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刚 刘宁 +3 位作者 徐亮 刘哲 宋从浩 王丹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500μg/m L的5-FU,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Western boltting检测PDCD4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结果 5-FU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且该效应在转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5-FU作用下,转染组的胰腺癌细胞中CytC表达增高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D4能够增强5-FU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增强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胰腺癌 5-氟尿嘧啶 凋亡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杰 赵丽娜 +1 位作者 赵静 张秀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480-2482,共3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HT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8月内分泌门诊或住院HT患者60例(HT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照组)。并...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HT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8月内分泌门诊或住院HT患者60例(HT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照组)。并根据HT患者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将HT组患者分为HT1组(TMAb≤45%)36例和HT2组(TMAb>45%)24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HT组和对照组受检者PBMC PDCD5 mRNA的表达水平,然后比较HT1组和HT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及PBMC PDCD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HT组患者PBMC PDCD5mRNA表达阳性率及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6.7%(52/60)与60.0%(24/40),(0.87±0.19)与(0.3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5,t=4.870,P均<0.01)。(2)HT2组患者血清TGAb水平及PBMC PDCD5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T1组〔(75.1±18.9)%与(50.4±10.7)%,(1.02±0.08)与(0.6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00和15.041,P均<0.01)。结论 HT患者PBMC PDCD5 mRNA的表达上调,且随病情加重PDCD5表达增加,提示PDCD5可能通过增加其表达量而导致异常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参与HT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程序性死亡因子5 细胞凋亡 单个核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云龙 赵素华 +8 位作者 陈英玉 李玉林 刘旺根 王继创 王国强 孙新城 董彩文 程蕾 李恒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 5)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初步研究PDCD 5蛋白在血清中含量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用抗PDCD 5多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高碘酸钠法标记PDCD 5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以PDCD 5重...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 5)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初步研究PDCD 5蛋白在血清中含量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用抗PDCD 5多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高碘酸钠法标记PDCD 5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以PDCD 5重组蛋白为标准蛋白绘制标准曲线,以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度对ELISA方法进行评价。检测81份癌症患者及21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探讨血清PDCD 5蛋白与癌症、免疫缺陷病的相关性。经双扩散试验检测标记后的抗体和酶都具有生物学活性,初步建立了检测人血清PDCD 5蛋白的定量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达0.5ng/mL。临床检测应用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PDCD 5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癌症患者血清PDCD 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含量(P<0.05),各种癌症患者之间PDCD 5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PDCD5的定量ELISA方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癌症 免疫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安立 李靖凯 周冬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H/R损伤模型,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PDCD5的表达,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TUNEL显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H/R损伤模型,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PDCD5的表达,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TUNEL显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中,PDCD5表达水平升高,同时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自噬水平增加,而PDCD5沉默能够增加细胞存活率,同时减少细胞凋亡率,促进Bax表达且抑制抑Bcl-2、LC3-Ⅱ/LC3-Ⅰ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此外,沉默PDCD5可通过降低p-P65的蛋白水平抑制NF-κB通路。结论:沉默PDCD5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H/R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程序细胞死亡因子5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光 张丹凤 +1 位作者 冯晓娜 张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10-321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8例宫颈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 目的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8例宫颈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CD5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ROC曲线分析PDCD5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升高,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98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和病灶组织中PDCD5预测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1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D5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凋亡基因程序化死亡因子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青 张明川 梅同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NSCLC的56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方法研究在NSCLC及癌旁组织中PDCD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旁肺组织中PDCD5阳性表达率高于NSCLC组织(χ2=16.406,P=0.000)。与抽烟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抽烟、分化程度的下降、TNM分期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其表达随之下降,同时染色强度也减弱。Real-time PCR结果,PDCD5 mRNA相对表达量在肺癌组织为0.397±0.266,癌旁组织为0.807±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5,P=0.000)。结论:在NSCLC中PDCD5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死亡因子5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学敏 孙长华 +4 位作者 朱玉红 王晶 杨勇 丁长玲 左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组)、结扎21d(C组)再通后取不同时间点(0、1、3、5、7、10、14、21、28d)腮腺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AQP5和PDCD5在腮腺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3组均出现腺体再生现象,结扎7d和14d组的腮腺再通后AQP5表达逐渐增多,可分别在再通后第14天和第2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结扎21d组,在再通28d后仍未能完全恢复。