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伪狂犬病病毒CD8^(+)T细胞表位的鉴定
1
作者 黄香梅 王旭英 +9 位作者 耿鑫梅 奚媖牡 廖奕洁 张广欣 莫筱可 陈樱 欧阳康 韦祖樟 黄伟坚 覃一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但目前对其感染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T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方面研究较少。该研究以C57BL/6小鼠作为PRV感染的动物模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合成了16条PRV gB、gC和gD蛋白上的H-2b限制性C...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但目前对其感染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尤其是T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方面研究较少。该研究以C57BL/6小鼠作为PRV感染的动物模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合成了16条PRV gB、gC和gD蛋白上的H-2b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经ELISpot、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CFSE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发现,位于gD蛋白上的多肽^(371)CVYIFFRL^(378)可显著激活CD8^(+)T细胞产生IFN-γ,并促进CD8^(+)T细胞明显增殖,说明该表位属于PRV特异性CD8^(+)T细胞表位。将该表位氨基酸序列与NCBI上16株参考毒株及作者实验室2株PRV毒株的gD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研究鉴定的T细胞表位高度保守,提示该表位可刺激机体产生对不同亚型PRV感染的交叉保护力。研究结果将为PRV表位疫苗的研制及PRV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CD8^(+)T细胞表位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病毒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B细胞表位的鉴定
2
作者 杨笑笑 杨兴淼 +1 位作者 刘亚林 曹瑞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1-603,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制备日本脑炎病毒(JEV)pr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了解prM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研究JEV prM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prm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诱导表达并纯化prM蛋白,随后将其免疫小鼠,... [目的]本文旨在制备日本脑炎病毒(JEV)pr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了解prM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研究JEV prM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prm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诱导表达并纯化prM蛋白,随后将其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得到分泌抗pr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进行效价测定,通过Western blot和IFA验证其特异性,并进行空斑中和试验测定其中和活性,利用原核表达多段截短体蛋白确定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并进行保守性分析,将其初步应用于感染检测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经细胞融合和3次亚克隆后成功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prM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命名为4H6,所制备的腹水效价可达到1∶1 638 400,经鉴定,该prM mAb重链属于IgG2b,轻链为κ型。Western blot以及IFA试验均证明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显示prM 4H6分泌的mAb不具备中和活性。通过表达截短蛋白鉴定出prM 4H6分泌的mAb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30)GENRCWVRAIDVGYMC^(45),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表位位于prM蛋白表面且在JEV不同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成功将prM 4H6分泌mAb初步应用于JEV感染检测及prM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结论]成功制备1株高效分泌抗JEV 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分泌的特异性mAb的B细胞表位识别区位于pr表面,为分析prM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其他病毒蛋白(如E蛋白或宿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prM蛋白 原核 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端B细胞表位缺失的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维龙 胡波 +7 位作者 范志宇 魏后军 仇汝龙 宋艳华 陈萌萌 葛雷 熊富强 王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8-513,共6页
本研究将A3C单抗识别的VP60蛋白NTA区域作为识别标记,设计一系列编码VP60 NTA区域重叠多肽的基因序列并连接于pGEX-4T-1载体,确定A3C单抗识别的精确表位。然后构建重组质粒Bacmid-VP60△A3C,将Bacmid-VP60△A3C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重... 本研究将A3C单抗识别的VP60蛋白NTA区域作为识别标记,设计一系列编码VP60 NTA区域重叠多肽的基因序列并连接于pGEX-4T-1载体,确定A3C单抗识别的精确表位。然后构建重组质粒Bacmid-VP60△A3C,将Bacmid-VP60△A3C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ac-VP60△A3C。RT-PCR、HA、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VP60△A3C在Sf9细胞中高效表达,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和结构与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类似。将重组蛋白VP60△A3C以每只200μg免疫2月龄RHDV血清阴性的新西兰兔,免疫后14 d,以兔出血症病毒WF株攻毒新西兰兔。结果表明,免疫组无死亡,而对照组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为制备表位缺失的兔出血症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VP60蛋白 B细胞表位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飞 刘钧 +5 位作者 邹紫阳 康喜龙 宋丽 焦新安 孟闯 潘志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7-813,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ARS-CoV-2 E蛋白B细胞表位,并利用小鼠多抗血清、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等进行验证,以明确SARS-CoV-2 E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OPMA、Expasy、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和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SAR...