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毒素、烫伤血清对培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军 罗向东 +2 位作者 梁光萍 罗勤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烫伤血清对培养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间连接成分VE-钙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研究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①CMEC的分离培养;②烫伤血清和内毒素刺激培养的CMEC后ELI... 目的:探讨内毒素、烫伤血清对培养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间连接成分VE-钙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研究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①CMEC的分离培养;②烫伤血清和内毒素刺激培养的CMEC后ELISA测定内皮细胞间连接成分VE-钙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CMEC经20%的烫伤血清刺激后,6h开始VE-钙粘附分子的表达即有明显减少,是正常对照组的65%,到24h仍在低的水平(P<0.01);经内毒素(2mg/L)刺激,从1h开始即有显著降低,是对照组的80%,6h降低到最低点,是对照组的56%,后仍在低的水平(P<0.01)。不同浓度的内毒素(0.5、1.0、1.5和2.0mg/L)对培养的CMEC进行刺激,作用12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88%、83%、80%和47%,且2.0mg/L刺激组有更明显的降低;相同浓度的内毒素(均为2.0mg/L)刺激,有血清和不含血清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烫伤血清和内毒素可以影响内皮细胞中VE-钙粘附分子的表达,内毒素的影响有剂量的依赖关系,有无血清的存在对VE-钙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心脏微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间连接 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间连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军 杨宗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4-318,共5页
内皮细胞形成了大分子物质和循环细胞从血液到组织的最主要屏障,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主要是通过内皮细胞间连接进行调控的,本文从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几种方式,信号的转导,连接变化的调控,血管中液体的流动及中性粒细胞渗出对内皮细胞间... 内皮细胞形成了大分子物质和循环细胞从血液到组织的最主要屏障,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主要是通过内皮细胞间连接进行调控的,本文从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几种方式,信号的转导,连接变化的调控,血管中液体的流动及中性粒细胞渗出对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进行阐述,讨论了目前内皮细胞间连接的研究进展,提出内皮细胞间连接和骨架结构对血管通透性的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渗出和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重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内皮细胞间粘附连接是最重要的一种连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间连接 细胞骨架 粘附分子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变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和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王速 吉田洋二 陈铁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56-559,共4页
应用流体力学模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将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置于斧形流路内,使细胞暴露在层流性流动的培养液下。静置培养的对照组内皮细胞极少见紧密连接相关蛋白7H6的存在。在高切变应力作用7... 应用流体力学模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将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置于斧形流路内,使细胞暴露在层流性流动的培养液下。静置培养的对照组内皮细胞极少见紧密连接相关蛋白7H6的存在。在高切变应力作用72h后,流路的A和B区内皮细胞间7H6蛋白染色性明显增强。但在低切变应力的D区,此蛋白很少。电镜下观察见到高切变应力作用48h后,在A和B区紧密连接构造明显增多。实验结果表明,高切变应力可促进内皮细胞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构造—紧密连接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间连接 切变应力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连接完整性的新认识
4
作者 韦嘉仪(综述) 王方(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0-674,共5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是由一层六角形、高度专业化的色素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其顶侧与感光器相互作用,基底侧与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相连接,以维持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分布在RPE细胞间的多种连接蛋白是RPE执行正常功能的基础,确...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是由一层六角形、高度专业化的色素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其顶侧与感光器相互作用,基底侧与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相连接,以维持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分布在RPE细胞间的多种连接蛋白是RPE执行正常功能的基础,确保RPE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病理状态下,RPE功能发生异常前首先出现连接蛋白异常,导致细胞间、细胞与基底膜间失去附着,随后出现一系列异常生物行为,如RPE细胞游离、迁移、转分化以及蛋白表达变化等,成为触发诸多眼底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近年关于RPE连接复合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进行概述,通过RPE细胞间连接蛋白的组成和相互关联,阐述其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间连接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4促进角化细胞间连接的形成
