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汤述翥 张亚东 +3 位作者 孙红芹 叶全宝 陈秀花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利用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真系秋光 A,研究 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稻 16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1)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 4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在抽穗期、千粒重 2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正效应 ,单株... 利用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真系秋光 A,研究 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稻 16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1)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 4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在抽穗期、千粒重 2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正效应 ,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及 8个品质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 ,不育细胞质效应与相对效应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2 )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大小与细胞质的可恢复性有关 ,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较好 ,细胞质效应较小 ,WA型细胞质最难恢复 ,细胞质效应最大 ;(3)品种间组合和亚种间组合的不育细胞质效应无显著差异 ,但杂种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大小与恢复系恢复力的强弱有关 ;(4 )某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大小和有无决定于该性状与育性性状的密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不育 同核异质 雄性不育 细胞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汤述翥 李国生 +4 位作者 程祝宽 陈宗祥 潘学彪 顾铭洪 刘荣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籼稻不育系较粳...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籼稻不育系较粳稻不育系易恢复.(2)不同广亲和品种的恢复能力有较大差异:培矮64、培C311、轮回422、CPSLO-17等4个品种对以上3种不育细胞质能正常恢复,Paddy、E164能恢复BT型、HL型不育细胞质;Aus373对WA型、HL型细胞质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Ketan Nangka对以上3种不育细胞质具有保持能力,鉴12、Pecos、Pelde、Calotoc、02428、lemont、Dular、真系秋光等8个品种对不同不育细胞质或保持或部分保持.(3)不同年份间广亲和品种恢复力的表达存在差异.比较而言,轮回422、Lemont、Dular和 Ketan Nangka对BT型、WA型南梗11A的恢复力或保持力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 品种 恢复力 细胞质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占景 沈银柱 +6 位作者 刘植义 何聪芬 柏峰 马闻师 姚鸿 王京兆 王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0个单引物和一组双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不育 保持 RAPD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Ae.crassa)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在中国不同光温条件地点的雄性育性变异 被引量:19
4
作者 何蓓如 孟荣华 +6 位作者 宋喜悦 胡银刚 马翎建 奚亚军 徐浩 刘曙东 杨存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16,共7页
5个普通小麦品系的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 7个核代换系在中国昆明、元谋、杨陵、互助、依安 5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而下降 ,6X种... 5个普通小麦品系的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 7个核代换系在中国昆明、元谋、杨陵、互助、依安 5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而下降 ,6X种细胞质核代换系在日长≥ 1 4.2 8h开始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4X种细胞质核代换系在日长≥ 1 5.38h开始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该细胞质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在日长因子主控下 ,对温度变化也表现一定敏感性。粗厚山羊草细胞质背景下不同核基因型对光、温条件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核质互作效应是这种敏感性的遗传方式 ;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存在差异 ,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高于 4X种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厚山羊草 细胞质 普通小麦 核代换 中国 光温条件 雄性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和花粉败育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侯爱斌 柳青山 +3 位作者 李团银 崔贵梅 侯旭东 袁爱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
关键词 玉米 花粉败 细胞质不育 小种 CMS 小斑病 雄性不育 观察 首次发现 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润森 陈志伟 +5 位作者 林荔辉 毛大梅 吴建梅 官华忠 周元昌 李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T55A不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apus 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ICMS的选育 被引量:43
7
作者 傅寿仲 戚存扣 唐继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5-309,共5页
本研究选用“陆奥”油菜为母本,“五十铃”油菜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以父本连续回交,育成了新的质核互作结构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 MICMS。该不育系花器官形态和花药解剖结构的变异现象与已知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似。通过不同... 本研究选用“陆奥”油菜为母本,“五十铃”油菜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以父本连续回交,育成了新的质核互作结构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 MICMS。该不育系花器官形态和花药解剖结构的变异现象与已知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似。通过不同品种测交,已鉴定出对 MICMS 具有较好恢、保能力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细胞质 雄性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罗红兵 黄璜 +1 位作者 朱卫平 戴林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为探明玉米GDS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用光镜对新育成的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BG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DS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的时间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就表现出败育的特征,不... 