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ARS-CoV-2 E蛋白B细胞表位,并利用小鼠多抗血清、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等进行验证,以明确SARS-CoV-2 E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OPMA、Expasy、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和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SARS-CoV-2 E蛋白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通过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并纯化GST标签重组表位蛋白片段,以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表位蛋白与小鼠和人SARS-CoV-2 E蛋白阳性多抗血清的反应性,以初步鉴定SARS-CoV-2 E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表位预测结果显示,E蛋白含有线性B细胞表位Ser6-Val14和Tyr57-Pro71,构象表位涉及的氨基酸序列为Glu8-Val14、Leu39-Tyr59、Ser60-Leu65;表达并纯化含有预测表位的E蛋白片段E1(Ser6-Val14表位)、E3(Tyr57-Pro71)以及阴性对照片段E2(不含表位序列),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结果均显示抗E蛋白小鼠多抗和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只与E1、E3蛋白片段呈阳性反应而与E2蛋白片段均为阴性反应,显示E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正确。结论本研究成功预测并初步鉴定出SARS-CoV-2 E蛋白2个线性B细胞表位,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和免疫应答特性分析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B细胞表位 线性 预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MHC分子限制性禽流感病毒CD8^(+)T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诗悦 张念之 孙怡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42,共11页
禽流感是威胁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动物呼吸道疾病。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传统灭活疫苗主要通过诱导体液免疫产生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来抑制病毒复制。然而,由于病毒抗原表位频繁变异,使得疫苗株与流... 禽流感是威胁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动物呼吸道疾病。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传统灭活疫苗主要通过诱导体液免疫产生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来抑制病毒复制。然而,由于病毒抗原表位频繁变异,使得疫苗株与流行株不匹配,且部分禽流感病毒单纯依靠体液免疫无法达到清除性免疫。细胞免疫是抵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反应,MHCⅠ分子递呈病毒T细胞表位是激活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了解鸡MHCⅠ分子递呈的具有免疫活性的CTL表位有助于新型疫苗的设计及其细胞免疫效果评价。目前已鉴定的鸡MHCⅠ递呈禽流感病毒CTL表位数据较少,难以确定关键的免疫显性表位。并且,鸡MHCⅠ分子具有高度多态性,不同类型鸡MHCⅠ分子结构存在细微差异,导致其对病毒抗原有不同的结合偏好,进一步加大了鸡CTL表位的鉴定难度。文章综述了鸡MHC分子特征、MHCⅠ分子对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性、现有T细胞表位研究方法及应用,为鸡MHCⅠ分子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鉴定方法及禽流感表位疫苗的研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鸡MHC分子 T细胞表位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谱系D型流感病毒HEF蛋白N-糖基化位点和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智勇 周霞 +6 位作者 李春玲 楚品品 勾红潮 李艳 卞志标 刘建营 翟少伦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0期123-128,共6页
D型流感病毒(IDV)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正粘病毒科D型流感病毒属成员,可引起牛、猪、豚鼠等多种动物的呼吸道疾病,具有潜在的人兽共患性。基于HEF基因遗传多样性,IDV可分为5个不同的谱系,分别是D/OK、D/660、D/Yama2016、D/Yama2019和D/... D型流感病毒(IDV)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正粘病毒科D型流感病毒属成员,可引起牛、猪、豚鼠等多种动物的呼吸道疾病,具有潜在的人兽共患性。基于HEF基因遗传多样性,IDV可分为5个不同的谱系,分别是D/OK、D/660、D/Yama2016、D/Yama2019和D/CA2019谱系。不同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IDV的潜在N-糖基化位点主要集中分布在HEF基因上。为系统了解不同谱系毒株HEF蛋白的N-糖基化位点和B细胞表位,从Gen Bank数据库获得151条全长HEF基因序列,通过使用MEGA-X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并用在线工具进行各毒株N-糖基化位点和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结果表明IDV的HEF蛋白具有6~8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其中有2个N-糖基化位点(N146和N613)在不同谱系间相同,有6个N-糖基化位点(N28、N54、N249、N346、N390和N513)在不同谱系间存在差异。B细胞表位在不同谱系间有3个保守的表位和8~9个各谱系独特的表位。线性B细胞表位的预测将有助于设计激活体液反应的多表位疫苗,预测结果还需要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来证明该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流感病毒 谱系 HEF蛋白 N-糖基化 B细胞表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x禽流感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预测
7
作者 谢爽 陈瑶 黄俊琼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0-309,共10页