5
作者 孟庆娱 丛馨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6-446,共1页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醛受体亚型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是瞬时感受器电位家族成员之一,可以被许多化学因素如4α-佛波醇-12,13-二癸酸盐(4α-phorbol 12,13 didecanoate,4α-PDD)和花生四烯酸等,以及物理因...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醛受体亚型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是瞬时感受器电位家族成员之一,可以被许多化学因素如4α-佛波醇-12,13-二癸酸盐(4α-phorbol 12,13 didecanoate,4α-PDD)和花生四烯酸等,以及物理因素如低渗刺激,剪切力、机械牵拉和适度的热刺激(27~35℃)所激活,作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感受器,TRPV4经介导与Ca2+变化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者既往工作发现,TRPV4不仅表达于神经组织,在皮肤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皮肤的屏障功能是防止机体感染和脱水的重要结构基础,主要是由皮肤角化细胞间连接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连接 皮肤 功能 上皮 CA 细胞连接 解剖部位 TRPV4 角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通过胞间连接和骨架重塑调控肿瘤细胞群体迁移
6
作者 秦翔 张译兮 +1 位作者 孙西月 刘贻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1-121,共1页
目的肿瘤细胞往往以多细胞共同运动的方式进行群体迁移,为了探究Notch家族对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影响,探究了Notch-1活化对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影响以及其内在的细胞力学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具有群体迁移行为的乳腺癌MCF-7细胞,且利用细胞... 目的肿瘤细胞往往以多细胞共同运动的方式进行群体迁移,为了探究Notch家族对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影响,探究了Notch-1活化对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影响以及其内在的细胞力学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具有群体迁移行为的乳腺癌MCF-7细胞,且利用细胞稳定转染技术构建了Notch-1活化程度不同的细胞系,通过细胞划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等实验探究了Notch-1活化对肿瘤细胞群体迁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Notch-1对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骨架重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Notch-1活化通过激活GSK-3β,使胞质内游离的β-catenin被GSK-3β复合物降解而不能入核,E-cadherin表达增加,细胞间连接更为紧密。活化的Notch-1还能激活Rho A/ROCK通路,促进F-actin重组聚合,肌球蛋白产生收缩力。另外,Notch-1活化后细胞与细胞外基底黏附力增强,抑制了细胞的迁移。结论Notch1活化通过增强细胞-细胞间连接与细胞-胞外基质连接两方面共同抑制肿瘤细胞群体迁移,本研究可能为以Notch-1相关信号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迁移 NOTCH1 细胞间连接 活化程度 肿瘤细胞 抗肿瘤药物 收缩力 细胞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睾丸中细胞连接相关蛋白质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付俊 罗艳云 +1 位作者 缪时英 王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连接相关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并分析1~6周龄小鼠睾丸、原代支持细胞以及小鼠精原细胞系GC1 spg、精母细胞系GC2 spg、间质细胞系TM3、支持细胞系TM4等4种生殖相关细胞系中细胞... 目的探讨细胞连接相关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并分析1~6周龄小鼠睾丸、原代支持细胞以及小鼠精原细胞系GC1 spg、精母细胞系GC2 spg、间质细胞系TM3、支持细胞系TM4等4种生殖相关细胞系中细胞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睾丸曲细精管中支持细胞间细胞连接相关膜蛋白连接黏附分子A、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以及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细胞连接相关膜蛋白连接黏附分子C、连接蛋白Nectin-3和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异性。而参与细胞连接的调节蛋白紧密连接蛋白ZO-1、ZO-2、Afadin、β链蛋白和CD2相关蛋白在睾丸的不同发育阶段以及生殖细胞系中表达无差异。结论小鼠睾丸曲细精管中支持细胞间以及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细胞连接相关的膜蛋白多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异性。而参与细胞连接的调节蛋白在睾丸的不同发育阶段中表达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睾屏障 支持细胞间连接 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连接 膜蛋白 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向东 隋延仿 +1 位作者 王文亮 徐力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细胞间连接 CX32 CX43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杜若田 李冬妍 +3 位作者 谢懿 李龙 宋凡 汲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5-435,共1页
