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方法鉴定人巨细胞病毒临床病毒分离株 被引量:4
1
作者 丁俊彩 苏海浩 +3 位作者 胡兢晶 郭媛媛 谢斌华 王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12-2314,共3页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两对引物,同时扩增IE和LA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2株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D2、D3),经多重PCR同时扩增出209bp(IE)和401bp(LA)目的片段。结论:多重PCR可以作为病毒分离后,基础研究中鉴定HCMV临床病毒株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多重PCR 临床病毒株 病毒分离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毒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郁燕萍 彭奕冰 +2 位作者 支立民 季育华 吴仲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建立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毒素(Verotoxin.VT)的实验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利用VT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特点,从细胞形态学及OD值变化确认有无毒素产生。普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Vero细胞无毒性... 建立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毒素(Verotoxin.VT)的实验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利用VT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特点,从细胞形态学及OD值变化确认有无毒素产生。普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Vero细胞无毒性,大肠埃希菌0157:H7(ATCC43889)使Vero细胞发生明显病变。以此方法检测了9株待检菌,其中仅1 株来源于人的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用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VT是一种经典、特异、灵敏的检测法,它直观地确认毒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有效地检出产毒株,并根据毒素产量高低进行分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大肠埃希菌 O157:H7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玉洁莹 顾屹 +7 位作者 黄琳 王浩 余庆 刘明珠 韩书煜 秦启伟 凌飞 李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3-1833,共11页
【目的】从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感染细胞的生命周期探究单宁酸在MSRV感染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抗MSRV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HM)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从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感染细胞的生命周期探究单宁酸在MSRV感染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抗MSRV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HM)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单宁酸毒性,确定其安全工作浓度;然后使用结晶紫染色评估单宁酸对MSRV的抑制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宁酸体外抗MSRV效果及探析其作用机制,包括单宁酸对MSRV粒子及MSRV吸附宿主细胞表面、侵入细胞与细胞内复制各阶段的影响。【结果】综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与CCK-8检测结果,确定单宁酸对FHM细胞的安全工作浓度为0.0125 mg/mL;以0.0125 mg/mL单宁酸孵育36 h后,FHM细胞的骨架结构仍然保持完整,未观察到核膜皱缩或染色质凝聚等异常现象。将0.0125、0.00625和0.003125 mg/mL的单宁酸分别与MSRV共孵育处理,能有效降低MSRV感染FHM细胞产生的病变效应,且FHM细胞中MSRV的N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未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细胞(P<0.01,下同)。在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FHM细胞中,MSRV的N基因相对表达量和病毒滴度均极显著低于未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FHM细胞,即单宁酸可直接作用于MSRV粒子,致使其感染能力降低。此外,在MSRV感染的吸附、侵入和复制各阶段以单宁酸进行处理,FHM细胞中MSRV的N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未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细胞,即单宁酸通过干扰MSRV感染过程的吸附、侵入与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结论】单宁酸对MSRV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可直接作用于MSRV粒子,且对MSRV的吸附、侵入与复制各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高效安全抗MSRV渔用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 单宁酸 抗病毒机制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Ra株对不同细胞增殖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文兰 张晓战 +3 位作者 黄红亮 刘碧涛 任常宝 唐兆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不同的细胞系为模型,研究PRV Ra株最适细胞系。试验采用ST细胞、PK-15细胞、Vero细胞、F81细胞、DF1细胞、MDCK细胞和CEF细胞7种细胞作为该毒株的接种对象,观察毒株在这几种细胞上病变特点、细胞病变时间及病毒增殖规律等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受试的各种细胞在PRV感染期间均能表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不同细胞在病变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PK-15和ST细胞在感染后24h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间最早。TCID50测定病毒增殖力结果表明,ST细胞在病毒增殖传代中毒力保持最好,与原毒株毒力相当,为106.9 TCID50/0.1mL。本试验结果表明,ST细胞是较适合于PRV Ra株体外研究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Ra株 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勇 孟毅 +3 位作者 常学辉 郭健 乔明亮 马秋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蚀斑形成...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蚀斑形成,比较各组的细胞病变效应抑制率(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μg/mL的柴石退热颗粒及利巴韦林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g/mL、80μg/mL及160μg/mL的药液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显著低于利巴韦林(P<0.05)。结论:柴石退热颗粒能抑制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对BHK-21细胞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JEV) 柴石退热颗粒 利巴韦林 细胞病变效应(CPE) 蚀斑形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毒清抑制人巨细胞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李 冯晓亮 +1 位作者 吴德 唐久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热毒清 人巨细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感染BHK-21细胞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刘志勇 孟毅 +3 位作者 常学辉 郭健 乔明亮 马秋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一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 目的:研究柴石退热颗粒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BHK一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药液(40μg/mL、80μg/mL、160μg/mL及320μg/mL)及10μg/mL利巴韦林处理JEV感染的细胞,24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蚀斑形成,比较各组的细胞病变效应抑制率(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柴石退热颗粒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μg/mL的柴石退热颗粒及利巴韦林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g/mL、80μg/mL及160μg/mL的药液的CPE抑制率及蚀斑抑制率显著低于利巴韦林(P〈0.05)。结论:柴石退热颗粒能抑制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对BHK-21细胞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JEV) 柴石退热颗粒 利巴韦林 细胞病变效应(CPE) 蚀斑形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8
