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草纤维细胞浆和薄壁细胞浆的漂白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翟华敏 李忠正 邰瓞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5-28,共4页
从分离的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进行Soda-AQ制浆,制得硬度相同与不同的纤维细胞浆和薄壁细胞浆,接着进行二段次氯酸盐漂白,并对制得的纤维细胞漂白浆和薄壁细胞漂白浆进行热老化和光老化测定,结果表明:(1)纤维细胞浆对次氯酸盐的反应性较... 从分离的纤维细胞和薄壁细胞,进行Soda-AQ制浆,制得硬度相同与不同的纤维细胞浆和薄壁细胞浆,接着进行二段次氯酸盐漂白,并对制得的纤维细胞漂白浆和薄壁细胞漂白浆进行热老化和光老化测定,结果表明:(1)纤维细胞浆对次氯酸盐的反应性较薄壁细胞浆大,易漂白。(2)在热老化过程中,纤维细胞漂白浆和薄壁细胞漂白浆的返黄值,均随半纤维素含量增加而增加;在光老化中,薄壁细胞漂白浆的返黄值软纤维细胞漂白浆大,这有可能是由于薄壁细胞漂白浆中的残留木素和无色发色体,在光的作用下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纤维细胞浆 薄壁细胞浆 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川崎病中诊断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关启鸿 刘海英 +1 位作者 刘云锋 曾华松 《现代医院》 2008年第1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ANCA检测对川畸病(KD)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转归等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5例确诊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免疫学相关指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比较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冠... 目的探讨ANCA检测对川畸病(KD)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转归等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5例确诊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免疫学相关指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比较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冠状动脉损伤、复发情况及在丙球蛋白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结果78例KD患儿血清中检测到ANCA,阳性率为67.8%。ANCA阳性与阴性组间在男女性别比例、疾病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但是ANCA阳性组的平均发病年龄要早于阴性组,而平均病程则比阴性组要长;ANCA阴阳两组的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A、IgM平均含量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且组间无差异,然而ANCA阳性组IgG平均含量(15.7±10.9g/L)明显高于阴性组。随着冠状动脉损伤程度的加重,ANCA阳性率也显著性提高。结论ANCA为该病的一种常见自身抗体,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对急性期的病程估计具有指导意义。ANCA与冠状动脉损伤程度的轻重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以外的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川崎病 临床诊断 自身抗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细胞浆内精子注射术的护理
3
作者 江智霞 燕军 +1 位作者 李亚玲 何玉琼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授精 细胞浆 精子注射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营霞 杜卫华 +2 位作者 郝海生 朱化彬 王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9期28-32,共5页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目前,ICSI技术已经成功的用于生产试管婴儿,治疗人类的男性不育。在牛上,ICSI技术主要用于生产性控胚胎以及受精机理和转基因的研究。作者综述了牛ICS...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目前,ICSI技术已经成功的用于生产试管婴儿,治疗人类的男性不育。在牛上,ICSI技术主要用于生产性控胚胎以及受精机理和转基因的研究。作者综述了牛ICSI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牛ICSI技术的各种影响因素,阐述了ICSI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ICSI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尘工人血清中抗核因子、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君 孙雁玲 +2 位作者 汪涵 姚武 郝长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接尘工人血清中自身免疫抗体抗核因子(ANA)、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cANCA)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以119例接尘工人为研究组,以86例健康者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自身免疫抗体ANA、cANCA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接尘工人血清中自身免疫抗体抗核因子(ANA)、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cANCA)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以119例接尘工人为研究组,以86例健康者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自身免疫抗体ANA、cANCA的表达水平。结果:接尘工人血清中ANA、cANCA的含量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按工龄和年龄分层,各组内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cANCA表达水平与接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抗体 粉尘 ELISA 抗核因子(ANA) 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c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陈立华 陈伟立 +3 位作者 朱钰钰 林晓敏 罗招云 林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12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非活动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12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患者60例为非活动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化学发光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检测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尿红细胞、尿白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活动组、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实验室指标。结果120例SLE患者中,IIF-ANCA阳性51例(42.50%),荧光模型为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例(1.67%)和不典型pANCA阳性49例(40.83%),胞浆型ANCA(cANCA)和不典型cANCA未检出;化学发光法抗MPO抗体阳性2例(1.67%),抗PR3抗体未检出。活动组患者检出pANCA阳性2例(3.33%)和不典型pANCA阳性38例(63.33%),有1例p ANCA和1例不典型p ANCA患者分别检测抗MPO抗体,抗MPO抗体阳性2例(3.33%)。非活动组患者检出不典型pANCA阳性11例(18.33%)。正常对照组ANCA未检出。三组ANCA检测结果比较,活动组ANC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及正常对照组,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的关节炎、脱发、黏膜溃疡、胸膜炎、发热占比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0.5 g/24 h占比47.06%、皮疹占比41.18%、心包炎占比19.61%高于ANCA阴性组的15.94%、23.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的IgG、A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ESR、dsDNA水平高于ANCA阴性组,C3、C4、WBC、PLT水平低于ANC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CA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皮疹、心包炎和肾脏损害有关,临床应重视SLE患者的ANC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化学发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不典型p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7
