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酶A蛋白、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汪盈 杨祖钦 +1 位作者 孙忠敏 黄玉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蛋白(SAA)、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并疑为感染的80例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35例,非败血症感染组45例;另设对照组20例。检测各组入院时,以及败...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蛋白(SAA)、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并疑为感染的80例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35例,非败血症感染组45例;另设对照组20例。检测各组入院时,以及败血症组在治疗1周后的SAA、CD64水平,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SAA、CD64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CD64、SA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CD64水平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CD64及SA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CD64≥2 943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SAA≥5.3 mg/L、CRP≥8 mg/L为阳性标准,CD64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3%、90.00%均较SAA及CRP高。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血清淀粉酶A 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 CD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单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梁洁 刘琼琼 +6 位作者 张慧林 林红 唐奇 刘玉 苏亦平 冯振卿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BxPC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制备单抗。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BxPC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制备单抗。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单抗的免疫学特性。结果:通过细胞的融合与筛选,获得了持续分泌抗Trop2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抗体可以识别细胞表面的Trop2膜蛋白,也可用于免疫组化识别人肿瘤组织中的Trop2蛋白,同时该抗体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单抗具有作为Trop2阳性表达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在宫颈病变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龙腾飞 闫芸芳 +2 位作者 彭广兰 叶伟 周家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Trop-2)在人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运用RT-PCR法检测6例正常宫颈组织、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或CINⅡ组织、6例CINⅢ组织和6例宫颈癌组织中Trop-2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Tr... 目的观察并探讨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Trop-2)在人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运用RT-PCR法检测6例正常宫颈组织、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或CINⅡ组织、6例CINⅢ组织和6例宫颈癌组织中Trop-2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蛋白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Ⅰ或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及2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rop-2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或CINⅡ组织、CINⅢ组织及宫颈癌组织均有表达,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表达量呈增加趋势;免疫组化法显示Trop-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或极低表达,在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且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也依次升高。结论 Trop-2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量和强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反映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成为宫颈疾病筛查及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 宫颈疾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免疫删减法制备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紫芬 何淑雅 +1 位作者 朱炳阳 廖端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P)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建立一个免疫删减法制备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mAb)的动物免疫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经CHO细胞免疫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CP诱导免疫耐受,选择血清抗体效价最低的一组小鼠按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P)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建立一个免疫删减法制备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mAb)的动物免疫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经CHO细胞免疫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CP诱导免疫耐受,选择血清抗体效价最低的一组小鼠按常规方式腹腔注射CHO-TM5细胞进行免疫。ELISA测定各小鼠血清中CHO抗体及CHO-TM5抗体效价,检测血清抗体对CHO细胞与CHO-TM5细胞结合反应的差异性。结果: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CP后,各剂量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作用。CP100mg/kg组与CP125mg/kg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较低,接近阴性对照组。ELISA检测显示CP100mg/kg组血清抗体与CHO-TM5细胞呈阳性结合反应,不与CHO细胞结合;而CP0mg/kg组血清抗体与CHO细胞与CHO-TM5细胞的结合反应均呈阳性。结论:CP100mg/kg具有良好诱导小鼠对CHO和CHO-TM5细胞的共同抗原表位产生免疫耐受,相对增强对CHO-TM5细胞目的抗原hTM的免疫应答的作用,为免疫删减法制备细胞表面抗原mAb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免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环磷酰胺 细胞表面抗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剑利 王一理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1,282,共4页
目的 构建并筛选小鼠抗人静息 /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方法 以人静息 /活化T淋巴细胞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 ,RT -PCR扩增VH 和VK 基因 ,拼接为ScFv ,插入噬菌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构建了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以... 目的 构建并筛选小鼠抗人静息 /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方法 以人静息 /活化T淋巴细胞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 ,RT -PCR扩增VH 和VK 基因 ,拼接为ScFv ,插入噬菌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构建了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以人T淋巴细胞为靶抗原 ,对该库进行了 3轮淘洗 ,ELISA方法鉴定噬菌体抗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最大实际库容量为 1 .75× 1 0 6的小鼠抗人静息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ScFv抗体库和小鼠抗人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噬菌体展示ScFv抗体库。结论 所构建的抗体库可进一步用于对T淋巴细胞表面蛋白抗原的差异显示分析及构建基因工程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抗体库 噬菌体展示 单链Fv抗体 T淋巴细胞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中华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琼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5-461,共7页