【目的】评估预先存在的H5Nx交叉反应性免疫记忆,为人类H5禽流感病毒的防治和广谱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人源H5Nx禽流感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共同保守的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进一步分析保... 【目的】评估预先存在的H5Nx交叉反应性免疫记忆,为人类H5禽流感病毒的防治和广谱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人源H5Nx禽流感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共同保守的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进一步分析保守表位嵌套CD8^(+)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情况以及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结果】92.3%(513/555)的H5Nx CD4^(+) T细胞表位在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中具有交叉反应性,其中172个表位嵌套CD8^(+) T细胞表位和5个表位嵌套B细胞表位。这些表位与相应HLA-DRB1等位基因在全世界人群中的覆盖率为88.65%。【结论】由于反复接触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人群中存在一定水平的的H5Nx交叉反应性免疫记忆,能够为H5Nx感染提供部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x流感病毒 共同保守 交叉反应性 CD4^(+)T细胞表位 嵌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 T细胞、B细胞表位双拷贝基因与大肠杆菌LTB、STⅠ肠毒素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2
8
作者 庄娟 尤永进 +2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潘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合成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中与细胞免疫(21~40表位肽)及体液免疫(141~160表位肽)相关的基因序列2020VP1,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肠毒素大肠杆菌LTB、STⅠ基因及双拷贝2020VP1的融合表达载体r2020-B-2020-STⅠ,转化宿主菌BL2... 合成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中与细胞免疫(21~40表位肽)及体液免疫(141~160表位肽)相关的基因序列2020VP1,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肠毒素大肠杆菌LTB、STⅠ基因及双拷贝2020VP1的融合表达载体r2020-B-2020-STⅠ,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5kDa,表达量较高。ELISA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结合。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兔体产生较强的FMDV中和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融合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兔体能够产生STⅠ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Ⅰ毒性,证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LTB、STⅠ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此融合蛋白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腹泻联合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 T细胞与B细胞表位基因双拷贝串联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8
9
作者 庄娟 曹祥荣 +4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潘洁 徐泉兴 尤永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4-497,503,共5页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的2020-2020VP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r2020-2020,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8Ku.动物实验表明,较小剂量的融合蛋白就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抗FMDV中和抗体,证明该融合蛋白可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开发成为抗FMDV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双拷贝串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10
作者 鲜钰涵 冯宏盛 +7 位作者 高永宇 李海洋 杨思宇 桑辰君 曹玉蝶 唐越 李子彬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6-3099,共1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是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与SLA-Ⅰ类分子结合并递呈的线性肽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机体抗原识别递呈和细胞免疫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CTL表位能够刺激CTLs发挥细胞杀伤作用,主要表现为杀伤病毒。作者将对口蹄疫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几种重要的猪源病毒的CTL表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SLA-Ⅰ与CTL表位结合基序特征,以期为今后相关猪源病毒CTL表位的研究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猪口蹄疫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优势T、B细胞表位的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恺阳 吴云燕 +3 位作者 易琳 吴祖雄 陈金顶 赵明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5-950,共6页
为探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优势T、B细胞表位对Cap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前期研究筛选到的PCV2 Rep和Cap蛋白中的T、B细胞表位,分别构建pET-rB-Cap、pET-rT-Cap和pET-rT-B-Cap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 为探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优势T、B细胞表位对Cap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前期研究筛选到的PCV2 Rep和Cap蛋白中的T、B细胞表位,分别构建pET-rB-Cap、pET-rT-Cap和pET-rT-B-Cap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3种重组蛋白:rB-Cap、rT-Cap和rT-B-Cap。结果显示,上述3种重组蛋白均高效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70只4周龄~6周龄的BALB/c雌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免疫不同的重组蛋白或者全病毒灭活疫苗,并对其产生的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PBS组(p<0.01),其中rT-B-Cap组小鼠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组和rCap组(p<0.01)。