作者 郭剑英 张晓战 +5 位作者 黄红亮 许冬蕾 刘碧涛 任常宝 邵定勇 唐兆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7,共4页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生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增殖规律和致细胞病变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PRV能诱导ST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的病变程度与PRV感染时间密切相关。PRV Ra株感...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R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生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增殖规律和致细胞病变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PRV能诱导ST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的病变程度与PRV感染时间密切相关。PRV Ra株感染ST细胞,病毒吸附于ST细胞表面,以膜融合内陷的方式进入细胞和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复制,出现包涵体结构,以出芽方式离开细胞核,在高尔基体等细胞内膜结构处完成病毒粒子的囊膜化过程。感染前期,病毒通过膜融合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完成细胞间病毒的传播;感染后期,细胞溶解,大量释放病毒粒子。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线粒体肿胀、数目减少,嵴面积减少,核内出现包涵体,细胞融合,细胞内空泡化严重,溶细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Ra株 ST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腺病毒分离株在鸡细胞中生长情况及血清学特征
9
作者 Hess.,M 杨霞 《预防兽医学进展》 1999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腺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血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03
10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RSV攻击后各组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RSV攻击后各组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以CPE法计算药物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以CPE法及MTT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治疗指数TI,比较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3.972g/L。预防给药方式、细胞外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均有抗RSV作用,其抗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428、1.160、1.189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9.28、3.42和3.34,热毒宁对RSV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热毒宁对RSV有直接灭活作用,对RSV侵入Hep-2细胞有阻断作用,对RSV在Hep-2细胞内增殖有抑制作用,相同浓度下,以预防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中草药 细胞病变效应 MTT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体外抗腺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商蕾 曲章义 +4 位作者 宁莉莉 王迎晨 魏凤香 高虹 鲁伟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体外抗腺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实验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黄芪甲苷对人腺病毒3型(HAdV3)的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分析检测黄芪甲苷在病毒生物合成阶段对HAdV3六邻体(hexon)蛋白表达的影...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体外抗腺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实验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黄芪甲苷对人腺病毒3型(HAdV3)的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分析检测黄芪甲苷在病毒生物合成阶段对HAdV3六邻体(hexo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E及MTT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对腺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同时能够抑制腺病毒的复制和吸附,病毒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但在细胞保护作用方式下黄芪甲苷不能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在生物合成阶段黄芪甲苷组与病毒对照组比较hexo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黄芪甲苷在体外具有抗腺病毒作用,黄芪甲苷抗腺病毒作用可能与其在生物合成阶段抑制hexon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抗腺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直接灭活 病毒 复制 病毒吸附 六邻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多糖对PRRSV的体外抗病毒试验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学兵 张红英 +2 位作者 崔保安 刘蕊 徐端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0,共3页
水煮醇沉法从中药板蓝根中提取板蓝根多糖,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在Marc-145单层细胞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最小阻断浓度为2.094μg... 水煮醇沉法从中药板蓝根中提取板蓝根多糖,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在Marc-145单层细胞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最小阻断浓度为2.094μg/mL,最小抑制浓度为8.37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多糖 PRRSV MARC-145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及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学兵 崔保安 +3 位作者 魏战勇 刘蕊 徐端红 杨明凡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用水煮醇沉法从中药板蓝根中提取板蓝根多糖,作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Marc-145单层细胞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最小阻断浓度为2.094μg... 用水煮醇沉法从中药板蓝根中提取板蓝根多糖,作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Marc-145单层细胞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最小阻断浓度为2.094μg/ml,最小抑制浓度为8.37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多糖 PRRSV MARC-145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裙带菜孢子叶粗提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艳梅 王一飞 +4 位作者 张美英 朱良 康琰琰 门晓媛 岑颖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从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对HSV-2增殖的影响及对HSV-2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不同稀释度的裙带菜孢子叶粗提物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观察和MTT法测定裙带菜多糖抗HS... 从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对HSV-2增殖的影响及对HSV-2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不同稀释度的裙带菜孢子叶粗提物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观察和MTT法测定裙带菜多糖抗HSV-2活性,结果表明裙带菜多糖能明显抑制HSV-2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其水提醇沉法所得裙带菜多糖的IC50为6.49μg/mL,并初步推测其抗HSV-2活性是作用在HSV-2和受体结合,侵入Vero细胞阶段,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研究海藻多糖抗HSV-2活性机理及优化裙带菜孢子叶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HSV-2 细胞病变效应 MTT法 I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体外增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廷俊 王丽燕 +4 位作者 耿晓芬 丛日山 李明玉 于秋涛 杨秀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74,共8页
