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对带瘤宿主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张玉蛟 林云璐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5期334-338,共5页
用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IL 2),加细胞毒细胞分化因子(CCDF),激活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结果发现:IL 2与CCDF在诱导LICC中有协同作用,CCDF不同于IL 2、IL 1。LI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组织来源的限制性,既... 用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IL 2),加细胞毒细胞分化因子(CCDF),激活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结果发现:IL 2与CCDF在诱导LICC中有协同作用,CCDF不同于IL 2、IL 1。LI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组织来源的限制性,既能杀伤自然杀伤细胞(NK)敏感的靶细胞,也能杀伤与NK相抵抗的靶细胞,不损伤正常淋巴母细胞。不同NK活性小鼠中诱导的LICC无明显差别。LICC与L_(783)肿瘤细胞混合接种小鼠能明显延长患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因子 细胞毒细胞 免疫疗法
全文增补中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建良 黄友章 +3 位作者 杨平地 达万明 岑坚 兰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07,共5页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 ,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 ;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 ,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 ;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CBMNC中T细胞亚群与成人外周血相似 ;CD1a阳性细胞含量极少 ,仅为 (0 .4 1± 0 .0 9) % ;在DC扩增培养过程中 ,DC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胞体变大 ,形态不规则 ,有的细胞出现毛刺状突起 ,有的细胞出现粗大树根状突起 ;在培养 15天时 ,细胞群中CD1a阳性细胞达 (2 8.4± 3.5 5 ) % ,有 (6 3.6 7± 2 3.33) %的细胞表达CD86 ,(8.7± 1.4 9) %的细胞表达CD83,(32 .5± 1.5 3) %的细胞表达HLA DR ;产生的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 ;经冻融的HL 6 0全细胞抗原脉冲的DC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的CTL对HL 6 0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结论 :本研究中的脐血DC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含量的DC ,脐血DC在体外能诱导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凋亡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1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敏 刘强 +1 位作者 顾永平 潘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细胞凋亡与肿瘤内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 38例 ,采用TUNEL法定量检测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LMP 1表达情况和肿瘤内TIA 1+细胞毒淋巴细胞数...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细胞凋亡与肿瘤内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 38例 ,采用TUNEL法定量检测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LMP 1表达情况和肿瘤内TIA 1+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 :(1) 38例鼻咽癌组织学分为角化性鳞癌 7例 ,非角化性癌 8例 ,未分化癌 2 3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72 3、74 6和 30 7。角化性鳞癌和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 38例中LMP 1阳性病例 19例 ,占 5 0 %。除外角化性鳞癌后 ,LMP 1阳性组平均凋亡指数为 5 1 7,高于LMP 1阴性组的 37 3,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每 10 0 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 1+细胞数为 3~ 75个 ;在角化性鳞癌中平均 12 ,低于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 (平均2 1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除外角化性鳞癌后 ,TIA 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较高 (r =0 40 47,P <0 0 5 )。结论∶(1)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 ;(2 )鼻咽癌组织内TIA 1+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 ;(3)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中 ,LMP 1阳性者凋亡指数高 ,TIA 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的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毒淋巴细胞 L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和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 (CTL)是重要的抗肿瘤细胞。本文介绍了抗原呈递及CTL识别的分子基础 ,并对肿瘤相关抗原 (TAA)及T细胞表位的鉴定、肿瘤相关抗原肽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细胞毒T细胞 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免疫治疗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滨 王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用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方法WT1基因一段序列,含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 目的用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方法WT1基因一段序列,含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T1y。免疫Balb/c小鼠,ELISA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分离脾淋巴细胞,FCM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结果重组质粒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免疫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体外具有较强溶解靶细胞的功能。结论WT1基因的DNA疫苗具有很强的CTL效应,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 小儿肾母细胞 DNA疫苗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复兴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66-69,共4页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TL)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用 MH C- 类分子的 α链和β2 -微球蛋白、抗原肽和有荧光染料标记的联接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试剂 ,可以检测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CTL。