目的角膜内皮细胞处于房水渗透压的力学微环境中。在病理情况下房水渗透压会发生改变,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体积变化和迁移是角膜内皮代偿细胞数量减少的主要方式... 目的角膜内皮细胞处于房水渗透压的力学微环境中。在病理情况下房水渗透压会发生改变,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体积变化和迁移是角膜内皮代偿细胞数量减少的主要方式。因此,本工作研究渗透压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细胞间连接以及增殖、迁移的影响,为理解和治疗角膜内皮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高渗、等渗、低渗条件的人角膜内皮细胞培养体系。通过活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和细胞形态;通过共聚焦图像三维重建检测细胞体积;采用CCK-8法评估增殖功能;利用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评估迁移功能;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屏障功能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等渗条件相比:高渗和低渗刺激改变细胞骨架形态;高渗使细胞体积减小,低渗使细胞体积增加;高渗抑制增殖和迁移,低渗抑制增殖、促进迁移;高渗和低渗影响紧密连接蛋白ZO-1在细胞间连接的定位。结论渗透压变化改变角膜内皮细胞的体积和细胞骨架组装,影响细胞增殖功能和迁移功能,并影响屏障功能相关的紧密连接等角膜内皮细胞的重要功能,提示角膜内皮所处环境中渗透压异常改变可能是疾病状态下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间连接 病理情况 增殖功能 迁移功能 屏障功能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prin 1/2通过细胞核形变促进乳腺癌细胞孔隙迁移
10
作者 王梦 刘贻尧 秦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2-392,共1页
目的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时需要通过狭窄(0.1~30μm)的受限空间,如细胞间连接处等。细胞核作为最大和最硬的细胞器是穿越限制空间的关键。Nesprin 1/2是细胞骨架和细胞核的物理纽带,在向细胞核传递机械信号方面至关重要,但其调节肿瘤细胞... 目的癌细胞扩散和转移时需要通过狭窄(0.1~30μm)的受限空间,如细胞间连接处等。细胞核作为最大和最硬的细胞器是穿越限制空间的关键。Nesprin 1/2是细胞骨架和细胞核的物理纽带,在向细胞核传递机械信号方面至关重要,但其调节肿瘤细胞核形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究了Nesrin 1/2在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孔径为3μm的Transwell小室构建体外肿瘤细胞穿孔模型。结合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技术探讨了空间限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敲低Nesprin 1/2显著削弱细胞迁移能力,使细胞核更易变形并导致Lamin A/C表达水平降低。用caspase-6抑制剂Z-VEID-FMK、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或广谱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发现敲低Nesprin 1/2后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导致Lamin A/C降解且会削弱核尾处来自F-actin的推力,使其无法推动核向前。结论敲低Nesprin1/2会降低细胞迁移能力,这可能是由于细胞骨架无法作用于细胞核而导致细胞核定位和细胞迁移缺陷所致。而Lamin A/C蛋白水平的降低进一步说明Nesprin 1/2敲低导致Lamin A/C表达水平降低,使细胞核更容易发生变形,证实了Lamin A/C在调节细胞核变形中的重要性。本研究表明,Nesprin 1/2调控核变形和核细胞骨架,影响细胞孔隙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扩散 肿瘤细胞 乳腺癌细胞 细胞间连接 细胞骨架 细胞迁移 机械信号 蛋白酶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4α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剑美 王娟 +2 位作者 宋春艳 袁宗丽 陈岳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7-95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肠组织中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2%和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BALB/c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以疾病活动指数(DAI)、组...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肠组织中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2%和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BALB/c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以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评价炎症严重程度。分析HNF4α表达水平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及内皮型钙黏蛋白(E-CAD)、连接黏附分子1(JAM-1)和桥粒糖蛋白2(DSC-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处理组小鼠DAI、组织学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肠黏膜中HNF4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HNF4α蛋白表达与DAI及组织学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HNF4αmRNA表达与E-CAD、JAM-1和DSC-2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HNF4α表达水平与实验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密切相关,提示HNF4α低表达可削弱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促进U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4Α 溃疡性结肠炎 屏障功能基因 细胞间连接蛋白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SCs定向分化的内耳毛细胞与支持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翠翠 陈建玲 +6 位作者 唐子华 邱世伟 张翠 李亮 郭维维 杨仕明 王金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9-497,共9页