PDCD5在腺体再通后随导管的凋亡出现增高趋势,3组分别在再通后第5天、第10天、第14天达到最高水平,B组峰值最大,C组其次,A组峰值最小。结论: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时间越久,其再生能力越差,AQP5的表达是腮腺组织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腺体再生过程中导管样结构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主导管再通 水通道蛋白5 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提高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雷 沈维高 +1 位作者 刘艳波 许海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8-875,共8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gene, PDCD5)对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脑神经胶...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gene, PDCD5)对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脑神经胶质瘤患者116例。分别利用q PCR、WB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稳定克隆U87-PDCD5细胞、转染si-PDCD5后的脑胶质瘤细胞以及原发性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DCD5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过表达或敲降PDCD5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及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建立脑胶质瘤细胞系U87裸鼠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MZ组、PDCD5组和TMZ+外源性PDCD5重组表达载体联合组,治疗20 d后断颈处死动物,切取瘤组织,测量瘤体积并称瘤质量。采用q PCR、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CD5联合TMZ治疗对脑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结果:PDCD5 mRNA和蛋白在U87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在U25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均P<0.05);在高级别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DCD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低级别组织(均P<0.05);U87-PDCD5和U251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均高于U87细胞(均P<0.05),U87-PDCD5-siRNA、U251-siRNA组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比较裸鼠移植瘤的瘤体积和质量,对照组>TMZ组>PDCD5组>联合组(均P<0.05);各组移植瘤组织内PDCD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趋势与之相反(均P<0.05)。结论:PDCD5过表达可增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对TMZ的化疗敏感性,而沉默PDCD5表达作用则相反,PDCD5与TMZ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抑制脑神经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基因5 脑神经胶质瘤 U87细胞 U251细胞 替莫唑胺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并促进FMDV复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宗波 马旭升 +2 位作者 罗志宽 齐亚银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0-459,共10页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10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沉默PDCD10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与对照相比,过表达PDCD10后感染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显著促进FMDV复制,进一步,PDCD10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以及NF-κB的激活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信号分子转录,最后还发现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下游ISGs转录。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PDCD10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pdcd10 FMDV 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 IFN-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占昆 吕厚山 王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3-568,共6页
为了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加入有效剂量100nmol/L雷公藤内醇酯(triptolide)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类... 为了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加入有效剂量100nmol/L雷公藤内醇酯(triptolide)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DCD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蛋白表达特征.在雷公藤内醇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DCD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地渐次增加,呈现一种明确的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模式,而PDCD5蛋白有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持续16h,并维持在相对恒定水平.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DCD5蛋白的表达较弱,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经雷公藤内醇酯处理4 h后,大多数细胞有PDCD5蛋白的聚集,直至12h,细胞核周围PDCD5蛋白聚集显著增强.36h后,PDCD5蛋白以核固缩的形式存在于凋亡的RA FLS中,细胞核染色质明显浓缩,片段化并出现了凋亡小体.上述结果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DCD5表达上调并在凋亡早期出现核转位,PDCD5蛋白核转位要早于凋亡小体形成.PDCD5蛋白核转位是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PDCD5不仅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过程,而且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的凋亡调节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细胞死亡因子5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凋亡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DCD5促进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宇宏 王怀碧 邱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recombinant human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rhPDCD5)对紫杉醇化疗的促进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培养完成后,通过重组人rh PDCD5(20μg/ml)处理KLE细胞,再分别以0...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recombinant human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rhPDCD5)对紫杉醇化疗的促进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培养完成后,通过重组人rh PDCD5(20μg/ml)处理KLE细胞,再分别以0、1.0、5.0、10.0、50μmol/L紫杉醇(paclitaxel,PTX)处理24 h或以10μmol/L PTX处理0、12、24、48 h,提取细胞总RNA及蛋白后,CCK法检测KLE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KLE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KLE细胞中PDCD5mRNA的表达量,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ting测定凋亡相关基因的Bax、Bcl2、caspase-3 mRNA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PTX对PDCD5表达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TX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rh PDCD5明显增强紫杉醇对KLE细胞的抑制作用。CCK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PTX+rhPDCD5联合处理组KL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较PTX组明显增加、pro-caspase 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1)。