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结核分枝杆菌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标 来晓璐 +1 位作者 宋厚辉 杨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7,共7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细胞调节死亡的内在途径。PCD是由基因控制衰老、感染以及受损细胞自主的死亡,从而保护正常细胞的生物功能不受影响并维持生物体的组织稳态和正常发育[1]。早期的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细胞程...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细胞调节死亡的内在途径。PCD是由基因控制衰老、感染以及受损细胞自主的死亡,从而保护正常细胞的生物功能不受影响并维持生物体的组织稳态和正常发育[1]。早期的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主要表现形式。然而,基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形态的不同,近期的研究将这一过程细分为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自噬以及铁死亡[2-3]。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它作为兼性细胞内细菌,能够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增殖,并通过释放多种毒力因子影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4-6]。本文将系统阐述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与Mtb的相互作用,为防治Mtb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凋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 M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敏云馨 马忠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3,共4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一直被看做是细胞凋亡(apoptosis)。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新的细胞死亡途径逐渐被揭示出来,如胀亡、自噬、副凋亡等。这些通路有些是caspase依赖的,有些不依赖于caspase途径。在细胞程...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一直被看做是细胞凋亡(apoptosis)。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新的细胞死亡途径逐渐被揭示出来,如胀亡、自噬、副凋亡等。这些通路有些是caspase依赖的,有些不依赖于caspase途径。在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各种通路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相互交联的,有彼此重叠的机制出现。目前,Clarke形态学分类法是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方式。按照该分类法,可将PCD分为3大类,即: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Ⅱ型细胞程序性死亡和Ⅲ型细胞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 Ⅱ型细胞程序性死亡 Ⅲ型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云霞 程晓霞 +2 位作者 代小梅 曾会明 韩烈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在逆境胁迫因子如病原体、高盐、低氧、低温、热激和金属离子等作用下,植物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侵害,以活性氧、Ca2...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在逆境胁迫因子如病原体、高盐、低氧、低温、热激和金属离子等作用下,植物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侵害,以活性氧、Ca2+、乙烯和NO等为信号因子,诱导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发生PCD,形成细胞主动死亡,从而避免逆境对其他组织进一步伤害,并使植物获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植物PCD的一般特征、环境胁迫因子及诱导PCD信号分子等进行了综述,为在逆境条件下深入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 环境胁迫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李惠玲 李树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用甲基强的松龙(MPS)与大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4h后胸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及核固缩,形成大量空泡,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变化不大,DNA电泳分析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为180bp的整倍数,呈梯状结构。结果提示MP... 用甲基强的松龙(MPS)与大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4h后胸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及核固缩,形成大量空泡,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变化不大,DNA电泳分析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为180bp的整倍数,呈梯状结构。结果提示MPS可诱导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 DNA 裂解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13
6
作者 穆蕊 张祖新 +1 位作者 张方东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670,T0001,共6页
以玉米(Zea mays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 以玉米(Zea mays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解离时期,不育花药的绒粘层细胞较可育花药提前裂解;在不育系S-Mo17rf3rf3花药和花粉S-rf3中均明显出现PCD过程的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外渗的现象,证明玉米CMS-S的花粉败育与花药绒粘层细胞的提前凋亡和小孢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细胞质雄性不育 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 细胞色素C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丹 龚一富 +3 位作者 李军 薛浚妍 吴帆 潘俊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0-356,共7页
为了明确增塑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关系,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增塑剂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对增塑剂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增塑剂... 为了明确增塑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关系,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增塑剂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对增塑剂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增塑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能够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增塑剂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同时实验后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也有类似的趋势。经DNA ladder实验证明,高浓度增塑剂处理能够引发小麦种子细胞程序性死亡。其原因可能与增塑剂促进gr、dhar以及vpe、metacaspase基因的表达有关,且随着增塑剂浓度的不断增大,各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小麦种子 荧光定量PCR 细胞程序性死亡 ROS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诱导新疆野苹果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冬梅 许雪锋 +2 位作者 李天忠 王忆 韩振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5,共6页