这项技术将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TL)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用 MH C- 类分子的 α链和β2 -微球蛋白、抗原肽和有荧光染料标记的联接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试剂 ,可以检测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CTL。这项技术将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 病毒 肿瘤 流式细胞 四聚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热休克蛋白/肽疫苗与白细胞介素-12联合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产生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宋舸 袁玫 +3 位作者 崔雪梅 眭翔 赵斌 卢世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nblot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体外扩增、乳酸脱氢酶法等,测定肿瘤多肽复合物诱导活化小鼠体内CTL杀伤效应。结果mHSPS免疫组和mHSPs+Cy+IL-12免疫组体外诱生的CTL反应活性均比对照组的CTL活性有所升高,尤其mH-SPs+Cy+IL-12免疫组升高明显,且随效靶比的上升而上升;与正常小鼠(CD4+46%、CD8+18%)比较,对照组、mHSPs免疫组及mHSPs+Cy+IL-12免疫组小鼠CD4+亚群的比例分别为38%、46%、54%。CD8+亚群的比例分别为26%、22%、16%。结论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可诱发强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当与IL-12、低剂量Cy者联合应用后免疫功能增强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80肉瘤 肿瘤 免疫治疗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李瑾昱 朱艳云 +2 位作者 张国庆 孙胜杰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m细胞的ADCC活性。结果 NKTm细胞FCGR3A具有基因多态性,分别为V/V、V/F及F/F表型。西妥昔单抗介导3种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其中FCGR3A-158V/V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比V/F及F/F表型强(P<0.01),而V/F与F/F表型的NKTm细胞ADC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介导的NKTm细胞ADCC活性与FCGR3A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A549细胞 FCGR3A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细胞相关分子4与自身免疫
9
作者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6-337,共2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反应状态是免疫刺激信号和免疫抑制信号间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存在于CD4和CD8细胞表面的细胞毒T细胞相关分子4CTLA4在维持T细胞自身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阻止自身反应性T细胞过度激活。本文就CTLA4来源、生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反应状态是免疫刺激信号和免疫抑制信号间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存在于CD4和CD8细胞表面的细胞毒T细胞相关分子4CTLA4在维持T细胞自身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阻止自身反应性T细胞过度激活。本文就CTLA4来源、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自身免疫形成的关系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细胞相关分子4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靶向树突状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10
作者 张锋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CTLA-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融合蛋白能否与体外培养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靶向结合。方法:质粒pGJGLU/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 目的:研究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CTLA-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融合蛋白能否与体外培养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靶向结合。方法:质粒pGJGLU/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表达,利用双抗夹心法,以人IgG作为标准品,检测培养上清中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并与浓缩的上清液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合在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在封闭(C组)与未封闭(B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TLA-4配体,即B7分子的条件下,比较树突状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实验设置阴性对照(A组)。结果:转染后的COS-7细胞高表达绿色荧光融合蛋白,ELISA方法检测到浓缩后上清中蛋白浓度约相当于0.62mg/L人IgG。流式细胞术检测到B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组和C组,而A组与C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高表达CTLA-4融合蛋白,蛋白具有CTLA-4的活性并与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SRBC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在细胞毒T细胞功能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爱红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报告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SRBC的杂交瘤细胞株MX-87的方法及其应用情况。MX-87具有H-2~d表型并分泌IgM类抗SRBC单克隆抗体。用微量溶血空斑试验检查,每个MX-87杂交瘤细胞都可以形成一个清晰、透明的空斑。以这个杂交瘤细胞作... 本文报告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SRBC的杂交瘤细胞株MX-87的方法及其应用情况。MX-87具有H-2~d表型并分泌IgM类抗SRBC单克隆抗体。用微量溶血空斑试验检查,每个MX-87杂交瘤细胞都可以形成一个清晰、透明的空斑。以这个杂交瘤细胞作为靶细胞,用空斑减少试验可以敏感地检测细胞毒T细胞(CTL)的功能。本文探讨了用溶血空斑减少试验进行CTL功能测定的最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细胞 抗SRBC 细胞毒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癌总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国强 钟翠平 +4 位作者 傅继东 范强 张新华 吴超群 顾云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体外经Hepa 1 6肝癌细胞株总RNA转染后 ,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诱导作用。方法 :自小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 ,经GM CSF +IL 4培养、扩增 ;制备Hepa 1 6小鼠肝癌细胞株总RNA ,...