目的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探究这两种体外诱导分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首先,利用细胞单层贴壁两步诱导法将三株i PS细胞(野生株、MYO7A缺陷株、MYO7A校正株)向内耳祖细胞及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探究i... 目的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探究这两种体外诱导分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首先,利用细胞单层贴壁两步诱导法将三株i PS细胞(野生株、MYO7A缺陷株、MYO7A校正株)向内耳祖细胞及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探究i PSCs定向分化内耳毛细胞的过程中是否有支持细胞的产生;其次,通过细胞免疫化学的方法探究体外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上皮样内耳祖细胞以圆窗膜穿刺的方法移植到白化荣昌猪的内耳中观察分析移植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分化以及在体内形成的联系。结果三株i PS细胞诱导分化为内耳毛细胞的过程中均有一部分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对分化细胞进行E-cadherin、N-cadherin和ZO-1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cadherin、N-cadherin和ZO-1在支持细胞-支持细胞连接和支持细胞-毛细胞连接间都有表达;移植4周后,耳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三株不同来源的移植细胞均有少量细胞成功迁移到了毛细胞受损部位—柯底氏器,并表达毛细胞标志性蛋白MYO7A。移植细胞之间以及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有E-cadherin、N-cadherin和ZO-1的表达。结论 i PSCs诱导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形成钙粘连接和紧密连接。这些研究结果对毛细胞取代法治疗耳聋策略的完善与发展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 细胞 支持细胞 细胞间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9细胞及IL-9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航 金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Th9细胞在EG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文中旨在检测EG患儿结肠黏膜中Th9细胞、IL-9及各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Th9细胞在儿童EG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 目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Th9细胞在EG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文中旨在检测EG患儿结肠黏膜中Th9细胞、IL-9及各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Th9细胞在儿童EG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且诊断为EG的20例患儿为EG组。选取同期以腹痛、腹泻、便血、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诉,排除EG诊断的2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血常规、血清总IgE、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并留取结肠黏膜组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结肠黏膜组织中的Th9细胞,用RT-PCR法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IL-9、PU.1、STAT3、S100A8、S100A9和细胞间连接蛋白(包括Claudin-2、Claudin-3、Occludin、E-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EG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组织中Th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EG组患儿结肠黏膜组织中IL-9、PU.1、STAT3、Claudin-2和S100A8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audin-3、Occludin、E-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G儿童结肠黏膜中Th9细胞增多,IL-9表达增高,可能影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参与了EG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结肠黏膜 TH9细胞 IL-9 细胞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劳诱导小鼠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14
作者 廖阅 马雪 +2 位作者 邓三春 陈苏衡 李玉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4-1820,共7页
