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细胞融合开发F1水稻的母本品种
1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16-16,共1页
三井东压化学综合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所小组负责人藤村达人等的研究组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开发出作为杂交(F<sub>1</sub>)水稻的母本品种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生物母体一号”(biomother一号) (暂称)。 以前是通过反复... 三井东压化学综合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所小组负责人藤村达人等的研究组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开发出作为杂交(F<sub>1</sub>)水稻的母本品种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生物母体一号”(biomother一号) (暂称)。 以前是通过反复杂交技术开发F<sub>1</sub>水稻的母本品种——雄性不育品种。使用细胞融合技术开发F<sub>1</sub>水稻母本品种这大概是世界首创。藤村等于4月1~2日在茨城县召开的日本育种学会上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以前培育雄性不育品种需要3~7年,现在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育种,比反复杂交时间短,约需1年。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可以使很多品种雄性不育化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技术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 母本品种 技术开发 生命科学研究 复杂交 化学综合 杂种优势 研究成果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转斑叶籼型水稻不育系高光A的创制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红林 程建峰 +4 位作者 刘跃清 钟晓英 张瑞祥 刘海平 张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7-594,共8页
以籼型保持系D57B为起始材料,利用3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发突变,获得6叶前整株叶片全白而后叶脉白化其他部分转绿的突变体,经1次杂交和6次回交选育出一个携带白化转斑型叶色标记的籼型三系不育系高光A。该不育系白化转斑型叶... 以籼型保持系D57B为起始材料,利用3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发突变,获得6叶前整株叶片全白而后叶脉白化其他部分转绿的突变体,经1次杂交和6次回交选育出一个携带白化转斑型叶色标记的籼型三系不育系高光A。该不育系白化转斑型叶色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1~6叶白化,6叶后呈白化斑叶,幼穗白化带绿;播始历期65d左右,属早籼早熟类型。与D57B相比,高光A植株稍矮且剑叶变长,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杂种结实率和获得饱满的杂交种子,但种子萌发稍慢,其他农艺性状与D57B相仿。高光A具有高柱头外露率、强柱头生活力、长花时、小颖花张角、低闭颖率、对赤霉素敏感和强配合力等优良异交特性,杂种优势明显。高光A与杂交稻混播时,其幼苗竞争力弱。最后对高光A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 白化转斑型叶色标记 杂种纯度 生物学特性 农艺性状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