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致病”理论治疗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1例
1
作者 李茜 陈志刚 +2 位作者 薛静 高芳 任珊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本文分享1例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病例。近年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病例被临床所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免疫性疾病共有的难治... 本文分享1例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病例。近年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病例被临床所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免疫性疾病共有的难治性和易复发等特点。中医药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效果良好。该病例属中医“呃逆”范畴,具有“伏邪致病”特点。其病位深入,不易祛除,蛰伏体内,伺机而发,表现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且发病时常有郁热之象。因正气不足,邪气藏匿蓄积,与体内痰饮、瘀血等实邪互结,形成毒邪,由于情志不舒或饮食劳倦等诱因引触发病,治疗时当重视风、痰、瘀、痹与毒邪的相互关系,该病病位在脾胃、脑络,病性本虚标实,在外表现为以呃逆不止为特点的胃气上逆,实则病机关键在于邪气内伏、瘀滞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极后区综合征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伏邪致病”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渗滤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 被引量:2
2
作者 侯瑜 张菊 +3 位作者 李质馨 田洪艳 刘晓冬 徐冶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7-357,共1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方法 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方法 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中抗CagAIgG与金标记SPA及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后 ,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用DIGF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了 32 6份血清标本中抗CagA抗体 ,两法符合率为 96 .6 %。结论 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特异性强 ,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渗滤法 检测 幽门螺杆菌 抗体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阳性幽门螺杆菌抗体、内皮素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莉娜 李素花 付唆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85-86,8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阳性幽门螺杆菌抗体(CagA-Hp.lgG),内皮素(ET)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情况,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0年5月到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发病1周内的...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阳性幽门螺杆菌抗体(CagA-Hp.lgG),内皮素(ET)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情况,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0年5月到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发病1周内的老年脑梗死患者40例,均为CagA阳性Hp感染者。另选取相同时间区间内到该院进行健康查体的老年者40例。将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分别归于病例组和健康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CagA-Hp.lgG浓度、血清ET浓度以及hs-CRP浓度。对病例组中CagA-Hp.lgG浓度与ET和hs-CRP浓度的关系分析采用相关性检验,计算相关系数r值和P值。结果病例组中CagA-Hp.lgG值为(100.3±11.9)U/mL,血清ET为(86.4±14.2)ng/L,hs-CRP值为(74.8±11.5)mg/L;健康组中CagA-Hp.lgG值为(46.2±7.1)U/mL,血清ET为(39.8±7.1)ng/L,hs-CRP值为(17.4±3.5)mg/L;病例组中三种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gA-Hp.lgG与ET及hs-CRP均呈正相关(r=0.413,P=0.015;r=0.420,P=0.014)。结论 CagA-Hp.lgG、ET以及hs-CRP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表达比健康查体者明显增多;CagA-Hp.lgG与ET和hs-CRP均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幽门螺杆菌 血清内皮素 老年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4
作者 侯瑜 张菊 +3 位作者 李质馨 田洪艳 刘晓冬 徐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0-520,共1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DIGFA)。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制...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DIGFA)。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制成免疫渗滤试剂盒。血清中抗CagA抗体与试剂盒上金标记物及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后 ,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用DIGF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了 32 6份血清标本中抗CagA抗体 ,本方法的特异性为 95 .8% ,敏感性为 97.3% ,两种方法符合率为 96 .6 %。结论 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抗体 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探讨
5