目的研究过劳对小鼠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CON)组、过劳2周(W2)组、过劳4周(W4)组。W2组和W4组采用水中站立+束缚实验分别连续造模2周和4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小鼠... 目的研究过劳对小鼠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CON)组、过劳2周(W2)组、过劳4周(W4)组。W2组和W4组采用水中站立+束缚实验分别连续造模2周和4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小鼠腹腔注射Evans蓝染料,检测血管通透性。另6只小鼠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含量,获取动脉组织行切片观察,RT-qPCR法检测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中occludin、claudin-5、ZO-1、JAM-A和黏附连接中V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间连接复合物中claudin-5、ZO-1、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糖萼中Syndecan-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相比,W2和W4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毛发脱落,活动减少。与CON组相比,W4组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与CON组相比,W2和W4组血清IL-1β含量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W2组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膜粗糙不规则,W4组出现内膜断裂现象。与CON组相比,W2组动脉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ZO-1、JAM-A的mRNA表达量增加,W4表达均降低(P<0.05);W2和W4组V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W4组claudin-5、ZO-1、VEcadherin和Syndecan-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过劳随时间的延长可对动脉内皮细胞间连接复合物以及内皮糖萼造成损伤,破坏其屏障功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 内皮屏障功能 内皮细胞间连接复合物 血管内皮糖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纳米振动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研究
15
作者 吴尚犬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5-125,共1页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表型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间充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其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高度相关。研究EMT演化的力学问题以及研发EMT检测的力学手段是近些年来细胞力学、实验力学...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表型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间充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其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高度相关。研究EMT演化的力学问题以及研发EMT检测的力学手段是近些年来细胞力学、实验力学领域内受到普遍关注的前沿交叉方向。本文探究了群体细胞EMT中的纳米振动。基于微悬臂梁检测技术,研究并发现了EMT过程中,群体细胞纳米振动显著增强。其中,EMT后新陈代谢的增强是引起纳米振动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微丝、微管、黏着斑以及细胞间连接这些亚细胞结构的改变也是EMT前后纳米振动差异的来源。进一步地,构建了群体细胞微纳米振动力学模型,模拟复现了上述实验现象,发现了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力激励幅值、细胞刚度、细胞间连接强度等影响纳米振动的主要力学因素。进一步地,引入深度学习对纳米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实现了对EMT分类的高灵敏检测,仅用1s的数据,实现了92.5%的分类准确率。并且发现了神经网络提取了两个特征频段作为重要的分类依据。基于纳米振动实现了EMT逆转类抗癌药物的筛选。研究引入了动态力学特性角度,丰富了细胞EMT前后力学特性的研究广度,促进了对于EMT前后细胞代谢和结构变化的理解。本研究有望促进力学手段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结构 细胞间连接 深度学习 动态力学特性 实验力学 细胞代谢 新陈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力学刺激调控炎症性皮肤疾病的力生物学与力治疗研究
16
作者 贾渊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3-93,共1页
目的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伴随着搔抓、摩擦等动态力学刺激,其会严重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细胞间连接蛋白受损,进而使皮肤屏障失去保护作用而恶化病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力学刺激调控炎症性皮肤病细胞间连接损伤中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及治疗途... 目的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伴随着搔抓、摩擦等动态力学刺激,其会严重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细胞间连接蛋白受损,进而使皮肤屏障失去保护作用而恶化病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力学刺激调控炎症性皮肤病细胞间连接损伤中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及治疗途径。方法以特应性皮炎和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为例,通过体外动态拉伸细胞模型,研究动态拉伸介导的细胞间连接损伤的机制与关键靶点,结靶点干预与生物材料实现了疾病的力学治疗。结果本研究证明黏着斑激酶、桥粒蛋白、Piezo1等参与调控了大应变拉伸下细胞间连接的缺失以及细胞炎症的增强,针对黏着斑激酶与Piezo1的干预可以有效缓励磁机存在下两种疾病的症状。结论动态力学刺激诱导的细胞间连接损伤在炎症性皮肤病进展起重要作用,针对力学信号转导靶点的干预可以有效减缓相关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 细胞间连接 力学生物学 动态力学刺激 黏着斑激酶 搔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家禽肠道健康的因素及防控措施
17
作者 田卫祥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49-50,共2页
