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防治的新视点——干细胞药物 被引量:8
1
作者 韩梅 张文生 +3 位作者 李金凤 孙媛媛 朱友惠 王永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1-844,共4页
干细胞药物是指可以通过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来防治由于细胞缺失或损伤而引起疾病的一类治疗和预防药物。近年来发现:运用中药、生长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均可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神经系统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 干细胞药物是指可以通过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来防治由于细胞缺失或损伤而引起疾病的一类治疗和预防药物。近年来发现:运用中药、生长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均可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神经系统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阿尔采末病(AD)、亨廷顿病(HD)、药物滥用、抑郁症以及脑卒中等,均是由于神经细胞的缺失或损伤而引发的疾病。运用药物来调节自身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定向分化潜能,以重建受损的功能细胞,恢复其生物学功能,既解决了成体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困难和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困惑问题,也避免了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和手术后遗症问题。为细胞丢失或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视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药物 中药 神经干细胞 调节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神经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根生 金陈浩 +3 位作者 徐书敏 杨庆良 郭钫元 欧志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4-689,共6页
载药纳米粒、脂质体、微球和微囊等微粒给药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自身稳定性能较差,且给药后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捕获和清除,生物利用度低。红细胞作为内源性细胞,具有高生物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 载药纳米粒、脂质体、微球和微囊等微粒给药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自身稳定性能较差,且给药后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捕获和清除,生物利用度低。红细胞作为内源性细胞,具有高生物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综述了红细胞仿生给药系统的概况及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红细胞的载药技术和方法,阐述了目前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细胞药物递送系统 新型给药系统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细胞药物体内可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奶杰 王广基 张经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活细胞药物的研发以及治疗的成功实施均需要充分阐明移植后的细胞命运,这对活细胞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细胞成像技术进入人们视线,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活细胞药物进行无创示踪,可以了解活细胞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活细胞药物的研发以及治疗的成功实施均需要充分阐明移植后的细胞命运,这对活细胞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细胞成像技术进入人们视线,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活细胞药物进行无创示踪,可以了解活细胞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归巢、活性等,有助于确定最佳的移植细胞数量、优化给药方案、提高移植效率、增强作用的靶向性、降低潜在的靶外积累风险。本文从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磁颗粒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荧光成像技术以及多模态成像技术综述了活细胞药物体内无创可视化示踪的研究进展,旨在指导应用合适的造影剂和示踪技术,获得活细胞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为活细胞药物研发及其移植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药物 体内成像 CAR-T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不同部位和方法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碧芳 左焕 +2 位作者 邱家英 蔡红梅 徐小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1期2940-2941,共2页
[目的]观察肿瘤病人不同部位和方法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2007年11月—2011年2月冬季4年度共计16个月在我科住院经过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的1 638例肿瘤病人,同一病人第1轮接受传... [目的]观察肿瘤病人不同部位和方法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2007年11月—2011年2月冬季4年度共计16个月在我科住院经过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的1 638例肿瘤病人,同一病人第1轮接受传统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瑞白),第2轮接受臀部垂直皮下注射瑞白,观察同一病人两种方法、两个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后白细胞升高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角肌部和臀部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不影响药物的作用(P>0.05),但是臀部皮下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较轻(P<0.01)。[结论]臀部垂直皮下注射与传统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对药物效果无影响,但在寒冷的冬季通过臀部垂直皮下注射更方便,较传统皮下注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人 皮下注射 升白细胞药物 三角肌 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异搏定协同逆转肾癌细胞药物耐受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泓文 何文芳 +1 位作者 徐谊朝 苏泽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α -IFN)、异搏定 (VRP)对RCC - 92 5肾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 1)将RCC - 92 5肾癌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逆转剂α -干扰素或异搏定或α -干扰素 +异搏定及与不同浓度阿霉素 (ADM)共同培养 ;MTT法检...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α -IFN)、异搏定 (VRP)对RCC - 92 5肾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 1)将RCC - 92 5肾癌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逆转剂α -干扰素或异搏定或α -干扰素 +异搏定及与不同浓度阿霉素 (ADM)共同培养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 2 )图像分析仪检测逆转前后PgP(P -glycoprotein)表达。