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源细胞表面触发受体1(TREM-1)在脓毒血症中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刘汉林 代鑫 +1 位作者 李琴 吴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0,共5页
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反应和免疫细胞在脓毒血症的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具有关键作用。髓源细胞表面触发受体-1(TREM-1)作为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TREM-1... 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反应和免疫细胞在脓毒血症的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具有关键作用。髓源细胞表面触发受体-1(TREM-1)作为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TREM-1在脓毒血症中可调控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REM-1在脓毒血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做一总结,为该疾病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髓源细胞表面触发受体-1 免疫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制备中的应用及挑战
2
作者 刘登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79,85,共6页
简单介绍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的设计原理,归纳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重点讨论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制备中存在的技术障碍。最后,总结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生产中的实用意义,提... 简单介绍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的设计原理,归纳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重点讨论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制备中存在的技术障碍。最后,总结了细胞表面显示技术在纤维素乙醇生产中的实用意义,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乙醇 细胞表面显示技术 细胞催化剂 酵母 综合生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3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酶A蛋白、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汪盈 杨祖钦 +1 位作者 孙忠敏 黄玉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蛋白(SAA)、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并疑为感染的80例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35例,非败血症感染组45例;另设对照组20例。检测各组入院时,以及败...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蛋白(SAA)、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并疑为感染的80例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35例,非败血症感染组45例;另设对照组20例。检测各组入院时,以及败血症组在治疗1周后的SAA、CD64水平,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SAA、CD64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CD64、SA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CD64水平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CD64及SA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CD64≥2 943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SAA≥5.3 mg/L、CRP≥8 mg/L为阳性标准,CD64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3%、90.00%均较SAA及CRP高。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血清淀粉酶A 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 CD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的恶臭假单胞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全细胞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红星 李茜茜 +2 位作者 叶婷 李维琳 李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基因的N-末端(inpn)作为锚定单元(anchoring mo-tif),通过与来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构建融合基因inpn-opd,并连接于假单胞菌表达载体pYMBP,然后导入恶臭假单... 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基因的N-末端(inpn)作为锚定单元(anchoring mo-tif),通过与来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构建融合基因inpn-opd,并连接于假单胞菌表达载体pYMBP,然后导入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野生型菌株AB92019,获得了能在其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并具有全细胞酶催化活性的重组工程菌MMBL-opd。SDS-PAGE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能表达产生80 ku的蛋白质。重组菌MMBL-opd在无抗性LB固体培养基上能稳定生长,所携带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达到100%;在添加100μmol/L Co2+培养基上28℃培养48 h,表面展示的有机磷水解酶具有最高全细胞酶活性,为0.036 U/mg。用蛋白酶K消化处理重组菌表面蛋白可使其全细胞酶活降低92%。重组菌在PBS缓冲液中于4℃条件下保存30 d,仍能保持93%的全细胞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水解酶 细胞表面展示 冰核蛋白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分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苗 曲强 +2 位作者 沈悌 张伸 陈翠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I0009,共6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诱导条件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变化特征。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有核细胞,在含有15%胎牛血清、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早期加入10-8mol/L地...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诱导条件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变化特征。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有核细胞,在含有15%胎牛血清、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早期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状态(对照组1),同时部分细胞仅培养于α-MEM培养基中(对照组2)。于培养第7、12、17天分别收集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细胞,用流式细胞方法观察细胞表面分子CD45、CD34、CD117、CD90和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并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成人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具有成骨细胞特征的成熟细胞。培养第7天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少量表达CD45,第12、17天CD45表达转为阴性。各组各时间点CD34、CD117表达均为阴性。培养第12天,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细胞CD90表达均较第7天升高,以对照组升高明显。实验组细胞HLA-DR表达随着成骨细胞分化成熟逐渐上升,而对照组细胞HLA-DR表达下降。结论MSCs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呈特征性改变,是成骨细胞分化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表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虹 刘娜 +2 位作者 吕静 温钢 付净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7,22,共6页