综上所述,PCV2 Cap蛋白同时串联T、B优势抗原表位时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本研究为PCV2多表位疫苗及基于Cap蛋白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CAP蛋白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新生 陈红英 +3 位作者 闫若潜 高凤山 方勤美 夏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 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 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 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 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 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自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 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Ⅰ类分子 T细胞表位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俞海洋 陈伟 +7 位作者 倪德群 常宏伟 王林定 汤仁树 陈灵芝 丁晓娟 陈敬贤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40,共8页
目的对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编码衣壳蛋白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为制备EV71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编号为1404-Luan(CHN)-08的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应用ProtParam、SigalP、TMPRE... 目的对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编码衣壳蛋白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为制备EV71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编号为1404-Luan(CHN)-08的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应用ProtParam、SigalP、TMPRED、Sosui、SOPMA、Phyre、Bepipred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信号肽、跨膜区、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性质和潜在的B细胞表位。结果 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无跨膜区,是一个亲水性蛋白;VP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β-片层为主,含有少量的α-螺旋,少见β-转角;VP1的三级结构中4~121氨基酸部分在蛋白表面形成一环状结构(VPl GH loop);EV71 VP1潜在的B细胞表位共有6个可能的抗原表位。其中,预测分值最高的线性表位区域位于157~177位氨基酸残基。结论成功预测了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为制备EV71基因工程疫苗和诊断抗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VP1 B细胞表位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爱萍 蒋敏 +5 位作者 栗宁 张改平 祁艳华 刘燕凯 席宇 周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合吴玉章等建立的氨基酸抗原性指数方法计算其平均抗原指数(AI),综合分析上述多个参数,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表位区域,并用在线BLAST进行同源性匹配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多个参数,预测得出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51~58、87~97、214~220、290~296、335~341、351~366、408~418、430~442和475~496肽段,进一步的同源性匹配分析显示肽段51~58、335~341、351~366、408~418、430~442以及475~496为其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其中肽段51(PIKKPNNN)58、351(SETTYKNTNFKEYLRH)366、408(PPPGGTLEDTY)418和430(KHTPPAPKEDPLK)442的氨基酸序列为HPV-16型L1蛋白所特有,而肽段475(KAKPKFTLGKRKATPTTSSTST)496与HPV-16 E1蛋白具有同源性、335(DTTRSTN)341的氨基酸序列与很多其他型别的HPV的L1蛋白具有同源性。结论综合多种方案预测得到HPV-16 L1的多个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L1蛋白 宫颈癌 B细胞表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吕燕波 万瑛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预测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 基于SARS蛋白基因组序列 ,采用Kyte Doolittle的亲水性方案 ,Emini方案和Jameson Wolf抗原指数方案 ,辅以对S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的柔性区域的分析 ,预测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 推测... 目的 预测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 基于SARS蛋白基因组序列 ,采用Kyte Doolittle的亲水性方案 ,Emini方案和Jameson Wolf抗原指数方案 ,辅以对S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的柔性区域的分析 ,预测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 推测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S蛋白N端第 91~ 98区段、第 112 1~ 115 3区段和第 185~ 193区段内或它们的附近。其它 ,如S蛋白N端第 10 5 0~ 10 5 9、75 2~ 765、41~ 5 0、666~ 674、2 64~ 2 87、3 40~ 3 48、40 8~ 416区段和第 42 4~ 43 9区段内或附近也可能存在B细胞表位。结论 用多参数预测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S蛋白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健敏 孙建华 +6 位作者 吕茂民 陈忠伟 阳玉彪 赵武 陈凤莲 黄红梅 章金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是与猪-人异种移植病原安全性密切相关的一类病毒。env基因编码病毒的囊膜蛋白,它与病毒的亚型分类、宿主感染范围、细胞的嗜性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机制、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RT-PCR...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是与猪-人异种移植病原安全性密切相关的一类病毒。