以草鱼脑组织、中华鳖脑组织和胸腺细胞为抗原制备兔抗草鱼脑血清 (RACBS)、兔抗中华鳖脑血清 (RATBS)和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 (RATTS)。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和不同组织对RATBS、RATT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 :中华鳖胸腺细胞和脑组织均... 以草鱼脑组织、中华鳖脑组织和胸腺细胞为抗原制备兔抗草鱼脑血清 (RACBS)、兔抗中华鳖脑血清 (RATBS)和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 (RATTS)。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和不同组织对RATBS、RATT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 :中华鳖胸腺细胞和脑组织均存在Thy1抗原(亦称脑组织抗原或胸腺 -脑组织T细胞抗原 ) ;草鱼脑组织缺乏Thy1抗原。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显示 :Thy1抗原阳性反应物沉淀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外周一部分淋巴细胞表面。进一步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交叉反应提示中华鳖淋巴细胞膜上含有与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类似结构的物质。本文讨论了Thy1抗原、CD抗原的出现及其意义 ,探讨了淋巴细胞异质性及RATBS、RATTS的特异性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中华鳖 Thy1抗原 细胞分化抗原 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发育 水生动物 比较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识别出一种与马立克病肿瘤细胞相关的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从经马立克病病毒(MDV)诱发的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14B367。在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反应中,单抗14B367对MSB-1细胞及MDV诱发的另二株肿瘤细胞系... 从经马立克病病毒(MDV)诱发的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14B367。在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反应中,单抗14B367对MSB-1细胞及MDV诱发的另二株肿瘤细胞系RP4和RP1细胞表现明显的阳性反应,但与鸡白血病病毒及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系RP9和RP13,以及SPF鸡的脾、胸腺、腔上囊细胞仅产生微弱的交叉反应。免疫转印试验和免疫沉淀反应表明,单抗14B367可从MSB-1及RP1细胞中识别出大小分别为90、105-110、140-145Kd3条蛋白带,从RP4细胞中识别出大小为70、85、130,135Kd3条带,它们是糖蛋白或其前体。但RP9、RP13细胞及脾、胸腺细胞、纤血球、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MDV感染CEF均呈阴性反应。然而,单抗14B367也能从72和10×7品系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识别出一条大小为130-135Kd或140-145Kd的条带,表明由单抗14B367识别的与MDV转化细胞上相关的蛋白质是一种与MDV无关但存在于某些亚群正常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抗原。对该抗原特性的比较表明,这是一种不同于其它已报道的淋巴细胞表面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肿瘤 细胞表面抗原 单克隆抗体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表面抗原的样品制备方法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向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样品制备方法对贴壁培养细胞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应用EDTA、胰酶、细胞刮、联用EDTA及细胞刮制备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面HLA-DR及ICAM-1的表达和细胞数。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样品制备方法对贴壁培养细胞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应用EDTA、胰酶、细胞刮、联用EDTA及细胞刮制备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面HLA-DR及ICAM-1的表达和细胞数。结果:单用EDTA或细胞刮制备的细胞悬液中细胞产量低,胰酶或联用EDTA及细胞刮制备的细胞悬液中细胞产量高(F=263.63,P<0.001)。胰酶组细胞表面HLA-DR和ICAM-1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以HLA-DR抗原下降比例较多(HLA-DR:F=3.77,P=0.022;CD54:F=10.33,P<0.001)。EDTA组、细胞刮组、EDTA联合细胞刮组间HLA-DR和ICAM-1的荧光强度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TA联合细胞刮法是贴壁培养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样品制备 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来源干细胞表面抗原-1阳性与阴性细胞体外培养成肌特性的比较
9
作者 车晓霞 赵彤 +1 位作者 朱玲玲 郭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9-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表面抗原-1(Sca-1)在成肌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从C57BL/6小鼠骨骼肌中分离Sca-1+与Sca-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2种细胞的增殖曲线,Westernblot测定2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 目的探讨干细胞表面抗原-1(Sca-1)在成肌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从C57BL/6小鼠骨骼肌中分离Sca-1+与Sca-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2种细胞的增殖曲线,Westernblot测定2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ca-1、MyoD、成肌素(Myog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前3 d,Sca-1+与Sca-1-细胞增殖曲线没有明显差别;3 d后,Sca-1-细胞增殖比Sca-1+细胞明显加速。同时,2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ca-1均没有明显表达,而Sca-1+细胞的成肌调节因子表达比Sca-1-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Sca-1的表达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时段性,与成肌细胞细胞周期的起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抗原-1 肌肉干细胞 成肌调节因子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白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梁文杰 谢肇 +5 位作者 吴雪晖 许建中 郭书权 罗飞 何清义 戴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DOC)后在干扰素-γ(IFN-γ)刺激下对猪白细胞表面抗原(SLA)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诱导、成骨诱导的...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DOC)后在干扰素-γ(IFN-γ)刺激下对猪白细胞表面抗原(SLA)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诱导、成骨诱导的MSC、MSC+IFN-γ、DOC+IFN-γ的SLA分子的表达,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外源凝集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MSC+IFN-γ组和DOC+IFN-γ组SLA-I表达上调(P<0.05),SLA-Ⅱ表达明显上调(P<0.01)。