结果 :单独应用α -干扰素无逆转作用 ;联合应用α -干扰素、异搏定显著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效果优于单用异搏定 (P <0 0 5) ;2 5mg/L异搏定 +50 0pg/mLα -干扰素共同与细胞作用后 ,PgP表达降低。结论 :α -干扰素、异搏定作为逆转剂联合使用 ,能显著逆转RCC - 92 5细胞的耐药性 ,可望为临床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耐受性 肾癌细胞 Α-干扰素 异搏定 细胞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静脉用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质量管理工作规范(第二版)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董占军 刘东 赵越 翟青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的调配操作,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由中国药学会发起,由中国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参考现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的调配操作,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由中国药学会发起,由中国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参考现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导性文件,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静脉用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质量管理工作规范》进行修订。该规范进一步明确了静脉用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质量管理的总则、一般性要求、安全操作、质量监督和溢出管理等内容,适用于医疗机构静脉用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质量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药物 调配操作 溢出管理 工作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CTC结合因子通过抵抗凋亡促进奥沙利铂相关胃癌药物耐受细胞形成
7
作者 李宗林 冯春林 +2 位作者 刘欣 舒星铭 宋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目的研究CCCTC结合因子(CTCF)在奥沙利铂(OXA)相关胃癌药物耐受细胞(DTC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OXA作用胃癌MGC803细胞构建胃癌DTCs模型。在胃癌MGC803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CTCF水平,观察其对胃癌DTCs形成的影... 目的研究CCCTC结合因子(CTCF)在奥沙利铂(OXA)相关胃癌药物耐受细胞(DTC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OXA作用胃癌MGC803细胞构建胃癌DTCs模型。在胃癌MGC803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CTCF水平,观察其对胃癌DTCs形成的影响;在过表达CTCF的细胞中敲低BCL2样蛋白1(BCL2L1),观察其对胃癌DTCs形成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OXA作用下不同表达水平CTCF/BCL2L1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IHC)检测胃癌组织中CTCF/BCL2L1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CTCF/BCL2L1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差异。结果使用一定浓度的OXA(1.5μmol/L)连续作用胃癌MGC803细胞5 d再撤药培养5 d后可获得胃癌DTCs。上调CTCF水平可促进胃癌DTCs形成,下调CTCF水平可抑制胃癌DTCs形成(P<0.05)。在胃癌MGC803细胞中,BCL2L1的表达水平与CTCF呈正相关;在过表达CTCF的胃癌MGC803细胞中敲低BCL2L1,可逆转CTCF促进胃癌DTCs形成的作用(P<0.05)。过表达CTCF可抵抗OXA导致的胃癌细胞凋亡,在过表达CTCF的胃癌MGC803细胞中敲低BCL2L1,可逆转CTCF抵抗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在大多数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CL2L1的表达水平与CTCF呈正相关,CTCF/BCL2L1高表达患者较CTCF/BCL2L1低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差(P<0.05)。结论CTCF可通过促进BCL2L1表达并抵抗细胞凋亡,进而促进OXA相关胃癌DTCs的形成,CTCF/BCL2L1是胃癌DTCs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奥沙利铂 药物耐受细胞 凋亡 CCCTC结合因子 BCL2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口服升白药物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喜平 张翔 +4 位作者 杨红健 邹德宏 何向明 俞星飞 李永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通过小鼠实验研究评价5种常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以瑞白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将5种口服升白细胞药物(芪胶升白胶囊、维血宁、复方皂... 目的:通过小鼠实验研究评价5种常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以瑞白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将5种口服升白细胞药物(芪胶升白胶囊、维血宁、复方皂矾丸、升白安和利可君)灌胃,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细胞计数,解剖小鼠并将其重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各组小鼠死亡率无明显差别。按照升白细胞计数的功效,从高到低依次为瑞白、利可君、升白安、维血宁、芪胶升白胶囊、复方皂矾丸,其中芪胶升白胶囊、复方皂矾丸升白细胞作用不明显;除此之外,升白安、利可君还可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心、脾、肺3个脏器的脏器指数受较多的药物影响,就单种药物而言,升白安对脏器的影响最小,而复方皂矾丸影响的脏器最多。结论:瑞白提升白细胞效果最佳,其次是利可君,升白安对血三系提升均有一定的作用,且对脏器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化疗 细胞减少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细胞内药物浓度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少东 张杏泉 樊代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交叉耐药 MDR 细胞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细胞毒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鸿 孙佩玉 徐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6-1247,共2页
目的分析静脉用细胞毒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方法审核33 885组医嘱,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医嘱逐例登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有175例(组),占总组数的0.5%,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错误(33.7%)、药物用法用量不当(24.0%)、... 目的分析静脉用细胞毒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方法审核33 885组医嘱,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医嘱逐例登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有175例(组),占总组数的0.5%,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错误(33.7%)、药物用法用量不当(24.0%)、给药浓度不当(23.4%)等。结论药师应利用自身的药学知识,对用药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药物 不合理医嘱 静脉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亚凝 尹小萍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71-872,共2页