探讨大菱鲆病毒疫苗的研制,以牙鲆鳃细胞(FG细胞)为增殖体系,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为判断指标,对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的体外最适增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接种量、病毒吸附时间、... 探讨大菱鲆病毒疫苗的研制,以牙鲆鳃细胞(FG细胞)为增殖体系,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为判断指标,对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的体外最适增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接种量、病毒吸附时间、细胞培养条件对TRBIV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影响,以0.2 mL病毒液接种FG细胞、吸附2 h、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于22℃培养时,病毒的增殖速度最快。研究还发现,病毒的收获时间和病毒液冻融次数对所得病毒的感染力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增殖条件下,病毒在FG细胞中增殖至第4天时进行收获,且只冻融1次,其感染活性最强,反复冻融后病毒的感染活性会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 细胞病变效应(CPE) 牙鲆鳃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军峰 谭健 +2 位作者 蒲蔷 刘颖华 何开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用细胞病变效应 (CPE)法证明了青蒿水提物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 2 )活性 ,通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抗HSV 2活性的有效成分。用MTT法研究了青蒿水提物和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和抗HSV 2活性 ,CC50 分别为 5 2 9mg/ml和 4 94mg/ml,IC50... 用细胞病变效应 (CPE)法证明了青蒿水提物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 2 )活性 ,通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抗HSV 2活性的有效成分。用MTT法研究了青蒿水提物和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和抗HSV 2活性 ,CC50 分别为 5 2 9mg/ml和 4 94mg/ml,IC50 分别为 1 4 5mg/ml和 0 12 8mg/ml,TI分别为 3 6 5和 38 6。以 0 5mg/ml的无环鸟苷 (ACV)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显示有效成分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HSV - 2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效果与ACV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提取物 单纯疱疹病毒 抗病毒活性 细胞病变效应 有效成分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果粗提液抗单纯疱疹病毒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闻文 阎祖炜 施凯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用药物喜树果提取液作用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 2 ) ,了解药物抗病毒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药物与病毒混合后在温箱中作用 4h ,或药物与病毒混合后 4℃过夜 ,吸附于单层BGM细胞 1.5h ,培养 7d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 目的 :用药物喜树果提取液作用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 2 ) ,了解药物抗病毒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药物与病毒混合后在温箱中作用 4h ,或药物与病毒混合后 4℃过夜 ,吸附于单层BGM细胞 1.5h ,培养 7d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实验组BGM细胞未出现病变 ,对照组细胞出现明显病变。结论 :喜树果有较强抗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果粗提液 抗单纯疱疹病毒 实验研究 细胞病变效应 BGM细胞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庆超 苗利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2,共5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代表种,主要感染牛并引发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毒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研究历史,随着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反向遗传技术以及蛋白组学在病毒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对该病毒产生...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代表种,主要感染牛并引发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毒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研究历史,随着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反向遗传技术以及蛋白组学在病毒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对该病毒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论文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毒粒子结构组成及功能、病毒复制周期及蛋白裂解过程、细胞损伤及免疫逃逸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几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病毒复制周期、多聚蛋白裂解、致细胞病变效应和免疫逃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复制周期 细胞病变效应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连芩提取液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志 孙彦阔 +6 位作者 陈耀 冯松林 冀池海 刘乙兴 李琪 王少君 张桂红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2,35,共4页
为了探索葛根连芩提取液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相关抗病毒试验。在药物对Marc-145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药物对PRRSV体外的抑制作用和阻断作用。结果显示,葛根连... 为了探索葛根连芩提取液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相关抗病毒试验。在药物对Marc-145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药物对PRRSV体外的抑制作用和阻断作用。结果显示,葛根连芩提取液对PRRSV有明显的体外阻断作用,而对PRRSV没有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连芩提取液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细胞病变效应 MARC-145细胞 抗病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猪细小病毒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卫丽 崔保安 +3 位作者 张红英 王学兵 徐端红 陈瑞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6-560,共5页
通过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留兰香提取物抗猪细小病毒(PPV)活性,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concentration,IC50),并从药物预防给... 通过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留兰香提取物抗猪细小病毒(PPV)活性,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concentration,IC50),并从药物预防给药(抗病毒吸附)、直接杀灭及治疗给药(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3个方面分析留兰香提取物抗PPV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留兰香挥发油在这3种作用方式中对PPV均有抑制效果,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8 0 mg/ml、0.001 9 mg/ml、0.003 6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25.88、108.95、57.50;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对PPV直接杀灭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34 0 mg/ml、0.356 0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79.18、8.37;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生物合成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43 0 mg/ml、0.063 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2.60、47.27,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均无抗病毒吸附作用。表明留兰香挥发油在对PPV的3种作用方式中均有安全高效活性,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对PPV侵入细胞无阻止作用,但在直接灭活和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增殖方面均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兰香 猪细小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