1家禽肠道结构和功能从整体上看,家禽肠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是确保肠道健康的基础。肠道具有消化、吸收、代谢、免疫及解毒等功能,而其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是肠道黏膜。肠道黏膜主要包括细胞间连接、黏液层、上皮基底膜和肠上皮细胞等。家... 1家禽肠道结构和功能从整体上看,家禽肠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是确保肠道健康的基础。肠道具有消化、吸收、代谢、免疫及解毒等功能,而其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是肠道黏膜。肠道黏膜主要包括细胞间连接、黏液层、上皮基底膜和肠上皮细胞等。家禽肠道产生的消化酶、脂肪酸和胆汁酸等可以促进养分的消化,也能够杀灭入侵的病原体,可抑制有害菌在肠道上皮定殖,进而保护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健康 肠道黏膜 消化酶 防控措施 肠上皮细胞 细胞间连接 有害菌 黏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毛组织学构造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学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52-58,共7页
驼毛在电镜下观察,鳞片有环状和非环状两种。环状鳞片见于20微米以下的毛纤维,形似舌形和元宝形,表观高分别为28.09±5.21微米及13.41±2.42微米。随着纤维变粗,鳞片越碎小,形颇似鱼鳞或松树皮,表观高19.67±5.82微米,宽24.... 驼毛在电镜下观察,鳞片有环状和非环状两种。环状鳞片见于20微米以下的毛纤维,形似舌形和元宝形,表观高分别为28.09±5.21微米及13.41±2.42微米。随着纤维变粗,鳞片越碎小,形颇似鱼鳞或松树皮,表观高19.67±5.82微米,宽24.08±7.89微米。与羊毛鳞片最显著的差异,鳞片紧围着皮质层,鳞片边缘光滑,棱脊不突出,故不易毡合,粗毛有覆盖不全及沉积不整齐的特征。皮质细胞细长,细胞间连接紧密。髓质较发达,30微米以下的毛,无髓毛只占41.7%,点状髓占51.35%,30微米以上的毛,基本上都是有髓毛。驼绒径比较山羊绒小。成年驼被毛的密度每平方厘米平均为3045.5根,其中绒毛占80%左右。绒毛直径平均为15.97±3.18微米,伸直长度平均8.53±2.19厘米,净毛率平均为74.39±5.78%。驼毛分梳后,驼绒可作为毛纺工业精纺原料,但尚存在匀度不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长度 有髓毛 皮质层 净毛率 皮质细胞 毛纺工业 无髓毛 细胞间连接 毛纤维 分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体外可破坏脐静脉内皮屏障功能:基于下调ZO-1、occludin和VE-cadherin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娇 李心竹 +2 位作者 殷琳莹 陈婷 侯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3,共7页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破坏内皮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培养形成屏障后,使用感染复数(MOI)100的P. gingivals感染细胞,对照组为未感染P. gingivals的HUVECs;通过跨膜电阻...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破坏内皮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培养形成屏障后,使用感染复数(MOI)100的P. gingivals感染细胞,对照组为未感染P. gingivals的HUVECs;通过跨膜电阻值(TEER),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实验和细菌易位实验来评估内皮屏障功能;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 gingivals对构成内皮屏障结构的主要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ZO-1),occludin和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 HUVECs在接种培养后第5天,其跨膜电阻值趋于稳定,体外内皮屏障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感染P. gingivals后0.5 h,内皮屏障功能即会发生改变,并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屏障功能障碍更加显著,主要表现为:跨膜电阻值下降、40 000/70 000 FITC-Dextran通透性上升以及易位细菌的数量增加;MTT结果显示P. gingivals对HUVECs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P>0.05);除此之外,与对照组相比,HUVECs感染P. gingivals后24和48 h后,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被感染的HUVECs中ZO-1,occludin和V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出现明显的下调表达(P<0.05)。结论 P.gingivalis可以通过下调细胞间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VE-cadherin的表达破坏内皮屏障,导致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屏障 细胞间连接蛋白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屏障损伤引起的微血管渗漏及中医固摄理论和方药的机理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博通 李泉 韩晶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79-1692,共14页
微血管屏障损伤和微血管渗漏,及其引起的微血管周围水肿和血容量降低,常发生在多种重大疾病过程中,增加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脓毒症、休克等的病死率,增加医疗成本。一般认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组织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微血管屏障损伤和微血管渗漏,及其引起的微血管周围水肿和血容量降低,常发生在多种重大疾病过程中,增加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脓毒症、休克等的病死率,增加医疗成本。一般认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组织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渗透压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是引发微血管渗漏和水肿的主要因素,因此,增加血管内胶体或晶体渗透压的血浆白蛋白、羟基淀粉、甘露醇,以及减少血管内流体压的利尿剂被用于微血管渗漏和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屏障 微血管渗漏 胞膜小窝 细胞间连接 基底膜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