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细胞物理学中的电磁学方法
1
作者 阮放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67-71,共5页
借助于电磁学的理论和手段 ,神经物理学可以进行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就神经膜、神经组织结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从物理学的观点用电磁学的方法和手段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得到了一些结果。这使得神经膜、轴突、树枝、... 借助于电磁学的理论和手段 ,神经物理学可以进行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就神经膜、神经组织结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从物理学的观点用电磁学的方法和手段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得到了一些结果。这使得神经膜、轴突、树枝、突触等生物学概念所具有的物理意义得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脉冲 扩散方程 轴突 神经细胞物理学 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机器:智能的非生命实现
2
作者 李德毅 谢耘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共8页
生命由细胞组成,依托物质形成有序复杂结构并逐步演进。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分工协作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发明认知机器提供启示。信息技术使人类拥有介入精神、意识、认知性活动而非客观物质性活动,这是质的改变... 生命由细胞组成,依托物质形成有序复杂结构并逐步演进。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分工协作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发明认知机器提供启示。信息技术使人类拥有介入精神、意识、认知性活动而非客观物质性活动,这是质的改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应将图灵机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作为“智能时代”的起始标志。将生命体的认知机制从人的智慧中剥离,通过物理机器具象化实现,构建通过硅基机器实现碳基生命智能的物理路径。认知物理学是认知科学和物理学跨界的新范式。物质、能量、结构、时间构成的“认知四要素说”,是统揽人和机器认知的第一性原理。智能时代,应该让人更加智慧、机器更加智能,形成迭代共进的良性循环,这正是人类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物理学 负熵 信息革命 思维软构体 认知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大鼠胎肝干细胞的激光光镊喇曼光谱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雁军 覃宗定 +2 位作者 姚辉路 汪蕴 丰美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激光光镊喇曼光谱系统是将激光光镊与喇曼光谱相结合的一项光学技术,可以在接近自然的生理状态下研究单个生物细胞的识别及其构成成分的检测.本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10~21天不同孕期大鼠的胎肝干细胞和成体大鼠的肝实质细胞,应用激... 激光光镊喇曼光谱系统是将激光光镊与喇曼光谱相结合的一项光学技术,可以在接近自然的生理状态下研究单个生物细胞的识别及其构成成分的检测.本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10~21天不同孕期大鼠的胎肝干细胞和成体大鼠的肝实质细胞,应用激光光镊喇曼光谱技术检测分离到单个胎肝干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以及WB-F344大鼠肝干细胞系细胞,并比较了胎肝干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的喇曼光谱.结果发现,13天以前孕大鼠胎肝干细胞在1 336cm-1(代表多聚核苷酸链(嘌呤))和1 446cm-1(代表蛋白的弯曲模型)处的峰依次增高,13天孕大鼠胎肝干细胞在1 336cm-1和1 446cm-1处的平均峰值最高,14天以后逐渐降低.结果表明激光光镊喇曼光谱系统可以鉴别不同孕期的胎肝细胞和成体肝实质细胞,分析胎肝干细胞的分化机理,为临床应用肝干细胞治疗奠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细胞生物物理学 激光光镊喇曼光谱 大鼠胎肝干细胞 喇曼光谱 激光束 细胞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sorption mechanism of Cr (Ⅵ) onto cells of Synechococcus sp.
4
作者 申丽 夏金兰 +2 位作者 何环 聂珍媛 邱冠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年第2期157-162,共6页
The biosorption mechanism of Cr (Ⅳ) ions on Synechococcus sp. biosorbent wa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biosorption kinetics as well as speciation change and bond formation during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The kinetic... The biosorption mechanism of Cr (Ⅳ) ions on Synechococcus sp. biosorbent wa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biosorption kinetics as well as speciation change and bond formation during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The kinetics study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Cr (Ⅳ) consists of a very fast stage in the first several minutes, in which more than half of the saturation adsorption is attained, and a slower stage that approximately follows the first order kinetic model, basically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s were observ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T-LR spectra of K2Cr2O7, free cells of Synechococcus sp., and Cr-bound cells of Synechococcus sp show that the speciation of chromium that binds to the cells ofSynechococcus sp. is Cr (Ⅲ), instead of Cr (Ⅳ), and the carboxylic, alcoholic, amido and amino group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binding of Cr (Ⅲ). Integrative analyses of the surface electric potential,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r (Ⅵ), and the results of FT-IR show that the biosorption of Cr (Ⅵ) follows two subsequent steps, biosorption of Cr2O7 ^2- by electrostatical force at the protonated active sites and reduction of Cr2O7^2- to Cr^3+ by the reductive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iosorb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PTION Synechococcus sp. Cr (Ⅳ) biosorption mechanism biosorp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