env基因编码病毒的囊膜蛋白,它与病毒的亚型分类、宿主感染范围、细胞的嗜性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机制、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RT-PCR的方法,从五指山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PERV的囊膜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随后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和方法,对PERV-Env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发现PERV-Env蛋白有18个可能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区域,7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该分析预测结果不但有利于PERV疫苗的设计、单抗及诊断试剂研制,而且将有助于分析Env蛋白的功能及PERV对人源细胞的感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 Env蛋白 B细胞表位 二级结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MAGE-12的B细胞表位4分支多重抗原肽的合成及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艳秋 吴玉章 +1 位作者 倪兵 贾正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 设计合成肿瘤抗原MAGE 12的B细胞表位抗原肽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在预测MAGE 12的B细胞表位序列为QSDEGSSNEEQE(82 -93 )的基础上 ,采用 4分支多重抗原肽结构合成抗原肽 ,免疫C 5 7BL 6小鼠 ,产生多克隆抗体 ,应用ELISA实验及... 目的 设计合成肿瘤抗原MAGE 12的B细胞表位抗原肽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在预测MAGE 12的B细胞表位序列为QSDEGSSNEEQE(82 -93 )的基础上 ,采用 4分支多重抗原肽结构合成抗原肽 ,免疫C 5 7BL 6小鼠 ,产生多克隆抗体 ,应用ELISA实验及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是否为人的抗原肽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免疫C 5 7BL 6小鼠后可产生MAGE 12的抗原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抗体滴度可达 1∶64。结论 证明所预测的表位为MAGE 12的B细胞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原 B细胞表位 MAGE-12 鉴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疫苗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蓓蓓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刁吉东 李娜 陆维 李朝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 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 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Ih C-Der p 1-3T融合基因,并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TATIh C-Der p 1-3T,Bam 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纯化TAT-Ih C-Der p 1-3T蛋白后进行Ig E结合试验。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 ET-28a-TAT-Ih C-Der p 1-3T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TAT-Ih C-Der p 1-3T可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纯化成功;Ig E结合试验表明TAT-Ih C-Der p 1-3T结合屋尘螨过敏病人血清Ig E的能力强于Der p 1变应原(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表达经MHC通路的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重组p ET-28a-TAT-Ih C-Der p 1-3T载体,纯化的TAT-Ih C-Der p 1-3T具有较强的Ig E结合能力,从而为后续经MHC通路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融合肽疫苗 1类变应原 原核 T细胞表位 IgE结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表达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猪细小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群兴 王永山 +4 位作者 何孔旺 欧阳伟 王晓丽 诸玉梅 夏兴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为增强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中编码T细胞表位肽(aa 21~aa 40)序列连接于猪细小病毒(PPV)VP2的5'端,并插入到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 HTA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FMDV-VP1-PPV-VP2,转化含有... 为增强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中编码T细胞表位肽(aa 21~aa 40)序列连接于猪细小病毒(PPV)VP2的5'端,并插入到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FastBac HTA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FMDV-VP1-PPV-VP2,转化含有穿梭载体Bacmid的E.coli DH10Bac中,经蓝白菌落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VP1-PPV-VP2,转染昆虫草地夜蛾(Sf9)细胞,并在Sf9中进行了表达。电镜观察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rPPV∶VLP(FMDV)。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与PPV VP2天然蛋白相似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实验证实,在低浓度FMDV抗原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且该病毒样颗粒能诱导机体产生抗FMD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病毒样颗粒 O型口蹄疫病毒 T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HR胞外区抗原的二级结构预测和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申子刚 阎萍 +7 位作者 何畏 陈正琼 何海洋 张记 杨霞 吴玉章 梁志清 李晋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分析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在线预测FSHR胞外区潜在的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Protein软件对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联合在线B细胞表位预测... 目的:分析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在线预测FSHR胞外区潜在的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Protein软件对FSHR胞外区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联合在线B细胞表位预测,预测FSHR胞外区蛋白可能的抗原表位。合成预测的B细胞表位肽,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结果:FSHR胞外区蛋白可能的抗原表位区域为17~34、42~44、116~122、142~147、179~193、239~241、266~270、279~282、288~307。选择4个区域合成肽段表位区域能与免疫抗血清发生抗原特异性反应。结论:应用多参数成功预测了FSHR胞外区蛋白抗原的B细胞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R胞外区 B细胞表位 二级结构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