作者 邱方 李丽 刘向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已被确定是ANCA最重要的两种靶抗原,其检测方法从最初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发展到目前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PR3-ANCA主要识别4个由PR3糖基化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已被确定是ANCA最重要的两种靶抗原,其检测方法从最初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发展到目前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PR3-ANCA主要识别4个由PR3糖基化修饰的不连续构象表位。而MPO-ANCA主要识别位于MPO重链的3个构象表位和多个基于二级结构的线性表位。目前PR3-和MPO-ANCA的检测方法存在靶抗原自身抗原性改变和抗原表位遮蔽等问题,导致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缺陷。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在PR3抗原C末端和MPO抗原羧基端生物素定点标记的抗原,有助改善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蛋白酶3 髓过氧化物酶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
8
作者 蒋满凤 张四芳 +1 位作者 陈颖 彭利芬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总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病例的护理要点包括:成立个案护理小组,重点关注患者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 总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小肠切除术后并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该病例的护理要点包括:成立个案护理小组,重点关注患者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在多科室医护共同诊疗、悉心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骶尾部4期压力性损伤伤口创面较之前明显好转缩小,最终转归出院。后续随访患者骶尾部压力性损伤伤口经创面修复及积极换药后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压力性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牛卵形巴贝斯虫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混合感染的诊断
9
作者 田万年 郑秀红 +1 位作者 刘耀亮 李齐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95-97,共3页
2023年6月,吉林省图们市某牛场黄牛出现贫血、消瘦、反刍障碍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为分析病牛的发病原因,对其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和PCR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卵形巴贝斯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均为阳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试验获得的卵形... 2023年6月,吉林省图们市某牛场黄牛出现贫血、消瘦、反刍障碍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为分析病牛的发病原因,对其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和PCR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卵形巴贝斯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均为阳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试验获得的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与日本株亲缘关系较近;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吉林株与韩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该文为吉林省牛卵形巴贝斯虫病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巴贝斯虫 嗜吞噬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霞 胡伟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26,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目前AAV仍没有确定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处理AAV患者时需要从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目前AAV仍没有确定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处理AAV患者时需要从疾病分期、疾病活动和(慢性)损害的区别和生活质量3个方面进行评估。文中就血管炎最新分类、疾病分期和严重性的关系、活动性和永久性损害之间区别的重要性、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合并症的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分类 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气温病辨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辰 韦子卓 +1 位作者 方吕贵 饶向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颗粒中抗原的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种与ANCA相关的血管炎症,ANCA对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该病的发生、病程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1].目前临床上按受累血...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颗粒中抗原的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种与ANCA相关的血管炎症,ANCA对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该病的发生、病程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1].目前临床上按受累血管大小及是否存在肉芽肿形成分为显微型多动脉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血管炎 伏气温病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婷 徐强 邢广群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合并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确诊为AAV患者177例,其中28例合并动静脉血栓栓塞,149例未合并动静脉血栓栓塞。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合并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确诊为AAV患者177例,其中28例合并动静脉血栓栓塞,149例未合并动静脉血栓栓塞。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V合并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结果栓塞组发生在AAV活动期23例(82.1%),发生在缓解期5例(17.9%),50.0%发生在疾病诊断后2个月。栓塞组合并急性感染率、BVAS评分、血清肌酐、ESR水平高于未栓塞组,但血小板计数、C3水平低于未栓塞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急性感染、ESR、C3水平是AAV合并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AV患者活动期,尤其在疾病诊断后的2个月,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合并急性感染、ESR升高、C3降低的AAV患者可能更易合并血栓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30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炜 邵雪华 +4 位作者 叶华茂 许成新 崔丹萍 齐激扬 陈存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6月检测并明确诊断的30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胞浆型ANCA(c-ANCA)阳性4例,3例...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6月检测并明确诊断的30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胞浆型ANCA(c-ANCA)阳性4例,3例识别蛋白酶3(PR3),1例识别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6例,均识别MPO。