促进凋亡蛋白Bax和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比值亦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rhPDCD5可协同PTX抑制子宫内膜癌KLE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可明显增强KLE细胞对PTX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 子宫内膜癌 紫杉醇 耐药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靶向miR-145-5p/PDCD4轴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英 张会军 +2 位作者 王军 穆秀娥 李红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4-909,916,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SNHG1)靶向miR-145-5p/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R组、si-NC组、si-SNHG1组、mimic NC组、miR-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SNHG1)靶向miR-145-5p/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轴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R组、si-NC组、si-SNHG1组、mimic NC组、miR-145-5p mimic组、si-SNHG1+inhibitor NC组、si-SNHG1+miR-145-5p inhibitor组。除NC组外,其他组H9c2细胞均需转染对应物质后构建H/R模型。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9c2细胞中SNHG1、miR-145-5p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试剂盒检测H9c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H9c2细胞中PDCD4、caspase 3、Bcl-2、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NHG1与miR-145-5p、miR-145-5p与PDCD4的关系。结果沉默SNHG1或过表达miR-145-5p可促进H/R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145-5p表达和细胞增殖,抑制PDCD4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miR-145-5p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SNHG1对H/R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145-5p表达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PDCD4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SNHG1靶向调控miR-145-5p/PDCD4轴。结论沉默SNHG1可能通过调控miR-145-5p/PDCD4轴抑制H/R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内小RNA宿主基因1 miR-145-5p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凋亡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5转录因子抑制TRAIL诱导PC-3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超 石琦 +2 位作者 马建斌 郭鹏 贺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究通过抑制KLF5表达促进TRAIL诱导的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TRAIL诱导下,使用MTT实验、流式细胞实验、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KLF5敲低组与对照组的PC-3细胞在细胞活性、凋亡比例及凋亡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究通过抑制KLF5表达促进TRAIL诱导的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TRAIL诱导下,使用MTT实验、流式细胞实验、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KLF5敲低组与对照组的PC-3细胞在细胞活性、凋亡比例及凋亡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在PC-3细胞中抑制KLF5表达后,TRAIL诱导下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RAIL受体DR4、DR5表达上升,凋亡抑制因子c-FLIP蛋白表达下调,但是其mRNA表达水平不变。结论抑制KLF5,可以通过上调TRAIL受体、下调c-FLIP蛋白表达的途径,促进TRAIL诱导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使用小干扰RNA或小分子药物抑制KLF5表达,可能是潜在的激素非敏感前列腺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Krüppel样因子5(KLF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凋亡 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3-5p调控PDCD5表达增强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雷 沈维高 刘艳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瘤及瘤旁组织标本,以及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SHG-44和人脑小胶质细胞株HMC-3,用qPCR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miR-423-5p和PDCD5的表达水平。用合成的miR-423-5p mimics和miR-NC分别转染U251和U87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50、100、150和200μmol/L)的TMZ处理细胞,检测转染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U87细胞中c-caspase 3、Bcl-2和PDCD5蛋白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3-5p与PDCD5的靶向关系。结果:miR-423-5p在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1)。与miR-NC组比较,miR-423-5p mimics组U251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对TMZ的耐药性增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23-5p可与PDCD53'UTR结合,抑制PDCD5的表达。结论:miR-423-5p高表达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能力,其可作为临床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 脑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U87细胞 增殖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1-5p/PDCD4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戎 李兰英 +2 位作者 张国珍 苏布道 雷文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模拟高血压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模型,并使用白藜芦醇与miR-21-5p mimic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检测A7r5细胞活力;利用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模拟高血压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模型,并使用白藜芦醇与miR-21-5p mimic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检测A7r5细胞活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7r5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21-5p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PDCD4的表达。此外,选取对数生长期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验证miR-21-5p与PDCD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iR-21-5p mimic转染后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荧光素酶检测显示miR-21-5p可显著抑制野生型PDCD4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 <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1-5p/PDCD4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进而对高血压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白藜芦醇 微小RNA-21-5p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和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曲贝贝 左金华 +1 位作者 朱玉红 王丽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A组)、40例多形性腺瘤(B组)及45例黏液表皮样癌(C组)组织中Survivin和PDCD5蛋...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A组)、40例多形性腺瘤(B组)及45例黏液表皮样癌(C组)组织中Survivin和PDCD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在A、B、C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27.5%、55.6%(χ2=14.556,P<0.01),PDC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65%、33.3%(χ2=17.439,P<0.01);(2)Survivin和PDCD5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3)Survivin和PDCD5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500,P=0.034,γs=-0.316)。结论:Survivin高表达,PDCD5低表达在在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MEC) 存活素 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4-5p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军 韩虎 +2 位作者 董巍 王瑞仓 郝洪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424-5p(mi R-424-5p)调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CRL2631细胞构建CRL2631-CHOP耐药细胞株。