细胞毒性药物对护士存在职业危害,提出危害途径、细胞毒性药物配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正确的配制方法。配制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细胞毒性药物的药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配制时应严格执行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操作规范,做好防护工作。从而使... 细胞毒性药物对护士存在职业危害,提出危害途径、细胞毒性药物配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正确的配制方法。配制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细胞毒性药物的药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配制时应严格执行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操作规范,做好防护工作。从而使细胞毒性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降低至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药物 职业 安全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调查及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红 沈南平 +2 位作者 张冰花 徐红 徐丽华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5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安全防护知识集中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美国肿瘤护理学会"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对上海市4所医科大学的12家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的216名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安全防护知识集中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美国肿瘤护理学会"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对上海市4所医科大学的12家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的216名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肿瘤科护理人员就细胞毒性防护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并采用问卷调查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测试成绩(14.48±1.84)分,与培训前(11.87±2.20)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培训前、后测试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题目共有12题,其中8题与细胞毒性药物药理知识相关。培训后仍有40%以上错误率的题目有7题,主要与医院的硬件设施、环境要求及政策有关。结论肿瘤科护士对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对护士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的培训方法仍需不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细胞毒性药物 安全防护知识 培训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使用细胞毒类药物的认识及防护现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俊欣 曾丽芳 彭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6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强化护理人员接触细胞毒类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性健康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20名护士,对使用细胞毒类药物的认识及防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有关细胞毒类药物的防护知... [目的]强化护理人员接触细胞毒类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性健康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20名护士,对使用细胞毒类药物的认识及防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有关细胞毒类药物的防护知识不足,配制化疗药物过程防护措施欠佳,对细胞毒类药物的防护设备正确使用率低。[结论]为避免健康的职业性意外伤害,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改善操作环境,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上建立可行的保障体系,进一步确保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类药物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体外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颖娟 张健 +1 位作者 汪森明 张积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M TT法观察几种常见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化疗后T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化疗前后细胞亚群比例的变...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M TT法观察几种常见化疗药物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化疗后T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化疗前后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化疗药物在大剂量时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力极大,并显著影响淋巴细胞的转化,化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杀伤无选择性,不改变细胞亚群的比例(P>0.05)。结论:化疗通过对免疫活性细胞的非选择性杀伤,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T淋巴细胞 细胞亚群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于青 代亮 +1 位作者 陈雪花 廖永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39-3342,共4页
目的分析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本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超敏反应的患... 目的分析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本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药物激发试验(DPT)作为判定何种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金标准;分析DLST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所致超敏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 DLST诊断INH、EMB、RFP、PZA所致超敏反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2.38%、50.00%、43.48%、58.33%,特异度分别为97.98%、99.09%、97.94%、100.00%。结论 DLST在诊断患者因何种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上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对指导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过敏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性、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设计
16