MSC成骨分化后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在体外实验中,DOC后的MS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细胞表面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病变的血清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变化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建峰 金月波 +2 位作者 何菁 安媛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0-914,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可继发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s),往往以肺间质和肺泡腔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结局...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可继发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s),往往以肺间质和肺泡腔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结局为呼吸衰竭。常见的与ILDS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文献报道,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一人n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rebsvondenLungen-6,KL-6)与上述疾病所致的ILDS关系密切。KL-6在正常肺组织的II型肺泡细胞表达,当发生ILDS时,II型肺泡细胞再生,KL-6明显升高,不仅出现于ILDS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1],同时也存在于血清中[2]。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ILDS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KL-6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病变 血清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与正常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翔 许雪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与正常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TAO和正常人的眼眶前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49d,HLA-DR进行检测。结果:TAO和正常人眼眶前脂肪...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与正常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TAO和正常人的眼眶前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49d,HLA-DR进行检测。结果:TAO和正常人眼眶前脂肪细胞均表达CD29,CD44和CD49d,TAO患者较正常人表达HLA-DR明显增强(P<0.05)。结论:TAO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眶前脂肪细胞均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TAO的眼眶前脂肪细胞可能参与了TAO的眶内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 前脂肪细胞 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贺成光 朱筛成 陈大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1,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krebs yon denlungen-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krebs yon denlungen-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这些蛋白的表达与肺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SD新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持续暴露在80%~85%氧中构建BPD模型,对照组始终暴露在空气中。每组在7 d,14 d,21 d时(简称为7 d模型组、14 d模型组、21 d模型组)随机选出8只新生鼠处死,留取5 m L血清。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分析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ROC),肺泡平均截距(mean linear intercept,MLI)。TUNEL染色检测各组肺组织中的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新生鼠的血清中TGF-β1、CC16、K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中TGF-β1、CC16、KL-6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肺组织中TGF-β1、CC16、KL-6的表达与肺组织细胞凋亡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随暴露氧时间的延长BPD损伤加剧,RAC、血清中CC16的水平以及肺组织中CC16的表达明显减少,MLI、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GF-β1、KL-6的水平,肺组织中TGF-β1、KL-6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新生鼠肺组织中TGF-β1、KL-6的表达与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77、0.970,均P=0.000),CC16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现负相关(r=-0.982,P=0.000)。结论肺组织中TGF-β1、CC16、KL-6的表达与BPD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定量荧光微球作对照的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分子数的测定
14
作者 张双喜 孙启鸿 +3 位作者 陈勇 孙瑛勋 于鸣 沈倍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定性、定位和定量地确定细胞表达的各种重要分子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细胞功能的前提,其中以确定特定分子在细胞膜表面的绝对数目较为困难。
关键词 流式细胞 定量荧光微球 细胞表面抗原分子 CD19细胞 CD2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人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重组表达和纯化
15
作者 常卿 俞敏达 李文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人源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分子克隆引物设计,将CD20的胞外区以重复串联的方式克隆到pET28a载体上,两者之间通过Linker连接区(-GSSGGSSG-)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i2... 人源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分子克隆引物设计,将CD20的胞外区以重复串联的方式克隆到pET28a载体上,两者之间通过Linker连接区(-GSSGGSSG-)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i20。测序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重组表达,优化表达条件为当菌液OD_(600)为0.6~0.8时,以IPTG终浓度1 mmol/L,37℃诱导5 h。表达产物带有C端6个组氨酸的亲和标签,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包涵体洗涤条件优化,变性条件下的镍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复性条件的摸索和优化,最终获得纯度大于95%的可溶CD20胞外区同源二聚体Bi20,建立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规模化量产CD20胞外区多肽的方法。经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证实纯化复性后CD20胞外区多肽Bi2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治疗 重组表达 连接区 包涵体变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及其表面抗原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特征的研究
16