选取3种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S-1)、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S-2)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DS-3),研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经过6d的降解,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 选取3种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S-1)、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S-2)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DS-3),研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经过6d的降解,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99.08%、79.75%、84.34%。石油烃的黏附性测试和盐析聚集测试结果表明,3种石油烃降解菌均表现出较高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其规律为DS-1>DS-3>DS-2。其中DS-1的细胞表面疏水性最高,达65.90%。DS-1、DS-2和DS-3菌株发生盐析聚集所需最小(NH4)2SO4摩尔浓度分别为2.0、2.8、2.4 mol/L。菌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降解菌 降解效果 细胞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振瑞 李长征 +5 位作者 贺微 周烨 张哲欢 刘叔文 谭万龙 周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9-1062,1065,共5页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方法分离肾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PBMC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抗体全长Kappa型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感...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方法分离肾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PBMC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抗体全长Kappa型轻链(LCκ)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O10,构建轻、重链抗体基因库,然后将轻、重链抗体基因库联合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全长人源抗体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随机挑选的克隆经DNA序列分析显示轻、重链库的序列正确性达90%(9/10)和80%(8/10),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来自轻、重链库的上述克隆各有7个可检测到相应基因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可表达抗体库库容量高达7.5×1010。结论 IgG1-Kappa型抗肾癌抗体基因库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在细胞表面表达全长人源抗体,抗体的多样性为下一步筛选特异性抗体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 肾癌 抗体基因库 全长人源抗体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LHRH-PE40与癌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刚 龚守良 朱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毒素 LHRH- PE40与癌细胞表面 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方法 :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的方法测定亲和力和受体容量。结果 :LHRH- PE40与 Hela细胞的亲和力 :Kd=( 0 .36± 0 .1 2 ) nmol,容量 Bmax=( 0 .2 3± 0 .1 5 )... 目的 :探讨重组毒素 LHRH- PE40与癌细胞表面 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方法 :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的方法测定亲和力和受体容量。结果 :LHRH- PE40与 Hela细胞的亲和力 :Kd=( 0 .36± 0 .1 2 ) nmol,容量 Bmax=( 0 .2 3± 0 .1 5 )μmol· g-1;与 Hep2细胞亲和力 :Kd=( 0 .33±0 .1 1 ) nmol,容量 Bmax=( 0 .46± 0 .1 2 ) μmol· g-1。结论 :重组毒素 LH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PE40 受体 细胞表面 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 受体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单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洁 刘琼琼 +6 位作者 张慧林 林红 唐奇 刘玉 苏亦平 冯振卿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BxPC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制备单抗。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BxPC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制备单抗。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单抗的免疫学特性。结果:通过细胞的融合与筛选,获得了持续分泌抗Trop2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抗体可以识别细胞表面的Trop2膜蛋白,也可用于免疫组化识别人肿瘤组织中的Trop2蛋白,同时该抗体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单抗具有作为Trop2阳性表达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酒精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制备活疫苗及其潜在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池振明 高玲美 +2 位作者 岳礼溪 朱开玲 李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7-950,946,共5页
最近几年,出现把有关的基因在宿主表达之后的目的蛋白分泌并固定在细菌、病毒和酵母菌细胞表面上的技术—表面展示技术。在这些宿主中,酒精酵母菌是最佳的微生物。本文对利用酒精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制备活疫苗的基本原理,在酵母细胞... 最近几年,出现把有关的基因在宿主表达之后的目的蛋白分泌并固定在细菌、病毒和酵母菌细胞表面上的技术—表面展示技术。在这些宿主中,酒精酵母菌是最佳的微生物。本文对利用酒精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制备活疫苗的基本原理,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蛋白质的优点,以及哈维氏弧菌溶血素蛋白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上展示及其作为活疫苗的潜在应用作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精酵母菌细胞表面上展示的哈维氏弧菌溶血素蛋白在海洋动物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酵母 细胞表面展示 活疫苗 哈维氏弧菌溶血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佳堃 孙中远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7-1853,共7页
酵母细胞表达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分泌的机制。以酵母为基础的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真核蛋白展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蛋白质识别、蛋白质的固定化和定向进化研究,成为了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与酵母细... 酵母细胞表达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分泌的机制。以酵母为基础的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真核蛋白展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蛋白质识别、蛋白质的固定化和定向进化研究,成为了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与酵母细胞壁的外源目的蛋白融合部位的不同,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系统主要分为凝集素系统和絮凝素系统2大系统。将该技术引入动物营养研究领域,有望通过诱导宿主产生原虫或甲烷菌的抗体,对瘤胃微生态进行调控,从而以减少甲烷排放;生产高活性的全细胞催化剂,以提高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对纤维物质的利用效率。为此,本文就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 凝集素系统 絮凝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在宫颈病变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腾飞 闫芸芳 +2 位作者 彭广兰 叶伟 周家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Trop-2)在人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运用RT-PCR法检测6例正常宫颈组织、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或CINⅡ组织、6例CINⅢ组织和6例宫颈癌组织中Trop-2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Tr... 目的观察并探讨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Trop-2)在人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运用RT-PCR法检测6例正常宫颈组织、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或CINⅡ组织、6例CINⅢ组织和6例宫颈癌组织中Trop-2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蛋白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Ⅰ或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及2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rop-2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或CINⅡ组织、CINⅢ组织及宫颈癌组织均有表达,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表达量呈增加趋势;免疫组化法显示Trop-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或极低表达,在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且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也依次升高。结论 Trop-2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量和强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反映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成为宫颈疾病筛查及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 宫颈疾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观察稳恒磁场对细胞表面精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浩 艾霞 +2 位作者 孙润广 刘颖 郭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稳恒磁场(SMF)处理后,悬浮生长细胞(K562人白血病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和原代小鼠肝细胞表面精细结构的变化,以了解SMF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结果显示:随曝磁...