作者 谭婕 邓毅 +3 位作者 高羽 蔡江晖 陈美华 张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药学监护的切入点、侧重点,为临床药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以2021-2022年在我院治疗的25例MOGAD患儿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设置...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药学监护的切入点、侧重点,为临床药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以2021-2022年在我院治疗的25例MOGAD患儿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设置重点监护患儿,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结果:25例患儿中,男12例,年龄(6.3±3.0)岁,体质量21.0(18.0,33.3)kg;女13例,年龄(7.7±3.3)岁,体质量25.0(17.9,33.9)kg。所有患儿均符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征,7例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5例(20.0%)高眼压,1例(4.0%)肝酶异常,1例(4.0%)呕吐,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2例复发患儿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儿药物治疗存在相互作用。结论:临床药师作为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全程参与药物治疗管理,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服务,有助于促进合理用药,体现了药师工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
6
作者 李伏娥 叶红军 +2 位作者 王俊萍 李坚 钟李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41-42,4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3,74.11和90.24%,经χ2检验χ2分割法显示:三组胃疾病阳性率总体间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与CagA阳性Hp感染有关,定期随访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特别是已进入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的患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雷瑚仪 赵谢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之一。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rotein,cagA)与特发性... 目的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之一。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rotein,cag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IgG,PA-IgG)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探索Hp感染引起ITP的机制。文中通过检测ITP患者血清中cagA、PA-IgG和PLT数量,分析Hp感染与ITP发生的关系。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及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60例ITP患者分为Hp-、Hp+cagA-及Hp+cagA+3组,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agA、PA-IgG,用血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并比较抗H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Hp+cagA+组的PA-IgG水平与Hp-和Hp+cag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与Hp-和Hp+cag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Hp+cagA-组的PA-Ig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Hp-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Hp+cagA-组抗Hp治疗后PA-IgG水平下降及血小板计数上升不明显(P>0.05)。Hp+cagA+组抗Hp治疗后PA-IgG水平下降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P<0.01)。结论 Hp感染者可能由于其cagA导致PA-IgG升高而使血小板计数降低,参与ITP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首次发作的MRI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汤静 彭彩云 +2 位作者 向永华 金科 李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首次发作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MOGAD的40例患儿首次发作时头颅、脊髓及视神经MRI表现,患儿首次发作年龄1.2~13.8岁... 目的 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首次发作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MOGAD的40例患儿首次发作时头颅、脊髓及视神经MRI表现,患儿首次发作年龄1.2~13.8岁。结果 40例患儿中,37例(92.5%)头颅MRI可见异常病灶,30例为多脑叶受累,24例皮层、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均受累,额叶(78.4%,29/37)、顶叶(75.7%,28/37)为最常累及的脑叶,扩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成像无异常,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14例(38.9%)脊髓MRI异常,表现为脊髓长节段、不连续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主要位于中央灰质部位,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其中13例胸髓受累,8例颈髓受累。31.0%(9/29)视神经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单侧(4例)或双侧(4例)视神经稍增粗,T2WI信号增高,1例累及视交叉,增强扫描以视神经鞘及周围脂肪组织强化为特征。结论 MOGAD患儿头颅、脊髓及视神经MRI表现多样,在头颅多表现为皮层、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的多发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在脊髓表现为颈胸髓内长节段、不连续中央病灶,累及视神经主要特征为视神经鞘及周围脂肪组织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抗体相关疾病 磁共振成像 脊髓 视神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佳盈 沈世忠 万建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的影响。方法:13例活动期AAV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1岁~7...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的影响。方法:13例活动期AAV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1岁~76岁,BVAS评分(21.8±4.9)分,其中11例p/MPO-ANCA阳性,2例c/PR3-ANCA阳性,ANCA水平(295.78±52.76)RU/m L。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其冲击疗法等治疗基础上,辅以血浆置换。分别留取血浆置换治疗前空腹(TO)、治疗开始后2 h(T1)、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T2)患者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HMGB1。