高、中、低剂量(40、20、10mg/(kgbw·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草苷可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MPO活性及ICAM-1表达。结论:甘草苷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脑缺血再灌注 炎性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后脑膜ICAM-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秋 王怀良 +3 位作者 章新华 陈磊 宗志宏 王继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偏头痛不同时相脑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 1(ICAM 1)的表达特征。方法 :采用硝酸甘油 (GTN) 2 μg/kg·min-1iv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 ,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对照组、GTNiv 0 .5 ,2 ,4 ,6 ,10h组脑膜中的ICAM 1蛋白表... 目的 :观察大鼠偏头痛不同时相脑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 1(ICAM 1)的表达特征。方法 :采用硝酸甘油 (GTN) 2 μg/kg·min-1iv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 ,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对照组、GTNiv 0 .5 ,2 ,4 ,6 ,10h组脑膜中的ICAM 1蛋白表达量。结果 :GTNiv后 4h大鼠脑膜ICAM 1蛋白表达量增高 ,6h蛋白表达量达高峰 ,然后逐渐回落 ,至 10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GTNiv呈时限性ICAM 1蛋白表达增强 ,提示ICAM 1参与了偏头痛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一氧化氮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宁肺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gE、IL-6、I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葛资宇 童骄 +2 位作者 朱文雄 曾逸笛 卢芳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究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及辣椒素,复制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片组、清肝宁肺汤组、地塞米松片合清肝宁肺汤组(以下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组),以引喘诱咳... 目的:探究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及辣椒素,复制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片组、清肝宁肺汤组、地塞米松片合清肝宁肺汤组(以下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组),以引喘诱咳时2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中IL-6、IgE及ICAM-1的含量为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中IgE、IL-6、I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后清肝宁肺汤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上述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清肝宁肺汤通过降低机体IgE、IL-6、ICAM-1的含量发挥治疗CV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球蛋白-E(IgE) 细胞介素-6(IL-6) 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 清肝宁肺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酶谱、sICAM-1和MMPs-9水平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任莹 杨蕾 +1 位作者 赵平凡 王义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19-27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酶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影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酶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影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与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后持续时间变化,中医症候积分评分变化,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变化,血清sICAM-1和MMPs-9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后持续时间治疗后明显少于(短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胸疼、舌苔积分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LDH、CK-MB、CK、sICAM-1和MMPs-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助于快速改善症状,促进心肌酶、sICAM-1和MMPs-9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复脉通络方 心肌酶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莉 高翯 窦金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6MW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可改善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利心Ⅰ号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6min步行试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ICAM-1、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强 吴永贵 +5 位作者 吴国仲 齐向明 林辉 钱浩 郝丽 张伯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每组各10只。8周末检测...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每组各10只。8周末检测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应用PAS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ED-1、ICAM-1与MCP-1蛋白表达。结果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AER、肾组织PKC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ED-1阳性细胞浸润及ICAM-1、MC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灯盏花素可明显缓解这些变化(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糖尿病肾小管-间质ICAM-1与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 灯盏花素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 p65与ICA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永霞 李道明 +1 位作者 李海梅 高冬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78-408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与ICAM-1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与ICAM-1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F-κB p65及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p65及ICAM-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因子-1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