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幼苗。通过对其叶片及根系中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干旱胁迫能诱导新疆野苹果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具有以下特点: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 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幼苗。通过对其叶片及根系中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干旱胁迫能诱导新疆野苹果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具有以下特点: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间普遍早于叶片;同是叶片,海绵组织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间早于栅栏组织;同是根系,皮层细胞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变化的时间普遍早于中柱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新疆野苹果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形态学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对高盐和紫外线胁迫条件下水稻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嵘 刘晓宇 +1 位作者 张红晓 张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前期研究表明:500mmol.L-1NaCl处理能诱导水稻武运粳8号根尖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为了研究Zn2+对盐胁迫诱导的水稻根尖细胞PCD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Zn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0μmol.L-1Zn2+能够在一定程度... 前期研究表明:500mmol.L-1NaCl处理能诱导水稻武运粳8号根尖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为了研究Zn2+对盐胁迫诱导的水稻根尖细胞PCD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Zn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0μmol.L-1Zn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CD现象。对这一过程中抗氧化酶(CAT、APX、POD和SOD)活性进行检测,发现抗氧化酶活性短期迅速升高,随后降低,10μmol.L-1Zn2+试验组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与单独NaCl处理组。而对H2O2在根尖细胞积累的观测结果显示Zn2+的添加能减少H2O2的积累,证明低水平Zn2+(10μmol.L-1)能够诱导抗氧化酶活性上升,并抑制活性氧产生。Zn2+同样可以缓解紫外线诱导的水稻根尖细胞原生质体PCD,而添加特异性的锌离子螯合剂TPEN(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则会促进PCD的发生。据此推测:一定水平Zn2+对不同胁迫模式下发生的PCD进程的缓解作用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紫外线辐射 Zn2+ 细胞程序性死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证实铝诱导花生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伦武 黄文静 +4 位作者 何海旺 何虎翼 李创珍 韦善清 何龙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检验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否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方法】分别采取100μmol/L AlCl3处理不同时间(0、4、8、12 h)后两个花生品种(铝敏感型中花2号和耐铝型99-1507)的根尖,经过Steedman’s wax包埋切... 【目的】检验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否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方法】分别采取100μmol/L AlCl3处理不同时间(0、4、8、12 h)后两个花生品种(铝敏感型中花2号和耐铝型99-1507)的根尖,经过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等一系列过程,利用荧光染料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100μmol/L AlCl3可引起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核质浓缩、核边缘化、呈新月状等,具有明显的PCD特征。花生根尖细胞在铝胁迫下发生PCD,PCD程度与花生耐铝性呈负相关,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结论】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铝胁迫 细胞程序性死亡 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 DAPI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白志英 王冬梅 +1 位作者 党磊 侯春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38-41,共4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是植物正常发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目前已成为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植物PCD的一般特征、植物营养和生殖生长中的PCD以及植物 -病原物互作中的PCD进行了综合评述 。
关键词 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发育 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引起烟草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10
12
作者 支立峰 余涛 +1 位作者 朱英国 李阳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3-407,共5页
镉胁迫会造成烟草悬浮细胞大规模死亡。通过TUNEL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发现,这种细胞死亡伴随有典型的DNA“梯形带”出现,表明这种由Cd胁迫引起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受胁迫细胞氧化性增强及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 镉胁迫会造成烟草悬浮细胞大规模死亡。通过TUNEL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发现,这种细胞死亡伴随有典型的DNA“梯形带”出现,表明这种由Cd胁迫引起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受胁迫细胞氧化性增强及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说明Cd胁迫时会在细胞中造成大量活性氧(ROS),暗示烟草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可能与R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悬浮培养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 CD胁迫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程序性死亡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李树浓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照射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和免疫功能抑制,研究发现其机制为照射后胸腺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骨髓组织对射线也很敏感,造血细胞辐射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从超微结构、DNA裂解、PI染色FACS分析等... 照射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和免疫功能抑制,研究发现其机制为照射后胸腺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骨髓组织对射线也很敏感,造血细胞辐射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从超微结构、DNA裂解、PI染色FACS分析等方面,动态地观察了^(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的变化。实验采用成年SPFBALB/c小鼠。2.0,4.0,6.0Gy照射后6小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出现空泡,有不同程度的固缩;第3,6,9,12,24,36小时测得DNA裂解百分率较对照组增高;27000×g上清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约为180bp的整倍数,呈典型梯状图谱;FACS分析也表明PCD细胞百分率于第3小时增高,渐增强,24小时达高峰。实验表明,亚致死量照射可引起骨髓有核细胞PCD。由于造血干细胞在形态上难以辨认,故射线有无引起造血干细胞PCD尚不能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线照射 骨髓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骨细胞程序性死亡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4