为探明玉米GDS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用光镜对新育成的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BG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DS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的时间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就表现出败育的特征,不能通过减数分裂.败育成2种形式:1)绒毡层异常膨大,小孢子母细胞浓缩解体;2)绒毡层液泡化程度低,小孢子母细胞早期开始浓缩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小孢子 GDS细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宏 王继华 王同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学的角度 ,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株旗叶表达的相关蛋白产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对旗叶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发现 4个品系有相近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没有相应穗中差异蛋白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性恢复 叶片 双向电泳 近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庆军 张福耀 +4 位作者 李团银 柳青山 杜志宏 平俊爱 侯爱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5,共8页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源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抗丝黑穗病 抗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mRNA差异显示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昀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MRNA差异显示 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分析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平 丛玲 +4 位作者 王春语 朱振兴 A Ashok Kumar 张丽霞 陆晓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7,共6页
线粒体基因组易位是导致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性状产生的重要遗传机制。比较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寻找易位区为克隆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以高粱A1型细胞... 线粒体基因组易位是导致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性状产生的重要遗传机制。比较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寻找易位区为克隆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以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x623A和其保持系Tx623B为试验材料,采用二代Illumina Hiseq结合三代PacBio测序技术,对2个样品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比较和分析不育系和保持系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差异。高粱Tx623A和Tx623B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49 727 bp和452 772 bp,预测编码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s)分别为147和145个,且两基因组特有基因分别为8个和6个。两线粒体基因组共线性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一个57 kb的基因组片段易位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区域,该易位区可能与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Tx623A和Tx623B线粒体基因组中易位区为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克隆提供了基因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不育 保持 线粒体基因组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云国 张昭伟 +2 位作者 王晓玲 解海岩 王学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超微结构观察 小孢子发生 哈克尼西棉 小孢子败 光学显微镜 小孢子母细胞 不育机理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异源细胞质1B/1R、非1B/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利仙 张改生 +1 位作者 孙世孟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291-2295,共5页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Aegilops kotschyi 、易变山羊草 Ae.variabilis 、偏凸山羊草 Ae.ventricosa 和二角山羊草 Ae.bicornis 异源细胞质的粘、易、偏和二角型 1B/ 1R、非 1B/ 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一些优良小麦品种 系 为...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Aegilops kotschyi 、易变山羊草 Ae.variabilis 、偏凸山羊草 Ae.ventricosa 和二角山羊草 Ae.bicornis 异源细胞质的粘、易、偏和二角型 1B/ 1R、非 1B/ 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一些优良小麦品种 系 为父本进行杂交 ,就 4类异源细胞质 1B/ 1R、非 1B/ 1R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 1 4类异质 1B/ 1R、非 1B/ 1R型杂种自交结实率均低于相应普质杂种 ,说明由于核质不协调 ,4类异源细胞质对不育系育性恢复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 ; 2 非 1B/ 1R型杂种自交结实率明显高于 1B/ 1R型杂种 ,并达极显著差异 ,说明恢复性除受异源细胞质影响外 ,还与核内染色体核型密切相关 ; 3 非 1B/ 1R型杂种恢复度均在 6 5 %以上 ,大于 80 %的组合占 6 0 %以上 ,且变异范围较小 ,有望进一步研究利用 ; 4 1B/ 1R型杂种恢复度不高且变异较大 ,与1B· 1B/ 1R杂合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 ;而非 1B/ 1R型杂种由于不含 1B· 1B/ 1R杂合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相对稳定 ,易恢复且恢复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细胞质 小麦 雄性不育 性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_7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利民 柯桂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04-2410,共7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RC97-1为不育源,采用种间杂交,将RC97-1的不育性导入大白菜,再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和严格经济性状选择育成新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RC7表现为:蜜腺正常,雌蕊功能健全,能吸引蜜蜂等昆虫正常采蜜传... 