结果:本组患者行血浆置换后2 h血清HMGB1水平(3.67±0.93)ng/ml,较血浆置换前血清HMGB1水平(7.8±1.26)ng/ml显著下降,血浆置换后12 h血清HMGB1水平(5.18±0.93)ng/ml稍有回升,但仍低于血浆置换前浓度(P〈0.05);血管炎活动指标(ESR、CRP、BVAS评分)较血浆置换前均降低。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AASV患者外周血清HMGB1,可明显降低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小勇 杨登元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CagA)基因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方法从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Hp,提取核酸,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gA基因,将其克隆至pEGFP真核表达载... 目的构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CagA)基因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方法从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Hp,提取核酸,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gA基因,将其克隆至p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Hp Cag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表达其编码蛋白。结果通过PCR、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Cag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证实CagA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p Cag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为后期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基因 分子克隆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对儿童胃粘膜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胡伟国 徐辉 +3 位作者 徐彰 黄开宇 程芹芹 黄爱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470-471,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 ,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 结果 8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阳...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 ,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 结果 8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阳性74例 ,阳性率84.09 % ,其中胃粘膜轻度炎症12例 (16.22% )、中重度炎症62例 (83.7 % ) ;而14例CagA抗体阴性患儿胃粘膜轻度炎症7例(50.00 % )、中重度炎症7例 (50.00% )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χ2=6.07 ,P<0.05)。 结论 产CagA的幽门螺杆菌能引起胃粘膜较重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儿童 胃粘膜炎症 免疫印迹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不同表位抗体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赖霞 刘河 +2 位作者 朱晓鹏 龙艳 邓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不同表位抗体对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 SH-SY5Y-APP695细胞培养体系培育按实验目的分组:A组(25μmol/L Aβ)、B组(2μmol/L ASC)、C组(2μmol/L ASC+25μmol/L Aβ+10μg/ml AL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不同表位抗体对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 SH-SY5Y-APP695细胞培养体系培育按实验目的分组:A组(25μmol/L Aβ)、B组(2μmol/L ASC)、C组(2μmol/L ASC+25μmol/L Aβ+10μg/ml AL177)、D组(2μmol/L ASC+25μmo/L Aβ+10μg/ml ab155970)、E组(25μmol/L Aβ+2μmol/L ASC)用于探讨重组ASC蛋白与Aβ蛋白结合。对照组[磷酸盐吐温缓冲液(PBST)]、Aβ组(10μmol/L Aβ)、Aβ+N端组(10μmol/L Aβ+10μg/ml AL177)、Aβ+C端组(10μmo/L Aβ+10μg/ml ab155970)用于探讨细胞炎性反应。Ⅰ组(PBST)、Ⅱ组(10μmol/L Aβ)、Ⅲ组(10μmol/L Aβ+10μg/ml AL177)、Ⅳ组(10μmol/L Aβ+10μg/ml ab155970)用于细胞毒性检测。N端组[10μg/ml AL177+10μg/m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Aβ_(42)]、C端组(10μg/ml ab155970+10μg/ml FITC-Aβ_(42))、空白组(PBST)用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A组比较,C组细胞中Aβ聚集减少,D组Aβ聚集增多(P<0.01)。与对照组比较,Aβ+C端组Aβ引起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噻唑蓝法检测结果显示,Ⅱ组细胞活性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4.25 vs 0.73±5.68,P<0.01);Ⅲ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2.21 vs 0.73±5.68,P<0.05)。结论 ASC蛋白N端抗体AL177抑制Aβ聚集,ASC蛋白C端抗体ab155970促进Aβ聚集,并具有时间依赖性。C端抗体刺激Aβ引起炎性反应,N端抗体拮抗对Aβ神经细胞毒性。表明ASC不同表位抗体对Aβ聚集及神经毒性具有不同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毒性 免疫 抗体 表位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三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婷 罗利俊 +1 位作者 魏东生 杨洁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8月误诊为其他疾病的3例MOG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渐进加重的双下肢乏力伴二便障...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8月误诊为其他疾病的3例MOG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渐进加重的双下肢乏力伴二便障碍,根据相关检查,误诊为结核性脑脊髓炎,给予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出现双眼无痛性视力下降伴色觉减退、光感减弱;1例出现由下向上发展的双下肢麻木乏力,误诊为脊髓压迫症,后经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出现头痛、眼痛伴发热,经脑脊液、脑电图检查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3例均应用细胞分析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MOG-IgG阳性后明确诊断为MOGAD,其中2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口服维持,1例给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随访3~12个月,除误诊为结核性脑脊髓炎的患者眼部症状无明显改善外,余患者预后尚可。