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体外经Hepa 1 6肝癌细胞株总RNA转染后 ,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诱导作用。方法 :自小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 ,经GM CSF +IL 4培养、扩增 ;制备Hepa 1 6小鼠肝癌细胞株总RNA ,体外转染DC ,检测DC诱导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及其特异性CTL的反应能力。结果 :经Hepa 1 6肝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 ,其组织相容性分子 (MHC I、II)及共刺激分子 (B7 1 、B7 2 )表达明显增高 ,刺激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且能诱导Hepa 1 6特异性CTL。结论 :以肝癌总RNA转染DC ,构造肝癌疫苗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癌 核糖核酸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动物实验 RNA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碧玉 裴轶劲 +1 位作者 王春 蒋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0—01—01/2016—05—25期间CTLA4基因多态性与NHL易感性关...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0—01—01/2016—05—25期间CTLA4基因多态性与NHL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资料。采用sATA(v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0R)及其95%可信区间(口)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涉及CTLA4+49A/G、-318T/C、CT60A/G3个等位基因,NHL患者803例,对照共1254例。这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与NHL的易感性无相关性(PZ〉0.05或95%CI包含1)。在CTLA4+49A/G基因多态性的亚组分析中却发现携带AA是HNL混合型的危险因素(AAvsGG:OR=4.181,95%CI=1.362~12.833;AA+AGvsGG:OR=3.217,95%CI:1.055~9.810;AAvsAG+GGOR=2.827,95%CI:1.345—5.940),然而在B细胞淋巴瘤中是保护因素(AAvsGG:OR=0.465,95%CI=0.251—0.863;AAvsAG+GG:OR=0.534,95%CI:0.362~0.788);携带AA也是意大利人的危险因素(AAvsGG:OR=4.181,95%CI=1.362~12.833;AA+AG粥GG:OR=3.217,95%CI:1.055。9.810;AAvsAG+GG:OR=2.827,95%CI=1.345~5.940),但在中国人中是保护因素(AA粥GG:OR=0.643,95%CI=0.417~0.992:AA/38AG+GG:OR=0.601,95%CI:0.395—0.913)。结论CTLA4+49A/G、-318T/C、CT60A/G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与NHL易感性无明显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多态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细胞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戈 朱立平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细胞毒T细胞(CTL)分为CD8+CTLs、CD4+CTLs和CD4-CD8-CTLs几个亚群,它来源于淋巴样造血干细胞的T细胞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并在周围淋巴组织中活化。效应CTL对靶细胞实行杀伤的途径主要有两条:FasL-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和颗粒胞吐途径... 细胞毒T细胞(CTL)分为CD8+CTLs、CD4+CTLs和CD4-CD8-CTLs几个亚群,它来源于淋巴样造血干细胞的T细胞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并在周围淋巴组织中活化。效应CTL对靶细胞实行杀伤的途径主要有两条:FasL-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和颗粒胞吐途径介导的溶细胞作用。由于CTL在抗肿瘤和抗病毒中效应显著,因而受到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细胞 FAS/FASL 颗粒酶 穿孔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静波 袁磊 +5 位作者 程昊钰 费新红 顾江英 薛松 贺俊宝 张维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5-1522,共8页
目的:研究EBV特异杀伤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31日接受EBV-CTL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 目的:研究EBV特异杀伤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31日接受EBV-CTL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感染12例的临床特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2例移植后接受EBV-CTL治疗的病例中,9例未接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4例发展为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含3例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病例)。出现EBV感染中位时间47(22-71)d,CTL输注前抗病毒治疗中位时间10(8-33)d,开始CTL治疗中位时间为移植后59(34-86)d。43例次细胞输注过程顺利,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未见原有GVHD加重。第1疗程结束后9例获得CR,1例获得PR,2例获得NR,治疗后复发4例。第2疗程结束时复发4例均获得再次CR,PR病例最终仍未获得CR,移植后5个月死于GVHD。2例NR中仅1例获得CR,另1例仍处于NR,移植后5个月死于移植相关感染。4例PTLD病例均获得PTLD治愈。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接受EBV-CTL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临床深入研究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细胞毒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杀伤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倩 刘欣 +4 位作者 王兴兵 汪健 李庆 杨璐璐 郭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4-820,共7页
目的:探索体外扩增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AA-CTL)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 目的:探索体外扩增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AA-CTL)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负载白血病相关抗原WT1、PRAME、NY-ESO-1混合多肽,然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育,扩增出TAA-CT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A-CTL表型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率,细胞毒实验检测TAA-CTL对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自体靶细胞的杀伤力。