作者 李萌 王旭 +3 位作者 闫喜惠 郑亮亮 宋玉国 包学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92-2097,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变化规律,研究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强度和血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特征,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各亚型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变化规律,研究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强度和血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特征,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标志物(HLA-DR、CD64、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与40例健康对照组(HV组)比较,进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流式荧光微球技术检测血浆5种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α和IFN-γ)含量;线性相关分析确定RA患者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及其表面标志物MFI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对RA患者进行疾病活动度28(DAS28)评分,研究其与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血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多(P<0.01)。RA组单核细胞各亚型HLA-DR表达(MFI)均明显高于HV组(P<0.05或P<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明显高于HV组(P<0.01或P<0.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CD11b表达(MFI)明显高于HV组(P<0.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与IL-6、TNF-α和IFN-γ含量呈正相关(P<0.01);中间型单核细胞HLA-DR表达(MFI)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与IL-2和IL-10含量呈正相关(P<0.05)。RA组DAS28评分与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P<0.001);DAS28评分与血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间型单核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的特征性表达与RA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分泌相关细胞因子触发相关炎症。单核细胞亚型检测可成为RA新的实验诊断指标;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及血浆IL-6和TNF-α有助于指导RA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亚型 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制备及其体外耗竭状态研究
17
作者 刘秀盈 李昕展 +3 位作者 朱晶晶 刘静静 冯义超 王建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50-1759,共10页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于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序列构建二代CAR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颗粒包装。采用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OKT-3/IL-2活化后转导CAR病毒载体颗粒制备Trop2 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YC标签评估CAR表达率。原代T细胞(primary T cell,P-T)组仅接受相同条件的培养基处理。体外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及人肺癌细胞(A549)3种典型的实体肿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验证Trop2抗原表达,将CAR-T组、P-T组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通过荧光素酶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例时的杀伤效率。构建体外耗竭CAR-T模型,利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监测CAR-T长期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CBA法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qPCR验证耗竭相关差异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标签蛋白MYC显示的CAR阳性率为55.42%,体外实验显示,与P-T组相比,其对Trop2高表达肿瘤细胞(MDA-MB-453、SKOV3)具有抗原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杀伤效应(P<0.001)。通过体外重复肿瘤刺激建立的CAR-T细胞耗竭模型分析表明,耗竭状态的Trop2 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降低,而P-T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与原始状态相比,耗竭状态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TIM-3表达上调(P<0.001),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减弱,转录组分析揭示耗竭细胞出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应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呈现下调趋势,而凋亡相关通路呈现激活状态,RT-qPCR分析进一步表明IL3、IL5、IL13等免疫调节基因亦异常表达(P<0.05)。结论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在体外重复抗原刺激诱导的耗竭进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下降以及效应功能减弱、耗竭相关分子表达上调等典型耗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耗竭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18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酯对猪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研究
19
作者 郭雨楠 王恩慈 +5 位作者 张溪园 张旭日 王建民 汪洋 刘岩琪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佛波酯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研究佛波酯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20、30 nmol/L的佛波酯能极显著促进猪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表达(P<0.01)。与对照相比,佛波酯在0.5、6 h可明显增加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P<0.01);在0.5、3和6 h可极显著增加猪中性粒细胞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量(P<0.01)。与对照相比,佛波酯在1、5和30 min可极显著促进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活性(P<0.01);在0.5、1、5和30 min可明显促进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磷酸化活性(P<0.05,P<0.01)。【结论】佛波酯能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表达,其机制至少与上调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与磷酸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胞外信号调控激酶 佛波酯 黏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畇博 韦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1-440,共10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病死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主要的肺癌病理分型。目前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获得性耐药仍是不可避...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病死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主要的肺癌病理分型。目前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获得性耐药仍是不可避免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经由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载荷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偶联制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与化疗药物相比,ADCs具有精准识别、局部释放、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近年在NSCLC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获益。本文针对ADCs的作用机制、在晚期NSCLC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体偶联药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