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稳恒磁场(SMF)处理后,悬浮生长细胞(K562人白血病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和原代小鼠肝细胞表面精细结构的变化,以了解SMF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结果显示:随曝磁时间延长,SMF可在肿瘤细胞表面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膜上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凹陷,且凹陷数量和直径随着曝磁时间延长而增加。与MTT检测相比,AFM观察到的各类细胞表面损伤远早于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观察显示,悬浮生长细胞比贴壁生长细胞对磁场处理更为敏感,小鼠肝癌细胞比肝细胞对磁处理更敏感。实验结果显示,AFM能够及早观察到细胞表面因SMF作用而产生的精细结构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AFM) 细胞表面结构 肿瘤细胞 稳恒磁场(S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颜湘波 刘免 +3 位作者 王鑫 卜云洁 王学江 赵建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3,共4页
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微生物吸收和降解疏水性石油烃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温度、pH等环境因素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总结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 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微生物吸收和降解疏水性石油烃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温度、pH等环境因素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总结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与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关系、表面活性剂对细胞表面疏水性及生物降解的影响,最后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疏水性 石油烃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全长类风湿关节炎抗体库的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烨 陈振瑞 +7 位作者 贺微 娄海波 张哲欢 刘叔文 姜世勃 吴曙光 李长征 周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类风湿关节炎抗体库。方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抗体全长轻链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类风湿关节炎抗体库。方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抗体全长轻链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DGB-HC-TM,电击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O-10,分别构建抗体轻链基因库和抗体重链基因库,然后将抗体轻链、重链基因库联合转染293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全长人源抗体在293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源的IgG1-Kappa型抗体基因库,随机挑选单克隆经DNA序列分析显示轻链库、重链库的序列正确率分别为80%和60%,可表达的抗体库多样性为6.13×1010。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抗体基因库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在细胞表面表达全长人源抗体,所展示的抗体库具有良好的多样性,能够为下一步筛选特异性抗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基因库 全长人源抗体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植物乳杆菌FQR细胞表面性质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田 梅林 +1 位作者 王志耕 薛秀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7,共6页
研究不同NaNO_2浓度对植物乳杆菌(Lp)FQR降解NaNO_2能力、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以及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并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0~0.150%NaNO_2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FQR降解能力以及NiR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0.045%NaNO_... 研究不同NaNO_2浓度对植物乳杆菌(Lp)FQR降解NaNO_2能力、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以及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并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0~0.150%NaNO_2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FQR降解能力以及NiR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0.045%NaNO_2条件下,FQR能够高效降解NaNO_2,16 h降解率达(94.85±2.96)%,NiR活力(174.60±13.67)U/104细胞,而高浓度NaNO_2会引起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膜通透性发生显著升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0.045%NaNO_2条件下FQR表面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明显变化,但0.120%NaNO_2时菌体表面出现褶皱和凹陷。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中FQR存在大量储能颗粒,随着NaNO_2浓度增大,颗粒物数量明显下降;在0.120%NaNO_2时胞内储能物质几乎消失,并出现细胞质空化现象。高浓度NaNO_2会引起菌体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植物乳杆菌 亚硝酸盐还原酶 细胞表面性质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不同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童秀珍 罗绍凯 +2 位作者 洪文德 孔庆瑜 彭爱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表面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英杰 潘艳艳 +3 位作者 李莹 冯永辉 刘军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ANKA,PbA)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d进行再感染。通过吉姆... 目的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ANKA,PbA)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d进行再感染。通过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d)和再感染后(1d、3d、5d)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表达CD80、CD86、CD40和MHC-II分子的DCs以及活化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同种疟原虫再感染后,根治性治疗小鼠仅出现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表达CD80、CD86、CD40和MHC-II分子的DCs百分率均于再感染后第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再感染后第1-5d活化性T细胞百分率持续升高。结论初次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后,同种疟原虫再攻击可诱导DCs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再感染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病人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庆瑜 黄玉娴 +2 位作者 吴杏 彭文兴 汪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8-498,502,共2页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 (HD)、腹膜透析 (CAPD)、无透析慢性肾衰竭 (Non -D)病人及正常人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 (PS)的表达情况 ,以探讨PS的表达对红细胞功能影响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PS有高度亲和力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检测技术 ,利...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 (HD)、腹膜透析 (CAPD)、无透析慢性肾衰竭 (Non -D)病人及正常人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 (PS)的表达情况 ,以探讨PS的表达对红细胞功能影响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PS有高度亲和力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检测技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荧光测定。结果 :HD病人红细胞PS的表达较高 ( 2 13± 1 12 ) %,CAPD组 ( 1 35± 0 84) %和Non -D病人 ( 1 39± 0 70 ) %相对较低 ,但都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 0 71±0 34) %。结论 :慢性肾衰竭 (CRF)病人PS的高表达与尿毒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病人 细胞表面 磷脂酰丝氨酸 表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