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以肾、肺受累为主。多数患者有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诱导缓解的缓解率为83.3%。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缺乏特异性,其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ANCA检测和病理活检综合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较好疗效,吗替麦考酚酯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较环磷酰胺毒副作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小血管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血浆置换对需肾替代治疗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卿 黄显莉 +1 位作者 郝炎 蔡康琴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9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膜血浆置换对需肾替代治疗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疗效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 目的探讨双膜血浆置换对需肾替代治疗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疗效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患者25例,确诊时即需要肾替代治疗,随机分为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双膜血浆置换(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的DFPP组(12例)和只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的对照组(13例),分析入组时患者一般情况,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NCA、IgG水平,记录随访12个月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DFPP组治疗后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yeloperoxidase-ANCA,MPO-ANCA)及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53.2%(t=12.131,P<0.001),47.4%(t=10.798,P<0.001)。对照组治疗后MPO-ANC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6.7%(t=10.319,P=0.069),对照组治疗后Ig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4.1%(t=10.134,P=0.035)。DFPP组治疗后IgG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下降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P=0.012)。随访12个月,累计存活率DFPP组为61.5%,对照组为58.3%(χ^2=0.193,P=0.046),2组中存活患者均未摆脱透析。结论双膜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患者IgG及MPO-ANCA抗体水平,提高患者1年存活率,但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摆脱透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膜血置换 肾脏替代治疗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1 位作者 丁西平 余跃 《安徽医学》 2007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发型、活动期UC住院患者89例为入选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同时对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发型、活动期UC住院患者89例为入选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同时对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UC患者p-ANCA总体阳性率为30.34%,其中远端直肠炎11.43%,左半结肠炎24.24%,全结肠炎74.43%,轻度4.76%,中度38.71%,重度81.25%。重度UC患者PLT计数较中度和轻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度和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LT、CRP、ESR三组之间皆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UC患者p-ANCA(+)Logistic回归协变量血小板计数、ESR和CRP的OR值分别1.173、2.40和0.51(P>0.05),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p-ANCA(+)表达率很低,不适宜临床筛查,但病情严重及病变部位广泛病人表达显著升高,p-ANCA(+)可能是U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抗体 血小板 C-反应蛋白 血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新月体肾炎2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进 张铎 德学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丙基硫氧嘧啶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新月体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例韦格纳肉芽肿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梅笑 易岚 王永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0-91,共2页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其中上呼吸道、肺和肾脏为主要病变器官,90%的患者血清中针对蛋白酶3(PR3)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呈阳性...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其中上呼吸道、肺和肾脏为主要病变器官,90%的患者血清中针对蛋白酶3(PR3)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呈阳性结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治疗的wG患者预后很差,而早期诊断、力争在肾功能损害之前给予积极治疗,可使本病预后明显改善。兹就1例WG患者的诊治经过,谈谈中西医结合治疗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相关性小血管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管病变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真 潘文友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9期1733-1734,共2页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 肾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春华 张静 张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肺结核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科文 原亚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AASV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伴腹痛1个月入院,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0 d病情无缓解到我院就...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AASV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伴腹痛1个月入院,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0 d病情无缓解到我院就诊。痰查抗酸杆菌、结核抗体、癌细胞均(-);尿红细胞、尿蛋白均(+),血肌酐345.7μmol/L;行肾脏穿刺活检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ANCA及相关抗体(+),结合患者有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长期口服丙硫氧嘧啶(PTU)史,确诊为PTU诱发AASV。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继续予泼尼松口服维持并逐步减量,1年后随访痊愈。结论 AASV临床较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对有肾功能及多系统损害症状者应及时行ANCA、肾活检等相关检查,同时重视采集病史、用药史,以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误诊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