作者 曹烨 李鸿立 +1 位作者 彭柔君 姜文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靶向性、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文总结了80项国内外近年开展的靶向性、非细胞毒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对每一项试验,我们分别从出入组标准、起始剂量的确定、爬升剂量的方法和最终确定Ⅱ期推荐剂量的方法... [目的]探讨靶向性、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文总结了80项国内外近年开展的靶向性、非细胞毒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对每一项试验,我们分别从出入组标准、起始剂量的确定、爬升剂量的方法和最终确定Ⅱ期推荐剂量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80项临床试验中,有48项以毒性反应作为停止剂量爬升的主要原因,8项以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为依据,与推荐Ⅱ期剂量的结果相一致。非传统的检测手段,如靶点效应的评价、影像学评价等均未常规在方案中设计,或很少在推荐Ⅱ期剂量时使用。[结论]到目前为止,靶向性、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Ⅰ期试验仍沿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指标作为观察终点。如何更有效的评价此类药物的分子靶点效应,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筛选出有效药物值得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性 细胞药物 I期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原位凋亡的诱导作用
17
作者 李晓 浦权 +3 位作者 周艳贞 杨梅如 刘薏芝 陶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7-59,87,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毒化疗对急性白血病原位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APAAP)免疫酶标和DNA末端原位标记 (ISEL)双重染色方法检测 38例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前后骨髓涂片中细胞凋亡程度及细胞类型 ,初治组 17例与 2 1... 目的观察细胞毒化疗对急性白血病原位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APAAP)免疫酶标和DNA末端原位标记 (ISEL)双重染色方法检测 38例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前后骨髓涂片中细胞凋亡程度及细胞类型 ,初治组 17例与 2 1例经治病例对照。 结果化疗后凋亡明显增加 ,与化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凋亡指数 (AI) >5 %者平均原始细胞下降指数 (MBDI)为 2 8.6 % ,AI<5 %者平均MBDI仅为 4.9%。凋亡细胞大多数为白血病细胞。非白血病细胞凋亡亦有增加。 结论细胞毒化疗的主要机理之一为促进细胞凋亡。化疗后全血细胞下降与正常造血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药物 凋亡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布多糖硫酸酯对乳癌细胞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
18
作者 董浦江 姚榛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98-399,共2页
关键词 昆布多糖硫酸酯 乳癌细胞化疗药物 增敏作用 细胞程序死亡 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型纳米红细胞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恺言 付旭东 +4 位作者 王新军 周少龙 马建 刘菲菲 孟恩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包载阿霉素(DOX)的仿生型纳米红细胞(NE)靶向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物理挤压法制备包载DOX的纳米红细胞NE-DOX,RGD修饰后构建RGD-NE-DOX,检测其形态... 目的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包载阿霉素(DOX)的仿生型纳米红细胞(NE)靶向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物理挤压法制备包载DOX的纳米红细胞NE-DOX,RGD修饰后构建RGD-NE-DOX,检测其形态、粒径、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测定体外释药特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摄取情况及靶向性,并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及药效学研究。结果制备的RGD-NE-DOX呈球形,平均粒径(197.41±2.27)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1±0.02),电位(-16.87±1.51) mV,载药量(14.8±1.2)%,包封率(58.69±3.7)%;RGD-NE-DOX较单纯DOX突释降低,缓释特性明显;乳腺癌细胞MCF-7对RGD-NE-DOX的摄取多于NE-DOX和游离DOX,但正常乳腺细胞Hs578Bst几乎不摄取RGD-NE-DOX;体内组织分布结果表明RGD-NE-DOX肿瘤靶向性强,作用时间长;药效学结果表明RGD-NE-DOX抗肿瘤作用更强(P<0.05),组织切片显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结论仿生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循环时间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抗肿瘤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型 细胞-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细胞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方法及职业防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平 高琳艳 +4 位作者 李想 宋岩 赵晓维 胡朝英 张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8-459,共2页
面对肿瘤的高发病率,细胞毒性药物作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随着政策扶持、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细胞毒性药物临床试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面对肿瘤的高发病率,细胞毒性药物作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随着政策扶持、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细胞毒性药物临床试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需要在短时间内多次反复采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采血时间窗小,样本采集要求质量高,在采血过程中,要求操作难度加大,频繁大量的样本采集,如血液采集、尿液采集等,使操作人员短时间内集中暴露在被样本污染的环境中,服用或注射细胞毒性药物后在血液和体液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毒性药物代谢产物,操作人员频繁接触含细胞毒性药物代谢产物,其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操作者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给操作者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进一步增加了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难度,为了保证试验质量和操作者的安全,这就要求在临床试验样本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充分做好防护。本文就细胞毒性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样本采集方法及职业防护进行阐述,通过建立可行的SOP,样本采集时使用密封袋立即处理粘有血液和体液的注废弃物,加强操作者的防护意识培训,特别是协助操作的研究助理等,防护意识淡薄,要提供防护用具,保证按时采集样本,加强操作人员的防护,减少对操作人员的身心伤害,从而提高细胞毒性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药物 Ⅰ期临床试验 样本采集方法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