作者 赵建栋 刘贝 +6 位作者 郭成龙 张晓刚 毕煦昆 魏玉娇 李纪书 刘凯雯 刘志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OP已严重影响国人生活质量,现阶段对OP的治疗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方案,但抗骨质疏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药物使用周期长、费用高、不良反应较多等一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OP已严重影响国人生活质量,现阶段对OP的治疗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方案,但抗骨质疏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药物使用周期长、费用高、不良反应较多等一系列问题都为我国的医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继续研究OP发病机理,寻求更有优势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现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OP进程中起关键作用,TNF-α介导的骨组织细胞直接或间接发生坏死是导致骨量减少的一个关键因素,TNF家族作为免疫因子对抵抗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起了巨大作用,但是机体内过多的TNF-α则会诱导某些疾病的发生,如OP,它参与多种骨组织细胞死亡方式。本文综述了TNF-α通过程序性坏死、铁死亡、细胞凋亡、自噬等程序性死亡方式导致OP的相关通路,为OP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维华 陈鹏 +1 位作者 王莉 李小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细胞死亡是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命现象 ,而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是细胞遵循自身生命活动程序 ,并受多种因子调控的一种积极的死亡方式。近年来随着动物中PCD研究的深入 ,植物PCD亦得到相应的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 细胞死亡是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命现象 ,而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是细胞遵循自身生命活动程序 ,并受多种因子调控的一种积极的死亡方式。近年来随着动物中PCD研究的深入 ,植物PCD亦得到相应的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不仅可揭示植物衰老、死亡的内部变化规律 ,而且可为其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依据和技术。该文试对有关PCD的特点、研究意义及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与方法进行简述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发育调控 死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RPE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景清荷 孔虹雨(综述) 赵晨(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世界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功能退化。RPE细胞功能损害是导致临床相关AMD变化的分子途径中的早期及关键事件。程序性死亡(PCD)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世界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功能退化。RPE细胞功能损害是导致临床相关AMD变化的分子途径中的早期及关键事件。程序性死亡(PCD)在应激反应、体内平衡调节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研究发现,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以及铁死亡均可能参与RPE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进而促进AMD的发生和发展。各种死亡通路间可能存在交互或协同作用。本文就RPE细胞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及其相关机制在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AM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程序性细胞死亡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细胞分裂素诱导棉花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启中 张明菊 +1 位作者 张献龙 郭小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4-338,共5页
棉花悬浮细胞经高浓度细胞分裂素(2 mg/L KT或4 mg/L KT)处理后第4天大量死亡,培养物呈褐黑色;抽提总DNA,进行琼脂糖胶电泳,结果表明:2 mg/L KT和4mg/L KT两处理中有明显的大小为140~180 bp及其倍增量片段的DNA'梯'.进行PI和FD... 棉花悬浮细胞经高浓度细胞分裂素(2 mg/L KT或4 mg/L KT)处理后第4天大量死亡,培养物呈褐黑色;抽提总DNA,进行琼脂糖胶电泳,结果表明:2 mg/L KT和4mg/L KT两处理中有明显的大小为140~180 bp及其倍增量片段的DNA'梯'.进行PI和FDA染色显微观察可以看到:2 mg/L KT处理中大部分细胞的细胞核较小,核质浓缩,呈棒形或弯月形;胞质浓缩,出现了不对称的质壁分离,且丧失了FDA染色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由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引起的棉花悬浮细胞大规模死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不同的生理状态(UCSA和BAE)和不同生长时期(指数增长期和静止期)的棉花悬浮细胞对高浓度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悬浮细胞 高浓度细胞分裂素 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境条件下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6
18
作者 詹洁 余永昌 何龙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是发生在特定阶段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在逆境胁迫因子如病原体、昆虫、低氧、低温、热激、金属离子等作用下,植物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侵害,以C a2+、活性氧、NO等为信号因子,诱导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是发生在特定阶段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在逆境胁迫因子如病原体、昆虫、低氧、低温、热激、金属离子等作用下,植物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侵害,以C a2+、活性氧、NO等为信号因子,诱导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发生PCD,形成细胞主动性死亡,从而避免逆境对其他组织进一步伤害,并使植物获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通过对植物PCD的一般特征、环境胁迫因子及诱导PCD信号传递途径、生物学意义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为在逆境条件下深入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逆境 传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鑫博 代小梅 +1 位作者 王怡杰 韩烈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共6页
植物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具有信号或一系列分子参与,并且由细胞内在的死亡程序介导的有序过程。它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外界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植物PCD的特征,对植物PCD中的信号分子和类caspas... 植物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具有信号或一系列分子参与,并且由细胞内在的死亡程序介导的有序过程。它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外界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植物PCD的特征,对植物PCD中的信号分子和类caspase的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PCD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为深入研究植物PC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信号分子 类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铝胁迫诱导的花生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文静 何虎翼 +4 位作者 邓伦武 王爱勤 李创珍 韦善清 何龙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8,共8页
以耐铝品种99-1507和铝敏感品种中花2号为材料,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铝对悬浮细胞活性及其线粒体生理的影响,并检测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结果表明:铝处理12h后,随着铝浓度增加,悬浮细胞FDA(Fluorescein diacetate)荧光信号... 以耐铝品种99-1507和铝敏感品种中花2号为材料,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铝对悬浮细胞活性及其线粒体生理的影响,并检测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结果表明:铝处理12h后,随着铝浓度增加,悬浮细胞FDA(Fluorescein diacetate)荧光信号逐渐减弱,PI(Propidium Iodide)荧光信号增强,细胞活性下降;线粒体超氧阴离子含量和H2O2含量随着铝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线粒体膜电位(Δψm)随着铝浓度增加逐渐下降,中花2号下降幅度大于99-1507。50μmol/L及其以上浓度的铝可以显著诱导花生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铝浓度越高死亡细胞数量越多,同等浓度铝处理下中花2号细胞死亡率高于99-15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能够准确地检测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细胞程序性死亡率与花生品种的耐铝性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悬浮细胞 铝胁迫 细胞程序性死亡 流式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