结论MOGAD为临床少见病,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脑脊液表现、MRI均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需提高对MOGAD的认识,遇此类患者尽早完善血清及脑脊液MOG-IgG检测,拓宽诊断思维以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抗体 MOG-IgG相关疾病 误诊 结核性脊髓炎 脊髓压迫症 脑膜炎 病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意国 王虹 +1 位作者 王慧 曲宝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6期62-65,共4页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菌株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尚无一致结论。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其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导致炎症损伤、血脂代谢紊乱、免疫反应...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菌株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尚无一致结论。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其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导致炎症损伤、血脂代谢紊乱、免疫反应和直接作用等多种途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演变过程。但亦有一些研究持相反的观点,认为Cag A+Hp菌株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关,其并未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因此,二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明确,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谭秀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9-651,共3页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痴呆 血管性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活动期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武琳琳 帅宗文 +1 位作者 胡子盈 张铭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是一组累及全身小血管的致死性疾病,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为ANCA识别的主要抗原...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是一组累及全身小血管的致死性疾病,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为ANCA识别的主要抗原之一。文中通过检测活动期MPO-AAV患者外周血中MPO、活化补体C5a片段及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索上述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MPO-AAV患者132例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病例组的p-ANCA及MPO-ANCA;ELISA法检测并比较2组的MPO、C5a及Cp水平;根据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 BVAS)量表,记录患者的BVAS,分析病例组中MPO、C5a、Cp及MPO-ANCA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上述各指标与BVAS的关系。结果外周血MPO、C5a、Cp水平在病例组中分别为400.7(333.5~506.1)IU/L、336.7(277.6~403.5)ng/mL、481.1(387.9~535.9)ng/mL,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86.9(225.5~329.1)IU/L、236.8(204.2~304.1)ng/mL、326.9(177.1~405.5)ng/mL,病例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PO与Cp呈显著正相关( r=0.663,P<0.001);C5a与MPO、C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0.637,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01);MPO-ANCA与总BVAS、肾BVAS及肺BVA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339、0.191,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p-ANCA与肾BVAS呈正相关( r=0.208,P<0.05);C5a与肾BVAS呈负相关( r=-0.207,P<0.05)。结论活动期MPO-AAV患者周围血中MPO、Cp及C5a水平均明显升高,相互之间及与ANCA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影响MPO-AVV的临床损害,其中,MPO-ANCA存在较明显影响,C5a对肾损害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 铜蓝蛋白 相关性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附温阳通络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抗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晶 王学军 +2 位作者 贲睿 张树明 李怀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仙附温阳通络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模型大鼠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抗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成年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宁颗粒组及仙附温阳通络饮低、中、高剂量组。以股... 目的观察仙附温阳通络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模型大鼠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抗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成年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宁颗粒组及仙附温阳通络饮低、中、高剂量组。以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方法造模。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15 d后取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股动脉及周围组织中蛋白酶3(PR3)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PO活性及PR3、LAMP-2蛋白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MPO活性及PR3、LAMP-2蛋白表达降低,其中仙附温阳通络饮中剂量组下降最明显。