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RC97-1为不育源,采用种间杂交,将RC97-1的不育性导入大白菜,再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和严格经济性状选择育成新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RC7表现为:蜜腺正常,雌蕊功能健全,能吸引蜜蜂等昆虫正常采蜜传粉;在不同的生态区和播期条件下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且自然结实性良好,配合力高;高抗霜霉病,抗病毒病和黑斑病;生长整齐,叶色正常,生育期85 d,株高58.6 cm,株幅45.3 cm,叶球纵径和横径分别为48.5和16.3 cm,球形指数2.98,单球质量3.6 kg左右.RC7的一代杂种金秋70和金秋90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稳产.因此,RC7是优良的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萝卜细胞质 雄性不育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线粒体DNA片段转化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宝存 葛荣朝 +1 位作者 沈银柱 黄占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其不育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利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75 3369B线粒体的基因文库,选取其中所载外源片段较大的重组子转化T型不育系小麦75 3369A,结果重组子ME252和ME317的转...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其不育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利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75 3369B线粒体的基因文库,选取其中所载外源片段较大的重组子转化T型不育系小麦75 3369A,结果重组子ME252和ME317的转化后代变成可育,表明线粒体的部分片段可以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小麦 不育 果重 外源 花粉管通道法 重组子 植物界 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酶活性及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翎健 司美茹 +4 位作者 宋喜悦 胡银刚 奚亚军 何蓓如 刘曙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对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在花药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研究表明 ,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 SOD、CAT的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差异很小 ,呈下降趋势 ,二核期以后核代换系 ... 对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在花药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研究表明 ,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 SOD、CAT的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差异很小 ,呈下降趋势 ,二核期以后核代换系 SOD、CAT的酶活性急剧下降 ,到三核期均显著低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 ;核代换系表现不同程度的雄性不育 ,其育性普遍低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 ,核代换系的育性与其 SOD、CAT的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是二核期至三核期 ;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是异质系核质关系不协调、酶代谢失调 ,导致 SOD和 CAT活性下降、活性氧积累、膜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山羊草细胞质 小麦 核代换 酶活性 花粉败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紫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植株体内物质代谢的差异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明 白明义 魏毓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探明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机理,采用同核异质两种紫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物质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在花蕾发育过程中未发生物质亏损,相反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高于保持系,可见物质代谢与... 为探明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机理,采用同核异质两种紫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物质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在花蕾发育过程中未发生物质亏损,相反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高于保持系,可见物质代谢与紫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雄蕊败育的关系并不密切,物质代谢只是雄蕊发育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生化反应。Ogura萝卜胞质不育系和改良不育系物质代谢存在一定差别,苗期Ogura萝卜不育系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改良不育系和保持系,分别比改良不育系高49%。比保持系高28%,有可能是它生长势旺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薹 细胞质不育 物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薹乳白色花突变体的遗传规律研究及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德双 李佩荣 +7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辛晓云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3,I0002,共6页
以乳白色花的超级80天菜心和黄花的坡头70天油青菜心为材料,获得P_1、P_2、F_1、F_2、BC_1和BC_1′6世代材料,研究菜薹乳白色花的遗传规律,并测定2种花色菜薹的VC、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同时,以大白菜瓣化型细... 以乳白色花的超级80天菜心和黄花的坡头70天油青菜心为材料,获得P_1、P_2、F_1、F_2、BC_1和BC_1′6世代材料,研究菜薹乳白色花的遗传规律,并测定2种花色菜薹的VC、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同时,以大白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与菜薹杂交,开展菜薹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转育研究。结果表明,菜薹黄花对乳白色花为显性,乳白色花由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在F_2中发现了1株同时具有黄花和乳白色花分枝花序、同花序2种颜色花朵以及同花朵2种颜色花瓣的嵌合体。超级80天菜心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坡头70天油青菜心,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坡头70天油青菜心,水分、VC含量与坡头70天油青菜心差异不显著。菜薹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18NBCC的花瓣为复花瓣,花药和花丝严重退化,变成瓣化状花瓣,但蜜腺正常,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乳白色花 瓣化型细胞质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制种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平 胡正元 +5 位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文雁成 赵磊 赵志芳 刘建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种 甘蓝型油菜 制种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 细胞核雄性不育 隐性核不育 显性核不育 经济效益 人工去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