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硒肥对圆叶决明生长、酶活性及其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翁伯琦 黄东风 +3 位作者 熊德中 应朝阳 黄毅斌 罗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810-2817,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其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 0 .5~ 2 mg Se/ kg土不同用量的硒肥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株高、分枝...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其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 0 .5~ 2 mg Se/ kg土不同用量的硒肥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株高、分枝数和植株干重 ,比不施硒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 11.71%~ 18.97%、0 .5 5 %~ 2 2 .6 1%和 5 2 .9%~ 14 4 .9% ;植株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 ,不施硒 (CK)处理的植株含硒量仅为 0 .0 2 5 mg/ kg,当施硒肥量为 2 mg Se/ kg土 (S2 )时 ,植株的硒含量达到0 .2 2 2 mg/ kg,比对照增加了 7.88倍 ;施硒量为 1mg Se/ kg土 (S1)处理圆叶决明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 ,比对照提高2 81.5 % ,比施 2 m g Se/ kg土的增加了 2 0 6 .1% ;根瘤固氮酶活性以施用 2 mg Se/ kg土的处理为最大 ,比对照增加了 4 9.4 1%。植株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 :施不同用量硒肥处理均能比对照处理增加植株叶绿体的数量 ,其中以1.5 mg Se/ kg土的施用量处理效果最好 ,而 1.5 m g Se/ kg土和 2 mg Se/ kg土处理对提高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和片层密度效果较佳 ,但对稳定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效果则不明显 ;而施用 1.5 m g Se/ kg土和 1mg Se/ kg土处理则显示了减少线粒体的数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生长 酶活性 细胞超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赛龙柚’种子不同发育期高温耐性研究
2
作者 安雪姣 杨兰 +1 位作者 文彬 陈利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971,共11页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植物种子不可避免地置身于高温胁迫环境之中。为探究种子高温耐性的生理基础,该文以中间型种子‘曼赛龙柚’(Citrus maxima‘Mansailong’)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高温处理,并同步检测各个发育...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植物种子不可避免地置身于高温胁迫环境之中。为探究种子高温耐性的生理基础,该文以中间型种子‘曼赛龙柚’(Citrus maxima‘Mansailong’)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高温处理,并同步检测各个发育时期种子的形态变化、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花后23周到49周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明显降低,鲜重显著增加,干重与鲜重的百分比也有明显的提高,这些指标均是在花后31周前后快速变化,到花后41周趋于稳定。(2)种子在花后29周获得完全的成苗能力和初步的高温耐性,此后高温耐性逐渐增加,并在花后37~49周之间快速提高。与种子高温耐性的变化相似,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在花后23~49周均呈连续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这两者的积累与种子的高温耐性呈显著正相关。(3)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随着种子的发育,线粒体逐渐减少,胚轴细胞体积逐渐变小,细胞中脂质体逐渐增多并且排列趋于规则,同时液泡由小变大且后期的液泡中充斥着黑色絮状物。综上所述,‘曼赛龙柚’种子在花后41周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明显的成熟脱水过程;其高温耐性是在发育过程中获得并逐渐提高,直到种子发育的后期;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的增加及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对种子高温耐性的发育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中间型种子 细胞超显微结构 可溶性蛋白 热稳定蛋白 种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离自皱边石杉茎尖共生藻类的鉴定及培养
3
作者 张慧 马英姿 +1 位作者 杨波华 宋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169,共4页
湖南产皱边石杉茎尖经过表面消毒和内生菌灭菌后,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结果分离培养出一种与其共生的藻类,经超显微结构鉴定为椭圆小球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聚积成团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细胞长7~12μm,宽4... 湖南产皱边石杉茎尖经过表面消毒和内生菌灭菌后,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结果分离培养出一种与其共生的藻类,经超显微结构鉴定为椭圆小球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聚积成团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细胞长7~12μm,宽4.5~8.0μm,椭圆小球藻的胞外多糖层明显分为两层,无性生殖时,原生质体直接分裂成4个似亲孢子,从母体中破壁而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核,色素体呈片状,占细胞较大部分;藻体内含叶绿素a 0.134 mg/g,叶绿素b 0.047 mg/g,类胡萝卜素0.057 mg/g,叶绿素a/b为2.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边石杉 椭圆小球藻 细胞超显微结构 共生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