RT-q PCR和Wes... 目的:探讨微小RNA-424-5p(mi R-424-5p)调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CRL2631细胞构建CRL2631-CHOP耐药细胞株。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RL2631细胞和CRL2631-CHOP细胞中mi R-424-5p、PD-L1 m RNA和蛋白及多元药物抗性基因-1(MDR-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424-5p的靶标基因。使用mi RNA模拟/干扰技术和噻唑蓝法检测CRL2631细胞和CRL2631-CHOP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与CRL2631细胞相比,CRL2631-CHOP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高,细胞中MDR-1蛋白水平(P<0.05)、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而mi R-424-5p相对水平显著降低(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D-L1是mi R-424-5p下游直接靶标基因(P<0.001)。转染mi R-424-5p inhibitor后,CRL2631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增高,且MDR-1蛋白水平(P<0.01)、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转染mi R-424-5p mimics后,CRL2631-CHOP细胞对CHOP药物的耐药性降低,且MDR-1蛋白水平(P<0.001)、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过表达PD-L1可逆转上调mi R-424-5p对PD-L1的抑制作用(P<0.001)。结论:下调mi R-424-5p通过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424-5p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5p通过靶向IMP3、PD-L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莉萍 王霞 彭心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7,共11页
目的探究miR-34a-5p通过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和GEPIA在线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项目中乳腺癌及正常组织IMP3、PD-L1的... 目的探究miR-34a-5p通过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和GEPIA在线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项目中乳腺癌及正常组织IMP3、PD-L1的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生存期;qRT-PCR、Western blot检测16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4a-5p、IMP3、PD-L1 mRNA与蛋白表达;Pearson检验分析miR-34a-5p分别与IMP3 mRNA、PD-L1 mRNA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乳腺癌及正常组织IMP3、PD-L1、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体6(CD44v6)的表达,分析IMP3、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靶基因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4a-5p对IMP3、PD-L1的靶向调控作用。MCF7细胞分为control组、miR-NC组、miR-34a-5p组、miR-NC+pcDNA-NC组、miR-NC+IMP3组、miR-NC+PD-L1组、miR-34a-5p+pcDNA-NC组、miR-34a-5p+IMP3组和miR-34a-5p+PD-L1组,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划痕、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IMP3、PD-L1、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生物数据库显示乳腺癌组织IMP3、PD-L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P<0.05);q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miR-34a-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IMP3、PD-L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miR-34a-5p表达分别与IMP3 mRNA、PD-L1 mRNA呈明显负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IMP3、PD-L1、CD44v6呈阳性表达,且IMP3、PD-L1表达越高,TNM分期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越容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34a-5p对IMP3、PD-L1的靶向调控作用;与control组和miR-NC组相比,miR-34a-5p组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IMP3、PD-L1、CD44v6、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miR-NC+pcDNA-NC组相比,miR-NC+IMP3组和miR-NC+PD-L1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IMP3、PD-L1、CD44v6、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miR-34a-5p+pcDNA-NC组相比,miR-34a-5p+IMP3组和miR-34a-5p+PD-L1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IMP3、PD-L1、CD44v6、MMP-2、MMP-9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结论miR-34a-5p能够通过靶向调控IMP3、PD-L1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化(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a-5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乳腺癌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凋亡基因rPDCD5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米丽萍 卫春 +5 位作者 黄俊生 杜喜玲 钱晓茵 李克贵 申国安 杨金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3-897,共5页
从水稻愈伤组织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文库中分离出一个PCD相关基因的EST片段 ,根据水稻基因组的序列设计引物 ,从汕优 6 3中分离与克隆出rPDCD5的全长cDNA。rPDCD5包含387bp的可译框 ,编码由 12 8... 从水稻愈伤组织抑制消减杂交 (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文库中分离出一个PCD相关基因的EST片段 ,根据水稻基因组的序列设计引物 ,从汕优 6 3中分离与克隆出rPDCD5的全长cDNA。rPDCD5包含387bp的可译框 ,编码由 12 8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显示 ,该检测的蛋白质与已知PDCD5的高度同源。半定量实时PCR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在环境因子 (低温处理和NaCl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 RT—PCR rpdcd5 适时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5上调在5-烯丙基-7-二氟甲氧基白杨素增强TRAIL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朝晖 全梅芳 +1 位作者 曹建国 张坚松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5-烯丙基-7-二氟甲氧基白杨素(AFMC))是否协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并探讨其机制是否涉及死亡受体5(DR5)的上调.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胚肺WI-38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 目的:观察5-烯丙基-7-二氟甲氧基白杨素(AFMC))是否协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并探讨其机制是否涉及死亡受体5(DR5)的上调.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胚肺WI-38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DR5蛋白表达.结果:单独用亚毒性浓度的AFMC(1.0μmol/L)或TRAIL(30μg/L)处理A549细胞,细胞凋亡率不超过5%.AFMC(1.0μmol/L)联合TRAIL(30μg/L)的A549细胞凋亡率增高(37.80%,P<0.01);而WI-38细胞仅有极少量的细胞凋亡(P>0.05).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两者合用A549细胞呈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图谱,而WI-38细胞未出现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AFMC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A549细胞DR5的表达,DR5特异性抑制剂DR5/Fc嵌合蛋白能有效降低两者合用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率(P<0.05).然而,AFMC对WI-38细胞DR5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亚毒性浓度的AFMC选择性增强TRAIL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DR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5-烯丙基-7-二氟甲氧基白杨素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5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