结果:1体外诱导培养的TAACTL扩增倍数为3.81±1.61;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3+细胞平均为(97.22±0.71)%,CD3+CD4+占(41.47±27.08)%,CD3+CD8+占(56.40±11.15)%,CD3-CD56+占(0.50±0.31)%,CD19+仅占(0.14±0.20)%,与对照组细胞表型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抗原刺激后TAA-CTL分泌的胞内细胞因子,CD8+TAA-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为(27.67±2.21)%和(34.2±0.71)%,CD4+TAA-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分别为(21.6±2.55)%和(9.97±3.44)%;对照组CD8+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为(1.36±0.04)%和(5.58±0.03)%,CD4+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分别为(0.91±0.06)%和(1.60±0.07)%,均明显低于TAA-CTL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A-CTL在效靶比为5∶1、10∶1、20∶1和40∶1时对负载TAA的自体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6.85±5.25)%、(60.55±2.45)%、(67.4±3.60)%和(77.00±1.00)%,对未负载TAA的自体靶细胞未见明显杀伤作用(P<0.05)。结论: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可以成功诱导扩增出TAA-CTL并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肿瘤相关抗原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及其类似物促进小鼠同种细胞毒T细胞的形成
17
作者 董钟云 张友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5期376-380,共5页
本文报道了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RP)和维胺酯[N-(P-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R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和RP腹腔注射以及RI腹腔或灌胃给予均能明显增强体内外同种抗原刺激下细... 本文报道了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RP)和维胺酯[N-(P-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R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和RP腹腔注射以及RI腹腔或灌胃给予均能明显增强体内外同种抗原刺激下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产生;细胞重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RA具有双重作用,它既可增强纯化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又能提高脾粘附细胞的扶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类化合物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扶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C细胞和L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中和 陆顺娟 +2 位作者 蔡以理 刘金海 戴敬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7-290,共4页
采用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和IL—2/LAK细胞治疗3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LICC治疗20例,IL—2/LAK治疗12例,结果发现68.8%(22/32)卡氏得分上升,多数患者癌性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 采用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和IL—2/LAK细胞治疗3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LICC治疗20例,IL—2/LAK治疗12例,结果发现68.8%(22/32)卡氏得分上升,多数患者癌性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以LICC组优于LAK组,CR+PR+MR率,LICC为40.0%(12/20),LAK组为16.7%(2/12)。作者认为过继免疫作为一种癌症辅助治疗方法应予肯定;LICC治疗安全、副反应小,抗瘤谱广,费用低,疗效优于IL—2/LAK,值得扩大应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细胞毒细胞 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细胞毒功能的调变——Ⅲ.Fusarin C对活化的巨噬细胞细胞毒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董钟云 张友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6年第6期440-444,共5页
本文报道串珠状镰刀菌毒素Fusarin C对巨噬细胞(Mφ)介导的细胞毒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usarin C强烈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体外活化的Mφ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和溶瘤细胞作用(MTC),对短小棒状杆菌(Cp)体内活化的Mφ所... 本文报道串珠状镰刀菌毒素Fusarin C对巨噬细胞(Mφ)介导的细胞毒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usarin C强烈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体外活化的Mφ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和溶瘤细胞作用(MTC),对短小棒状杆菌(Cp)体内活化的Mφ所介导的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CS)也有明显的抑制,但对Mφ的免疫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的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镰刀菌毒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分子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成 穆传勇 +4 位作者 瞿秋霞 朱一蓓 孙静 张学光 黄建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859-863,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人类肿瘤大量表达的PD-L1分子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其机制主要在于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的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无能。本文着重探讨PD-L1...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人类肿瘤大量表达的PD-L1分子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其机制主要在于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的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无能。本文着重探讨PD-L1分子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s,并经凋亡肿瘤细胞和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刺激获得成熟DCs,与自体T细胞共育后获得肿瘤特异性CTL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JAM法和单抗阻断实验分析CTL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经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成熟DCs可诱导自体T细胞分化为肿瘤特异性CTL;H1299高表达PD-L1分子(90.3±4.2)%,而A549低表达PD-L1分子(19.4±5.2)%;CTL对A549具有高效特异的杀伤力,而对H1299不能高效杀伤;联合应用PD-L1单抗可促进CTL对H1299的杀伤作用和IFN-γ的分泌(P<0.05)。结论在肺癌细胞株上表达的PD-L1分子,可降低CTL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细胞 肺肿瘤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