结论仙附温阳通络饮可能通过降低ANCA相关抗原水平,进一步抑制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附温阳通络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酶3 溶酶体相关蛋白-2 体液免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海珍 王莉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3期2321-232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眼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血清MOG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眼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血清MOG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前驱感染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预后及随访等,并根据年龄分成未成年(<18岁)和成年(≥18岁)2个亚组。结果56例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15例(26.79%)发病前出现前驱事件;20例(35.71%)首发症状为视物模糊;临床表型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最常见(16例,28.57%)。56例行腰椎穿刺检查,其中14例(25.00%)压力升高,43例(76.79%)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9例(33.93%)脑脊液总蛋白升高,20例(35.71%)白蛋白升高。7例(12.50%)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56例行头颅MRI,36例(64.29%)出现异常,见于皮质及皮质下(27例,75.00%)、脑干(13例,36.11%)、基底节和丘脑(9例,25.00%)、小脑(7例,19.44%)、室周(6例,16.67%)、胼胝体(4例,11.11%)、内囊和海马(各1例,2.78%)。43例行脊髓MRI,32例(74.42%)出现异常,其中颈髓(25例,78.13%)、胸髓(20例,62.50%)受累多见,17例(53.13%)出现长节段病灶。27例行视神经MRI,15例(55.56%)异常,其中球后段(11例,73.33%)受累多见。所有患者急性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联合治疗,症状均减轻。随访过程中15例(26.79%)出现复发。按年龄分组,其中未成年组27例、成年组29例;两组比较,未成年组发热较成人组多见[10(37.04%)比4(13.79%),P=0.045]。未成年组最常见的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4例,51.85%),而成年组中最常见的是视神经炎和脊髓炎(各9例,31.03%),两组在疾病表型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成年组脑脊液白蛋白、总蛋白升高多于未成年组[15(51.72%)比5(18.52%),P=0.010;15(51.72%)比4(14.81%),P=0.004],而未成年组白细胞升高更常见[24(88.89%)比19(65.52%),P=0.038]。未成年组出现颅内病灶比率高于成年组[21(77.78%)比15(51.72%),P=0.042];基底节病灶仅见于未成年组(9例,42.86%)。结论MOG抗体阳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男女发病比率类似,不同年龄组临床表型不同。患者可合并抗NMDAR抗体阳性。成年组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血脑屏障破坏。未成年组更易出现颅内病灶,基底节病变可能是未成年患者特征性病变。患者经激素或者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加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抗体相关脱髓鞘病 年龄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千璐 周小莉 +4 位作者 王淼 熊川 郑宇航 廖为翔 王卓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V患者外周血EPCs进行培养,将EP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V患者外周血EPCs进行培养,将EP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10%空白血清)和活血通络汤低(5%含药血清)、中(10%含药血清)、高(20%含药血清)剂量组,干预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PCs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vWF、sTM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EPCs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显著升高(P<0.05,P<0.01),vWF、sT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以活血通络汤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 活血通络汤可能通过提高EPCs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降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vWF、sTM蛋白表达,从而治疗A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功能 活血通络汤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vIL-6蛋白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20
作者 张晓洁 陈菲 +3 位作者 郭园园 秦娣 卢春 严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5-180,189,共7页
目的制备与鉴定抗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病毒白细胞介素6(viral interleukin-6,v IL-6)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将其初步应用于检测天然v IL-6蛋白的价值。方法设计并合成3条v IL-6候选肽... 目的制备与鉴定抗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病毒白细胞介素6(viral interleukin-6,v IL-6)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将其初步应用于检测天然v IL-6蛋白的价值。方法设计并合成3条v IL-6候选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v IL-6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鉴定该抗体的效价。构建重组质粒p HAGE-v IL-6并转染293T细胞和EA.hy926细胞,表达并纯化v IL-6-His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抗v IL-6多克隆抗体对该蛋白质的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对KSHV阳性细胞中天然v IL-6蛋白的识别。结果由3号v IL-6候选合成肽制备的抗v IL-6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8 000,能特异性识别重组质粒p HAGE-v IL-6转染293T细胞和EA.hy926细胞产生的v IL-6-His融合蛋白,以及天然v IL-6蛋白。结论本实验采用合成肽作为半抗原制备的抗v IL-6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检测重组和天然v IL-6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病毒白细胞介素6蛋白 合成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